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論文造假一事引起了極大的風波,於是有很多人開始批評職稱這個東西沒用,逼著大家造假。似乎是,沒有職稱評定要求有論文的標準的話,大家沒必要去造假論文。可是,話又說回來,這是職稱評定標準的錯嗎?職稱評定要求有論文的標準,應該是給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的一個公平的機會。有人說,做一千臺手術不如一篇SCI論文。那麼,以此類推,護士打一萬次針,是不是應該評高階職稱呢?工人車削一萬個零件,是不是應該評高工呢?
5
回覆列表
  • 1 # 廣建築才網帥氣小編

    關於晉升

    不同的學歷和專業,每晉升一級要求間隔的時間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本科學歷從初級到中級,需要5年,中級到副高,需要5年,副高到正高,需要5年。如果每晉升一級都順利過關的話,從初級到高階,大約需要15年的時間。

    不過也有破格評審的特例。如果想要破格評審職稱,除了滿足間隔時間上的要求,還需要職稱外語、職稱計算機都達到規定的條件,這些都是需要滿足破格評審的硬體。如果有一個硬體達不到,就要有突出的成就和表現才可以破格。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可以從中級直接晉升為高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跨臺階審,但這樣的機率放在全省範圍內也是極少的。

    關於淘汰

    從近兩年評審的情況來看,透過中級達到正高階職稱的人數,在2萬人左右。透過人數約佔參評人數的60%左右。而每一個級別的職稱,各評審委員會也都會把握一定的透過率。

    從之前的資料來看,正高階職稱透過率在60%以內,副高階和中級的透過率在70%以內。聽起來還不低,但是反過來看,也就意味著正高階職稱的淘汰率要在40%以上,副高階和中級的淘汰率在30%以上。

    而從目前每年晉升各級別職稱人數上看,正高階職稱人數約佔15%~20%,副高階職稱的約有30%~40%,其餘的均為中級職稱。這樣的規定並不是要限制專業技術人員的發展,而是要宏觀調控專業技術人員結構比例,職稱的總數不能過多,要使職稱工作梯隊式的發展。

    http://www.guangjiangk.com/index/news/show?ids=861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G冠軍教頭Kim教練連續四年進世界賽,每一屆上單都很出彩,他還在iG的話羞男會這麼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