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只有南韓公李善長和宋國公馮勝是被朱元璋賜死的。
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給老夥計們論功行賞,按公侯伯子男依次封賞。其中被封為公爵的共有六人。分別是: 南韓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鄂國公常遇春。
這兩位都是馬革裹屍而死,常遇春死在了北伐的路上,沒能看到明軍收復中原。鄧愈則是在洪武十年征討吐蕃班師回朝的路上病逝於壽春。
關於朱元璋第一大將徐達的死,一直是老朱的一個黑點,說朱元璋送給燒鵝給徐達而害死他的說法廣為流傳。仔細想想,簡直令人發笑,徐達雖然功勞很大,但遠稱不上功高震主,而且他當時重病纏身,哪有能力威脅皇權。更何況北元殘部還用著相當強大的力量,大明的老對手還存在著,還不到卸磨殺驢的時候呢。
而李文忠則可以說是自己作死,他仗著自己的功勞和老朱的信任,大肆招攬門客,被朱元璋大罵一通,讓他閉門思過,結果自己害怕抑鬱而死。
作為朱元璋後方的大管家,李善長就是老朱的“蕭何”。他能力出眾,但卻沒學到蕭何的自保之道。不但大肆提拔自己的同鄉故舊,並且結交軍中將領,成為淮西勳貴集團的核心領袖,引起了朱元璋的深深忌憚和殺意。
馮勝沒有李善長這樣的野心,但可惜他看不清時局。朱元璋殺功臣其實是可以分時間段的,以太子朱標之死為分界線。在朱標死前,他其實並沒有殺太多功臣,沒太大劣跡的他不會去管,因為他知道他死後朱標也有足夠的威望壓的住他們,即使是李善長也不過是把他貶回老家了。而朱標死後,朱元璋就不淡定了,他生怕皇太孫朱允炆壓不住這些昔日的功臣宿將,壓不住他的那些叔叔們,畢竟他們一個比一個資格老,還有足夠的能力。馮勝的悲劇在於周王朱橚是他的女婿,而他是當時軍中第一元老,一呼百應,萬一老朱死後周王要反朱允炆,那麼就沒人能抵擋他,因此他不死誰死。
總的來說,朱元璋也不是所謂喜怒無常或者殘忍無比的殺人狂。他對於功臣總體是厚待的,這些活下來的開國勳貴後代是真的與明皇室共享了200多年富貴。但是,一旦觸及到他的禁區,或者妨礙了他的計劃,那麼再多的免死金牌也是沒有用的。
並不是,只有南韓公李善長和宋國公馮勝是被朱元璋賜死的。
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給老夥計們論功行賞,按公侯伯子男依次封賞。其中被封為公爵的共有六人。分別是: 南韓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鄂國公常遇春。
鄧愈和常遇春之死這兩位都是馬革裹屍而死,常遇春死在了北伐的路上,沒能看到明軍收復中原。鄧愈則是在洪武十年征討吐蕃班師回朝的路上病逝於壽春。
徐達和李文忠之死關於朱元璋第一大將徐達的死,一直是老朱的一個黑點,說朱元璋送給燒鵝給徐達而害死他的說法廣為流傳。仔細想想,簡直令人發笑,徐達雖然功勞很大,但遠稱不上功高震主,而且他當時重病纏身,哪有能力威脅皇權。更何況北元殘部還用著相當強大的力量,大明的老對手還存在著,還不到卸磨殺驢的時候呢。
而李文忠則可以說是自己作死,他仗著自己的功勞和老朱的信任,大肆招攬門客,被朱元璋大罵一通,讓他閉門思過,結果自己害怕抑鬱而死。
李善長和馮勝之死作為朱元璋後方的大管家,李善長就是老朱的“蕭何”。他能力出眾,但卻沒學到蕭何的自保之道。不但大肆提拔自己的同鄉故舊,並且結交軍中將領,成為淮西勳貴集團的核心領袖,引起了朱元璋的深深忌憚和殺意。
馮勝沒有李善長這樣的野心,但可惜他看不清時局。朱元璋殺功臣其實是可以分時間段的,以太子朱標之死為分界線。在朱標死前,他其實並沒有殺太多功臣,沒太大劣跡的他不會去管,因為他知道他死後朱標也有足夠的威望壓的住他們,即使是李善長也不過是把他貶回老家了。而朱標死後,朱元璋就不淡定了,他生怕皇太孫朱允炆壓不住這些昔日的功臣宿將,壓不住他的那些叔叔們,畢竟他們一個比一個資格老,還有足夠的能力。馮勝的悲劇在於周王朱橚是他的女婿,而他是當時軍中第一元老,一呼百應,萬一老朱死後周王要反朱允炆,那麼就沒人能抵擋他,因此他不死誰死。
總的來說,朱元璋也不是所謂喜怒無常或者殘忍無比的殺人狂。他對於功臣總體是厚待的,這些活下來的開國勳貴後代是真的與明皇室共享了200多年富貴。但是,一旦觸及到他的禁區,或者妨礙了他的計劃,那麼再多的免死金牌也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