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徽姑娘的生活日記

    經常聽到有些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獨立性太差,在生活上依賴父母,在學習上還是依賴父母。做作業時一遇到不會做的題,自己不思考就問父母,讓父母幫助完成。其實,這些問題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父母。愛因斯坦說過:“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不下決心培養思考學習的人,將失去生活的最大樂趣。”那麼,作為父母,如何培養一個能獨立思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孩子呢?

    1.營造一個思考的氛圍。在家庭中,營造思考的氛圍,對孩子形成獨特的個性,表現有創新意識的思維,舉動非常重要。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小或者以為孩子不懂事,需要大人照顧等而把他看成是大人的附屬品。要知道孩子也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個體,應該允許他們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間。

    2.讓孩子學會思考。父母在與孩子相處與交談過程中,要經常以商量的口吻進行討論式的協商,留給孩子自己思考的餘地,要給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機會。父母可根據交談內容經常發問,如:“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你覺得怎麼做會更好些?”“你的想法有根據嗎?”等問題。用以引發孩子思考。

    3.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一種思維的活動。本身並不是時時輕鬆的,有時候還很艱苦。要真正掌握知識,必須要自己動腦動手。對所學的知識要自己透過大腦作一番回味,並親自動手做才能鞏固。讓孩子上學以後,老師常常會佈置作業,讓孩子鞏固所學知識。作為家長,要把作業看成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教的太多,要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當孩子透過自己思考做出來比較難的題目時,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使孩子從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腰扭傷後脊椎側彎怎麼辦能治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