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帆過盡夢一場

    在中醫上,血的概念和我們目前的概念差不多,而氣的概念就比較複雜,它包括我們常說的呼吸之氣,還把我們臟腑器官的功能歸屬於氣,比如胃氣指的是胃的消化功能。腎臟在中醫上稱為人的先天之本,腎氣又稱為元氣,為人一身之氣的根本,腎又主精,精血同源,氣血虧虛會導致腎虧,腎虧又會導致氣血虧虛,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氣、血虧虛在症狀上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如果從望診上區別,氣虛者多面色晄白,血虛者多面色萎黃,在症狀上看,氣虛者多肢冷乏力多汗,血虛者多伴有虛熱的症狀,當然在臨床上不同的人會出現千差萬別的情況,不可一概而論,只能給你一個簡答。舉一個例子,假如是貧血引起的症狀可以歸屬於血虛,而血壓低引起的症狀就屬於氣虛的範圍。

    溼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溼邪過重則易傷陽氣。溼氣重有內溼和外溼之分,而此處的外溼即為自然界溼氣太勝侵襲人體,由於溼為陰邪易襲陽位其性重濁,所以感受溼邪時會有頭痛如裹困重等感覺,又因其重濁粘膩往往伴有肢體困重麻木的感覺。另外脾喜燥惡溼,易被溼邪所困出現脾虛生內溼的症狀:肌肉痠痛倦怠乏力,納呆食少,便溏完谷不化,口中粘膩等。觀其舌苔厚膩,察其脈象濡,臨床間夾其他徵象,都表現出溼氣重的症狀體徵。每一種實體的具體治療方法都是不相同的,而且一般時間都比較長,如果藥物選擇不合適,就會出現上述狀況。這個建議現在最好到中醫脾胃科進行就診,透過詳細的表現,明確具體證型,才能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有利於身體康復。

  • 2 # 康養學堂

    氣血不是簡單的就能說明白,如果非要簡單,那就是能量和載體。溼氣就是人體內沒有正常執行的一切水液都可以說是溼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歲診斷岀過敏性哮喘,哮喘性支氣管炎,有治逾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