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麻花的故事

    麻花在看到這個問題時懵了一下,諸葛家3兄弟分別投靠了魏、蜀、吳?啥時候的事啊,於是翻看了一下其他老師的答案,瞬間懂了。

    原來大家把諸葛誕也當成了諸葛亮一家的了。其實諸葛誕並不是諸葛亮家的,只是諸葛亮的遠房小表弟。

    諸葛家的三兄弟分別是大哥諸葛瑾、二哥諸葛亮、三弟諸葛均。

    PS:他們不是三兄弟......這是錯的。

    諸葛瑾一脈

    東吳一政客,頗得孫權賞識,呂蒙死後接替了呂蒙成為南郡太守,孫權稱帝后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生了個好兒子諸葛恪,孫權死後權傾東吳朝野,但北伐曹魏失敗後被孫峻設計害死。

    孫峻掌握東吳朝政後,諸葛瑾一脈被誅三族,基本算是絕後了,過繼了一個給諸葛亮,但不知道結局如何。

    諸葛亮一脈

    諸葛亮,蜀漢丞相去,三兄弟裡面混的最好的一個,獨攬蜀漢政權數十載。

    不算過繼的晚年育有一子諸葛瞻,諸葛瞻又育有三子,諸葛攀在諸葛恪死後給諸葛瑾一脈回作了。

    諸葛尚和老爹諸葛瞻均為蜀漢後期大將,綿竹之戰雙雙以身殉國。

    諸葛京,可能是諸葛亮這一脈唯一傳承下去的一脈了,不過正史中沒有記載了。

    諸葛均一脈

    平平無奇,諸葛亮得勢後將他推薦給了劉備混口飯吃。沒啥特別之處。

    育有一子,諸葛望,正史沒有記載,下一代無法考證。

    據說諸葛亮和諸葛瑾均過繼過一個男孩給諸葛均,記不得叫啥了,不知真假。

    諸葛誕一脈

    曹魏徵東大將軍,起兵反司馬昭失敗被殺。戰功卓著,曹魏後期大將。

    育有一子,諸葛靚,老爹被殺後入仕東吳,東吳滅亡後,終身不出仕,育有二子諸葛頤和諸葛恢。 兩個兒子在西晉混的都還不錯。

    之後的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就不說了。 諸葛誕一脈算是諸葛家混的最好的了,可惜不是諸葛亮一家的。

    諸葛誕

    諸葛家為啥分仕呢?

    麻花認為在群雄並起的亂世年代,家族的延續不能吊死在一顆樹上,所以諸葛一家選擇了分仕二主。

    但還是覺得不保險,所以把兒子們過繼來過繼去,怎麼都能留下點香火吧。

    所以不管是分仕還是過繼都是為了諸葛家能在那個亂世中延續下去。

    結語

    不要再把諸葛誕認為是諸葛亮一家的了,他們只是表兄弟不是親兄弟。真正的親生三兄弟是瑾、亮和均。記住咯。

  • 2 # 野袍子仙女

    導語:三國大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也就是說,我諸葛亮出身低微,是南陽的一個普通農民,只求在亂世中保全性命,壓根就沒想過拜官封侯,事實真的如此嗎?

    諸葛家族三兄弟是何人?

    一、諸葛瑾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漢族,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諸葛亮之兄,諸葛恪之父。

    經弘諮推薦,為孫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稱為"神交",並努力緩和蜀漢與孫吳的關係。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二、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諸葛誕

    諸葛誕(?-258年4月10日),字公休,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族弟。

    在魏官至徵東大將軍。曾與司馬師一同平定毋丘儉、文欽的叛亂。之後因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颺交厚,且見到王凌、毋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於甘露二年(257年)起兵反對司馬昭,並得到東吳的支援。甘露三年(258年)二月,諸葛誕被胡奮所斬,夷三族。諸葛誕麾下數百人,全部拒絕投降而被殺。

    諸葛家族有3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了魏蜀吳?結局如何?

    為何選擇不同

    所謂諸葛三兄弟分仕魏蜀吳的說法,最早來自《世說新語》。這裡提到的諸葛瑾、諸葛亮和諸葛誕三人,雖是同輩,但只有諸葛瑾和諸葛亮是親兄弟,諸葛誕是二人的族弟,二人的親弟弟名叫諸葛均,被諸葛亮推薦出任了蜀漢的長水校尉,一直到蜀漢滅亡時遷徙洛陽途中病逝,可謂默默無聞。

    三兄弟的性情都有不同,諸葛瑾為人有才華,很優秀但還不到卓越的程度,所以需要孫權這樣的伯樂來讓自己穩定發揮;諸葛亮則是有經天緯地之才,他想要一展胸中所學,成功證明自己,那就需要去開始從零到一的過程;諸葛誕的才華則更加一般,去到一個足夠強大的團隊裡,所可以享受到的待遇更好,需要承當的風險則相對較低。綜合上述因素,三兄弟做出不同的選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三人結局不同

    諸葛亮早年無子,曾過繼諸葛瑾次子諸葛喬為己子,之後諸葛瞻出生。263年10月,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在綿竹戰死,此時諸葛亮直系血緣關係的僅存諸葛京(諸葛瞻次子)一脈。晉朝統一三國之後,諸葛京擔任眉縣縣令之後,一路升遷,最後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後人的記載。 諸葛誕為魏國高平侯、徵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是魏國四大藩之一,負對吳國邊境戰事的總責,淮甸、徐揚一帶都歸其管轄,司馬昭想廢魏自立,首先就是要逼反他。諸葛瑾吧,這人就是個人普通政客,在江東地位一般。 軍事根本談不上,政治也就是正常人水平,屬於建言獻策一類的文官。

    諸葛瑾在早年間曾遊學洛陽,後來天下大亂,率家人避居江東。後來孫權的姐婿弘諮遇到諸葛瑾,對其才華非常欣賞,就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擔任賓待,後又成為孫權長史、中司馬等職。215年,孫權遣諸葛瑾出使劉備,與諸葛亮在公館見面,未嘗談及私事,最後雙方重新劃分邊界。229年,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諸葛瑾雖然被封為武官,但其軍事才能與其弟諸葛亮不可同日而語,幾次出兵作戰,均無建樹。241年,諸葛瑾病死,時年68歲。252年,孫權死後,諸葛恪曾執掌東吳軍國大權。253年,諸葛恪被宗室孫峻所殺,被誅滅三族。諸葛瑾這一族在吳國也全部被誅殺了。

    總結:蜀漢與東吳先後消亡,諸葛亮與諸葛瑾雖然享受一時權勢也難免身後荒涼,而諸葛誕更是因為起兵反抗司馬懿,被滅三族。諸葛家族充滿智慧的決定,最後卻來如此下場,可謂令人唏噓不已。

  • 3 # 奕天讀歷史

    三國時的琅琊諸葛家族,因為號稱三國“龍虎狗”三兄弟的諸葛亮、諸葛瑾,及兩人的從弟諸葛誕,聲望達到了鼎盛。

    琅琊,即現在的山東臨沂及周邊地區。這裡出了三大家族,除了諸葛氏之外,還有著名的琅琊王氏和顏氏兩大家族。

    諸葛氏原本為琅琊諸縣葛氏,後遷至琅琊陽都,為了跟陽都本地的葛氏區別,就被稱為了“諸葛”,即諸縣葛氏的簡稱。

    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三兄弟都來自琅琊諸葛氏,卻為什麼分別投奔了蜀國、吳國和魏國呢?他們的經歷和結局如何呢?我們分別道來。

    先說諸葛亮兄弟。

    諸葛亮和諸葛瑾的父親諸葛珪早逝。當時,諸葛瑾已經15歲,在古代已經到了自立,娶妻生子的年齡了。而諸葛亮才8歲,他們的親弟弟諸葛均年齡更小。於是,諸葛瑾就留在了琅琊照顧家業,而諸葛亮和諸葛均被時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接到了豫章郡撫養。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

    諸葛玄丟了豫章太守之職後,依附了故友荊州牧劉表。諸葛亮和諸葛均就隨同叔父去了荊州。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就帶著弟弟諸葛均,跑去了隆中,躬耕於隴畝之間。

    諸葛亮的事蹟舉世皆知了。他號稱“臥龍”,所以,又被稱為“三國龍虎狗”中的“龍”,以管仲、樂毅自居。後經好友徐庶推薦,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在207年,諸葛亮投靠了劉備,獻上隆中對,成為了蜀漢的開國元勳。

    諸葛亮的親弟弟諸葛均,長期跟諸葛亮生活在一起,也跟隨諸葛亮一同投了劉備。

    諸葛亮建議劉備外聯孫權,共同抗曹;又幫劉備取荊州,得益州,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根基。諸葛亮位居蜀漢宰相之位,大權獨攬。他為了興復漢室,完成劉備遺願,又屢次北伐。只可惜,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時,病逝五丈原,留下了一生的遺憾。

    諸葛瑾敦仁持重位極人臣

    諸葛瑾原本在家鄉琅琊居住。黃巾之亂爆發,諸葛瑾為了躲避戰亂,搬到了江東。後來,經過孫權的姐夫弘諮推薦,200年,諸葛瑾得到了孫權的重用。

    諸葛亮當時在隆中,也曾被推薦給東吳和曹魏。但是,諸葛亮的志向是做管仲和樂毅。管仲掌有春秋時齊國的宰相實權,而戰國時的燕國大將樂毅則率五國之兵攻下了齊國70餘座城池。諸葛亮是要同時做宰相和大將軍,掌控一國的政治和軍事實權,所以,他既沒有去東吳,也沒有去曹魏。自此,兩兄弟分別輔佐了不同的君主。

    諸葛瑾在吳國,因為諸葛亮在蜀國位高權重的原因,立場十分尷尬。但是,他通過自己的智慧與才能,贏得了孫權的信任,從長史、中司馬做起,歷任南郡太守、左將軍之職,督公安,獲封宛陵侯,假節;後又升任驃騎將軍,

    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受封大將軍、左都護之職,領豫州牧,位極人臣。

    諸葛瑾的地位是要次於諸葛亮的,因為被稱為了“三國龍虎狗”中的“虎”。

    諸葛瑾為人謙恭謹慎,得以善終。但是,他的兒子諸葛恪在吳主孫亮繼位之後,作為輔政大臣,官至太傅,大權獨攬,最後為權臣孫峻所殺,三族被誅。

    還好,諸葛瑾曾經過繼了一個兒子諸葛喬給諸葛亮做養子,這才留下了一支血脈。

    諸葛誕淮南叛亂兵敗死節

    諸葛誕應該長期居住在琅琊,成年後順理成章投奔了雄踞北方的曹魏。

    諸葛誕因為與曹魏宗室夏侯玄交好,曾經被曹叡厭惡他們沽名釣譽,追求浮華,被免官罷職。後來,曹芳繼位,曹爽輔政,諸葛誕又跟隨夏侯玄一起被重新啟用,出任揚州刺史,獲封昭武將軍。

    高平陵之變後,曹爽被殺,司馬懿為了安撫曹魏舊將,加封諸葛誕為鎮東將軍,假節,督揚州,封山陽亭侯。之後,諸葛誕跟隨司馬氏戰東吳,平叛亂,被任命為鎮東大將軍。後因功又被封為高平侯,轉任徵東大將軍。

    諸葛誕能征慣戰,屢立戰功,但是其地位明顯要低於諸葛亮和諸葛瑾,所以,又被稱為“三國龍虎狗”之中的“狗”,即“功狗”的意思。

    但是,諸葛誕因為好友夏侯玄、鄧颺被殺,而反對司馬氏的王凌、毋丘儉也被誅了三族,心不自安。司馬昭知道諸葛誕不會支援司馬氏,就逼迫諸葛誕造反,下令升諸葛誕為司空,並讓其到京城任職。

    諸葛誕自然知道司馬昭的意思,在恐懼之下發動叛亂,並向東吳求援。最終,諸葛誕和前來救援的吳軍文欽等人,皆被司馬昭困於壽春。司馬昭攻破壽春之後,諸葛誕逃跑途中被殺,並被誅滅了三族。

    三國諸葛氏三兄弟,雖然分別投奔了魏蜀吳,但是,都做到了位極人臣,權傾一方的地位,將琅琊諸葛家族推向了巔峰。可是,除了諸葛亮之外,諸葛瑾和諸葛誕家族的結局都不好。即使是諸葛亮家族,也在魏滅蜀之戰中,死傷慘重。

    這也正應了那句話,“福兮禍之所倚”吧,三國龍虎狗三兄弟,也沒能逃出盛極則必衰的鐵律。

  • 4 # 蕭郎君

    史家稱呼諸葛3兄弟為“龍虎狗”,諸葛亮是龍,諸葛瑾是虎,諸葛誕是狗。

    注:諸葛誕的“狗”,意思為“功狗”,有功的戰將。

    這諸葛三兄弟都來自同一個家族,就是漢朝時期的琅琊諸葛氏,這是一個名門望族,開基於琅琊陽都,陽都是如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磚埠鎮黃瞳村一帶。

    注:“琅琊”是山東古代地名。

    為壯大家族

    保留家族香火,不至於全軍覆沒

    時勢造就,各有機遇

    第一點:人各有志向。他們三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有自己的志向。

    第三點:保留香火。如果他們都在一個國家,而這個國家最後戰敗,那麼他們就會全軍覆沒。

    第四點:時勢造就,各有機遇。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諸葛瑾是孫權的姐夫曲阿弘諮推薦的;諸葛誕父親諸葛豐是漢朝司隸校尉。

    公元241年,孫權兵分四路攻魏,大將軍諸葛瑾率兵於5月攻打祖中。同年,諸葛瑾病逝。

    公元257年,諸葛誕因夏侯玄等好友被誅殺,不滿司馬氏擅權,於是起兵反司馬昭。公元258年,諸葛誕失敗,被胡奮斬殺,並夷三族。

  • 5 # 阿俊說歷史

    諸葛家三兄弟,分投三國的原因,大概有四點:第一、性格決定選擇

    自古以來都說,臣子的性格,要跟主公合拍,才能成就事業,這是不無道理的。而諸葛家三兄弟個人的才華和性格,必然決定了他們會投奔三個不同的陣營。

    諸葛誕,則是一介武將,才華一般,他才是最適合錦上添花之人,所以投奔三國裡最強大的曹魏,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

    諸葛家三兄弟,投奔不同陣營,相當於全都押上了寶,總有一方勢力會勝出。要知道,一個強大的家族,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血脈能連綿不斷。

    第三、形成更大的人脈、資源網

    這就是縱橫捭闔的好處了。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存在一個巨大複雜的人情網路。你幫我,我幫你乃是人之常情,也是人際關係維持的重要原因。

    當然,親戚之間就更好辦了,一方有難,作為親兄弟更不會坐視不管。三方勢力都有熟人,情報和辦事方面,也會順手很多。

    第四、權大欺主

    如果三人同時侍奉一位君主,不管是誰做為君主,其實都害怕自己的手下串聯一氣。

    特別是像這三兄弟,在亂世之中,倘若全在一個陣營裡,又都手握大權的話,很容易引起主公的猜忌懷疑。

    而且,如果在同一陣營,三人一被對比,必定有人相對得不到重用。諸葛三兄弟號稱“龍虎狗”,都是有真本事之人,誰願意自己的才華得不得賞識,默默無名直到老去?這樣還不如分開。

    諸葛家兄弟三人,是絕頂聰明的,這樣分開投奔不同勢力的行為,無論是從家族、還是自己前程的角度考慮,都是明智的選擇。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諸葛家兄弟三人及後代,最終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或死於戰場或被迫害,諸葛家族從此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

  • 6 # 向陽願景

    三國時期,劉備(即漢昭烈帝)麾下有一位神機妙算的軍師,他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諸葛亮。自從諸葛亮選擇投靠漢昭烈帝后,可以說是逐步踏上了人生巔峰。他不僅幫原本就一無所有的漢昭烈帝建立起了蜀漢陣營,而且還讓漢昭烈帝成了鼎立於世的一足。

    雖然諸葛亮非常優秀,但是今天我們卻並非要單純給大家介紹他一個人,而是要跟大家介紹他和他的兩個兄弟。至於原因,其實主要是因為他們三兄弟明明同屬諸葛氏一族,卻分別選擇投靠了不同的勢力主,實在讓很多人感到無法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諸葛亮兄弟三人,投靠不同勢力主的原因和他們最後的結局吧!

    一、諸葛氏三兄弟分別投靠的勢力主。

    剛才我們已經給大家介紹過了諸葛亮所投靠的勢力主是漢昭烈帝,所以在這裡,我們只給大家強調一下他的那兩個兄弟所投靠的勢力主。

    首先,我們來說說諸葛亮的哥哥,也就是諸葛瑾所投靠的勢力主的情況。諸葛瑾投靠的勢力主是東吳的孫權,因為他早年的時候曾經帶著家人在江東一帶躲避戰亂,後被惜才的孫權的姊婿舉薦給了孫權,於是從此以後,他便開始過上了為孫權效力的生活。當然了,孫權也並未虧待過他,曾給予他該享有的榮華富貴和權勢。

    然後,我們再來說說諸葛亮的弟弟,也就是諸葛誕所投靠的勢力主的情況。諸葛誕跟諸葛亮並非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而應該算是諸葛亮的族弟。他投靠的勢力主是曹魏,且一度在曹魏擁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權勢。

    也就是說,諸葛亮的這兩個兄弟當時的發展情況並不比諸葛亮差多少。若非要提及諸葛亮的親弟弟諸葛均的話,那相較而言,他的發展情況可能稍微有些遜色。因為他一直追隨著自己的哥哥諸葛亮,所以可以說是基本上沒有單獨效忠於某個勢力主的可能。不過這倒是無所謂,畢竟在親哥哥的照拂下,他過得還算是蠻不錯的。

    二、諸葛亮兄弟三人投靠不同勢力主的原因。

    正常情況下,同族兄弟理應效忠於同一個勢力主,這樣才利於站在同一個立場考慮問題。可偏偏諸葛亮跟他的那倆兄弟非要去效忠於不同的勢力主,這就實在讓人感到有些不解了。畢竟這樣一來,他們三兄弟很有可能會因為工作問題而成為彼此的死對頭。其實,諸葛亮兄弟三人這樣做是有原因存在的。

    第一個原因是,他們三人都有各自的立場和想法。比如說諸葛亮吧,他就認為漢昭烈帝是最值得天下之人歸順的勢力主。而他的那倆兄弟,則認為孫權和曹魏諸王才是最值得天下之人歸順的勢力主。如此一來,自然就會出現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情況。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分散風險。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是這樣的:當時天下的局勢非常混亂,各地征戰不斷。在這種情況下,若是他們集中效力於同一個勢力主的話,那萬一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犯下了大錯,那剩下的這些同族之人就有受到牽連的可能。若是情況極其嚴重的話,他們諸葛氏一族甚至有被團滅的可能。為了避免如此嚴重的情況出現,各自效忠於不同的勢力主,明顯對整個家族要好一些

    三、諸葛亮兄弟三人最後的結局。

    諸葛亮最後的結局(未完成漢昭烈帝遺命便追隨漢昭烈帝而去),想必大家都是較為清楚的。畢竟相較於他的那倆兄弟而言,他的知名度更大一些。所以在這裡,我們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他的那倆兄弟最後的結局。諸葛瑾和他的兒子諸葛恪雖然在東吳有極其風光的時候,但是因諸葛恪弄權遭誅,所以連帶著他的三族也遭到了誅殺。至於諸葛誕,他及其後人的結局也非常慘。不僅他本人慘遭殺害,而且他的族人和手下也都紛紛被人消滅乾淨了。

    所以可以說,諸葛氏三兄弟最後都沒有能夠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謀得什麼福祉,算得上是很慘了。只不過起碼這樣一來,當時他們的部分族人還是有機會存活下來的。就算過不上多麼好的日子了,也總比被團滅要來得更幸運一些吧?若是諸葛亮當初跟他的兄弟們都去效忠於同一個勢力主,那搞不好可能他們最後能得到的結局會更慘。

  • 7 # 靜一號普洱茶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漢族,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諸葛亮之兄,諸葛恪之父。

    經弘諮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稱為"神交",並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嘉禾七年(238年),弄政大臣呂壹遭處死。先前,諸葛瑾、呂岱、朱然、步騭以自己為武官,未有干涉呂壹一事,呂壹死後,孫權派遣中書郎袁禮斥責四人,指自己與四人恩猶骨肉,榮福喜戚,相與共之,自己政治上出錯,理應上奏勸告,不應置身事外。

    赤烏四年(241年) 四月,孫權分兵四路攻魏:衛將軍全琮率軍數萬出淮南決芍陂(今安徽壽縣南)之水,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東北),前將軍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陽),大將軍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蠻河流域)。 五月,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孫倫圍攻樊城,諸葛瑾、步騭侵掠柤中,司馬懿自請出兵往討。

    同年,諸葛瑾去世,享年68歲,死前囑咐買棺服,辦喪事要簡約。

    諸葛均,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珪之子。三國時吳大將軍諸葛瑾、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同母弟。

    父親諸葛圭早逝,其兄諸葛亮與諸葛均及兩名姊姊便由叔父諸葛玄撫養成長。後來漢廷選任朱皓以代諸葛玄之職,幸好諸葛玄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知情,便帶諸葛亮與諸葛均同往依附,與兄長諸葛亮及兩名姐姐避亂到荊州南陽臥龍崗,諸葛玄於197年去世後,與兄長諸葛亮在南陽隱居晴耕雨讀。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其兄諸葛亮出山相助,兄長諸葛亮出仕劉備後,諸葛均仍留在隆中種田度日,後兄長諸葛亮引薦劉備,蜀漢建立後216年出任長水校尉官職,蜀漢滅亡後與宗預被遷徙至洛陽,在途中病故。

    《三國演義》中說劉備第二次來到草蘆時,將諸葛均誤以為是諸葛亮;後來諸葛亮出仕,他繼續留守隆中,其後隨兄長諸葛亮引薦才投歸劉備。

  • 8 # 燕趙節度使

    古代的大家族在亂世之中都是多方投注的,這叫多方下注,分散風險。

    為什麼?因為諸侯並起,群雄割據,短時間內根本看不出哪方勢力能夠最終統一天下,如果一股腦把全部身家和家族都投入一方勢力,如果這方勢力贏了那最好。

    但要是這方勢力輸了,那這個家族恐怕就要被族滅了,好點的恐怕要淪為平民甚至賤民了。

    這是大家族所不能接受的。

    那怎麼辦?只能多方下注,分散風險

    三國時期,諸葛亮家族就是多方下注的大家族的典型。

    蜀漢系統

    諸葛亮出身琊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祖先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可以說是一個官宦之家。

    由於諸葛亮的父親早死,所以他一直由叔父諸葛玄(2世紀-197年)照顧。諸葛玄,東漢末期人物,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曾為劉表的屬吏。

    為躲避戰禍,諸葛玄攜帶諸葛亮、諸葛均及兩位侄女,回到襄陽投靠劉表。

    諸葛玄病死後,諸葛亮就和弟弟在南陽種地,後來的事就不必說了,三顧茅廬,輔佐劉備,一直擔任蜀漢丞相當到死。

    他的兒子和長孫為蜀漢戰死。

    諸葛瞻,諸葛亮長子,劉禪的駙馬爺,成了蜀漢的皇親國戚!歷任騎都尉;羽林中郎將;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行都護、衛將軍、平尚書事等職,在魏滅蜀之戰中,涪城一役中戰死。

    但諸葛瞻家族並未死絕。

    孫子輩

    諸葛攀,諸葛亮養子,諸葛瑾親子。

    諸葛京,諸葛瞻次子,在晉朝仕官。根據裴松之《三國志注》,諸葛京依著他的才能,被任命為郿(今陝西眉縣)令,而晉朝大臣山濤也稱讚過諸葛京為郿令時政績可稱,應予拔擢。諸葛京最後官至江州刺史。

    曾孫 諸葛顯,諸葛攀的兒子。於鹹熙元年(264年)遷徙至河東。

    可以說,諸葛家族在蜀漢這一系,生存了下來,而且世代為官,下場不錯。

    東吳系統

    而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因避戰亂而從徐州琅琊郡遷往江東,受到孫權的重用,後升為長史、中司馬,最終官至太傅和大將軍。

    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更是厲害,最後在東吳官至太傅及丞相。

    也就是說,三國之中,諸葛家族的人擔任過蜀漢和東吳的丞相。

    夠厲害吧!

    三國家中有兩個國家的丞相都曾被諸葛家族的人擔任過!

    但諸葛恪窮兵黷武、大舉進攻魏國,最終輕敵大敗而回。由於他斷專權,最終被孫峻刺殺、夷滅三族。

    他的小兒子諸葛建,步兵校尉,諸葛恪死後與母親向魏國逃走,中途被逮捕,被誅殺。

    為啥逃亡魏國?!因為魏國有親戚!!

    至此,東吳系的諸葛家族算是全軍覆沒了。

    曹魏系統

    諸葛誕(?-258年),字公休,三國時期琅邪郡陽都(今山東臨沂)人,諸葛豐之後,諸葛亮和諸葛瑾的堂弟。

    他是三國時曹魏後期的重要將領,官至徵東大將軍,是青龍年間中原名士“四聰八達三豫”中“八達”之一,聲名顯赫。司馬家族奪取曹魏政權的權柄之後,諸葛誕在壽春發動叛亂,但兵敗被殺並被誅滅三族。

    不過,因為諸葛誕儘早佈局,所以並未絕嗣。

    兒子諸葛靚,字仲思,於曹魏任職,諸葛誕叛亂時,被送至東吳當人質。

    看到沒有?因為諸葛家族提早佈局,所以一旦有變,立即把後代送到敵對勢力那裡,因為那裡也有自己家族的人,可以庇護,血脈不斷。

    長女諸葛氏,諸葛誕長女,嫁與琅琊武王司馬伷,生琅琊恭王司馬覲、武陵王司馬澹、東安王司馬繇。西晉年間卒。

    次女諸葛氏,諸葛誕次女,嫁與太尉王凌之子王廣,後因王凌受罪牽連,與丈夫同被誅殺。時人稱其不改諸葛家風。

    孫子輩

    諸葛頤,諸葛靚長子,弱冠知名,官至太常。

    諸葛恢,字道明,諸葛靚次子,在東晉官至尚書令,死後追贈左光祿大夫開府。

    還有更厲害的

    外孫 :司馬繇,晉東安王

    曾外孫 :司馬睿,晉元帝!!

    所以說,諸葛家族才是玩轉三國的大家族!讓自己家族後代世世代代為官,甚至成為皇親國戚!

    聯想到現在,許多有錢人,把鉅額財產投資到不同國家,也是一個道理:分散風險!

  • 9 # W遊亞魚H

    說道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諸葛亮吧,那我們就先說說諸葛亮吧,可以說整個三國鼎立時期很多歷史著名事件都是圍繞著諸葛亮開展的。

    先說說諸葛亮和其家族

    諸葛亮生於181年,卒於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形容他最著名的就是得歐龍一人可安撫天下,得歐龍鳳雛2人可匡扶漢室也!諸葛亮兄弟姐妹一共5個人啊。哥哥諸葛瑾、弟弟諸葛均和兩位姐姐。父親都是諸葛珪、母親都是章氏。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做過泰山郡丞。後來諸葛珪和他們兄弟姐妹的母親分別於公元189年和192年去世。那時候諸葛亮才14歲,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2個姐姐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其兄諸葛謹同繼母赴江東。自此兄弟之間就此分離了,這也是地理位置上造成以後都侍奉不同的主公的原因之一啊!諸葛亮叔父諸葛玄在袁術賬下擔任過豫章太守(今江西南昌),諸葛玄丟官職以後又投奔過劉表,諸葛玄病逝以後,諸葛亮和弟弟弟妹妹失去了生活來源,他便帶著弟妹來到了隆中,靠耕田種地維持生計。正是諸葛亮從小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認識到了老百姓的疾苦,一定要建立一個新的國家,一定要跟一個明主!

    這一時期的諸葛亮16歲邊讀書邊種田和龐統、徐庶乃同門,拜師於水鏡先生門下。後來又師從與司馬徽、黃從彥、封公玖,從他們3個人身上分別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兵法謀略戰陣桑農水利等等。其中還結識了崔州平、孟公威等好友。直到徐庶因為母親的原因要離開了劉備,離開前推薦了劉備,並且也說了要劉備屈尊去請他,不然他不回來的。這就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其實諸葛亮小時候顛沛流離的生活直到在隆中這段時期的生活正是東漢末年的時期,他自己也親生感受了漢朝的沒落,黃巾之亂,各地群雄的崛起。同時有了於水鏡先生,司馬徽、黃從彥、封公玖這些老師的教導,讓他明白了要匡扶漢朝,輔佐漢室朝廷,但是又苦於現在的很多軍閥不值得他去輔佐。這時候劉備劉皇叔在當時已經很有名了,再加上了劉備親自來請了3次,這麼的有誠意那諸葛亮自然而然就要去蜀看了!以後也就有了隆重對策、赤壁大戰、足食足兵、北伐中原等等著名戰役了,以及著名的出師表了。諸葛亮死後也被後世評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頭銜也多啊。並且直到現在世人都知道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啊!

    在來說說諸葛謹

    上面我也提到了自從諸葛亮兄弟姐妹的父母雙亡以後,諸葛謹跟著繼母確立江東,大家都知道江東(名義上也是漢朝的疆土):揚州、荊州、交州,地處長江中下游一帶,又以其位處江東,也稱"東吳",實際上是孫策家的地盤。諸葛謹雖然也受著文化教育,但多半是受到當地的文化薰陶,基本上都是和當時的江東名士結交,尤其是遇見了孫權的姐夫弘諮,可以說這個更是改變了他的一生。弘諮覺得諸葛謹很有才華推薦給孫權,一開始長史、後來的中司馬、但是這段時期諸葛謹還沒有想諸葛亮那樣表露出什麼才華啊,史書上記錄的也比較少啊!

    甚至於到了三國中後期諸葛謹也是打仗一般的,但是有一點他這個人說話比較委婉,有的是力薦甚至於是死薦君王,諸葛謹看到孫權不喜歡這個話題,就說的別的在慢慢的引導在正題上面來說,在讓孫權做出正確的決定,這也是孫權讓他當大將軍的原因吧!就像現在的領導喜歡一個既聽話又會說話的下屬吧!同時諸葛謹在東吳步步高昇,混的這麼好自然而然就一直在東吳效力了!可以說諸葛謹一生是忠於東吳的。並且諸葛謹的兒子諸葛恪以後也是被孫權重用的,也是大將軍太子太傅輔助幼主的!不過後世都是知道諸葛亮,諸葛謹還是名氣要差些的!

    諸葛均

    諸葛均作為諸葛亮和諸葛謹的弟弟史書上記載並不多,大家也可以看到他也是在蜀效力的,主要就是跟著諸葛亮。非要說個名頭出來就是在劉備賬下官至長水校尉,也就是保衛皇帝的北軍八校魏之一,可以說這個職務已經是給的可以了,養家餬口沒問題,還有一定的兵權。蜀漢滅亡後諸葛均全家搬家到洛陽,他病死在路途中,基本上諸葛均的一生就是平平淡淡的吧,史書上也都是一筆帶過,沒有過多說的!

    這裡要說的諸葛謹、諸葛亮、諸葛均3兄弟是沒有一人在魏國的啊,諸葛亮、諸葛均在蜀國,諸葛謹在吳國。去魏國效力的同族兄弟諸葛誕啊,不是親兄弟,同宗同族的兄弟,堂兄弟!

    諸葛誕

    說到諸葛誕史蜀上記載都是已經在魏國效力的事,至於怎麼去的魏國我沒查到。但是從諸葛誕在魏國的官職生涯開的出,那時候的曹操除了魏明帝其餘都皇帝都是很器重他的,一度從一個小縣令升值到史中丞、尚書。到了曹芳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在懟東吳作戰中有功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戶,被任命為徵東大將軍。後來反司馬氏被司馬昭擊破,被誅三族。後人評價諸葛誕是忠於曹魏的,曹魏對諸葛誕是很好的,反的是司馬氏。

    縱觀整個諸葛家族,尤以諸葛亮的功最高吧,被後人稱頌了這多年,並且諸葛亮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並且到了其餘朝代,諸葛亮基本都是被追封為候的,都紀念他的好的。並且諸葛亮和諸葛均關係更好吧,都在蜀漢效力,諸葛謹和這2為兄弟就一般了,從他去成都和諸葛亮見面就看得出來!相反縱觀其餘幾人尤其是諸葛謹後代都是被滅族,諸葛誕也是被滅族了!

  • 10 # 風鈴閣閣主

    諸葛亮(一)

    諸葛亮,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曾隱居於鄧縣隆中,並讀了大量的書籍,結交名士,品評時事,人稱其為“臥龍”。207年,在徐庶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幫助自己,實現統一。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即的“隆中對策”,劉備的迅速崛起,都是與他的規勸和具體幫助分不開的。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任丞相。223年,劉備死,劉禪即位,諸葛亮被加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輔佐劉禪,治理蜀國,死後追諡忠武侯,後來東晉政權推崇諸葛亮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在執政初期,諸葛亮就主動派人到東吳會見孫權,蜀吳兩國重新結盟,使蜀國得以全力對魏,而蜀吳兩國始終保持著良好關係。在內政方面,諸葛亮首先從建立法治開始,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他還注意選賢舉能,不拘一格,任用一批有治國用兵之能的人才為官,做到了知人善用,對一些庸碌無能,貪汙不法的官吏,則堅決罷掉。為了充實國力,安定人民生活,諸葛亮注意農業生產,“務農殖穀”,他還曾派1200名士兵去保護維修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國家徵發賦稅徭役方面,他也主張“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對於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也較重視,他設定司鹽校尉,專門管理井鹽生產,在各族人民的努力下,蜀國經濟逐漸發展起來對西南少數民族,實行了“和撫”的方針,225年,他率軍分幾路南征,平定了南中的叛亂,對孟獲七擒七縱,使其心悅誠服,從此蜀漢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得到改善,這既免除了蜀國的後顧之憂,又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民族融合。在軍事上,諸葛亮著重整頓軍隊紀律和訓練部隊,增強軍隊的戰鬥力,他發明製造了木牛流馬,用此運送軍糧,有利於山地運輸,減輕了人力運輸軍糧的負擔,他還改進了連弩箭,大大提高了舊式連弩的威力。在生活方面,比較儉樸、清廉,他不嗜享樂,取妻重才不重貌,雖身居相位,但家中“蓄財無餘”,這在封建社會中是很可貴的。

    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寶雞五丈原逝世。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諸葛亮是中國曆的傑出人物,人們對他的聰明才智,賦予了高度評階,他在中國人民中有深遠的影響。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官至太傅。諸葛瑾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胞兄,其子諸葛恪也在東吳官至太傅。生於經學世家的諸葛瑾,治《毛詩》、《尚書》及《左氏春秋》。

    諸葛瑾為避戰亂遷到江東,經魯肅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深得孫權信賴。215年,諸葛瑾奉命出使,要劉備歸還荊州。219年,他跟隨孫權討伐關羽。221年,他被派往蜀漢前去求和,在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諸葛瑾(二)

    諸葛瑾,“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矽,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雖說也算得上是名門望族出身,但到了諸葛瑾父親諸葛矽這一代已經是明顯沒落了,儘管如此,諸葛瑾還是沿襲了後漢時期很多年輕學子的傳統,“少遊京師,治《毛詩》、《尚書》、《左氏春秋》”。約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母親章氏去世,諸葛瑾“居喪至孝”,並且“事繼母恭謹,甚得人子之道”。但不久諸葛瑾的父親諸葛矽也病故,一家人頓時失去了依靠。不得已,諸葛瑾一家只好投奔叔父諸葛玄。諸葛瑾到達江東的生活,史料中沒有記載,但從諸葛瑾自己所說的“在流隸之中,蒙生成之福”等情況看,應該是比較清苦的。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由於孫權姊婿弘諮的推薦,諸葛瑾才正式成為孫權帳下的一員,從而邁上仕途。

    215年,諸葛瑾奉命出使蜀漢,要求劉備歸還荊州,最後以分界結束。219年,跟隨討伐關羽,封宣城侯、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黃初二年(221年),劉備東伐吳,吳王求和。諸葛瑾別遣書劉備說和,有人以此上告孫權,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222年,孫權受封吳王,封諸葛瑾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同年曹真、夏侯尚等圍朱然於江陵,諸葛瑾派兵救援,渡江時被夏侯尚火燒船隻,水陸同時進攻所擊退。潘璋未知前來救援,而魏兵日渡不絕,並說:“魏勢始盛,江水又淺,未可與戰。”便將所領,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葦數百萬束,縛作大筏,欲順流放火,燒敗浮橋。作筏適畢,伺水長當下,尚便引退。同年,孫權稱王,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226年,孫權得知魏文帝去世後,於八月出兵攻,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今湖北襄樊),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今湖北雲夢西南)。孫權一路為魏軍所敗,遂撤兵而走。而諸葛瑾則被司馬懿擊敗,並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餘級。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236年,孫權北征,派右都督陸遜與中司馬諸葛瑾攻襄陽。陸遜派親戚韓扁懷揣奏疏上報朝廷,返回途中,在途中遇到敵人,敵人抓獲了韓扁。諸葛瑾聽後,十分恐慌,寫信給陸遜說:“大駕已還,敵人得到韓扁,將我們的虛實全部打聽清楚了。而且河水快乾了,是趕快離去。”陸遜接報後並未作答覆,卻催促人種葑豆(一種蔬菜),與眾將領下棋射箭遊戲,一如平常。諸葛瑾知道後說:“陸伯言足智多謀,他這樣做一定自有考慮。”

    於是親自來見陸遜。陸遜說:“敵人知道大駕已還,再不用為此籌謀,便專心對付我們。如今敵人已經守衛了要害之處,兵將已經出動,我們自己應當首先鎮定自如以穩住部隊,然後再巧施計謀,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向敵人表明我們要走,敵人會以為我們害怕了,必然會來威逼我們,那就是必敗之勢了。”

    於是二人祕密定計,令諸葛瑾坐鎮舟船,陸遜率領全部兵馬向襄陽進發。敵人素來懼怕陸遜,見陸遜要攻襄陽,立即退回城中。諸葛瑾便引船而出,陸遜慢慢整頓好隊伍,大張旗鼓地走上船。敵人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擊,於是陸遜全軍安然退出。

    241年四月,吳帝孫權分兵四路攻魏:衛將軍全琮率軍數萬出淮南決芍陂(今安徽壽縣南)之水,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東北),車騎將軍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樊),大將軍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蠻河流域)。五月,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孫倫圍攻樊城,諸葛瑾、步騭侵掠柤中,司馬懿自請出兵往討。同年,諸葛瑾病故,死時六十八歲,死前命人葬禮應該簡單進行。

    諸葛瑾墓在常州市郊北港鄉連江橋下塘,墓為土墩,佔地約五畝。墓前原分左右兩墩,一為印墩,一為劍墩,清道光年間,曾在墩下挖出篆文“諸葛子瑜之墓”字樣的小玉碑,另出土漢代玉鎖、玉豬及銅鏡、陶瓷器皿等。今墓已不存,土地為北港磚瓦廠使用。

    諸葛誕(三)

    三國時期魏將,字公休,琅玡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諸葛豐之後,諸葛亮和諸葛瑾的堂弟。初以尚書郎為榮陽令,累遷御史中丞尚書,是三國時曹魏後期的重要將領,官至徵東大將軍。與夏侯玄、鄧颺、田疇友善,俱有聲名,並稱為四聰。

    諸葛誕為漢代名醫諸葛豐之後,正始初出任揚州刺史。從司馬懿伐吳,平王凌之叛,隨司馬師討毋丘儉,積功升至徵東大將軍、都督揚州。然諸葛誕與夏侯玄、鄧颺交好,又見到王凌與毌丘儉叛亂而家族被誅,深感恐懼,於是傾盡家財來賑濟百姓以收籠人心,又厚養歸附者及揚州俠客幾千人作為親信力量。

    甘露元年(256)冬天,東吳欲進攻徐堨(今安徽含山西南),諸葛誕力量足以應敵,但為保護自己,他請求朝廷派兵十萬助守壽春,又要求加固沿淮的防禦工事。朝廷暗中得知諸葛誕對朝廷心存戒惕,念其勞苦功高,便想調他入京任職,哪知詔書到,諸葛誕更加恐慌,遂舉兵反叛。諸葛誕殺死不願叛亂的揚州刺史樂綝,聚集淮南淮北十多萬屯田官兵,又從東吳歸降的農民挑出四五萬人馬,準備了可供一年的糧食閉城死守。另外,他還派長史吳綱率自己小兒子諸葛靚到東吳求援。東吳遂派全懌、全端、唐諮和王祚等人率兵三萬,悄悄地與文欽一起接應諸葛誕,並任諸葛誕為左都護、大司徒、驃騎將軍及青州刺史,封其為壽春侯。同年六月,司馬昭與皇帝一起討伐諸葛誕,進駐項縣,將壽春城圍了二層。文欽與吳將朱異多次進軍,均被擊敗,朱異了因此被主帥孫綝斬首。壽春城中糧少無援,蔣班與焦彝率先背叛諸葛誕向司馬昭投降。甘露三年(258)正月,諸葛誕與文欽等人制造進攻器械,企圖突圍,但被司馬昭打退。諸葛誕軍糧用盡,又與文欽產生矛盾將其斬殺,致使文欽二子投降司馬昭。司馬昭利用文欽的兩個兒子來勸降諸葛誕的人馬,一時城中人心騷動。諸葛誕走投無路,親自率兵出城突圍,結果被魏將胡奮斬於馬下,人頭被送往京城,滅門三族。唐諮及王祚等人全部投降,諸葛誕之亂被司馬昭平定。 《世說新語》有言:“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其中稱諸葛誕為狗並非諷刺,狗意指“功狗”,為有功的戰將,後句亦指諸葛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三國演義》就載詩讚曰:“忠臣矢志不偷生,諸葛公休帳下兵,《薤露》歌聲應未斷,遺蹤直欲繼田橫!”

  • 11 # Zh上善若水W

    諸葛家族是琅琊望族,在東漢末年諸侯紛爭、天下動亂的時候,諸葛亮因為受劉備“三顧之恩”出山,之後擔任了蜀國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在這之前,他的哥哥諸葛瑾就已經到了東吳,後來做到了大將軍;而他的弟弟諸葛誕,終生效忠於曹魏,稱徵東大將軍。

    提起諸葛亮我想大家都會知道,他事蹟一直被世人歌頌著,比如,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大戰、三氣周瑜等。貌似他的兄弟在歷史中被慢慢的淹沒了。世人很少提到他的兄弟的,所以也很少知道他有幾個兄弟,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其實諸葛亮還有兩個哥哥,分別是諸葛謹在吳國擔任大將軍,諸葛誕在魏國任徵東大將軍,史書稱“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這時候大家是不是感到奇怪了,既然他們是三兄弟,為什麼要分屬不同的陣營呢?

    諸葛瑾在早年間曾遊學洛陽,後來天下大亂,率家人避居江東。後來孫權的姐婿弘諮遇到諸葛瑾,對其才華非常欣賞,就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擔任賓待,後又成為孫權長史、中司馬等職。215年,孫權遣諸葛瑾出使劉備,與諸葛亮在公館見面,未嘗談及私事,最後雙方重新劃分邊界。

    229年,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諸葛瑾雖然被封為武官,但其軍事才能與其弟諸葛亮不可同日而語,幾次出兵作戰,均無建樹。241年,諸葛瑾病死,時年68歲。252年,孫權死後,諸葛恪曾執掌東吳軍國大權。253年,諸葛恪被宗室孫峻所殺,被誅滅三族。諸葛瑾這一族在吳國也全部被誅殺了。

    諸葛誕早年的仕途生涯並不順暢,而魏明帝非常厭惡夏侯玄、諸葛誕等人,將他們免官。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繼位,大將軍曹爽輔政,曹爽重新啟用夏侯玄等人,諸葛誕出任揚州刺史、昭武將軍。255年,毌丘儉、文欽在壽春起兵,反抗司馬師的專權。諸葛誕拒絕了毌丘儉勸誘,並最先率兵討伐,隨後率先進佔叛軍的據點壽春。諸葛誕不僅平定了叛亂,還擊退了東吳的軍隊。戰後諸葛誕因長期在淮南駐守,於是被任命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成為魏國在東南地區的封疆大吏。

    之後因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颺交厚,且見到王淩、毌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於甘露二年(257)起兵,並得到東吳的支援,但於次年被鎮壓,諸葛誕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斬,夷三族。諸葛誕麾下數百人,全部拒絕投降而被殺。諸葛誕一族在魏國全部被誅殺了。

    諸葛亮幼年喪父,同叔父到南陽躬耕,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為了劉備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礎。蜀漢開國後,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光復大漢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早年無子,曾過繼諸葛瑾次子諸葛喬為己子,之後諸葛瞻出生。263年10月,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在綿竹戰死,此時諸葛亮直系血緣關係的僅存諸葛京(諸葛瞻次子)一脈。晉朝統一三國之後,諸葛京被新的朝廷遷居到中原一帶,徵召為官吏。諸葛京出任過關中地區眉縣的縣令,並把這裡治理得很好。想當年,他的祖父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縣,都未能如願。沒想到歷史與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讓他從未謀面的孫子成為這裡的縣令。諸葛京在擔任眉縣縣令之後,繼續升遷,最後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後人的記載。

    諸葛亮三兄弟人各有志,分別效力於不同的主公,三個人發展的都不錯,只是最後的結果都比較的悲慘,諸葛瑾和諸葛誕在魏吳分別被誅殺三族,諸葛亮的兒子和其中一個孫子也戰死了。就有一個孫子得以終老。

    所以諸葛家族這麼做,是有綜合性考慮在裡面的。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都沒能遺傳父輩的智慧,紛紛兵敗被殺、滅三族;至於諸葛誕,也因為起兵反對司馬家族,被殺滅三族。聰明的選擇,卻沒有帶來完美的結果。

  • 12 # 人者仁義也

    首先題目就有問題,諸葛三兄弟是大哥諸葛瑾,二弟諸葛亮,三弟諸葛均,這才是諸葛三兄弟,此外諸葛亮還有兩個姐姐,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目前有記錄的一共是五個孩子。

    長子諸葛瑾,在東吳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兒子諸葛恪是東吳的輔政大臣,一時的權臣。二弟諸葛亮和三弟諸葛均都一起出仕蜀漢,諸葛亮大家都知道是蜀漢丞相,而諸葛均則是由諸葛亮的推薦在蜀漢擔任長水校尉。這才是諸葛三兄弟,這是血親的三兄弟,而很多人是錯把諸葛誕也當做諸葛亮的兄弟,這是極其錯誤的說法,所以根本不存在諸葛三兄弟分別投靠魏蜀吳的說法,完全是史料都沒有看清楚。但是可以講一下諸葛誕,諸葛亮,諸葛瑾為什麼分別在魏蜀吳的故事。

    諸葛家族在漢朝末年的分開的過程

    首先是諸葛亮和諸葛均。諸葛亮的父親早逝。諸葛瑾出生於174年,諸葛亮出生於181年,注意這個時間點。黃巾起義爆發於公元184年,也就是諸葛亮3歲的時候,這場起義波及到徐州,但是在185年年尾被平定,但是到了188年,青徐黃巾軍再度起義,中原大亂。隨後在陶謙的打擊下,徐州的黃巾軍北上躲避陶謙的兵鋒,大概是190年之後到194年之前這段時間裡,當時的曹操大肆屠殺徐州百姓,為了躲避戰火,諸葛家族開始遷徙,諸葛亮應該是最早遷徙的,因為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但是此後朝廷任命朱皓為豫章太守,於是朱皓上任,諸葛玄則去依附當時的荊州牧劉表。當時同時的應該是年幼的諸葛亮,諸葛均以及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在荊州的時間是平靜的,劉表此人守土一方,荊州百姓還是很安穩的,諸葛亮的兩個姐姐應該也是這段時間嫁人的,大姐嫁給蒯良、蒯越之侄子蒯祺;二姐嫁給了二姐出嫁龐德公之子龐山民。此後不久諸葛玄去世,諸葛亮沒有出仕,在襄陽城外的隆中隱居,陪伴諸葛亮的是弟弟諸葛均,而後諸葛亮在201年被劉備三次尋訪,最後成為劉備的軍師的。而小弟諸葛均在諸葛亮出仕劉備之後一直留守隆中,蜀漢建立後的公元216年,由諸葛亮推薦出任蜀漢長水校尉一職,蜀漢滅亡後與宗預被遷徙至洛陽,在途中病故。

    大哥諸葛瑾,與諸葛亮不同的是諸葛瑾可能南渡,可能要晚於諸葛亮,推測諸葛瑾前往當時大約是建安五年(200年),當然也有可能更早,和諸葛瑾同為徐州人的張昭渡江應該在陶謙去世後的194年之後,此後是劉備擔任徐州牧,隨後是呂布,最後劉備,呂布,袁術,曹操在徐州相互攻打,造成了大規模的戰亂,很有可能是這次戰亂導致大量的徐州人南下。諸葛瑾只是其中的一員,此後是由孫權的姐姐的女婿弘諮引薦給孫權,得進入東吳的官場,諸葛瑾自然病死。

    族兄弟諸葛誕。諸葛誕此人應該是諸葛家留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人,他是選為尚書郎,按照漢朝的規矩,只有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書檯,三國時期可以看做漢朝的延續的一段時間,所以諸葛誕此人十分有才而且還是名士,諸葛誕踏入官場並且發揮作用是魏明帝時期,以及此後的曹芳時期,這一段時間裡諸葛誕出任為揚州刺史,昭武將軍。開始鎮守曹魏的重鎮淮南,也是從這一段時間起,諸葛誕在淮南擁有巨大的聲望。諸葛誕曾經跟隨司馬懿,司馬師平定過淮南王凌和毋丘儉發動的兩次叛亂。當司馬昭想要篡位時,諸葛誕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同時又害怕司馬昭除掉自己,發動了淮南第三次叛亂,這次叛亂持續近一年,最終被司馬昭平定,司馬昭部將胡奮手下的小兵斬殺諸葛誕。諸葛誕的兒子諸葛靚當時在東吳當人質逃過一劫,諸葛靚的兒子諸葛恢是東晉的名臣,而諸葛誕的曾外孫司馬睿這是東晉的開國君主。

  • 13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諸葛家族不止三兄弟,他們投靠魏蜀吳純粹是時勢使然。

    所謂諸葛三兄弟分仕魏蜀吳的說法,最早來自《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這裡提到的諸葛瑾、諸葛亮和諸葛誕三人,雖是同輩,但只有諸葛瑾和諸葛亮是親兄弟,諸葛誕是二人的族弟,二人的親弟弟名叫諸葛均,被諸葛亮推薦出任了蜀漢的長水校尉,一直到蜀漢滅亡時遷徙洛陽途中病逝,可謂默默無聞。

    單以諸葛亮兄弟為一家論,自然沒有三兄弟分仕三國的說法,若以琅琊諸葛氏為一族,又遠不止三兄弟,出現三人分仕三國並不難,只是巧好這三人都身居高位且有兩人是親兄弟罷了,如此才顯得非常特殊。

    算起來,琅琊諸葛氏曾經在西漢風光過一次,諸葛豐曾在漢元帝時期擔任司隸校尉,也算高官,可惜他因得罪權貴一路貶官,最後罷官賦閒,直到去世。

    諸葛豐去世後,諸葛家族在兩漢官場沉寂了兩百來年,直到漢朝滅亡後,這個家族才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一個叫諸葛珪的人當上了泰山郡郡丞,他就是諸葛瑾和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英年早逝,此時他的孩子們還小,他的弟弟諸葛玄就擔負起了照顧侄子侄女的任務。

    諸葛玄當時是袁術的屬官,有足夠的工資養活一家人,所以他帶著侄子侄女去了任所。後來諸葛玄的官職被擼了,一時沒了生計,他便投靠跟自己關係不錯的荊州牧劉表。

    這時天下已經很亂了,在兵荒馬亂中,諸葛玄與諸葛瑾走散,導致諸葛玄帶著諸葛亮、諸葛均和兩個侄女到了荊州,諸葛誕卻跑到了江東,按年齡推算,他當時應該在17歲左右,能跑到江東並且活下來已經算本事了。

    這個時候,曹操、劉備還在打拼,孫策更是還在袁術那裡打工,三國連影子都沒有,諸葛氏卻已經在預定地點等好了,要麼他們能夠預知未來,要麼就純粹是命運使然。

    從年紀來看,諸葛誕最小,且活動軌跡與諸葛瑾兄弟完全不同,他基本沒經歷過太多波折,是一路從小吏升遷上來的,說明他長大成人後北方已經塵埃落定,只能出仕曹魏,開始自己的曹魏升職記。

    諸葛亮和諸葛均在諸葛玄的照料下長大了,在諸葛亮18歲的時候,諸葛玄去世了,諸葛亮和諸葛均兄弟就在臥龍崗隱居,也就是《出師表》中的“躬耕於南陽”。當然,諸葛亮不可能當農民,因為他有事沒事就跟崔均、徐庶這些好基友出去嗨,要是農民早餓死了。

    後來經徐庶推薦,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開啟了自己的蜀漢升職記。

    諸葛瑾就比較辛苦了,孑然一身來到江東的他是很艱難的。

    《三國志·諸葛瑾傳》記載,諸葛瑾曾為難友殷模求情:“瑾與殷模等遭本州傾覆,生類殄盡。棄墳墓,攜老弱,披草萊,歸聖化,在流隸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厲,陳答萬一,至令模孤負恩惠,自陷罪戾。臣謝過不暇,誠不敢有言。”

    殷模是跟諸葛瑾一起逃難到江東的,兩人感情也挺深,從這些求情之語也可以窺伺諸葛瑾的生活並不美妙。所幸,難民諸葛瑾遇到了貴人,這個貴人就是孫權的姐夫弘諮。

    弘諮對諸葛瑾的才學感到驚奇,向小舅子強烈推薦,諸葛瑾於是成了孫權的長史,開始了自己的東吳升職記。

    就這樣,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分別在三國做到了高位,成為職場中的強者,而從結局來看,可以說很好了。

    先說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視為忠臣典範。

    蜀漢滅亡前夕,諸葛亮之子諸葛誕及其子諸葛尚戰死,但諸葛亮還有一個孫子諸葛京活得好好的,在西晉還被山濤推薦當了東宮舍人。

    再說諸葛瑾,諸葛瑾本人是病逝善終的,他的長子諸葛恪後來成為東吳權臣,死於政變,其子均被殺;三子諸葛融受到政變牽連,被軍隊討伐,諸葛融,服毒自盡,三子伏誅,諸葛瑾在東吳的血脈就此斷絕。

    所幸還有個次子諸葛喬,他不在東吳,因為諸葛亮早年無子,諸葛瑾就把次子過繼給了弟弟,諸葛喬早逝,只留下個兒子諸葛攀。因為諸葛亮有了兒子,諸葛瑾在東吳的血脈又斷了,諸葛攀又繼承回諸葛瑾這一支。諸葛攀只有一個兒子諸葛顯,在蜀漢滅亡後遷居河東。

    最後是諸葛誕。諸葛誕的家底還不如兩位族兄,地位純粹靠自己打拼,最後下場也最慘烈,率兵反對司馬昭,兵敗後被殺,夷滅三族。

    但諸葛誕沒有絕後,他的兒子諸葛靚在爭取東吳援軍時被他派往東吳當人質,西晉滅吳後也沒有進行清算,其子諸葛恢曾與王導戲論族姓的高低,說明在東晉初年,諸葛氏還是豪門之一。

    另外,諸葛誕曾跟司馬懿進行政治聯姻,他的長女嫁給了司馬懿第五子司馬伷,司馬伷之孫,就是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算起來,諸葛誕這一支跟東晉皇族是親戚。

  • 14 # 依生生

    我是予小草,我來回答。諸葛亮三兄弟,哥哥諸葛瑾投靠了吳國孫權,二弟諸葛亮投靠了蜀漢劉備,諸葛均則跟著哥哥一起去了蜀漢輔助劉備。不得不指出該問題的一點小錯誤,諸葛家族三兄弟,沒有一人是投靠曹操的。

    他們的父親是諸葛圭,漢末為青州泰山郡丞,出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諸葛圭在諸葛亮八歲的的時候就去世了,除了他的哥哥諸葛瑾跟著繼母生活外,諸葛亮和他的兩個姐姐及一個弟弟,全都都由叔父諸葛玄撫養。

    正值東漢末年,諸侯大亂。諸葛家族所在是徐州也發生了戰爭,被破壞。諸葛圭的弟弟諸葛玄帶著諸葛家族的人員,逃到了今天了湖北襄陽,當時的襄陽沒有戰爭,是一片生活的地方。到了襄陽,沒過多久,諸葛玄也去世了。當時的諸葛亮年僅17歲,沒有了經濟來源,只好帶著弟弟諸葛均離開襄陽,到20裡外的隆中山躬耕苦讀。

    三兄弟的結局:

    哥哥諸葛瑾,跟隨孫權到老,深得孫權信任和器重。但是他的兒子諸葛格,因為剛愎自用,太過自信,在一次戰爭中打敗,引起了孫權兒子的不滿。最後,在吳國的諸葛家族被滿門抄斬,沒留下一個活口。

    二弟諸葛亮,跟隨劉備打江山,建立蜀漢王朝,劉備臨終將劉嬋託給他,後半生數次北伐穩固蜀漢的統治,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得蜀漢百姓愛戴。

    諸葛亮的兒子也很爭氣,只因父親去世的太早了。諸葛瞻從小聰慧,非常早熟,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但因為父親諸葛亮的光環,諸葛瞻深受蜀漢百姓愛戴,在蜀漢的仕途一路平坦。在蜀漢的被司馬懿攻破時,諸葛瞻帶著長子鎮守綿竹到最後一刻,諸葛亮祖孫三代忠心無二,後人為了紀念他們,為此都修了宗廟。

    三弟諸葛均:

    諸葛均是跟在諸葛亮身邊長大的,諸葛亮出山離開草廬後,諸葛均沒有離開隆中,而是繼續在隆中種田生活。

    後兄長諸葛亮引薦劉備,蜀漢建立後216年出任長水校尉官職,蜀漢滅亡後與宗預被遷徙至洛陽,在途中病故。

  • 15 # 史論縱橫

    東漢後期門閥士族林立,大家族甚至直接影響政治,比如曹魏的司馬家族,東吳的陸遜家族,都是很厲害的家族,有人認為諸葛家族應該也是很厲害的,因為其家族遍佈魏蜀吳,其中以諸葛亮位列蜀漢宰相,諸葛瑾擔任東吳高官,諸葛誕也在曹魏佔有一席之地。

    按理說,這種分散投資在三國這樣紛爭的時代,應該沒有多大風險性,不管哪個政權一統天下,都不影響諸葛家族的發展。

    儘管在諸葛亮這一代連續出了三位能人,也不能代表諸葛家族在三國時期就是一個大家族,諸葛家族雖然是琅琊大族,但是其祖上並沒有出過類似袁紹家族那樣的四世三公。

    比如諸葛亮之所以會在南陽躬耕,就是因為逃難去了那裡,而且是住在老丈人家裡,如果諸葛家族很厲害,也用不著東奔西走了。

    究其原因,諸葛家族勢力並不強,因此家族人員不得不自謀生路,幾個人分別在不同的陣營混出了名聲。

    接下來,縱橫就來跟大家講講這三人為何分別投靠了魏蜀吳,最後的結局又如何。

    為蜀漢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子孫戰死沙場

    諸葛亮三歲喪母,八歲喪父,投靠自己的叔父諸葛玄,然而諸葛玄也在荊州去世,當時十六歲的諸葛亮經常自比管仲和樂毅,但是很多人對他不屑一顧,據說,諸葛亮在遇見劉備之前,曾多次向劉表獻“隆中對”,然而卻並不為劉表所賞識。

    當時襄陽名士黃承彥與其結交,並且將自己的女兒黃月英(傳言長得並不好看)嫁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人生的逆轉是遇到了劉備,成為蜀漢的奠基人物,在劉備去世後,年紀輕輕的諸葛亮就已經執掌蜀漢軍政大權,先後主持多次北伐,然而在五十四歲時因為長期操勞而病重,最後一命嗚呼。

    由於諸葛亮去世時,子嗣都比較小,並沒有繼承諸葛亮的政治遺產,在三十年後,曹魏伐蜀之戰中,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全部戰死在綿竹,只有諸葛瞻的一個幼子諸葛京倖存下來。

    孫權“神交”,東吳頂樑柱諸葛瑾,子嗣被誅殺

    諸葛瑾是一個嚴重被歷史低估的人物,在很多人看來諸葛瑾的表現很差勁,完全無法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實際上,諸葛亮有過度被吹噓的嫌疑,而諸葛瑾的名聲都是實打實的。

    在周瑜、魯肅、呂蒙等東吳賢臣去世後,諸葛瑾逐漸成了東吳的頂樑柱,孫權遇到大事都會詢問他的看法。

    孫權稱帝后,諸葛瞻擔任東吳大將軍,領豫州牧,在東吳政權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諸葛亮在蜀漢的影響力。

    在夷陵之戰期間,蜀漢與東吳開戰,由於諸葛瑾與諸葛亮的關係,有人詆譭諸葛瑾與蜀漢暗通曲款,孫權表示,我與諸葛瑾是神交,不是他人所能挑撥的。

    諸葛瑾去世後,孫權重用了他的兒子諸葛恪,在臨終前任命其為託孤大臣之首。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孫亮即位後不久,竟然將諸葛恪誘騙到宮中,在宴會上將其殺害,諸葛瑾的子孫都遭受波及,如果不是當初有一個兒子過繼給諸葛亮,估計就絕後了。

    對曹魏忠心耿耿的諸葛誕,結果被滿門抄斬

    諸葛瑾和諸葛亮是親兄弟,而在諸葛誕只是他們的堂弟,年齡也比他們小很多,當時諸葛瑾與諸葛亮都分居各地,更別提這位小堂弟了。

    諸葛誕長大的時候,諸葛瑾與諸葛亮已經在東吳和蜀漢都闖下一片天地,按照道理來說投靠他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諸葛誕還是依靠自己的實力,在曹魏政權打拼出一片天地。

    只不過諸葛誕沒有趕上一個好時候,自從曹丕和曹睿死後,曹魏政權就走了下坡路。

    本來諸葛誕也想有一番作為,奈何時局如此,諸葛誕也沒有辦法。

    後來因不滿司馬師兄弟擅權,在壽春地區招兵買馬,蓄養死士,遭到司馬師的忌憚,想要將諸葛誕調入京城再對其動手,諸葛誕於是在壽春發動叛變,結果兵敗被殺,而且被夷滅三族。

    諸葛家族雖然在諸葛亮這一代走向了巔峰,但是前後興旺不過兩代人,下場不可謂不慘淡。

  • 16 # 這個歷史很正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中原亂戰,諸葛家族原本為山東琅琊地區的豪門望族,因躲避戰亂紛紛遷居,諸葛家族三兄弟,諸葛瑾移居東吳,諸葛亮歸於蜀漢,諸葛誕留在曹魏。

    這三位其實只有諸葛瑾和諸葛亮是諸葛家族的嫡系成員,而諸葛誕旁系出身。

    諸葛家族三兄弟要說顯赫,也算是顯赫一時了,原本的諸葛家族雖在在地方上算得上豪門大族,但是與袁氏家族和弘農楊氏的四世三公比起來那幾乎就是不入流了。

    經過諸葛家三兄弟的不懈努力,諸葛家族在當時三國均有身居高位之人,諸葛家族的聲名也傳至天下。

    然而隨是顯赫,但是諸葛氏卻並沒有因此而落得一個好下場。

    諸葛瑾,移居江東後在被人舉薦給孫權,隨後因才華受孫權重用,並於215年出使劉備,與諸葛亮劃定疆域。再切229年孫權稱帝之時,被封為大將軍,可見孫權對諸葛瑾的信任。

    然而諸葛瑾創下的基業卻毀在了自己的兒子手裡,在諸葛瑾和孫權相繼病亡後,諸葛恪執掌吳國軍政大權,隨後於次年被東吳宗室孫峻所殺,被夷三族,諸葛瑾這一脈盡滅。

    諸葛亮,自劉備三顧茅廬以後,出山輔佐劉備,最後官至蜀漢丞相,權柄大到足以壓倒皇帝。劉備死後,諸葛亮一心遵守劉備遺囑,不忘匡扶漢室,生前多次北伐,但是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病逝於五丈原。

    諸葛亮因早先無子,收養諸葛瑾的兒子為養子,但是後面有諸葛瞻出生,在諸葛亮死後,諸葛瞻和其子諸葛尚戰死,只有諸葛瞻的次子諸葛京存活,蜀漢滅亡後前往司馬氏做官,並官至江州刺史,也是諸葛家族唯一一支存活下來的。

    諸葛誕,出生於諸葛家旁系,早年在曹魏做官時並不受待見,遭曹明帝的打壓,最後於曹芳時期復啟,隨後出任揚州刺史,昭武將軍,隨後因為平定文欽叛亂,並打退東吳的進攻,以軍功升任鎮東大將軍。

    然最後遭司馬氏猜忌起兵,雖得東吳援助,但是依舊被迅速的鎮壓,夷三族,諸葛誕這一支盡滅。

    諸葛家三兄弟分屬三支不同陣營,其實不過是亂世求自保的一種手段而已,雖然諸葛氏的三支有兩支盡滅,但是也算是留下來一點火種了,完成了家族的使命。

  • 17 # 123456GaaN

    中學語文課本里最怕碰見的課後作業就是“背誦全文”,可不得不說的是,許多當時讓人背起來欲仙欲死的文章,在長大後才發覺是那麼的經典。

    《出師表》就是其中之一。在這篇文章中,諸葛亮稱自己“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在他說來,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在亂世中渾渾噩噩的平民百姓。

    但實際上,這位諸葛丞相的來頭可並不算小。至少,不應該說是“布衣”。出身琅琊諸葛氏,這其實是漢代以來山東最為頂級的望族之一。

    除了諸葛亮以外,他這一輩還有兩人曾經在三國曆史中留下姓名,他們分別是諸葛誕和諸葛瑾。巧合的是,這三人正好分別投靠了魏蜀吳三國。

    這三兄弟中諸葛瑾年紀最大,諸葛亮是諸葛瑾的親弟弟,而諸葛誕與兩人關係稍遠,雖然同屬於琅琊諸葛氏,跟諸葛亮也僅僅只是稍微沾了點親戚關係,沒有出五服,只是遠房親戚。

    先來說說我們的孔明先生。就像我們所熟知的那樣,他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也是《三國演義》裡面最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當然,在真實的歷史上,他的形象自然不可能與小說相同。

    事實上,他並不是以謀略見長,他最擅長的是後勤和內政。但瞭解古代戰爭的朋友一定清楚,打仗其實就是打後勤。這也是為什麼漢高祖劉邦對蕭何這位後勤總管的信任和器重,不輸於當時任何一名大將的原因。

    諸葛亮所效忠的蜀國,在魏蜀吳三國中最為弱小。因此,在劉備病死之後,他透過屯田、結盟的方式,想方設法為蜀國創造北伐魏國的機會,但終其一生,他都沒有實現他“北伐中原,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

    最後,他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用一生踐行了他在《出師表》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相比於諸葛亮,他哥哥諸葛瑾的遭遇卻多了幾分波折。

    與諸葛亮不同,諸葛瑾早年就四處遊歷,曾經託庇於他的叔父諸葛玄門下。後來山東大亂,他不得不隨著叔父一起遠走他鄉,來到了江淮一代,成了袁術手下的一位官員。

    但不幸的是,揚州刺史劉繇在這之後不久開始與袁術發生火併,殃及到他所在的淮南。於是,他又輾轉來到江東,認識了此時聲名不顯得孫權,兩人因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他的兒子諸葛恪,成為了孫權臨死前的託孤大臣,卻因為被繼位國君孫亮猜忌,最終全家被害。

    和自己的侄子諸葛恪一樣,諸葛誕的結局同樣與一場謀反案有關。

    在後世,評價諸葛家的這三位兄弟,有“龍虎狗”的說法。龍自然是指臥龍諸葛亮,而虎則是諸葛瑾,從這些評價來看,這兩人都可以稱得上是當世英傑。

    唯獨諸葛恪,竟然被後世人評為了“狗”,有人覺得這是後人故意貶損諸葛誕。不過實際上 ,這裡所謂的“狗”,其實是指諸葛誕的忠心。

    至少在漢朝,把人比作狗,還真不一定是壞事。比如漢高祖劉邦就曾經把自己的幾位功臣比作“功狗”。諸葛誕的忠心,體現在他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勇氣上。

    甘露二年,諸葛誕為了效忠曹魏,起兵反抗司馬昭,最終於第二年二月兵敗身死。司馬昭下令將諸葛誕“夷三族”。知道這種慘烈的背景,才會明白諸葛家三兄弟無論是龍虎狗都不容小覷。

    不少讀者讀到這裡會覺得有些奇怪,這三位兄弟為何會如此巧合,分別投靠了三個不同的國家?有些腹黑的朋友,甚至認為是諸葛家族故意分頭下注,想讓家族立於不敗之地。

    但想想看,這種佈局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反而容易引發君主的猜忌。比如諸葛瑾就曾經因為與諸葛亮是同胞兄弟,被人屢屢舉報他要和諸葛亮裡應外合,如果不是因為孫權與他關係非比尋常,諸葛瑾的腦袋都可能不保。

    所以,與其說他們分別投奔三國是為了分頭下注,不如說是三國亂世顛沛流離的環境,造就了這種親人間的離散。拋開小說中種種謀略與佈局的猜想不談,“骨肉流離道路中”,可能才是當時人們所面對的真實寫照。

  • 18 # 大國布衣

    東漢末年有不少龍虎兄弟成為地方豪傑,如袁紹袁術兄弟、孫策孫權兄弟。而諸葛亮家族也是不居人之後,他的哥哥諸葛瑾、族弟諸葛誕和幼弟諸葛均都各處不同的陣營,分別效力於各自的主公,三兄弟最後的結局也各不相同。

    諸葛亮出生於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之家,屬於琅琊的一個望族,先祖諸葛豐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以剛直不阿聞名於世。諸葛亮的父親諸葛圭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生有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三子及兩個女兒。諸葛亮三歲時母親章氏病逝,八歲時父親諸葛圭也去世,就這樣失去雙親的諸葛亮兄弟不得不前往豫章投靠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不久,諸葛玄的豫章太守被東漢朝廷派來的朱皓取代,諸葛玄只得帶著兩個侄兒又前去投奔荊州牧劉表。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攜幼弟諸葛均在隆中結廬隱居,而從諸葛亮帶著諸葛均離開琅琊投奔叔父的這幾年,卻從未見兄長諸葛瑾的蹤影,諸葛瑾這期間又在做什麼呢?

    諸葛瑾比諸葛亮年長7歲,少年便曾遊歷洛陽,性格上比較獨立,雙親去世後,諸葛瑾並沒有跟二弟諸葛亮,三弟諸葛均一起前往豫章投奔叔父,而是繼續他的遊學生活。直到建安五年(200年)為避中原戰亂而前往江東投奔孫權。因此兄弟三人自少年時代分開後,可能之後便沒有什麼交集了。 諸葛亮還有一個族弟諸葛誕也是諸葛豐之後,與諸葛亮兄弟不同,諸葛誕初以尚書郎被任命為滎陽令,一路從地方官升遷,在魏國官至徵東大將軍,他的仕途比較順利,且一生都在北方生活,估計與諸葛亮兄弟也沒什麼交集。

    諸葛瑾:避亂東吳,得遇明主

    身為諸葛亮三兄弟中的長兄,諸葛瑾比諸葛亮大7歲,很早便開始遊歷四方。建安五年(200年),當時諸葛亮與諸葛均還隱居於南陽隆中,諸葛瑾為避中原戰亂隻身前往東吳,得到孫權 的姊婿曲阿弘諮的推薦,得以效力東吳。諸葛瑾博學多聞,胸懷寬廣性格溫厚,與孫權一見如故,兩人的君臣相交更被孫權形容為是“神交”。

    諸葛瑾在東吳一直身居要職,並努力緩和東吳與蜀漢的關係,曾代表孫權出使成都結好孫權,與二弟諸葛亮一別多年後終得相見。

    諸葛瑾與孫權之間的君臣關係是非常和諧的,在很多事情上諸葛瑾也是直言勸諫,孫權對他幾乎是每言必從,他們之間這種關係,甚至連張昭這樣的東吳老臣都頗為嫉妒。 黃龍元年(229年),吳王孫權正式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赤烏四年(241年)諸葛瑾去世,享年68歲。

    諸葛瑾長子、諸葛亮之侄諸葛恪,曾在東興之戰中大敗魏軍,後來出任丞相,親率20萬大軍伐魏,在新城之戰中慘敗於魏,最終為東吳宗室孫峻所誅,並被夷滅三族。

    諸葛誕:反對司馬昭,兵敗身死

    諸葛誕同樣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與諸葛亮、諸葛瑾是同族的族兄弟。魏明帝時期,諸葛誕並沒有受到重用,明帝厭惡其與夏侯玄等人沽名釣譽,追求浮華而罷免其官。明帝死後,齊王曹芳繼位,大將軍曹爽輔政專權,諸葛誕因此得以官復原職,出任揚州刺史,封招武將軍。

    諸葛誕是曹魏名將,參加過東興之戰,而這場戰役東吳方面的主帥正是他的堂侄諸葛恪(諸葛瑾之子),只是東興之戰曹魏敗的比較慘,魏軍損兵折將達數萬人,諸葛誕也因此遭到降職。但是他的仕途在曹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順利的,魏正元二年(255年),諸葛誕參與平定毌丘儉與文欽之亂,被司馬師奏封為高平侯,任徵東大將軍。

    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專擅朝柄,權勢熏天,諸葛誕看到好友夏侯玄、鄧颺先後被殺,毌丘儉和王凌因為反對司馬兄弟而被夷滅三族,因此心自不安,為求自保拒絕入朝任職,便在壽春聯結東吳發動叛亂反抗司馬昭,最後事敗被殺,慘遭夷滅三族。

    諸葛誕麾下數百人於壽春被俘,堅決不降,更說:“為諸葛公死,不恨。”行刑時排成一列,每斬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這些死士始終無人投降。

    諸葛均:一生追隨二兄諸葛亮

    作為諸葛亮三兄弟中年紀最小的諸葛均,在歷史上的存在感遠沒有諸葛亮、諸葛瑾那麼高。父親諸葛圭去世後,幼年的諸葛均與二兄諸葛亮及兩個姐姐一起投奔在豫章任太守的叔父諸葛玄,不久,東漢朝代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諸葛亮兄弟又不得不與諸葛玄一起去投奔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去世後,諸葛均便與二兄諸葛亮在南陽隆中結廬居住,晴耕晚讀。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均則繼續留在隆中種田度日。後來在二兄諸葛亮的引薦下,諸葛均才離開南陽前往成都,在蜀漢政權擔任長水校尉一職。蜀漢滅亡後,諸葛均與後主一同被遷往洛陽,在途中病逝。

    諸葛均與二兄諸葛亮的兄弟感情很深,他從小就在諸葛亮身邊生活,且一生都追隨二兄。

    後記

    在動盪不安的東漢末年,諸葛亮兄弟雖然各事其主,幾乎沒有什麼交集,但是他們都很好的盡到了為臣之責,而且都在各自陣營身居高位。作為琅琊望族,諸葛亮家族家風良好,兄弟個個都可謂是人中之龍,這在英雄豪傑輩出的東漢末年也屬難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有老師上課不講補課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