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唐詩宋詞比詩經通俗好多。比如:“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前是二字詞,在現代漢語中很常見,在文言文和詩經中很少見;《次北固山下》,竟然出現通俗的“山下”這種雙音節方位詞,詩經裡不會有。在更早的魏晉時代,“樹木叢生”中,“樹木”是一個詞,“叢生”是一個整體的詞,這種雙音節詞太普遍了吧,很現代的喲,詩經裡不會有啊。你能更深地分析下這種現象嗎?
6
回覆列表
  • 1 # 唐詩宋詞古詩詞

    《詩經》是早期的作品,其文字多使用古意,《詩經》有利於對漢字更深層次的認識。而《唐詩宋詞》是晚期作品,其漢字多用近意,所以很現代。

  • 2 # 靜話詩詞

    小編不才,就樓主提出的問題淺顯的討論下個人的看法。詩經成書比較早。本是民間流傳的歌謠,被孔子刪述以後成了詩經。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詞彙產生出來。也會有相對一部分詞彙消失。還會有一部分流傳下來。比如詩經裡面的君子,到現在我們還會經常使用。還有一大部分,是在文學發展史上有人改編而用,例如詩經裡面的,如琢如磨,本來琢與磨是兩個意思。後人取其中的琢磨,變成了一個詞語,沿用至今。這部分是最多的。樓主提到的東西大概就是指這個。所有我們長用的詞語,我們便覺得不難,不常用的我們就覺得很難。甚至解釋為古意,其實那些東西只不過在歷史的長河裡,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用不到那個物品或者詞語,便會消失殆盡。但是本來的作品還在,我們卻不知道何意。不是詩經太難解,而是我們找到了其他更合適形容的詞語而已。打個比喻。障泥。就是馬身上擋泥用的東西。和我們今天車輪上的泥擋,是一個用途,只不過是古人用的比較文雅一點而已。但是對我們提障泥的時候我們卻不知道,因為我們已經用不到那個東西了。還有一部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的從一件意思轉化為另一個意思。例如詩經裡的差池其羽。現在我們所說的差池,更多的是形容人有什麼不好的情況。紅杏出牆,我們所解釋的也不會與本意接近。還有一部分,是找到了其他詞語代替原本的詞語。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灼灼我們現在用的很少了,因為再後來的人中,發明了紅豔豔等等詞語。感覺比原來更簡介明快。詩經文字的去處大抵是這幾種。每個時代都會有新的詞彙產生也會有老的詞彙消失,還會有許多詞語改變了當初的本意,甚至背道而馳。我們當下依然會有很多消失的詞彙,還會有產生很多詞彙,例如碩士,博士。等等。

  • 3 # 歪歪的雨

    詩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秦漢魏晉的詩賦是主幹,唐詩宋詞是傳統文化的枝幹。後來過了一冬,枝葉枯盡,現在春天來了,也該滿樹繁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俠,請問有友雞爪的做法是什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