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耳東話春秋

    項羽是秦末起義軍領袖,著名軍事家。諸葛亮是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還是文學家、發明家。岳飛是南宋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們都是各自時代的風雲人物,創下了不世功勳。可人無完人,他們也都有各自的黑點。

    項羽少年時就顯示出了天才軍事的能力,很受叔父重視。後隨叔父項梁反秦。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又以區區幾萬兵眾,大破多於自己十萬兵力的章邯,瓦解了秦軍的主力。秦朝的滅亡項羽出力最大。他的功績足夠大,可他的過失更大,這更多是因為他個人的因素造成的。首先,項羽失信,秦朝滅亡前各路諸侯約定誰先佔領咸陽誰就稱王,後來劉邦先攻下咸陽,項羽非常生氣,就要征討劉邦。此時劉邦實力弱於項羽,只好退出。其次,項羽失德短視,劉邦進入咸陽時,秦王子嬰就投降了,項羽接手咸陽時,殺子嬰、焚皇城,要知道此時天下並未統一,他這一行為,必定會讓其他秦朝遺老反抗,各路諸侯懼怕敵視。再者,他氣走范增說明了他剛愎自用,鴻門宴又提現了他的優柔寡斷。所以最終項羽遭到眾叛,將他分屍的大多是他原來的部將。

    諸葛亮如今在民間已經演變成智慧的化身,這很大程度歸功與後世的傳說和一些文學作品的渲染。如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儼然神仙下凡一般。而歷史中真實的諸葛亮也的確是能力超凡的奇人。隆中對他對天下大勢的透徹分析,劉備白手起家,最終在諸葛亮的輔佐下三分天下,建立蜀漢政權。他聯吳抗曹,輔佐後主,對大後方蠻民安撫懷柔。他事事親力親為,當得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在歷史上也是全才,他出謀劃策,運籌帷幄自不必說,蜀漢的律法、屯田、吏治都是諸葛亮一手操辦,他發明木馬流車、孔明燈、連環弩也在當時軍事、資訊、交通等起了很大作用。可諸葛亮太大包大攬,導致蜀漢後期人才匱乏,也是不爭的事實。可即諸葛亮最終失敗了,歷朝歷代對他也都以尊重讚賞為主,而在最近十幾年,有了一些否定他的聲音,前段時間有個教師在授課時不止否定了他的功績,還說其外貌醜陋等等無知言論。

    岳飛抗金的故事大家都很瞭解,他是民族英雄,這是幾百年中華民族的共識,不是幾個所謂專家移除教材就能否定的。我們也不用猜他們的目的,只需知道岳飛是中華民族從不甘心屈服的脊樑。即便沒有課本的傳播,我們也要用自己的口述,將岳飛的事蹟流傳下去。當然,岳飛也有鎮壓農民起義軍的黑點,還有“迎二帝”的不當言論。可我們印象更深的是,他背上“精忠報國”四個血字,還有“還我河山”的豪情。

    項羽、諸葛亮、岳飛都有各自的槽點,說出來也不能叫噴,只是那種無中生有的抹黑確實讓人氣憤。

  • 2 # 趙記0418

    這類人的心態不太端正。歷史上的每個人物,都有特定的時代背景。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吸取他們的優點,不應該把他們的過失,缺點無限放大,甚至去批判。

    試想一下,假如你是這些歷史人物,在哪個時代會取得比他還要大的成就嗎?不要讓空想影響你的錯誤判斷,歷史已經成為過去,誰都無法改變。

    所以建議噴子們,鍵盤俠們,收起那些所謂的你認為對的道理,從中立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觀眾不要去理睬這些比較偏激的觀點,這世界總有人唯恐天下不亂,也有人希望自己引起別人的關注,只是想與眾不同,而不擇手段。

  • 3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有些人噴諸葛、噴岳飛、噴項羽,跟歷史對著幹,是什麼心態?

    第一:自我標榜。這些人大多籍籍無名,卻想借著出位的論調來博得關注,為自己謀取利益,畢竟黑紅也是紅,捱罵出名那也是出名,只要能紅,有點選量有閱讀量,自然會有居心不良的商家找上門,然後從中獲利。

    第二:拿錢辦事。這種情況非常多,美國當年在蘇聯搞和平演變,他們收買諸多知識分子、報刊媒體人,然後對蘇聯的傳統英雄、傳統故事進行大規模面目全非的篡改:

    將英雄醜化成狗熊,下三濫的癟三;將光明正大的英雄事蹟醜化成下三濫的癟三才會幹的齷齪勾當;為歷史上的奸臣賊子翻案,總之一句話,必須攪亂對方的歷史,造成嚴重的思想混亂。

    第三:境外反動勢力直接操縱。這種也非常多,他們通過境外非法設立的電臺、網站、報刊雜誌等媒體和載體,對中國的歷史進行肆意扭曲,對歷史人物進行全方位無節操無底線無下限地抹黑,如果有人去過國外或者港澳臺,就會明白我在說什麼。

    因此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警惕這些人禍亂中國的歷史乃至思想文化的野心和不軌圖謀。

  • 4 # 秋水長

    這個問題太偏激。對歷史人物評價應該要更具包容性。

    1.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歷來都是備受爭議的,每個人對同一個人物的解讀都是不一樣的,所謂“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你覺得他說的不對,你可以列出你的理由去反駁就是了。

    2.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價,這正是歷史的魅力,如果歷史評價是千篇一律的,那還叫什麼學歷史,應該叫背歷史。

    3. 歷史人物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缺點,有缺點就應該指出來,指出來才能讓後人知錯能改。要是把歷史人物當神評價不得,那是宗教不是歷史。

    在次舉個例子,諸葛亮的隆中對,歷來被奉為經典策略。而毛爺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在分析諸葛亮的失敗原因時他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到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乍一看,荊州、益州兩路出擊是一個頗有誘惑性的方案。但荊州離益州千里之遙,兩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讓劉備軍團更加失去兵力上的優勢。關羽分兵攻打曹操,所鎮守的荊州被孫權軍團偷襲得手,而且關羽命喪孫權手中。可以說,蜀漢衰亡的禍根在於“隆中對”。這個評價是不同於以往的,那是因為毛爺爺深知集中兵力消滅有生力量的重要性。顯然比歷代的學者更高一籌。由此可知不同經歷的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是不一樣的。

    說到項羽,也是很具爭議性的人物,喜歡他的人說他勇猛無敵,不喜歡他的人說他殘暴而優柔寡斷,在此以兩首詩來結束

    一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二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 5 # 大語文走四方

    對歷史遺憾事件的惋惜。

    歷史不以人的喜惡而發生變化。後人對歷史上發生的一些事總是感到有些惋惜,因此他們會不斷地去評價他們,不斷的去想象:如果……會怎麼樣。諸葛亮很有才能,他的志向也很遠大,但是最終的結果是失敗。後人對這件事感覺太不可思議了,於是想找出他失敗的原因,說他逆歷史潮流,說他權傾朝野。還是對她各種各樣的噴!!也許只有諸葛亮的北伐成功了,人們才會不去噴諸葛亮,因為那樣在人們心目中當中就沒有遺憾了。

  • 6 # 哇哈哈

    現在人們更喜歡邏輯思維吧?不是過去那種人雲亦云的考慮事,而去進行辨證的去推理,可能是一些事更偏頗,更極端,但也有更多的人走向了理智。

  • 7 # 熱點迅播

    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自古以來就是文人相輕,而歷史算的上是文人的必修課。不只是針對諸葛亮、岳飛等人,前些年還有某教授說“李白是一天到晚想著喝酒砍人的流氓”。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說句實話,一些對於古人的評價早就被前人說光了。隨著西方文化的融入和社會的變革,現在的文人想要再搞出點驚世駭俗的新花樣已經很難了,於是就有某些人的劍走偏鋒。這種原因最根本還是在思想上未脫俗流,說白一點,就是文化程度還不夠。就像小孩子一樣,帶有一些譁眾取寵的稚氣。我幾乎沒有看到過有名望的大家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對歷史人物有顛覆性的評價(當然,考古新發現除外),這個道理就和“心中有佛,萬物皆佛”一樣,當一個人思維是極端的,那麼他的言行也會語出驚人。

  • 8 # 硯傾茗77

    諸葛亮功績在於治理蜀地,岳飛功績在於抗金,項羽功績在於滅秦。

    評價歷史人物時,要記住“不以私德論公義”,秦檜和王兆銘愛情美滿,但罵名不可翻;劉邦年輕時劉邦欺負轄區老百姓,但他君臨天下也是王者姿態。

    因此,從私德來黑歷史人物,就貽笑大方了,可能還是用心險惡;若站在人民立場,品評歷史人物,還有點意義。

  • 9 # Michael大鵬

    在我所知道的領域裡 那時候中國還是一盤散沙 ,就和當今世界一樣,很多國家,很多種族,都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攻伐城池 ,當然當時的歷史是什麼樣我們不的而已,我們只能看流傳後世的歷史 ,當然每一個人都有其優點和缺點 ,歷史就是歷史我們客觀對待即可 ,即使我們學的歷史書本帶有主觀色彩 但是我們還是尊重他人比較好

  • 10 # 天天燃的小廝

    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博眼球。現在網路資訊鋪天蓋地,那些人為了在眾多文章中脫穎而出不得不另闢蹊徑,顛倒黑白就是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像噴諸葛亮北伐無能,岳飛導致南宋滅亡等等文章,還有各種洗白,諸如自稱秦儈後人的要平反。就連一些比較出名的大學教授也把這一套耍的得心應手,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三觀。

  • 11 # 史錢文化

    首先,要知道,這種人一般不怎麼讀書,也沒有什麼人文修養,用我們的話給他講清楚,他聽不懂也不願意去聽。所以根本不要去反駁舉例子,你看誰誰誰學了歷史幹了什麼了,哪段歷史又多麼有借鑑意義了。這沒用,因為他在否定歷史作為一種存在是否真實的基礎,手法高超,跟罵人從娘開始罵一個道理。

    這背後或許會有反智主義的影子。其實人本質上都在自我肯定,確認自我存在,他自己擅長的領域,他肯定不覺得虛無,因為那是“自我”擅長的,他不擅長的事物,他會批判,也是因為不是“自我,而同時別人的擅長會損害到他對“自我”的認可。所以本質上他批判歷史的背後,是在張揚自己,貶低對方。這時候,他可悲的成為了“自我”的奴隸,為了維護那個自我而去做種種努力。

  • 12 # 牛史哥

    持敵對觀點的人也有可能是站在的角度不同,就像三國,如果站在蜀國這邊,喜歡看火燒博望坡,赤壁之戰,不喜歡看敗走麥城,夷陵之戰。如果站在魏國則喜歡看官渡之戰,鄧艾入入蜀之戰,不喜歡看赤壁之戰。

    如果是站在辯證的角度,也是值得探討的,就像項羽,萬人敵,同事也比較殘忍,喜歡屠城。諸葛亮比較鞠躬盡瘁,但是也窮兵黷武。從不同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歷史。諸葛亮和霍光、鰲拜其實都是顧命大臣,做的事情都差不多,鰲拜雖然驕橫也沒有廢了康熙,但是普遍對於鰲拜的評價不如諸葛亮。如果站在劉禪的角度看,不裝傻隨時有被廢的可能,很對事情自己都不能做主,諸葛亮死之前,他也無法親政。

    總之,歷史是留給後世評價的,角度不同看的問題自然不同,功過是非都像武則天的無字碑一樣,認大家點評

  • 13 # 駿馬雄風11

    乍一看這些噴子,好象是有病,是怪態,其實不然。仔細一看就知道,他們是真正的民族的敗類,是漢奸!是披著中中國人外衣的敵人!他們幹著外部敵人想幹而幹不成的破壞活動,迎合外部勢力,在破壞中國的基石!以破壞民族的歷史英雄形象為手段,來達到破中國基礎教育,傷害我們的下一代的目的!外中國人用遊戲傷害了我們的下一代,而這些漢奸用汙衊民族英雄形象的手段,來戕害我們的下一代。實在是罪大惡極!

  • 14 # 名人史學談

    我來回答:

    人性本來就是有缺點的,人不可能是完美的,就像人的身高,膚色,口音,口味,喜好,性格等等人人都不一樣。

    噴諸葛亮的人必然是因為其給世人留下的印象是經天緯地之鬼才,而噴客並不相信諸葛亮有這樣的本事,因此就會因嫉妒而生恨,選擇謾罵。

    噴岳飛的人想必是因為岳飛背後刻著精忠報國四個字,噴客覺得岳飛這樣做有點裝腔的樣子,見不到岳飛如此愛國,想必噴岳飛的人一定沒有愛國之心。不然怎麼會對如此愛國的民族英雄謾罵呢?

    噴項羽的人可能是覺得力拔山兮氣蓋世卻烏江自刎,不能臥薪嚐膽,因此幹不成大事,估計覺得如果換成是自己不會像項羽一樣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且保留實力,東山再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健食品保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