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代畫家

    當代繪畫已達到飽和狀態,接近平穩,想繼續發展很難。前途比較渺茫。

    首先,繪畫市場,種類,都基本定型,尋求變化很難。而且當代社會太浮躁,關注繪畫度有所下降。真正沉下心研究繪畫的已經是鳳毛麟角。

    其次,當代社會壓力大,繪畫行業屬於冷門行業,就業率極低。大部分有心,但迫於無奈只能轉行。及時有從事者都紛紛商業化了。談何發展。

  • 2 # 藝術之子

    這個問題非常容易回答,繪畫屬於精神層面的東西,肯定經久不衰。有歷史記載最早的繪畫,從原始社會開始就誕生了,史前巖畫-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儲存比較完整,我們熟知的史前壁畫《受傷的野牛》就出自那裡,中國的繪畫更是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繪畫歷經幾個世紀的發展變革,一直伴隨這人類的進步,即使現在科技如此進步,攝影技術如此發達,也不會影響繪畫的發展程序。

    為什麼呢?因為人類繪畫就像吃飯一樣,是一種欲求?一種表達欲,我們所說的精神食糧的一種。古時候人類因為繪畫材料的侷限性只能在牆壁、巖壁、獸骨龜甲上繪畫,用獸血做顏料,隨著文明的進步,有了專門的繪畫工具;比如說油畫,以前都是用兔皮膠、蛋清等粘性材料和著礦石粉進行繪畫,稱其為蛋彩畫,達芬奇時代也不是真正的油畫,坦培拉畫法流行很久直到揚凡·艾克發明了油畫顏料,才創作了第一幅真正意義的油畫,用的是各種植物調色油,以亞麻布作為載體,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儲存長久!發展到今天,我們可以選擇的材料很多,大多都是工業的產物,比如丙烯顏料,環保、速幹、久不褪色,厚一點可以做出油畫效果,稀釋後可以畫出水彩、國畫效果,唯一缺點是相比油畫彈性太差,畫不了油畫那麼厚重。

    如果有一天,人類不再畫畫了,也不再唱歌跳舞了,說明人類的思想已經死亡了,如同行屍走肉。

    阿爾塔米拉洞窟《受傷的野牛》

    莫高窟249窟,西魏壁畫《牛》

    張大千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湘蓮價格後面會漲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