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秣陵校尉

    吳起是個悲劇型人物。

    論政治,他與商鞅齊名;論兵略,他與孫武、孫臏並稱孫吳。

    這樣一個文韜武略的治世之士,歷朝歷代大家們談及他時,總是損抑多過讚揚,鄙視多過敬仰。

    曹操: 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白居易: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丁耀亢:吳起,名將也。在德不在險之一言,亦似聞道者歟?急功名而殺其妻,何殘賊乎!

    為什麼?

    衛國的吳起,任俠少年郎。

    吳起出生在衛國。

    衛國是個奇葩的國度。

    衛國的鼻祖是康叔,周武王胞弟,周初少有的血緣公爵,根紅苗正。所封之地又是原來的殷商故地,處天下之中,商旅不絕,人民富庶。但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衛國,卻一天也沒有強大過。奇葩的國君倒是層出不窮,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衛懿公給鶴封官,被北狄所滅,還是在齊桓公幫助才得以復國。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弱國奇葩國,春秋戰國時期卻人才輩出!

    子貢、李俚、吳起、商鞅、呂不韋、鬼谷子、荊軻,全衛中國人。不難理解的是,這些不世出的人才,全不能為衛國所用!要麼歸隱,要麼轉投他國。

    吳起也是如此。他散盡千金家財在衛國求官而不能得,還被周圍的人嘲笑。失望,沮喪,轉變為憤怒,一氣之下的吳起殺嘲笑者三十餘人。只能逃亡。

    逃亡前,拜別母親,噬臂而盟:“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

    性格決定命運,無視成法的翩翩少年郎變成了母國的逃犯,從此淪落天涯。

    魯國的吳起,母喪不歸,殺妻求將。

    逃亡的衛國少年郎並不是慌不擇路,他逃到了魯國。選擇魯國,他是有目的的。魯國,和衛國一樣,不是什麼大國,但是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一直是華夏族的文化中心!吳起要求學,他要學一技之長。魯國儒家最盛,所以他投入曾申(曾子曾孫)門下,學習儒術。

    我們可以想見,求學的過程是漫長的,在這期間,吳起也和其他人一樣,娶妻生子,交流交往。任俠的少年郎變成了一個會思考的成年人。

    但是吳起的麻煩又來了: 多年求學不歸,老師曾申肯定老鼻子疑問: 幾年不歸,奈雙親何? 及至吳起母親去世,他還不奔喪,就成了壓垮他們師徒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要知道,忠孝是儒家的根本,不忠不孝不守孝道斷不能被儒家所容。逐出師門,斷絕師徒關係!

    吳起是無奈的。吳起的無奈估計在於,他甚至都無法和老師解釋,更無法自辯。春秋戰國雖是亂世,但不是完全沒有法律。在任何稍微有點統治力的社會裡,手刃三十餘人都是殺頭重罪!衛國,他還回的去嗎?母親,他還能見嗎?

    無奈之下,吳起轉學了兵法。

    應該是他在魯國的多年交往所建立的關係起到了作用,被師門拋棄之後,他還能繼續在魯國生存下去!應該也正是這些關係,讓他迎來了人生第一次機會!

    齊國來犯,魯國國君考慮讓吳起率軍迎戰!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吳起的心情可想而知。

    不過魯國國君還有一點點猶豫: 吳起的妻子是齊中國人,有點擔心、、、。

    吳起的決定是決絕的、冷靜的、自我的: 殺妻求將!

    目標單一,毫不猶豫,冷酷無比!

    出戰,大勝,一戰成名,名揚諸侯。

    那麼,吳起有其他選擇嗎?

    有的!

    這一年是公元前412年,吳起28歲,直白地說,不急,只要他對自己的能力足夠自信,他還可以等!

    又或者,他還可以像他的後輩蘇秦那樣,轉投他國,尋找機會,以吳起的能力,成名不成問題。

    只可惜,吳起的決絕,吳起的冷靜,吳起的自我,吳起的冷酷,非常人!

    他也因此背上萬世罵名!

    該!

    魏國的吳起,訓魏武卒,一代戰神。

    其實,魏文侯招募吳起之前,曾經調研過:

    吳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於是魏文候以為將,擊秦,拔五城。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君臣相知成就了魏文侯的一代霸業;君臣相知也給吳起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

    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議魏文侯用新標準考察選拔士兵,組建一支精銳部隊,命名“武卒”,他的建議得以施行。

    幾乎同時代的荀子是這樣記載描述魏武卒的:“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以度取之”,度,荀子沒有詳細記載,根據上下文,可以理解為身高,力氣,以及速度。那麼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

    魏武卒根據身高、力氣、速度選拔,身著三重重甲,拿十二石重弓,帶箭五十,肩扛長戈,戴頭盔,配腰劍,負三天口糧,半天可以急行軍百里。選中之後,全家免租賦,分配良田,分配住宅。

    選拔是嚴格的,獎賞也是極重的!

    吳起的魏武卒編制也很精密。五人為伍,設伍長;二伍為什,設什長;五什為屯,設屯長;二屯為佰,設佰長;五佰為主,設主長;二主為仟,設將。一將是一千人,為基本作戰單位,類似於現在的團。根據戰鬥、戰役、或者戰爭規模,以仟為單位,靈活組建兵團,設將軍指揮。

    魏武卒的編制使其指揮系統達到了最大的靈活性,高階將領可以如臂指使,普通士兵也可以知其所在,即使戰敗,也可以迅速重建軍陣!

    吳起組建、訓練的魏武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重灌甲步兵軍團。遠遠強過同時代的其他六國軍隊,戰鬥力天差地別,不可同日而語。

    吳起帥魏武卒東伐齊,破齊長城,至靈丘,齊庭震恐。

    吳起帥魏武卒西伐秦,“築臨晉、元裡,”“築雒陰、合陽,”“七年,塹洛,城重泉。”類似的記載史書上不斷出現。魏國全部佔有原屬秦國的河西地區,設河西郡,吳起任河西郡守。

    公元前389年,秦國被打急了。秦惠公舉傾國之兵50萬,進攻陰晉,陰晉之戰爆發。吳起率武卒五萬,戰車500乘,騎兵2000,逆勢反攻,大破秦軍,追亡逐北,打得秦國不敢東顧。

    吳起任河西太守期間,秦國被死死壓制在華山以西狹小的領地上,假以時日,最多5-10年,魏文侯西滅秦的構想很有可能實現!

    據說,吳起離開河西之時,到了岸門,停下車回望河西,泣下數行,說: 如今君王聽信讒言,不能理解我,河西郡不久就要被秦人攻取,魏國要衰敗了!

    一語成讖。

    楚國的吳起,銳意變法,慘遭殺害!

    入楚的吳起,是天下名將;而吳起投奔的楚國,卻已經病入膏肓!

    昔日的春秋霸主如今似乎是耄耋老人,舉步維艱。對外,敗於魏,敗於韓,失去了鄭國,失去了蔡國;曾經屢次問鼎中原,現在已經被逼退到漢水之濱;對內,縣、國並行,封國林立,經濟、政治、文化、甚至民眾,都被貴族和封君把持,楚王能夠調動的資源很少!

    楚悼王認命吳起為令伊(相當於國相),開展變法。

    吳起變法的第一刀,砍向封國: 改封。將楚國經濟政治中心江漢平原上的眾多封國,重新改封到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原封國由楚王收回。將封君趕離政治中心,即減少了掣肘,也給楚王帶來實惠。

    第二刀,砍向貴族。已傳三代的貴族,取消爵祿,疏遠的貴族停止供給。

    第三刀,砍向冗官。裁汰無關緊要的官員,減少支出。節約的財富用於強兵。

    第四刀,砍向腐朽的兵制,訓練軍隊,精良裝備,提高戰鬥力。

    第五刀,砍向陋習。楚國自處蠻夷,存在很多陋習和習慣做法。吳起制定法律,禁止陋習,使官民都明白知曉。

    經過吳起變法,楚國的國力有所提振。向南攻打百越,建立蒼梧郡,華夏族的掌控力第一次波及珠江流域;向北,擊敗了強大的魏國,重返中原,諸侯懼楚。

    但是吳起變法,招致楚國貴族的怨恨,給他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

    楚悼王死後,楚國貴族在靈堂上發動叛亂,用弓箭射擊吳起,吳起利用楚悼王的屍體做掩護,最終還是被殺。不過,那些侮辱了“王的屍體”的貴族們也沒能逃脫懲罰:70多家勳貴被族誅,楚國朝堂為之一空!

    吳起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配合繼位的楚國君,完成了變法的最重要一步!

    吳起是個怎樣的人?

    可能有人注意到了,我沒寫吳起癰瘡吸膿關愛士兵的故事,也沒寫他與魏武侯河中論道在德不在險的故事,因為我感覺有點點、、、噁心!

    你能指望一個殘忍殺妻求將的人會真心關愛士兵嗎?你能指望一個無法無天手刃三十餘人的人有多少仁德嗎?

    估計吳起正坐船中口若懸河大談仁德的時候,魏武侯心中有無數草泥馬跑過,鄙夷嘀咕“雙標!”

    吳起是個小人,這是有歷史定論的!

    但這並不能掩蓋,吳起是一代戰神,是一名偉大的兵法家,是一名偉大的改革家!

    魏武侯之所以丟失霸業,就是因為他搞錯了自己的身份: 作為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人,我們有權鄙視吳起,有權因為道德瑕疵嘲笑吳起;但是作為一國國君,魏武侯無此權力,他只能信任他,敬佩他,重用他!

    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

  • 2 # 圖說文史

    吳起吳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戰國初期的傑出人物。我認為吳起志向遠大、醉心功名、誓要史冊留名的人。少有大志,欲為卿相。吳起少年時為求官職不惜散盡家財,沒有得到一官半職而遭人譏笑嘲諷時,吳起憤而殺譏諷之人。離開家鄉時對母親講:今生不為卿相,誓不回鄉。出將入相,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政治改革家。吳起起初效力於魯國,並幫魯國大敗進攻的齊國。後投靠魏國,建立魏武卒,大敗秦國,奪盡河西之地,擔任魏國首任河西郡太守。最後任職於楚國,在楚國楚悼王的支援下主導變法,讓楚國短時間內強大起來。其著寫的《吳子兵法》流傳後世,是兵家聖典之一。

    (魏武卒圖)

    (吳起變法圖)

    身先士卒,體桖士兵。吳起行軍打仗時,不搞特殊化,和士兵們同吃同住,可以睡在不平整的田地裡,可以用樹葉來遮蓋身體。因此他在軍中具有隆重的威望。殺妻求將,為獲取功名權力可不擇手段。齊國進攻魯國的一開始,魯公因吳起妻子是齊華人而不用吳起,吳起知道後便殺了自己的妻子來換取魯公的信任, 如願領兵作戰從而建功立業。同在魏國並且是其上司的李悝就這樣評價吳起:“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無論是少有大志,還是殺妻求將,亦或是無戰不勝、改革變法和編寫兵法,這都表明吳起想在歷史上留下濃墨的一筆。這說明吳起是一個熱心功名、具有權力慾望的人。

  • 3 # 聊以自娛2

    吳起(約前440年-前381年),春秋末期衛國左氏(今山東省菏澤曹縣)人,戰國初期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國古代兵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吳子兵法》一書,與孫武並稱“孫吳”。題主問吳起是怎樣的一個人?可以說,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但不可否認,吳起確實是中國戰國時期了不起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歷史上關於他的典故軼事很多,比如:諫魏武侯、吳起攻亭、吳起守信、吳起休妻、吳起吮疽等等。那麼,吳起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呢?我們列舉吳起的三個歷史片段供大家剖析:

    第一、從儒家的角度說,吳起是個沒有節操的人,為了功名利祿,其他什麼都可以放棄,甚至不擇手段(或者說採取極端)的人。吳起少時立下大志,立誓要學有所成、出人頭地後才回去見父母。為此,吳起散盡家財,遭到鄉鄰嘲笑,吳起大怒,將譏笑他的人全部殺掉了(視為不仁)。他先到了魯國,投奔在曾參的次子曾申門下,學習儒家思想。不久,他的母親死了,他大哭後繼續讀書,沒有按儒家孝道,回鄉奔喪,為曾申所惡,將他驅逐了(視為不孝)。從此,儒生都認為他是個不孝的人,沒有人願意再收留他。於是,他改學兵法,為魯國效力。公元前410年,齊國攻打魯國。魯國用吳起為將,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初步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然而,魯國國君魯穆公聽信讒言,懷疑他老婆是齊華人,會對魯中中國產生二心(視為不忠)。結果,吳起把自己的老婆殺了(有的說休妻了。視為不義)。所以,在儒生、貴族和既得利益者眼裡,吳起是一個不被推崇的人,認為他是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

    第二、從兵家的角度說,吳起是個不可多得的、了不起的軍事帥才,與士卒同甘共苦,吳起吮疽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公元前409年,魏文侯用吳起為將。參加了討伐秦國,攻佔秦國五城。跟隨大將樂羊參加消滅中山國的戰役。因戰功卓著,在魏國擔任了23年的西河首任太守。西河緊鄰強秦,地勢平坦,無險可守。但吳起內修文德、外治武備,頗有政績。據載:在吳起任職期間,與諸侯交戰76次,勝64次,其餘為平。說他闢地四面、拓地千里。秦兵不敢東向,韓趙只能賓從。吳起還在這個時期,幫魏文侯訓練出了一支天下第一強軍-魏武卒,魏國從此強大起來,可以放心地與東方五國爭奪天下。吳起在任期間,秦、韓、趙國不敢覬覦河西。等到吳起一走,河西之地就立馬就被秦國奪去了。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吳起的軍事能力是有多麼地強了。吳起還著有一部《吳子兵法》,共48篇,可惜大部分失傳,今尚存6篇。這本兵書與《孫子兵法》齊名,被歷代兵家所推崇備至後世將吳起配享武廟

    第三、從改革家的角度說,吳起在楚國的改革可以說是卓有成效的,公元前383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因信讒言,迫使吳起離開了河西,受到了楚國楚悼王重用。先任命他為地苑(今河南南陽)守,不久任命他為地苑令。吳起在楚國擔任令尹期間,大膽地進行制度改革。在政治上,提倡“明法審令”,改革世襲制、分封制。廢除了貴族特權、精簡了國家機構,裁減了大量冗員,淘汰不少庸吏;在經濟上,下令“禁遊客民”,獎勵“耕戰之士”, 改善社會風氣,強令一批貴族和閒雜人員到邊境墾荒種地。確保了從事農業的生產人數,保證了荒蕪田地有人耕種,保障了糧食、食品供給;在軍事上,吳起提出了“厲甲兵以時爭於天下”。將裁減冗員節約下的經費用於軍隊建設。集兵權於君主。主張以治為本,採取精兵簡政,富國強軍等等措施。僅僅一年多時間,楚國就開始由貧弱變為富強、強大起來不久就成為當時七雄中領土最遼闊的諸侯強國

    吳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改革家之一,他比商鞅變法還要早三十多年。吳起變法必然會引起既得利益者和貴族勢力的報復。他同後來的商鞅一樣,沒有能逃出政治清算的厄運。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去,就在楚悼王的靈前,吳起遭到了以陽城君為首的反對派的刺殺。危急關頭,吳起急中生智,趴在楚悼王屍體上,但還是沒有逃過劫難,死於叛亂者亂箭之下。不過吳起這一招,卻給自己留下了復仇的機會。不久,楚悼王的兒子繼位,參與殺害吳起的七十多個家族全部被滅族。由此可見,吳起不愧為了不起的軍事謀略家。吳起雖然死了,但他的軍事思想和變法理念,對後世都有著重大影響。

  • 4 # 清水空流

    吳起這個人爭議性很大,吳起雖然戰果輝煌,一代名將。但不是春秋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但他的戰功絕不遜於白起,吳起的黑材料很多,為後世所詬病,結局也很不好,為歷代君王和為將者所忌。那吳起到底做了什麼人神共憤的事情,落下不好的名聲的呢。

    殺妻求將,這是史家對吳起的第一評價,也是後世對吳起的印象,意思就是吳起功名利祿之心太重,為了自己的榮華富殺了自己結髮之妻。實際上這一點真的不算什麼,春秋戰國時代父子相殘之事不少,吳起殺妻也是“正常“。漢高祖劉邦曾在逃亡中數次把兒子踢到車下,太宗李世民殺兄囚父,對於政治人物,尤其是禮崩樂壞時代的人,道德汙點根本就不算是事,以此事詬病吳起,大概吳起自己都會感到好笑,齊魯交戰,如果吳起不殺妻,不僅僅是自己事業的問題,而且還包括自己的生死問題。一旦魯國國君心念一動,吳起和他妻子都會人頭落地。吳起殺妻,也許是一種無奈和自保的舉措。我們現在苛責吳起,那提出以此事驗證吳起的人豈不是更更混蛋。吳起所在的時代也沒把女人的性命當回事兒。

    吳起是戰國時期衛華人,法家,兵家和儒家三家合一,一生征戰七十六次,無一敗績。足以同白起相媲美。在吳起的世界裡,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讓自己功成名就永遠都是排在第一順位。但這種事情依靠仁義道德沒有任何作用,戰爭是他唯一發達的方式。《史記》裡吳起能夠和孫武孫臏並列,足見其用兵如神。吳起和韓信都一樣,都有一顆功名利祿的心。吳起助魯國打了勝仗,魯國卻翻出吳起的黑材料,早年殺人,母死不守孝奪其兵權,吳起只有離開魯國投奔魏國,儘管才能得到施展空間,但由於丞相公叔痤嫉妒,陷害吳起,嚇得吳起遠走楚國。吳起家境不錯,後來為了求官而敗家,出於激憤殺了三十多個譏笑他的人。殺人之後只有逃離衛國,臨行與母親訣別時,吳起發誓:「不為卿相,誓不回衛國!可見吳起為人很自私,太自我了。

    可以說,越優秀的人越孤傲,吳起應該是這樣型別的人。能力非常出眾,瞧不起比自己差的人,成大事者不懼律法。也是由於此,被同僚和周圍的人所不容,受到冷遇在所難免,一旦有事,沒有任何人願意幫他,這也是吳起死的比較慘的一個原因。而最後面對巨大的危險,能夠迅速想出辦法,借刀殺人,最完美復仇的計劃。 生前能百戰百勝、治國安邦,死後亦能拉上幾十家貴族為自己墊背。吳起也夠狠了。

    吳起在後世名聲不佳的原因在於三點,一是無辜殺三十餘人,二是母死不守孝被老師曾子開除,三是殺妻求將。但這在戰國亂世誰沒幹過,就吳起捱罵確實說不過去。而且這些事情是否存在也有待商榷。吳起名聲不佳主要原因在於儒家思想確立以後,作為法家的思想貫徹者和代表,自然受到詬病。實際上,吳起什麼都沒有做錯。 一個可以透過政治改革讓楚國二次國家富強的人。是一多麼有能力的人,吳起的流言,實際上就是他和儒家不可調和的矛盾。 也體現了儒家是多麼的虛偽。

  • 5 # 歷史大人物

    吳起是個功名心很重的人。

    齊國攻打魯國時,為了打消魯國的疑慮,吳起殺了自己出身齊國的妻子。

    後人大多以這段殺妻求將的故事來控訴吳起的無情無義,但從另一個方面看,吳起之所以會做出這種瞠目結舌的行為,乃是因為求將。

    在吳起的心中,功名遠比一切重要。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為了功名,吳起什麼事都乾的出來。

    但功名對於吳起來說,並不是他謀利的手段,而是他施展自己力量的一個舞臺。

    為魏國訓練魏武卒,打敗秦國,攻取河西,進一步說明了吳起卓越的軍事才能。吳起的一生,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為魏國拓地千里,也正是吳起的原因,魏國才在戰國初期成為諸侯之中的第一強國。

    但如果你只是說吳起具有軍事才能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在攻心上,他也是一把好手。

    為了取得士兵的軍心,吳起吃住與士兵一起,在吃住方面,他絕不搞特權,不給自己開小灶,以此來向士兵們展示他永遠與士兵們在一起的光輝形象。

    為了讓士兵用命,每當有士兵生病時,吳起都親自照料,最為誇張的是,當有士兵背上長了濃瘡時,吳起居然親自用嘴去替受傷的兵士吸出發濃的毒水。

    有這樣的統帥,將士們怎麼可能不用命去報答呢?

    為了自己的功名,吳起可以狠心殺了自己的妻子,同樣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吳起甘願用嘴替士兵吸取濃瘡的毒水,二者差別之大,不得不讓人百思不解。

    當然,除了這些才能外,吳起還有非常優秀的政治才能。

    在離開魏國後,吳起來到了楚國,協助楚悼王在楚國舉行變法。在吳起的主持下,楚國一掃頹廢之氣,再次成為一個實力強勁的大國。

    假若楚悼王不早死,吳起的變法繼續進行,那麼最終這個天下究竟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呢?

    說了這麼多,歸根結底,吳起是個耍陰謀的高手。

    楚悼王死後,吳起自知難逃一劫,他拼了老命也要趴在楚悼王的屍身之上,這一舉動,使得射殺他的人也同時犯了對先王的不敬之罪。

    也正因為此罪,後來牽扯滅門的貴族有七十多家,直到死,吳起都還要拉傻他的人一起墊背。

    這份計謀,不得不讓人佩服。

  • 6 # 二蛋哥侃歷史

    我有靠譜回答。

    吳起是一個具有高度自制力,面對問題積極求取解決方案,同時又是個在戰爭中擁有極大內心的人。

    被老師看不起的刺頭學生

    吳起原本是個衛華人,是孔子的徒孫,師從曾子。

    吳起的母親去世了,但是吳起並沒有回家奔喪,作為儒家的大賢,曾子非常的瞧不起吳起的行為,於是和他斷絕了師徒關係。

    在魯國服侍過魯君,齊魯兩國交戰,魯國的君主想啟用吳起為將對抗齊國,但是因為吳起的妻子是個齊華人,因而猶疑不決。

    吳起知道後,為求取功名,手刃髮妻,以明心志,最終率領魯國的軍隊,大破齊軍,取得勝利。

    但是這並沒有結束。

    優秀的人在哪裡都顯得那麼的不合群。

    吳起的功勞遭到了魯國小人的妒忌,在魯君面前獻讒言,使得魯君不敢再用吳起,吳起不得已一路西行,想碰碰運氣。

    戰國前期的不敗戰神

    吳起來到魏國,侍奉魏文侯,魏文侯有點拿不準,於是就問近臣李克,李克是什麼人,李克是孔子的徒孫,子夏的學生,同屬儒家。但是李克對於這個同門顯然也沒有特別好的印象。

    李克說,吳起這個人貪婪而且好色,但是要論帶兵打仗卻是一把好手。

    於是戰國時代最強大的兵卒就在吳起的手下被調教出來。魏武卒的威名因為吳起的存在而更加的耀眼奪目。

    吳起在擔任西河太守的時候,秦國就沒有在魏國的手中撈到過任何好處。

    但是即使是這樣,吳起還是受到了猜忌,魏文侯去世後,魏武侯即位,公叔出任魏相,他想魏王獻讒,離間魏武侯和吳起的關係。

    最終,害怕會招來災禍離開了魏國。

    英雄的落幕。

    吳起離開魏國以後,又來到了楚國,當時的楚悼王非常欣賞吳起的才能,於是任命吳起為相國,在楚國實行變法,裁減不必要的官員,加強楚國的軍事力量,將王族的一些東西拿來供養為國捐軀的戰士,北吞陳蔡,南平百越,打退韓趙魏三國的軍隊,還向西經略經過。

    各國都對強大的楚國感到憂慮,等到楚悼王去世以後,那些被吳起變法損害利益的王室貴族開始叛亂,攻擊吳起。吳起跑到楚悼王的屍身旁邊,伏在楚悼王的屍體上。

    叛亂的人群用弓箭射殺吳起,同時也射中楚悼王的屍身。

    一代英雄就此落幕。

    但是回顧吳起這一生,不可謂波瀾壯闊,生的才華橫溢,不管是在那個國家,誰都不能抵擋他放出自己的光芒,不管是在什麼的環境之下,吳起都能絕地求生,創造出生機。但是最終屍橫楚國宮廷,實在叫人唏噓!

  • 7 # 燈影疏

    吳起是一個狠人,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

    狠對譏笑

    吳起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衛華人,家境富有,但是他不務正業,整天舞槍弄棒,因此被同鄉的人譏笑。面對譏笑這件事,他非常的憤怒,殺死了嘲笑他的30多個人,並且咬掉自己手臂上的一塊肉,發誓,如果做不上大官就不回家。對自己都這麼狠,是個十足的“狠人”。

    喪母不奔喪

    辭別母親,他去到了魯國,學習儒家之術。有一天,齊國的大夫田居出使魯國,和他交談之後,覺得這個人會大有出息,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在學習當中,聽聞母親去世的訊息,他並沒有回去奔喪,因為他發的誓,承的諾還沒有兌現。所以他對天長嘯三聲,就停止了掉眼淚,繼續苦讀。又是一個狠人的例證。

    他老師看到他如此,大罵不孝,就把他趕出師門。

    被逐出師門的他,也放棄了儒術,研習起了兵法。三年後,學有所成,魯國的國君任他為大將。

    殺妻求將

    齊國來攻打魯國,魯國國君念級他的妻子是齊華人,不肯讓他帶兵出戰。他聽說了之後,回到家,殺了媳婦,把頭顱拿去給了魯國國君,說自己和齊國沒有關係了。魯國國君無話可說,就人命他為統帥,迎戰齊國。

    喪母不奔喪和殺妻求將這兩件事情,不管發生在什麼朝代,吳起的口碑都不會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的確是一個很會帶兵,很會打仗的人

    他為人陰險,深知兵不厭詐的道理。與齊軍對峙的時候,他先把精銳部隊藏起來,只讓老弱病殘在齊軍面前晃悠,還佯裝著派人去齊國談判,讓齊國以為魯國沒有實力。在齊國中計,鬆懈怠慢的時候,他率領士卒大開殺戒,凱旋而歸。

    正如上文提到的,不去給母奔喪,殺妻求將這兩件事上吳起為人所詬病,魯國的人認為吳起這個人啊,品德不好,冷酷無情心狠手辣。所以即使他凱旋而歸,魯國國君迫於壓力,還是辭退了吳起。

    他從魯國去到了魏國,魏文侯問大夫李悝,吳起這個人怎麼樣,李悝給出評價:“貪財又好色,但是很會用兵。

    吳起在魏國被任命為大將,帶兵攻打秦國,兩年奪取秦國五座城池。他曾以少勝多,用5萬軍隊打敗秦國50萬大軍。還和其他諸侯國打仗76次,獲勝64次,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第一強國。魏文侯死後,魏國的大臣嫉妒吳起的功勞,經常在新君面前詆譭他,所以他又逃去了楚國。

    在楚國被楚悼王任命為楚相的吳起變法圖強,讓楚國也成為強盛一時的國家,但是變法傷害到了楚國貴族的利益,因此吳起被楚國的貴族怨恨。楚悼王死後,吳起被楚國貴族射殺在楚悼王屍體上。事後,所有射中楚王身體的貴族全部被誅殺,70多個貴族牽涉其中。

    他應該是兌現了在母國的誓言,當上了大官,成為了名將,取得了成就,或許這就是他追求的價值觀。但是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做再大的官,立在大的功,他的人生還是不夠圓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除了摳門別的都挺好,該不該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