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厚生”語出《尚書·大禹謨》:“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維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是一種在中華大地上傳承千年的人文精神,是一種以“責任”為核心要義的道德情操。“德”指對個體品性、修養、行為的要求和標準,“正德”是謂“正身之德”,指人們的行為要符合道德要求,承擔各自的責任和義務,表達了個體對自我的最高要求,充盈著人對自身嚴格的責任意識。“生”指社會民生,甚至一切生命,“厚生”則謂“厚民之生”,指要尊重、關愛、厚待社會民生及一切生命體,體現的是一種關愛民生、兼及天下的濟世情懷。--------------------------------------------------------------------------------“臻於至善”源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是一種古已有之,奉行者甚眾的事業理念,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境界追求。“止”是“到達”的意思。“臻”也是“到達”的意思,同時“臻”還有“不斷趨向、不斷接近”的意思,用“臻”取代“止”表達了一種不斷進取,不斷超越,永不停息的精神。“至善”,即最完善、完美的“理想境界”。“臻於至善”昭示的是一種永不止息、創新超越的“進取” 心態和對服務的精益求精、對卓越境界不倦追求的崇高精神。
“正德厚生”語出《尚書·大禹謨》:“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維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是一種在中華大地上傳承千年的人文精神,是一種以“責任”為核心要義的道德情操。“德”指對個體品性、修養、行為的要求和標準,“正德”是謂“正身之德”,指人們的行為要符合道德要求,承擔各自的責任和義務,表達了個體對自我的最高要求,充盈著人對自身嚴格的責任意識。“生”指社會民生,甚至一切生命,“厚生”則謂“厚民之生”,指要尊重、關愛、厚待社會民生及一切生命體,體現的是一種關愛民生、兼及天下的濟世情懷。--------------------------------------------------------------------------------“臻於至善”源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是一種古已有之,奉行者甚眾的事業理念,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境界追求。“止”是“到達”的意思。“臻”也是“到達”的意思,同時“臻”還有“不斷趨向、不斷接近”的意思,用“臻”取代“止”表達了一種不斷進取,不斷超越,永不停息的精神。“至善”,即最完善、完美的“理想境界”。“臻於至善”昭示的是一種永不止息、創新超越的“進取” 心態和對服務的精益求精、對卓越境界不倦追求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