首頁>Club>
現在13斤,算是正常嗎?有沒有標準對照表?三個月男寶寶現在13斤,體重正常嗎?
5
回覆列表
  • 1 # python筆記俠

    寶寶均衡的身心發育

    寶寶的發育可分為六大領域,這六個領域彼此息息相關,每個寶寶在不同年齡段均有不同的身心發育重點。我們審視孩子的發育狀況時,別忘了要同時觀察、同步促進這六大領域,才能讓寶寶的發育均衡又完善。六大發育領域的指標如下:

    1.大動作:

    大肢體動作,如翻身、坐、爬、走路、跑、跳、騎腳踏車等。

    2.精細動作:

    小肢體動作,如會張手抓取物品、拍打東西、拿湯匙、用筆亂畫、拉下拉鍊等。

    3.語言理解與語言表達:

    瞭解他人的語言和非語言資訊,同時也能以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意見,如能聽懂大人講的動作名稱(如拍拍手)並可做出動作、1 歲時會叫爸爸媽媽、2 歲時會說短句等。

    4.認知學習:

    認知概念的學習,如會分辨大小和顏色、玩積木、拼圖,懂得相對詞和數量概念等。

    5.人際社會:

    對他人有與年齡相符的人際互動興趣與社交技巧,如認得媽媽的臉、懂得怕生與危險、有分離焦慮、消極情緒能被媽媽安撫、喜歡跟人一起玩、會主動分享感受並關心他人感受、具備與同伴一起玩或輪流玩遊戲的能力等。

    6.自理能力:

    照顧自己的能力,如自己拿奶瓶、喝水、拿湯匙吃飯、刷牙、穿衣服、背揹包等。

    總結下今天內容,寶寶的發育可分為六大領域,這六個領域彼此息息相關,每個寶寶在不同年齡段均有不同的身心發育重點。

    這些指標分別是:1.大動作 2.驚喜動作 3.語言理解與表達 4.認知學習 5.人際社會 6.自理能力。

  • 2 # 寶大夫

    第一個月:新生兒黃疸

    黃疸是每個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的“必經之路”,表現為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周身發黃的症狀,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有下列特徵:

    1、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

    2、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3、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面板黏膜明顯發黃。

    4、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

    5、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動,少吃或體溫不穩定等。

    生理性黃疸可以自愈,且不會對寶寶健康和發育造成影響。如果黃疸出現較早,值比較高,就提示有病理性黃疸的可能,需要及時請醫生診斷。

    京兒 寶寶積食套裝¥172購買

    第二個月:新生兒腸絞痛腸絞痛

    而對於父母來說,寶寶得腸絞痛是令人焦慮的,特別是當腸絞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不明確的時候。腸絞痛是一種神秘的、非常常見的生長髮育中的問題,至今沒有發現確切的發病原因,雖然還沒有研究者對引起嬰兒腸絞痛的原因作出明確且肯定的回答,但大致可能出自3個原因:控制腸壁蠕動的神經發育不成熟;腹部脹氣;不良情緒的傳染。

    第三個月:抬頭

    1個月內的寶寶俯臥還不能自己主動抬起頭,只能本能地掙扎,使面部轉向一側,到兩個月時能稍稍抬起頭和前胸部,三個月抬頭寶寶出生後幾天內就可以俯臥,3個月時頭能抬得很穩。當然,也有少數寶寶由於體質和發育的原因,還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抬頭,這個都不要過於在意。

    第四個月:添輔食

    4個月添輔食還是6個月添輔食是很多媽媽為之糾結的問題。事實上,我們大可不必一定在兩者之間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

    寶寶胃腸功能的發育速度不同,有些寶寶在4個月左右就可以耐受輔食,而有些寶寶卻需要等到6個月大的時候才能接受。

    添輔食不妨將何時新增輔食的決定權交給寶寶,當寶寶開始對大人進餐產生興趣,喜歡注視餐桌上的食物,甚至流出口水。當寶寶可以坐在餐椅上,頸部肌肉足以支援頭部。當你嘗試把食物送進寶寶嘴裡時,寶寶能夠伸出舌頭,此時你就可以嘗試給寶寶新增輔食了。

    第五個月:寶寶乳牙

    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生5個月左右長出第一顆牙齒,到2歲半左右乳牙出齊。6歲左右乳牙逐漸脫落,恆牙開始萌出,取代乳牙。寶寶乳牙共有20顆,包括8顆切齒,4顆犬齒和8顆臼齒。

    寶寶長牙早晩的個體差異非常大,有的寶寶4個月甚至更早就長出了第一顆牙,而有的寶寶8~9個月時嘴裡還是光禿禿的。對於長牙稍晩的寶寶,媽媽完全不必擔心。

    以媽媽在鍛鍊寶寶趴著的時候, 每天只要練習兩次就可以了,每次趴一小會,一個星期之後就能收到成效,關鍵是媽媽不能急,一定要讓孩子慢慢學習適應。

  • 3 # 心情美食阿樂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神經心理的正常發育與體格生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神經心理發育包括感知、運動、語言、情感、思維、判斷和意志性格等方面,以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成熟為物質基礎。和體格生長一樣,神經心理發育的異常可能是某些系統疾病的早期表現,因此瞭解寶寶心理發育規律對寶寶成長很有幫助。

    一 視感知發育

    寶寶出生已有視覺感應能力,瞳孔有對光反射,在安靜清醒的狀態下可短暫注視物體,但只能看清15CM-20CM內的事物。第二個月起可協調地注視物體,開始有頭眼協調,3-4個月時喜歡看自己的手,手眼協調較好。6-7個月時目光可隨上下移動的物體垂直方向轉動。8-9個月時開始出現視深度感覺,能看到小物體。18個月時已能區別各種形狀,2歲時可區別垂直線與橫線。5歲時已可以區別各種顏色,6歲時視深度已充分發育。

    二 聽感知發育

    寶寶出生時鼓室無空氣,聽力差。出生後3-7日聽覺已經相當良好。3-4個月時頭可轉向聲源,聽到悅耳聲時會微笑。7-9個月時能確定聲源,區別語言的意義。13-16個月時可尋找不同響度的聲源,聽懂自己的名字,4歲時聽覺已經發育完善。聽感知發育與寶寶的語言發育直接相關,聽力障礙如果不能在語言發育的關鍵期內{6個月內}或之前得到確診和干預,則可因聾致啞。

    三 味覺和嗅覺發育

    1 味覺、寶寶出生時味覺發育已經很完善,4-5個月時甚至對食物輕微的味道改變已經很敏感,為味覺發育關鍵期,此期應適時新增各類轉乳期事物。

    2 嗅覺、寶寶出生時嗅覺中樞與神經末梢已經基本發育成熟,3-4個月時能區別愉快與不愉快的氣味,7-8個月時開始對芳香氣味有反應。

    四 面板感覺的發育

    面板感覺包括觸覺、痛覺、溫度覺及深感覺等。觸覺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礎。新生兒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的觸覺已經很靈敏。而大腿、軀幹的觸覺則比較遲鈍。新生兒已有痛覺,但是比較遲鈍,第二個月起才逐漸改善。出生時溫度覺已經很靈敏。

    五 運動的發育

    1 抬頭,新生兒俯臥時能抬頭1-2秒,3個月時抬頭比較穩。

    2 坐,6個月時能雙手向前撐住獨坐,8個月時能坐穩。

    3 翻身, 7個月時能有意識的從仰臥位翻身至俯臥位、然後從俯臥位翻至仰臥位。

    4 爬, 應從3-4個月時開始訓練,8-9個月可用雙上肢向前爬行。

    5 站、走、跳, 11個月時可獨自站立片刻,15個月可獨自走穩,24個月時可雙足並跳,30個月時會獨足跳。

    六 語言的發育

    語言的發育與大腦、咽喉部肌肉的正常發育及聽覺的完善有關。要經過發音、理解和表達3個階段。寶寶出生已經會哭叫,3-4個月咿呀發音。6個月時能聽懂自己的名字,12個月時能說簡單的單詞,如再見、沒了。18個月時能用15-20個字,指認並說出家庭成員的主要稱謂,24個月時能指出簡單的人、物名和圖片。3歲時能指認許多物品,並說由2-3個字組成的短句;4歲時能講述簡單的故事情節

  • 4 # 涵妮媽媽育兒經

    寶寶滿1月

    生理指標

    男嬰:體重3.09-6.33千克,身長48.7-61.2釐米;

    女嬰:體重2.98-6.05千克,身長47.9-59.9釐米。

    發育指標

    滿月時,俯臥抬頭,下巴離床三秒鐘;能注視眼前活動的物體;啼哭時聽到聲音會安靜;除哭以外能發出叫聲;雙手能緊握筆桿;會張嘴模仿說話。

    日常護理

    臍帶一般在生後3-7天之間脫落,建議使用護臍帶,保持臍帶乾燥,不感染細菌,千萬不能使溼衣服或尿布捂在臍部,要避免尿布上的糞、尿等弄髒包紮的紗布而汙染臍帶,洗澡時髒水不要碰溼臍部。

    啟蒙教育

    可在小床上懸掛彩色觀點,色彩鮮豔、簡單、種類不宜多,還可以掛帶響聲的玩具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幾個方面來刺激寶寶透視能力及聽覺能力。採用唱歌、聽音樂等方式訓練寶寶聽覺能力。

    膳食建議

    母乳每天8次,注意補充水,滿2周後補充魚肝油1粒,維生素A促進視力發育,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

    寶寶滿2月

    生理指標

    男嬰:體重3.94-7.97千克,身長52.2-65.7釐米; 女嬰:體重3.72-7.46千克,身長51.1-64.1釐米。

    發育指標

    逗引時會微笑;眼睛能夠跟著物體在水平方向移動;能夠轉頭尋找聲源;俯臥時能抬頭片刻,自由地轉動頭部;手指能自己展開合攏,能在胸前玩,會吸吮拇指。

    日常護理

    母乳餵養的嬰兒如果出現拉稀、有奶瓣的糞便等消化不良症狀,只要糞便中沒有黏液、嬰兒也沒有頻繁拉水質稀屎的菌痢症狀,母親可先從嬰兒生活和餵養方面的調理入手。腹瀉次數較多,呈水樣者,為使嬰兒的腸胃道得到休息,最好禁食8~12小時(即停喂1~2次奶),禁食期間可喂糖鹽水(即在糖水中加少許食鹽),禁食後開始餵奶時的量也應比平時減少些;腹瀉不嚴重的,可以不用禁食,但餵奶量要減少,餵奶間隔時間要相應縮短一些;腹瀉減輕,已進入恢復期的,餵奶量可逐漸增加,但不能加得太快,以免再次引起腹瀉。一般完全恢復原有餵奶量最好要經過5~7天。

    啟蒙教育

    2個月的孩子腦細胞的發育正處在突發生長期的第二個高峰的前夜,不但要有足夠的母乳餵養,也要給予視、聽、觸覺神經系統的訓練。每日生活逐漸規律化,如每天給予仰臥、抬頭訓練20-30分鐘。可讓寶寶追視移動物,用觸控抓握玩具的方法逗引發育,可做嬰兒體操等活動。總之,父母的身影、聲音、目光、微愛撫和接觸,都會對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對寶寶未來的身心發育,建立自信、勇敢、堅毅、開朗、豁達、富有責任感和同情心的優良性格,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膳食建議

    母乳每天7-8次,補充魚肝油1粒

    寶寶滿3月

    生理指標

    男嬰體重4.69-9.37千克,身長55.3-69.0釐米;

    女嬰體重4.40-8.71釐米,身長54.2-67.5釐米。

    發育指標

    俯臥時,能抬起半胸,用肘支撐上身;頭部能夠挺直;眼看雙手、手能互握,會抓衣服,抓頭髮、臉;眼睛能隨物體180度,視覺有了發展,開始對有顏色的玩具很快能產生反應;見人會笑;會出聲答話,尖叫,會發長母音。

    日常護理

    每天早晨,在同一時間叫醒寶寶。寶寶睜開眼睛後,家長可做些起床“儀式”,比如用溫熱的毛巾給他擦擦臉,換套白天活動的衣服。同時,儘量讓寶寶能夠沐浴到Sunny,幫助他認識“早晨”;白天儘量安排活潑的遊戲,給寶寶增加運動量。如果氣溫適宜,可帶寶寶到戶外散步,或在陽臺、庭院裡曬曬太陽,幫助寶寶認識“白天”;晚上讓臥室保持黑暗、安靜,並儘量在同一時間安排寶寶入睡。睡前可舉行睡覺“儀式”,比如,換睡衣、唱兒歌。有爸媽陪伴,可減少寶寶對睡覺的恐懼。睡前1小時內,儘量讓孩子做安靜的活動,比如講故事,玩拼圖。這樣,可以幫助寶寶在比較集中的一段興奮之後,產生睡意;晚飯和輔食不要太晚。洗澡最遲要在睡覺的1個小時之前進行。

    啟蒙教育

    此時的嬰兒要多與他進行親子交談,如跟孩子說說笑笑給孩子唱歌。或用玩具逗他,引他主動發音,要輕柔地撫摸他、鼓勵他。另外可以讓孩子趴在床上或桌子上,孩子的雙手可以支撐起上半部分身體,頭部也能抬高,這樣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和呼吸功能的發育,也為以後的爬行打下基礎。還可以鍛鍊孩子坐在媽媽懷中,但時間不能太長。為了鍛鍊孩子的手勁,可以先把嘩啦棒放在他手裡,開始時,孩子握住的時間很短,以後逐漸能握住很長的時間。

    膳食建議

    母乳每天7-8次,補充魚肝油1粒。

    寶寶滿4月

    生理指標

    男嬰體重5.25-10.39千克,身長57.9-71.7釐米

    ;女嬰體重4.93-9.66千克,身長56.7-70.0釐米。

    出牙0-1顆

    發育指標

    可以練習翻身,俯臥時寶寶上身完全抬起,與床垂直;腿能抬高踢去衣被及踢吊起的玩具;視線靈活,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物體;開始咿呀學語,用聲音回答大人的逗引;喜歡吃輔食。

    日常護理

    4個月以後的嬰兒頭部活動更加靈活,頸部增長,肩部增寬已出現第一個脊柱生理彎曲,可以給嬰兒睡枕頭了。選擇一個適宜的枕頭對嬰兒來說非常重要。枕頭的厚薄要適宜,一般以3釐米左右為宜。隨著嬰兒長大,可適當提高。如果枕頭過低,使胃的位置相對高,容易吐奶;如枕頭過高,宜造成脊柱異常彎曲,如駝背或落枕。

    啟蒙教育

    藏貓貓是最適合本階段媽媽與寶寶進行的快樂親子游戲。其次在寶寶頸部的肌肉能完全支援頭部的重量時,即俯臥時寶寶能夠抬起頭,媽媽就可以與寶寶進行雙手拉坐的運動操,如果發現拉坐時寶寶頭後仰而不能與身體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就應當馬上停止。

    膳食建議

    按需餵母乳;開始新增輔食,以營養米粉為主,每天兩次,母乳餵養前新增。適應(無過敏、無便秘、腹瀉等)米粉後1-2周,可加菜泥、果泥。

    寶寶滿5月

    生理指標

    男嬰體重5.66-11.15千克,身長59.9-73.9釐米;

    女嬰5.33-10.38千克,身長58.6-72.1釐米。

    發育指標

    會翻身;可靠著坐墊坐一會兒,坐著時能直腰;能夠認識媽媽,以及親近的人,並與他們應答;能拿東西往嘴裡放;會發出子音一二個。喜歡跟人玩藏貓咪、搖鈴鐺,還喜歡看電視、照鏡子、對著鏡子裡的人笑。

    日常護理

    第五個月時,有的寶寶開始長乳牙了,出牙時伴隨出現流口水,牙齦發癢,見到什麼都想去咬,這個時候可以給他買一些牙膠或磨牙棒之類的,這既可以緩解因牙齦發癢帶來的不適,還能訓練寶寶的咀嚼功能。出牙前寶寶可能會出現哭鬧、煩躁不安等症狀,這個時候可以給寶寶一些玩具分散下他的注意力。如果這種哭鬧煩躁是由牙齒萌出時牙齦發紅腫痛所致,可以用紗布蘸些冰水擦拭腫脹的牙床,以達到按摩和冰敷的雙重功效。長牙的寶寶在餵奶時,常變得浮躁不定。因為很想把個東西塞進嘴巴而顯得急欲吸奶,而一旦開始吸奶又會因吸吮而使牙床疼痛,而拒絕進食。

    啟蒙教育

    認物、夠吊球、翻身、扶掖蹦跳等是本階段寶寶最適合的遊戲,媽媽要細心地為寶寶創造進行遊戲的條件。

    膳食建議

    按需餵母乳;輔食每日2餐(米粉、菜泥、果泥)。

    寶寶滿6月

    生理指標

    男嬰體重達5.97-11.72千克,身長61.4-75.8釐米;

    女嬰體重5.64-10.93千克,身長60.1-74.0釐米;

    出牙兩顆。

    發育指標

    手可玩腳,能吃腳趾;頭、軀幹、下肢完全伸平;兩手各拿一個玩具能拿穩;能聽聲音看目的物兩種;會發兩三個子音;在大人背兒歌時會做出一種熟知的動作;照鏡子時會笑,用手摸鏡中人;會自己拿餅乾吃,會咀嚼 。

    日常護理

    要維護新生兒的牙齒健康,首先要講究科學的餵養方法。在喂代乳品時不要放糖太多,餵食時應讓小兒坐立,而不要躺著喂。奶瓶嘴應放在小兒上下牙之間,減少食物直接與牙齒接觸的時間。餵食後應給小兒清洗口腔,去除食物殘渣和乳凝塊,以防被細菌發酵破壞牙齒。其次還要講究餵食時間,一般在小兒睡醒後為好,不要睡前餵食,以免餵食後小兒很快進入睡眠狀態,唾液分泌減少或停止,牙齒得不到清潔,易發生“奶瓶齲”。

    啟蒙教育

    6個月的孩子能夠知道自己的名字,如果叫他沒有反應,家長也能夠改告訴他:“××是你的名字,這是叫你啊!”然後再叫他,如果他有反應就鼓勵他,抱抱他或親親他,反覆幾次,孩子聽到叫他的名字就會有反應了。家長要教孩子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比如和孩子一起遊戲,教他指出身體上的部位,告訴他:“這是手,這是腳,這是耳朵,這是鼻子……”這樣反覆教他幾次後再問他:“手在哪兒?”讓他指出來。為了訓練手的靈活,可以讓寶寶兩隻手各拿一物對敲。

    膳食建議

    按需餵母乳;輔食每日2餐(米粉、菜泥、果泥、爛麵條、魚湯、骨頭湯)。

    透過參照發育指標,三個月男寶13斤也是在正常範圍內,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好,吃喝拉撒睡沒問題的話就不用擔心的。

  • 5 # 董哥幹物流

    這個暱稱真適合你:“荒村野店老闆娘”,說這話,看起來就沒文化,現在也想叫自己的孩子沒文化。

    既然送孩子去幼兒園不是為了讓孩子學習知識文化,不是為了培育集體意識,

    那還送孩子去幼兒園幹嗎?送錯地方了?

    幼兒園週週有活動,說明這個學校對教育教學還是抓的很緊的。

    幼兒園和小學、中學、高中一樣 都是有國家教育部頒發的教育教學大綱,

    各個幼兒園學校都要按照國家的大綱和相關政策法規來組織教育教學活動。

    而不是幼兒園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各級教育管理機構如教育局、政府的教育督導室、幼兒園還有婦聯、街道社群組織都會來參與管理。

    檢查幼兒園是否按照國家教育教學大綱來組織教育教學工作。

    這個幼兒園週週有活動,說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抓的很好。·

    這個家長有點不識好歹。

    學校佈置很多手工作業,那太好了。

    因為幼兒的發育特點,就是要在遊戲娛樂中獲得知識和腦力發育。

    培養孩子動手的習慣,協作的能力和智力的發展。

    孩子自己無法獨立完成,他就需要家長的支援,這就是協作的能力的培養。

    也是家長和孩子親子活動,在活動中共同完成任務,

    家長在潛移默化中,將經驗和智慧傳承給自己的子女。

    也在活動中,加深了家長和子女間的感情。

  • 6 # 達媽育兒

    有了寶寶之後,新爸爸媽媽特別的擔心,怕自己護理不好寶寶的成長,也不知道週歲內的寶寶每個月的情況,其實你只要記住:一月黃疸二月腸絞痛三月抬頭四月輔食五月出牙六月背奶七坐八爬等……這12個月的寶寶發展史,就能很好的應對寶寶的各種問題了。

    第1個月: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期(自胎兒娩出臍帶結紮至生後28天),表現為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周身發黃的症狀,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黃疸數值只要不超過255μmol/L(15mg/dl)是不需要特別去治療。一般在一個月內症狀就會自動消除,若是病理性請及時就醫。

    第2個月:寶寶哭與腸絞痛

    新生兒不會說話表達不滿,身體如果有些不舒服就會用哭聲以示抗議。腸絞痛是一種神秘的、非常常見的生長髮育中的問題,6個月內的寶寶比較常見,一般腸絞痛的判斷標準是“3個3”:連續3個星期或以上,每星期超過3天,每天3小時以上的無法安慰的哭鬧。媽媽可以透過給寶寶腹部按摩消除脹氣、輕輕拍撫,都可增加安全感、可以嘗試飛機抱等方法減緩寶寶的哭鬧症狀;

    第3個月:寶寶抬頭

    頭部控制是第一個寶寶的大運動發展,也是接下來所有大運動的基礎,3個月時寶寶的頭能抬得很穩。當然,也有少數寶寶由於體質和發育的原因,還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抬頭,這個都不要過於在意。鍛鍊寶寶抬頭的最佳方法就是:沒事少抱,多趴;可以用響鈴等玩具引導寶寶做抬頭動作;

    第4個月:寶寶新增輔食(看寶寶的具體情況而定)

    世界衛生組織透過反覆的論證和研究後提出,輔食新增應該從滿6個月時開始比較科學,最早不能早於4個月,最晚不能晚於8個月。但是,也要根據寶寶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消化功能不是很好的寶寶,輔食新增的時間最好稍微推遲一些。

    不妨將何時新增輔食的決定權交給寶寶,當寶寶開始對大人進餐產生興趣,喜歡注視餐桌上的食物,甚至流出口水。當寶寶可以坐在餐椅上,頸部肌肉足以支援頭部。當你嘗試把食物送進寶寶嘴裡時,寶寶能夠伸出舌頭,此時你就可以嘗試給寶寶新增輔食了。

    第5個月:寶寶開始萌發長乳牙

    寶寶乳牙共有20顆,包括8顆切齒,4顆犬齒和8顆臼齒。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生5個月左右長出第一顆牙齒,到2歲半左右乳牙出齊。6歲左右乳牙逐漸脫落,恆牙開始萌出,取代乳牙。寶寶長牙早晩的個體差異非常大,有的寶寶4個月甚至更早就長出了第一顆牙,而有的寶寶8~9個月時嘴裡還是光禿禿的。對於長牙稍晩的寶寶,媽媽完全不必擔心。

    寶寶在長乳牙的階段,會伴隨一些症狀:如:流口水、咬東西、愛哭鬧、牙齦紅腫、口水疹等現象,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透過給寶寶購買一些磨牙棒、磨牙玩具來幫助寶寶緩解牙齦不適,預防口水疹需要日常護理哦~~流口水後及時擦乾,並擦上潤膚霜(如:松達嬰兒山茶油霜)來隔絕口水的刺激。

    第6個月:背奶

    媽媽們該上班了,母乳餵養還能不能堅持?答案毋庸置疑——當然可以。只要你做好如下準備:

    思想準備:堅定母乳餵養的決心;

    業務準備:熟悉“背奶”流程,對“吸奶、儲奶、凍奶、溫奶”幾個環節的業務熟練。

    第7個月:寶寶會坐了

    寶寶學坐之前,已經有翻身的能力,大約到了5、6個月,寶寶會從翻身轉為出現坐的模樣。寶寶通常在7個月大左右就會出現喜歡坐著,也有能力坐著的發育特徵。而且寶寶坐著時視野又不同,寶寶要坐起來需要有強壯的背部肌肉作基礎。寶寶坐得穩了,說明他的骨骼發育、神經系統、肌肉協調能力等趨於成熟。通常寶寶會先靠坐,呈現半躺坐的姿勢。接下來會嘗試身體微微前傾,並用雙手在身體兩側支援著坐直。

    第8個月:寶寶爬行

    隨著月齡的增加,肌肉越來越有力,身體控制有很大的進步,8個月的時候,寶寶開始爬啦!開始由蠕蟲類進化到爬蟲類了,學會了四肢配合運動,開始爬行了,這時候要小心了,注意別掉下床!爸爸媽媽可以透過利用玩具鼓勵寶寶爬行哦~

    第9個月:睡整夜覺

    隨著寶寶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剛出生時的那種“想睡就睡、想吃就吃”的生活節奏,會逐漸被相對固定的作息時間取代。媽媽晚上能輕鬆睡個好覺了。加之寶寶已經能夠理解晝夜變化,一次攝入的奶量也有所增加,但是也有的媽媽透過訓練,9個月甚至更早時候寶寶就能整夜睡覺啦。

    第10個月:會叫媽媽了

    研究發現,在寶寶最初學習語言的階段,和成人交流越多,寶寶的語言技能發育就會越理想。因此,媽媽不要怕寶寶聽不懂,一定要抽空多和寶寶說說話。洗澡時、換衣服時、餵奶時、換尿布時部是理想的親子交流時間。做任何事情都要跟寶寶交流,激發寶寶的說話慾望,有的寶寶10個月,甚至更早就已經學會了叫爸爸媽媽了,這也是非常媽媽們非常激動的時刻;

    第11個月:寶寶可以扶著牆站、或可以走

    11個月的寶寶可以扶著平衡物行走了,不過還要看寶寶的身體發育,比如有些寶寶不到一歲就會走了,有的一歲半還不會走,這只是個參考。根據寶寶具體的發展情況而定。

    第12個月:寶寶可以考慮斷奶

    育兒專家建議,應至少純母乳餵養至寶寶6個月,母乳餵養最好能到2歲。在寶寶1歲生曰這個重要節點,你因為是否“該斷奶”而舉棋不定。對於何時斷奶這件事兒,綜合地分析媽媽和寶寶的具體情況,權衡利弊,才能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寶寶的需要應該被優先考慮,而媽媽的因素也不能被忽視。0-3歲是寶寶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時期,達媽不建議採用這種“暴力斷奶”的方式。新增輔食後寶寶對於斷奶更容易接受,這時候也需要家人來配合斷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安排吃飯和健身的時間才能更科學的達到最佳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