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自怡悅
-
2 # 葉之秋
劉錡有勇有謀,是南宋了不起的一位名將,順昌大捷更是殺的金兵聞風喪膽。
略舉史料中兩則小故事,與眾有人分享:
逆亮入寇時,劉信叔在揚州,盡焚城外居屋,用白石灰於城上多書“完顏亮死於此”。亮多忌,見而惡之,遂居龜山,致變死——選自《宋稗類鈔》金國皇帝完顏亮入侵南宋之時,劉錡正在守衛揚州。揚州屢經戰火,城池殘破,很不利於防守。那劉錡是如何讓完顏亮放棄攻打揚州,轉而進入他設定的埋伏圈呢?
劉錡讓人在揚州城外,將城外的民宅盡數焚燬,讓金兵沒有住宿屯兵的地方。他又早早命人在那些斷牆上用石灰寫滿“完顏亮死於此”的大標語。金國皇帝完顏亮看到了,勃然大怒。若是他繼續屯兵於此,早晚都要見到這些標語。完顏亮後來就改屯兵龜山,結果就中了劉錡的埋伏。
兀朮至順昌,下令曰:“順昌城壁如此,可以靴尖踢倒。”既而戰敗。金賊謂自過南朝來,十五年間,無如此戰,必是外國起鬼兵來,我輩莫敢當也。三朝北盟會編金軍元帥金兀朮來到順昌,他巡察了順昌城防後得意叫囂:像順昌如此城防,我等用靴子尖都能直接踢倒!
可是,一戰之後,金兀朮大敗,損兵折將。金軍都說,自從南下以來十五年大戰,沒有一次像順昌大戰敗得這麼慘!必定是宋朝找到了別國的鬼兵前來助戰,否則金軍不可能會打敗。
劉琦(1098-1162)德順軍(甘肅靜寧縣)人。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為涇原經略使兼知渭州(甘肅平涼市),從張浚於富平與金兵會戰,立有戰功。後至臨安領宿衛親軍。紹興十年(1140年)率王彥舊部(八字軍)赴任東京副留守,與順昌知府陳規守城抗金,以少勝多,破金兀朮柺子馬,史稱“順昌大捷”。次年援淮西,與張浚、楊沂中破敵於柘皋。與韓世忠、岳飛等並稱中興名將。旋遭秦檜、張俊排擠,罷兵權,改知荊南府。金主完顏亮南下,任江淮浙西制置使守淮東,屯軍抗擊金兵。後退至鎮江。次年憂憤而死。
劉琦(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第九子,南宋抗金將領。劉琦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勳,官至太尉、威武軍節度使。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劉琦去世。劉琦死後,朝廷賜諡號“武穆”。宋孝宗追封為吳王,加太子太保。死後被尊為神。
劉琦與岳飛、韓世忠等並稱“中興四將”,戰績可以與岳飛相媲美。劉琦智勇雙全,善於鼓舞人心、激勵士氣,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能夠臨危不亂,出奇制勝。但劉琦不畏權勢,正當壯年被秦檜和張浚陷害,回鄉隱退,沒有像岳飛那樣慘死風波亭。因此不如岳飛那樣在民間名氣大。但他死後與岳飛一樣都是“武穆”,都一樣封神,不愧一代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