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非日常咧咧
    娛樂風更盛

    第一期,除了談判專家熊浩,其他辯手都是走的“娛樂風”。內化的氣質、知識很容易被“段子手”、“吼輸出”的娛樂內容吞沒。

    第三期,龐穎、楊奇函和熊浩的“高學歷隊”落敗。

    高曉松說:對面的選手更善於情緒上的渲染,更能激發人的同理心,因此更能收穫觀眾的喜愛。

    如果一檔節目只是一笑了之或者一味精英風格,會略顯單調,所以多元一直是奇葩說的特點。

    辯手風格各異,他們之間的碰撞和火花才讓觀眾在娛樂的同時對辯題融入自己的思考。

    價值主張與娛樂

    《奇葩說》一直在價值主張和娛樂的分水嶺備受爭議。

    十五年前馬東主持的《有話好說》因為一期同性戀話題停播,十五年後《奇葩說》的一期同性戀話題節目被下架。馬東對許知遠說:有話好說之後他成熟了。

    價值主張是觀眾對於這檔節目的“高期待”,而馬東在面對有關的提問都是在說《奇葩說》的娛樂性。對他而言,並不想《奇葩說》戴高帽,只是一檔綜藝。

    思辨依舊

    每一檔節目都會為了迎合市場和觀眾的口味進行調整,《奇葩說》也不例外。《奇葩說》讓人覺得和以前不一樣,是求生欲讓觀眾“負印象”更深刻,但“求生欲”和“有內容”並非對立面,畢竟節目一直保持了“有料”。

    《奇葩說》的話題涵蓋生活、職場等多方面,每一期節目都會讓我不自覺的參與進去,每一個話題,我都有選擇一方,自己想下怎麼表達。

    看兩方的辯論時,有時候聽著頭頭是道,仔細想想又有了好多點可以反駁。

    而面對新奇觀點的衝擊,自己也會思索下,在搞笑和感人中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對於我,這檔節目的驚喜在於辨析,享受那種想反駁又無話可說的感覺。

    《奇葩說》第五季還在初賽選拔階段,當然也有些辯手的論據並不是那麼有說服力。比如第五期辯題:鍵盤俠是不是俠,雙方的辯論都沒有特別的驚喜,有些以偏概全的否定鍵盤俠,而導師們的觀點更讓人折服。

    倒沒有說這檔節目讓我有對“人性”和“社會”的認識有多深刻,只是更清晰,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對身邊的人和事,也會下意識的考慮多方面,不再“一杆子打死”。

    總而言之,馬東的獨特主持,導師們的思辨,辯手們新奇的觀點讓我一直追這檔節目。

    (第五季每一期都有寫稿,接下來也會寫。感興趣的朋友請點頭像進主頁檢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聯想Z5ProGT855版配12GB超大記憶體,這麼好的資源為什麼不用在摩托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