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689春天的花兒
-
2 # 就愛柴米油鹽醬醋茶
曾經在母親住院的時候,鄰床的一位阿姨家就是您這種情況,老兩口已經70多歲了,兩個孩子都在國外,一個比較近,也在日本。屢屢住院時就只能是老伴照顧她,老伴心臟還不太好。阿姨身體很不好,血糖血壓都高,因為心梗都已經住了好幾次院,她說起這些平淡的像是說別人家的事。有次她說正在給國外的女兒準備一床床品,有點長,在縫紉機上紉邊,心梗發作,她竟然就自己判斷然後硬是堅持把床品弄完自己叫了車到了醫院。到現在也沒有讓孩子們知道現狀。讓人唏噓不已。可憐天下父母心。
您這種情況可以:
1、 其實如果孩子能意識到父母的處境,應該回到國內父母身邊,或者接父母到她的身邊一同生活,她也是人到中年,一起抱團取暖,互相照應應該是中中國人比較傳統也相對圓滿的生活方式;
2、 如果孩子不能在身邊,那您和老伴就只能自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再過分操勞和牽掛孩子的生活,把你們的主要重心都轉移到自己的身體及生活上,做點自己喜歡的事,體力尚可的話出去旅旅遊,看看山水人文,辛苦一輩子,也該享受生活了。
另外,如果你們需要孩子的幫助,我作為一個孩子我的感受是,我更希望父母有需求直接提出來,這樣對彼此都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中中國人擅含蓄,但子女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忙忙碌碌,可能沒那麼細緻會次次捕捉體察到父母的內心渴望,所以父母也不用不好意思,子女應該都能理解。只要要求不過分,我們也會很希望為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不僅是敬孝,也是作為子女自我價值的肯定。
願你們和全天下父母都能健康長壽!
-
3 # 一個會有用的魚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足夠聰明、足夠優秀,可是,當他們足夠優秀的時候,有的時候,我們又會有些後悔。
後悔的根源就在於:我們希望年邁時,能有孩子在身邊,也正所謂:養兒防老。
現在的社會不斷在進步,包括養老的觀念,也在不斷的更新。以前,我們總是依靠家庭養老,把所有的負擔都放在兒女身上,讓他們在打拼事業的年紀,還要負擔養老的重擔。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有了越來越多的養老方式可供選擇:
一、居家養老
在老兩口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請個鐘點工,每天來給做做家務,既減輕了生活負擔,又不用擔心有外人一起住的不自在。
二、社群養老
找一個大一些的社群,裡面各種設施配備得很齊全,方圓一二百米就足矣解決全部生活問題。在這裡,白天,可以找幾個談得來的老人一起聊聊天,走走路,活動活動。這樣的方式也很受老年人歡迎。
三、養老院
目前,有很多養老院的設施都很完善,管理理念也很先進,也可以考慮去養老院。那裡有很多同齡人,每天有各種活動,還配備有醫療服務,很方便。如果願意回家,也可以隨時回家住住。
作為父母,應該支援兒女們在外打拼事業,因此,應該摒棄養兒防老的觀念,尋求更多的養老方式,讓孩子們全身心的拼事業。
-
4 # 龍雲思鄉
看了提問者黃老師的簡介和回答,
對於他們良好的生活,安排,
正能的身教,心態
-頗為欣慰和讚賞![贊][贊]
其實他們並不需要我們教答,
反而是我們更需要這倆位老師的教導![祈禱]
我只”雞蛋挑骨頭”地挑剔一點:
莫提”老”!
即使已經被劃入”老齡”階段,
也莫產生:
”我老了,衰退了,不中用啦,
只能養老了”
等消極意識~
這並非提倡”硬不服老,裝嫩,
更非鼓勵做超越年齡段的”出格事”!
乃是因為:
每個人
生存質量的好賴,
幸福感指數高低,
貢獻成就的大小,
-並不取決於年齡段!
而是取決於每個人的-
身心健康,家庭和睦,
生活保障,積極上進~
有此-即使高齡,依然幸福![笑]
反之,如果:
身心病態,生活無靠,
家庭不和,沉迷墮落~
如此-即使年輕,也覺痛苦![委屈]
親,您說是吧?[吻]
據自述,
黃老師和夫人都是70週歲,
令媛才40歲,
按照流行的”與國際接軌說法”,
-採取”公齡制”,
你們分別是35”公歲”,20”公歲”[可愛]
如此說來,您和老伴還處於中青年,何談”老也”?
[耶]
你們優秀的女兒正當青春黃金期[玫瑰]
現歷練經驗,日趨豐實,
更能報效國家,報孝父母呢![加油][贊][比心]
祝願你們一大家的生活安排,
更加合理!健康!幸福!美好!
並能示範,輻射出更多的正能量!
[耶][玫瑰][祈禱][耶][玫瑰][祈禱][玫瑰][耶]
-
5 # 風雲老哥
只有三個選擇,
1,投靠女兒,在國外養老。前提是你女兒願意給你們辦親屬團聚移民,而且你們願意去國外生活。國外人生地不熟,也沒有看同事老朋友,可能比較無聊。
2,你們二老就在國內,把房子賣掉,手拿現金,租養老社群。這種社群很多城市都有,它和養老院不同,比較像大的居民小區,但小區配備衛生所,食堂,和文娛中心,裡面住的都是老人,可以一起唱歌跳舞下棋畫畫,活動很豐富,而且不同於養老院的是,住房和普通住宅一樣,是獨立的幾居室,或者獨立的小院,也可以自己做飯。說白了就是和居民小區沒區別,老人們抱團養老,臨時有病就地能治的一個地方。
3,還是在國內,買房,手拿現金,住養老院。這和第二個養老社群的區別,是住的房子類似公寓,酒店。基本不能自己做飯,有配餐。醫療條件更好一些。但居家氣氛就淡一些。適合半自理或80多歲的沒有伴侶的孤寡老人。
以上是我的個人建議,供參考。
-
6 # 皇帝不稱朕
由這個問題,我想到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成績好的孩子是來報仇的,成績差的孩子是來報恩的。題主的女兒在海外工作,多半由海外學習起,而能留學海外,多半成績不賴。也是家長努力幫扶的結果。
當家長喊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拉著孩子拼命往前衝,不考上985、211大學誓不罷休的時候,何其光榮自豪。
孩子不負父母恩,努力學習拼搏,並且留學海外,甚者留在海外工作,實現了一般人理解意義上的“成功”。結果呢,父母才發覺,表面的榮光背後,是難堪的現實問題。
首先,孩子不容易見了,親情只化作相簿裡的思念的淚痕,天天想,幾年難得一見!其次,父母年齡越來越大,將來養老怎麼辦?病了,顫歪歪的,誰幫忙在醫院跑前跑後伺候?只有靠老伴!特別是老人中,終將有一個先死,那剩下的一個更慘。慘情如何就不說了,大家自己想。這時,可能人死了,連辦後事的人都沒有!
“冤家啊!你們在哪兒?”
所以,優秀的孩子將來都是報仇的。而那些不起眼的孩子,成績不行,考不上好大學,不在北上廣,也不在國外,就在父母身邊找個工作,雖然沒有事業發達的榮光,但最得好處的,是父母。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彼此幫扶,所以,這樣的孩子,是來報恩的。
-
7 # 倚天劍2213
按照中中國人的習慣,養老問題還是在國內比較合適,雖然女兒在國外工作,必定我們年齡大了,去國外養老環境不適宜,語言也不通,也失去了國內的親朋好友,加上國外養老成本高昂,給自己與女兒造成負擔,不適宜在國外養老。當然,在經濟狀況充許下,選擇在國外養老也對,女兒也少了點牽掛,但主要是你們本人能否適應當地環境,不要強迫,把原來很幸福的生活變成痛苦,就沒有必要在國外養老。當然七十歲的年齡,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如果兩人身體都很健康,談養老有點早,為什麼?因為七十歲還屬於退休後黃金年齡,首先按排一個二十年的生活計劃,這樣有了目標,就可以自由自在為其目標奮鬥,這樣心理首先不會空虛,才會有生活樂趣。本人比你小三歲,心理上還是孩子心理,什麼知識都想了解一點,所以總感覺時間不夠用,在生活安排上很隨意,享受退休後真正帶來的自由自在生活,因為兒女成家了,不須再為她們操心了,本人喜歡看書,隨便翻翻,現在也不用刻意去記,因為現代生活資訊量太大,沒必要去記憶,只要瞭解就行了,這樣身心才能獲得徹底解放,有利於身心健康,自己本人計劃是能順利度過三個百年,(建黨、建國、人生)就心滿意足了,也算是自己一個奮鬥目標吧,至少實現兩個目標,與你共勉。
-
8 # 我是海霞姐姐
這個問題應該是很多把子女送到國外的父母面臨的問題,既然當初已經做了選擇,就該想到這個問題,也想好答案。
1.很多出國留學工作的人,以發達國家居多,是不願回來的,畢竟兒女已經習慣了國外的生活,老人也故土難離,已經70歲了,還是去高階的養老社群比較好,那裡有完善的醫療,娛樂等,居住條件是五星級的標準,每人每月大概一萬多元,用豐富的物質填滿精神上落寞。
2.很多父母煞費苦心跟風把子女送出國,好像中國無法實現報復一樣,嘔心瀝血培養成材去給外中國人打工了,父母苦巴巴的在國內掙錢,煮熟的鴨子飛了,他們的三觀改變了,大方向都不愛國怎麼會愛自己父母,父母在不遠游這些傳統禮教都沒有了。
3.我也有兒子,我是不會讓他出國的,我要在他身邊看著他成長,守護著他,從襁褓嬰兒到中年,娶妻生子,不會分開。我也不會指著他為我養老,我自己準備了充足的養老金,相互陪伴就好。
所以,面對現實,早做打算吧。
-
9 # 順其自然LCD
父母和子女各有各的理由,我們沒辦法批評任何人。就事論事,父母辛辛苦苦養育了女兒,在家境並不是特別富裕的情況下咬牙賣房供女兒出國留學,操勞大半生將所有的精力、心力、財力都投入到唯一的女兒身上,盼的不過是女兒平安長大、有一份穩定工作且能常伴身邊。女兒崇尚獨立自由,並且處在一個文明開放自由包容的時代,留過學接受過高等教育,她可能不能理解父母所謂的“不能嫁外中國人”的思維。父母的願望樸素而簡單,兒女的追求巨集大而遙遠。父母和子女矛盾的根源不在經濟上的養老,而是思想觀念的衝突。
如果僅僅只是養老問題,即使是在國外每個月轉賬、匯款也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但是父母為什麼還極力反對女兒遠嫁?如今的世界是個名副其實的“地球村”,水陸空便捷的交通可以把你送到任何地方。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即使交通方便但對普通人來說也需要耗費不少時間、精力、財力。即使是在國內,從一個南方省份到一個北方省份坐火車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坐高鐵或者飛機也需要一筆不小的錢,如果家境一般,經常性遠距離往返也是一個不小的麻煩。從這個現實層面來說,一旦遠嫁,女兒有了自己的家庭,對年邁父母的陪伴就更顯得不切實際。由此可見,父母真正害怕的也許不是養老問題,而是距離讓他們失去了看到女兒的權利,失去女兒陪伴的機會。
朋友圈曾經刷屏過一篇文章——《閨女,別嫁得太遠了》讓無數女生淚流滿面。文章的開始說起一對新人的婚禮,明明是大喜事,新娘的父母卻難受得不行。女兒找了個外省的物件,父母一開始不同意。但是最終所有的反對拗不過女兒的執意,父母妥協了,女兒保證每月寄兩千塊錢。原本以為父母在意的是養老問題,可是當父母在婚禮上流淚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是養老,但又不僅僅是養老。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是爸爸的小情人,年邁的父母最需要的不是每月寄多少錢的物質保障,而是長隨左右的溫情陪伴。
僵持還是妥協?新聞中的父親和女兒已經兩個星期沒聯絡了,讓人心酸又無奈。像新聞中嫁到異國他鄉的女兒可能不是特別常見,但是年輕人為了追求事業抑或者為了其他原因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在現代社會非常普遍。兒女遠嫁或者是遠走,對父母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小的傷害,很有可能產生新聞中父女之間的類似矛盾。這種情況下,政府應當逐步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從現實層面為老人提供晚年生活的物質保障,減輕兒女的負擔。父母也要理解子女,尊重子女的決定,不把子女當作自己的附屬物。做兒女的,須防範“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風險,多一點關心,多一些陪伴。每個人都有獨立選擇的權利,在選擇的過程中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一點,是子女應盡的義務。
-
10 # 飛飛貓說話
一靠自已,二靠國家。
在一路向西的潮流的影響下,當父母的都輸在起跑線上,拼命鼓勵子女努力學習,嚴厲害越好。結果是子女就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最後風箏段了線,落在異國他鄉。
年輕時認為無所謂,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才發現"子女優秀,遠在天邊",他已不屬於你,甚至於不屬於這個國家。
自己老了無所依靠,一種淒涼的感覺由然而生,事已至此,有什麼辦法呢?我們還得靠自己,靠國家養老。
回覆列表
首先以我的所見所聞,女兒在國外要麼投奔女兒,要麼上養老機構。除此之外,只有自生自滅。
我周圍有不少老夫妻是兒女遠在國外的那種,他們在身體還可以的時候,經常的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兒女是多麼的有出息,都留洋國外了。也的確讓兒女在身邊的老夫妻們心升羨慕過。
但是隨著身體日漸衰老,各種疾病就找上門來了。剛開始是老兩口互相攙扶著上醫院看病,互相陪護伺候。慢慢的就不行了,走不動了需要兒女照顧了,可兒女卻遠在國外。遠水解不了近渴。
有人說,有錢請保姆唄。我的一個鄰居,請了一個保姆。保姆一看兒女都在國外,就不盡心的照顧。看了沒有3個月,就把老夫妻的首飾順走,捲鋪蓋走人了。不到兩年,換了6個保姆。
今年初疫情來了,老兩口整日的以淚洗面。他們不會用智慧手機,連兒女的電話都聯絡不上。兒女們顧不上他們,他們還要整日擔心兒女的安危。
看到這一幕,我才深深的理解了中國的那句老話:父母在,不遠遊。真的彆嘴硬,那些說有錢不指望兒女的父母,是沒有走到這一步。走到這一步的時候,才知道放飛兒女就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
所以說,兒女在國外不一定就很有出息,因為父母根本不知道兒女在國外到底遭遇了什麼。與其常年見不到兒女,身心倍受煎熬。不如讓兒女在國內、在身邊,哪怕錢掙的少一些,但是做父母的心裡踏實。有個病、有個事情,還能互相幫襯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