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嵐老師
-
2 # 幼兒教師論學前教育
什麼是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孩子終身受益。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自覺性呢?
第一,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養成按計劃學習的習慣。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
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時還有文娛活動、體育活動、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內容。學生應該有一個比較全面的學習計劃,並且應該有按計劃進行學習的習慣。計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有的孩子,學習三心二意,就像小貓釣魚一樣,時間到了,學習效果不好。原因就是沒有形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家長要督促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心做一件事情。長期堅持下去,就能形成專時專用的好習慣。
第三,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
讓孩子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家長要給予孩子支援的態度。
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為什麼,對事物要有求知慾,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了這種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陶行知說過: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為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
祝願你早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性。
-
3 # 風凌杉
現在大多數家長都會抱怨,孩子不自覺,不自覺學習,不自覺寫作業,不自覺早起,就是做事沒有自覺去做的,都得在媽媽的大呼小叫後,才能去做,而且還很不情願。很讓家長苦惱,頭疼。那孩子為什麼會沒有自覺性呢?我們怎樣才能讓孩子有自覺性?
我們看看現在孩子的日程,從早晨到天黑,都是爸爸媽媽指揮著,早晨該起床了,媽媽叫起床。該上學了,爸爸去送上學,放學之後,該寫作業了,媽媽已經坐在了書桌旁……,孩子們沒有思想,沒有主見,完全受爹孃的指使,到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父母都給定格了,孩子們該做的就是百分百服從。他們聽家長的還來不及,哪來自覺?孩子們沒有辦法自覺,因為他們沒有自由,沒有展示自覺的地方。比如說,一個愛打麻將的成年人,他要出去玩,你就不讓,他要出去玩,你就不讓,他偶爾有機會出去玩了,你還能指望他馬上回來?不可能。因為他平時沒有自由,一旦有了自由,他就會貪婪,就自覺不了了。家長教孩子也是這個道理。不是孩子不自覺,是他沒有自由。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我們在一旁關照一下就可以。比如說孩子早起,這個對孩子來說的確很困難,那就幫孩子用鬧鐘定點,一天起來晚了,那就別吃飯了,因為把吃飯的時間佔用了,這樣孩子晚上幾天,他就吃不到早飯,他餓一上午,你也不用擔心,餓不壞,你得讓他體驗貪睡帶來的懲罰。這樣用不到三天,孩子就會自覺的按點起床,吃飯,不用你操一點心。其它的事情也是一樣,我們給孩子自由,給他犯規的機會,也就給他受教育的機會了。幾次受教育,受挫折之後,孩子必然自覺的去做事,孩子的自覺性的習慣也就養成了。我們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前提就是給孩子自由,有了自由之後,再加上積極的引導,對孩子的肯定和認可,在這些基礎上培養孩子的自覺性。
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
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主動學習?
現今大多數孩子的學習都不是主動的,都是在家長,老師的逼迫下被動的學習。孩子們學習感覺到很累,找不到快樂,所以感覺到學習很累,很“苦”,家長們也認為孩子們學習挺苦的。我們不逼迫他,他也不學呀?這也是家長的無奈。孩子們為啥不願意學,為什麼不能自主的去學習,因為他們沒有學習的內動力。
我們觀察周邊的人,
無論是誰,也不管他在哪個領域,找到了成就感,他就會更加的努力,更加全力以赴。關注孩子在學習上,積極的那一面,表現好的那一面,自覺的那一面,對孩子已經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這樣就能幫助孩子在學習上找到成就感。我們不是每天盯著孩子還差多少分就滿分了,我們只為他擁有的而慶賀,不為他未有的而惋惜,孩子的優勢有多少,我們就慶賀多少,取得多少成績,我們就為多少成績而慶賀,這是幫助孩子找成就感最快的方法。我們大多數家長不是這樣的,他們關注的就是考100分,如果孩子考90分,家長最關心的是那10分怎麼失去的。我們越是關心這失去的10分,孩子越難有成就感。要想幫孩子找成就感,不是關注那10分是怎麼丟的,而應該肯定或者認可關注這90分是怎麼得來的。我們每天看孩子想擁有的,孩子缺少的,那他就沒有成就感,沒有自信心和鬥志,也不能發出上進心。所以家長應該關注,孩子學習的態度和行為,學習的品質去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這樣孩子才能主動學習,才有內在的動力去學習。
孩子有了自覺性,有了學習的內動力,那他養成學習的習慣就是順帶而來的事。
1,早晨起來堅持閱讀,我們發現現在的孩子不是不閱讀,而是閱讀的太少,認為從網際網路上獲得點資訊就是閱讀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要大量的閱讀古文,經典,名著等書籍,早上拿出十分到二十分鐘大聲朗讀,晚上睡覺前閱讀三十分鐘左右。堅持下去對我們的學習成績的提高能受用一生。
2,規定的時間寫作業,每天放學後回家二十分鐘後就是寫作業的時間,家長根據不同年齡段給孩子規定時間的長短,如果寫作業不認真,磨蹭,到點沒有寫完,也不要讓他寫了。就是這個時間段就是寫作業,沒有完成的後果,就交給老師來處理他,他被老師批評一次,他就再也不會拖延了。家長就是堅持我們該堅持的,這樣才有利於習慣的養成。
-
4 # 深藍色老爸—山楓心理
您的問題將在今天晚上的直播間給您一個滿意的答案。更多關於家庭教育和兒童心理問題也將在直播間中給大家解答。
2020年6月8日晚上9點,直播(逗 yin 號 d y u z s l q o 2 8 s a)中解答問題如下(用家庭教育解析圖解答問題,讓你對問題理解的更加透徹,方法更加簡便):
1.給孩子讀繪本時孩子經常提問這樣好嗎?
2.幼兒數學啟蒙有哪些方面?
3.孩子的教育就交給老師嗎?
4.四歲孩子說謊是正常的嗎?
5.什麼樣的父母容易讓孩子抑鬱?
6.為什麼孩子問題總拿原生家庭說事?
7.媽媽少說話,真的可以培養出自律,主動的孩子嗎?
8.寶寶今年九月份該上幼兒園,還不習慣蹲廁所小便,能上幼兒園嗎?
9.孩子膽小怎麼辦?(孩子男孩,17個月了,不敢玩扭扭車,不敢坐溜娃車,去遊樂場抱著他玩木馬都害怕!該怎麼辦呢?)
10.二寶出生後,大寶變得逆反愛哭撒嬌愛發脾氣,怎平衡對倆寶的愛?
11.四歲的小孩每天看多長時間電視合適?
-
5 # 努力中的曉曉
孩子的學習習慣不是一天培養成功的,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在一個喜歡學習的環境中,孩子自然就會喜歡學習了,培養孩子的自覺性,父母首先要學會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影響孩子,不要孩子要學習的時候打斷孩子,孩子要學習的時候不讓孩子學,要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
6 # 小喬治恐龍爸爸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自覺性培養,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所有父母都關心的事情,目前也沒有哪個專家敢說我的方法能對所有孩子管用,因此在這裡,我回答這個問題,只能說希望你吸取經驗,避免我犯過的錯誤,相信您也能儘快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辦法。
一、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想要培養孩子學習習慣,那麼就要首先解決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通常來說,孩子往往有以下幾種情況:
1、父母給孩子設定不可完成的目標
“考了80分,想要90分”,“取得年級100,想要前五十”,不少家長總是在這山望著那山高,而並不關心孩子這個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更是不關心孩子實際的基礎。提出了許多不切實際的目標,讓孩子覺得根本無力完成,自然而然產生了厭學情緒。
2、父母有錯誤引導方式
想必很多家長都說過類似的話,“你不好好學習,將來會一事無成,甚至都沒有辦法去掃大街。“如此等等,功利的教育之下,讓孩子只是看到學習的功利感,並沒有在這其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3、害怕失敗
屢屢的考試失敗,讓孩子面對學習有一種害怕心理,擔心再次的失敗。特別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自我意識高速發展,他們往往也越來越在意別人的看法,糟糕的學習成績讓他們在這塊無法獲得認同感,進而就引發對學習的反感。
有研究者把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分為兩類,一類是掌握傾向,一類是迴避失敗傾向。
掌握傾向的學生,他們認為能力是可以不斷增長,不斷提高的,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掌握更多的知識。他們不擔心失敗,因為失敗不會威脅到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迴避失敗傾向的學生,他們為了維持良好的自我感覺,要確保自己不失敗。他們會選擇很容易完成、或者很難完成的任務。因為容易的任務比較容易獲得成功,而很難的任務,很多人都做不出來,他們有足夠的理由為自己的失敗開脫。
4、太多事情佔用孩子的注意力
學習畢竟是這一種日積月累的過程,不像現在的手機、IPAD能提供瞬間反饋。因此放學回家的孩子往往是被其它事物吸引了注意力,不願意學習。
在不愛學習的大部分孩子心理,可能都會有這樣類似的想法,因為學習這件事,對他來說,沒有意義,找不到價值感。學習這麼枯燥,還整天挨家長的嘮叨打罵,我為什麼要學習?要不是爸媽盯著,我才不想學呢!
因此找到原因才是改變孩子不愛學習的關鍵,下面將說說針對這些情況該採取哪些辦法。
二、家長該如何改變孩子不愛學習呢:1、多鼓勵,少批評: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逃無可逃,只能忍受電擊,非常難受。重複多次以後,蜂音器一響,科學家在電擊前,先把籠門開啟。
結果出人意料,狗不但不趁機逃跑,反而沒等電擊開始,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
被打擊了太多次,狗已經放棄了逃跑的努力,只能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
這樣的現象,就是習得性無助。
對於孩子更是如此,如果家長永遠是批評指責,那麼孩子很有可能破罐子破摔——我就這樣了,愛咋地咋地吧。家長就會更氣,更加嚴厲指責,形成惡性迴圈。
注意:面對孩子哪怕一點點細微的變化,也可以成為表揚的理由,這次79,下次80就可以表揚。
2、玩中學,學中玩
學習不一定非要是,坐在桌子面前盯著書本,比如在大街,看見賣水果的,就可以隨機問問孩子水果的英語怎麼說,
注意:學習和樂趣並不是對立的,在玩中學,不是不可能,只要父母用心去引導。
3、父母帶頭學習
作為父母,你拿著手機玩遊戲,追劇,卻要求孩子怎麼樣學習,今天背多少個單詞,這對於新時代孩子根本起不到督促作用,反而會讓孩子感到不公平。
記得2017年媒體大力報道武亦姝,其中有一個成功經驗就是,父母每天回到家裡後,就不再用手機,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因此與其天天督促著孩子學習,不如自己也開始學習。這樣的陪伴勝過每天一千遍的嘮叨。
4、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
這個時候家長不妨退一步,讓孩子當一回”小老師“,網上不是有一個笑話"過了三年級,家長就脾氣就緩和了,因為不會了"。既能增長知識,又能激發孩子學習積極性,何樂而不為。通過這種方向孩子表達自己對他/她的積極期望,相信他/她能學好。
5、和老師溝通
孩子進步需要多方面鼓勵,這個時候家長也需要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多關注孩子,必要的時候可以多提問,多表揚讓孩子自信心得到滿足。
6、教會孩子學習
客觀來說,有些孩子並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雖然很努力,但是成績依然沒有什麼太多起色。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引導孩子掌怕學習的方法,常見的辦法有:
幫助孩子安排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孩子安排複習計劃,提醒孩子複習,鞏固知識,不會學完就忘。教給孩子一些記憶的方法。培養合理的目標對於孩子不愛學習,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自覺性,家長切不可盲目催促,可以根據以上提到一些建議,去尋找自己孩子的原因。沒有百試百靈的方法,只有認真仔細的父母,孩子每一點進步一定離不開父母的心血,不要把希望全寄託在老師身上,自己高效陪伴才是關鍵。
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親手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
-
7 # 教育名人堂
自律性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無論孩子天賦多聰明、IQ多高,如果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做事也是很難成功的。因此,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注意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
1. 延遲滿足
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首先要從延遲對孩子需要的滿足開始。心理學實驗已經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現在寶寶6~12個月,而4歲則是自我控制能力迅速發展的時期。所以,從孩子很小時家長就要有這種意識,不要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願望,適當延遲滿足孩子慾望的時間。也不要讓孩子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注意培養寶寶抵制誘惑、剋制自己的能力。
2. 時間管理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離不開對時間的管理,當孩子對時間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家長就要逐漸培養孩子在時間上的自律意識。孩子想做某一件特別喜歡的事情,比如看電視、上網玩遊戲時,家長要先和孩子約定玩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可以盡情的玩,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必須自覺停止。如果孩子不能馬上停止,就需要對孩子適當“懲罰”,可以減少玩的次數或減少下次玩的時間,讓孩子為自己的“違約”付出代價,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懂得守時的重要性。當孩子開始做一件不太喜歡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做家務時,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制定完成的時間,告訴孩子只要認真完成,剩餘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讓孩子逐漸養成重視時間的良好意識和管理時間的良好習慣。
3. 提供動機
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不能光憑家長的“行政命令”,最好給孩子提供一個有誘惑力的動機。家長首先要了解什麼才是孩子真正在乎或需要的事情,當要求孩子在某一方面自律時,儘可能想辦法把你的要求與孩子的某種需求關聯起來,構成因果關係,給孩子的自律提供一個強大的動機,促使孩子心甘情願的去完成。
女兒小時玩完玩具從來不收拾,囑咐多少遍也不聽。為了讓女兒能自覺收拾玩具,我想了一個點子,然後告訴女兒:“如果不把玩具收拾好,玩具就會自己藏起來,不和你一起玩了。”剛開始,女兒根本不相信,玩過玩具後還是亂放在那兒,我就趁她看不見時把玩具藏起來,結果女兒找不著玩具了,女兒特別驚訝:“玩具真的藏起來了!”“我還想玩這些玩具”———這個簡單的需求成為女兒自覺收拾好玩具的強烈動機,再也不要我督促了。
4. 遵守規則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則的爭先恐後勢必會造成社會的混亂,要想孩子自律,首先就要學會遵守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予孩子正面的影響,在日常行為中為孩子樹立遵守規則的好榜樣。家長要讓孩子瞭解各種規則,行人車輛要遵守交通規則,和小朋友玩遊戲要遵守遊戲規則,各種體育運動要遵守競賽規則,還有要禮貌待人啦、按時作息啦、做事不影響別人啦等等,並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規則給予孩子監督指導。
比如,孩子想盪鞦韆玩,可是已經有小朋友在那裡正玩著呢,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先來後到”的規則,勸導孩子學會剋制自己,陪孩子耐心等待。全家一起出遊,不亂扔垃圾,不亂塗亂畫,不大聲喧譁,遇到熱門景點需要排隊時,家長一定要不加塞、不催促,孩子在旁邊看著呢。要讓孩子明白遵守規則的嚴肅性,可不能讓自己的“不文明”影響到孩子。
5. 遊戲訓練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採用角色扮演遊戲或者叫情境模擬遊戲,能夠很好的鍛鍊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擬醫院、商店、學校、消防人員救火等等。在模仿過程中,如果發現孩子走神了,家長要提醒孩子回到自己的角色中,完成應該完成的任務。
給孩子提供一些訓練活動,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也不失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我女兒最喜歡和我玩的是摺紙小遊戲,準備一些白紙片,隨意折出一些小動物、小物品,按照個人的喜好畫上顏色,再把自己的作品和樹葉、小石塊等身邊的小物品擺成不同的造型,一起欣賞,那叫一個美呀。這種動手類的小遊戲,孩子大都非常感興趣,既鍛鍊孩子了的注意力,長期堅持下去還能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自律的能力。
孩子自律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家長針對孩子的心理髮展和個性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地進行。在進行過程中,也難免出現一些反覆的情況,家長要多關愛、多提醒、多鼓勵,這樣才會幫助孩子逐步養成自律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
8 # 東皋橙汁
堅持,如 碧峰峽,一個神聖美麗的地方,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它既使我欣賞到了美麗的風景,也使我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因此,“堅持”這個詞在我的腦海中印象深刻,它不僅講述了我在旅行時的故事,也蘊涵著中中國人民堅持不懈、契而不捨的精神,下面,就讓我借這次習作的機會,來為大家分享我在碧峰峽旅行時的故事。
那天,我們早早地起了床,心情非常激動,因為我們要去那美麗的碧峰峽遊玩,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疾馳,不一會兒,就到了碧峰峽,一出車門,映入眼簾的是如詩如畫的美景,聞到的是令人陶醉的花香,我邁著輕快的步子走進峽谷,是一條窄窄的小路,兩邊巍峨的高山中,夾雜著一條潺潺的小溪,還有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長長的瀑布,美景盡收眼底,我們悠閒地走在路上,時不時拿出相機拍照,這美景,可以用詩來形容:
瞧,小草在向我們問好;
看,小樹在風中彎著腰;
聽,知了正在不停地叫;
聞,花兒散香渾身是寶。
已經走了一個多小時,我感到渾身乏力,妹妹也一直賴在路旁的凳子上,走不動了,她指了指那邊的滑桿(舊時類似轎子的東西),“哈,坐這個多沒面子,繼續走吧!”媽媽說。我看了看旁邊的地圖,發現自己才走了全程的三分之一!就在我快要放棄,原路返回的時候,爸爸對我說:“堅持就是勝利,想當年,毛主席帶領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徵,堅持不懈,勇不退縮,最後取得了勝利,馬雲經過三次高考失敗,創造了阿里巴巴,成為了全國首富,所以,做事一定不要半途而廢。”爸爸又說:“你看,前面的那位老爺爺都能堅持走下去,我想你也可以的。”聽了爸爸的話後,我思緒萬千,為什麼我不能堅持下來呢?可不能半途而廢呀!我拖起了疲憊的雙腿,又繼續往前走,在這兩小時的路程中,我看到了長長的瀑布,領略了嵌在高山裡的懸棺,走過了驚險的晃橋,乘坐高高的電梯到了終點,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我站在高高的電梯上,回望碧峰峽美麗的風景,情不自禁的感嘆:堅持讓我收穫了一次完美的旅行,我堅信,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
9 # 教育隨想錄
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可能與所有人不同,但卻是作為一個倡導並實操養成教育多年的人實際心得,寫出來供大家參考和批評指正。
首先,大家的正確觀點我都同意,家長確實需要做好自己,並且要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等等,這都沒錯,這些年在家庭教育方面,大家講的也都大同小異,但是如果你是一個親身實踐家庭教育的人而且是長期從事這項工作,你就會發現一個無奈的現象,無論聽多少課,無論怎麼講,很多很多家長就是沒有什麼改變,無論在知識、思想素質和能力方面,都不會達到我們希望的那樣,所以通過改變和提高家長素質來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品質,對於多數家長來說是不現實的。
其次、只有少數家長在孩子一出生就學習教育提高自己,多數家長都是孩子上學後出現問題才想起著急,這時往往已經到了小學高年級或初中了,很多問題在他們身上已經根深蒂固了,他們也知道自己對孩子教育不好甚至有不良影響,可就是不願意學習,也很難改變。別說讓他們培養孩子好習慣,就是拿出方案讓他們配合老師都堅持不了,作為養成教育機構,既操孩子的心又操家長的心,甚至家長比孩子還讓人操心。就算有些家長會慢慢改變,但孩子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根本等不及家長的成長速度。
第三,對於佔多數的普通家庭來說,兩口子本來就沒什麼文化,更主要的是每天忙著生計就已經焦頭爛額了,哪裡有時間靜下心學習教育理論和方法,回家只想刷刷手機放鬆一下睡覺休息,沒精力沒時間管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能滿足孩子吃穿用度就是他們的奮鬥目標,還得給孩子掙出補課費,這些家長的教育就是自然教育,孩子學習基本上全寄託在老師和教育機構身上,他們只認掏錢。
以上三點,使通過提高家長素質來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和品質變得很困難,特別是那些底層社會家庭就更難實現,這是教育者時刻面對的現實。但這不等於我否定家長的學習和教育。只是我們必須從現實出發來解決問題。
我們機構的觀點是幫助家長用工具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怎麼理解呢,比如你要培養孩子用筷子吃飯的習慣,你得給他筷子,讓他用,用常了就養成了習慣,孩子學習習慣不好,主要是沒有預習複習和作業檢查習慣,我們就提供給孩子一套學習工具,讓孩子用來預習複習和檢查作業,只要家長能督促孩子使用,一來二去就養成了好習慣,就像我們用筷子一樣,當然我們做的遠不止這些,我只是要說明,與其不斷給家長講道理,不如給家長提供簡單方便的習慣養成工具。家長只要督導孩子用就可以了,其他的能學多少學多少,能用多少用多少,這樣至少讓家長的工作簡單一點,可操作性強一些。實際上我們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
10 # 靜待花開
說到底自覺主動地學習是一種習慣;而其他良好的習慣是對其一種有力的支援。擁有了各種良好的習慣會使孩子終生受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舉止言談習慣等對孩子的成長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它們都能夠增進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的能力;而孩子積極主動地學習,反過來又會促使其他各種習慣的養成,因此,二者之間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主動自覺的學習習慣呢?
在這些習慣中學習習慣是最為重要的,因為人的一生中,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離不開學習。只有熱愛學習、善於學習的人,生命才能放出異彩,才能在事業上不斷獲得成功,在生活中才脫離低階趣味。古今中外的無數事例說明,人的生命價值的體現,往往開始於學習。誰學習得好,較多地佔有一些前人的智慧成果,誰就有可能使理想如願以償,因為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成績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孩子自覺地學習,及時預習、複習,上課注意力集中,筆記工整清楚,遇到問題積極思考等等都是學習的好習慣。反之,也有種種學習的壞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如果一個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學生的學習是不可想象的、學習成績也一定不會好。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中小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習的習慣。”作為教師和家長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抑制和消除不良的學習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曾調查過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結果表明,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增加。據此認為,學習習慣是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難有大的改進。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點是不可取的。一棵帶有枝枝丫丫又彎彎曲曲的小樹,長大能直嗎?
學習習慣形成的標準一般有3條:
一、是動作的速度,指經過多次反覆練習,組成學習習慣的一系列動作的敏捷性日益提高;
二、是動作的質量,指動作的精確性和協調性應該不斷提高;
三、是學習者本身的體力消耗和腦力消耗要不斷維持相對平衡。如果孩子某種學習活動達到上面3條標準,說明他某種學習活動的習慣已經養成。
實踐證明,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促使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成績,促進孩子的學習,而且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良好習慣也越容易鞏固住。不良的學習習慣發現得越早,也越容易糾正。
回覆列表
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和自覺性,這個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家長既然有想法,就應該從當下開始,做個長遠的規劃。首先,要先根據孩子的年齡段來制定方案,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可以考慮使用我視訊中推薦的積分制。和孩子商討好,為期多長時間內,自覺每天完成什麼樣的任務,累計得到多少獎勵卡,就可以實現什麼願望。以外部強化,去不斷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激勵孩子獨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但是,這個方法對於高年級的孩子效果一般。他們會覺得幼稚,除此之外,高年級孩子,還是要以激發孩子內在動力為主,依靠外部力量和外部刺激形成的自覺都是“假自覺”。建議您讀一讀《正面管教》,找一找靈感。其次是,小目標帶動大成功。我們一定要給孩子階段性制定一些小目標,在班上的名次哪怕一個學期前進兩三名都是值得表揚的,不要讓孩子覺得目標遙不可攀。持續的小目標可以帶動大的成功。有了小的目標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圍繞目標制定方案,並持之以恆地堅持。比方各個學科薄弱在什麼地方,怎麼去提高,有一些怎樣的方案。這些都可以和孩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