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農村老人常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話的意思不難理解,是說“閏9月”和“大年初一打春”這兩種情況很少見,甚至一個人一輩子也未必能碰到。

    這裡的“七年”指的是時間很長的意思,並非特指7年;百年也是這個道理,說的是時間很長的意思,並非特指100年。

    “閏九月”和“大年初一打春”這兩種情況極其少見,但並不代表見不到。

    下面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什麼時間你能見到這兩種情況。

    什麼是閏九月?

    說到閏月,就不得不提起中國使用的陰陽曆。中國使用的陽曆和國際上通用的歷法是一致的。

    陽曆就是太陽曆,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為365天。

    陰曆是指月亮繞地球一週為一個月,一個月為29天、30天或31天,這樣算下來陰曆一年為354天。

    我們發現,陽曆和陰曆相比較一年相差了11天(365-354=11天),為了保持陰曆和陽曆天數平衡,就要在陰曆年增加天數。

    即每隔三年需要加入一個閏月,大約每19年加入7個閏月,只有這樣,陰曆和陽曆才能保持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農曆基本上和陰曆一致。嚴格來說,中國使用了三種曆法——陰曆、陽曆和農曆。

    閏9月就是在陰曆9月份之後增加一個月,也就是說有兩個9月,後面的一個九月就叫“閏九月”。

    比如今年就是閏4月。

    “閏9月”很少出現,人們認為閏9月是災年。

    比如閏9月離我們最近的年份有:1832年、2014年,下一個閏9月的年份是2109年。

    也就是說從1832年開始到下一個閏9月的2014年,期間經過了182年。

    從2014年到下一個閏9月2109年,還需要等95年。

    從上可以看出,一個人一生碰到閏9月的年份還真不容易。

    “大年初一和立春在同一天”,這樣的年份比閏9月還要少見。

    我查了最近的萬年曆,100年當中只出現了三次。

    2038年2月4日、2087年2月3日,這兩個年份都是大年初一立春。這屬於雙春,既是春節又是立春。也就是說從現在起再等18年,我們就可以碰到大年初一是立春的年份了。

    綜上所述,“閏9月”和“大年初一是立春”的年份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也談不上是災年或豐年,兩種情況只不過是曆法計算方式造成的結果,大家沒必要專注、在意這樣的年份。極少的年份和平常日子一樣過,沒什麼可奇怪的。

  • 2 # 紫菱花

    農村老話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曆是我們的古代傳至現在的歷法,其中的平年和閏月變化豐富,對於一些月份出現的閏月現象,有的會比較多見,而有的則是絕難遇到,這些周而復始的閏月,按照“19年7閏”的說法,這十九年之中有十二年是平年,而餘下的七年則是閏年,閏年是一年之中有十三個月份,其中某一個月是要過兩次的,也有人笑稱按照農曆演算法今年要過兩個生日,也有過第一個月的生日,第二個不會在過的,當然也有兩個都過的,這些都是農曆之中很常見的。

    老話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裡指的是農曆九月七年之久也不見得能夠遇到一次,這些老話俗語其實都帶有一些誇張的比喻和描述,其實閏九月還真的是七年也遇不到一次,有時候需要幾十年才能遇到,這裡指的七年也是一種比喻的方式,是比較難得的意思,閏九月在1832年和2014年出現過閏九月,下一個閏九月則要等到2109年才會出現。其實閏九月還真的是很難遇到,那麼在下一句老話:百年難逢初一春,是啥意思呢?

    百年難逢初一春,這裡說的是在大年初一這一天,恰逢立春的節氣,今年立春是在大年三十這一天,在過去認為春節遇到立春,具有兩春盈門的好兆頭,對於來年的農業生產,包括家庭運勢都是極為有利的,但由於這立春和大年初一極難在同一天,所以也被稱作百年難遇,難不成真的需要一百年才能遇到一次嗎?其實這也是老話俗語帶有誇張性的一貫作風而已,像在2038年的立春與春節就是“初一春”的奇特曆法現象。而等到2087年,這一奇特的現象又將再一次降臨,只能說這種雙春盈門雖然是極難遇到,但也不是像老話說的那樣百年難遇的。

  • 3 # 和煦心語

    “七年難逢九月閏”意思是很多年都很難遇上閏九月,值得注意的就是這裡的“七年”,並不是我們熟悉意義上的“七年”,而是指多年,閏九月的現象非常的罕見,距今最近的兩次閏九月出現的年份在1832年和2014年,這就意味著在我們有生之年,能遇上一次閏九月就非常幸運了。

    “百年難逢初一春”的意思是一百年也很難遇上初一和立春是同一天,立春是一個大家都非常喜歡的節氣,意味著新生命的開始,如果春節遇上了立春,也是非常罕見的事情。例如最近發生的“初一春”是在1992年,正月初一過年時正好是立春節氣,而下次再遇到“初一春”的年份就要等到2038年了,2038年2月4日,是農曆正月初一,也正好是立春節氣!大家從相隔的年份中可以看出,雖說“百年難遇”難免有誇大的成分,但老百姓們正是以此來說明初一正逢立春是非常罕見的。

  • 4 # 妙俱

    閏月時間表:

    閏正月(上次1651年):2262年 2357年

    閏二月(上次2004年):2023年 2042年

    閏三月(上次1993年):2031年 2050年

    閏四月(上次2012年):2020年 2058年

    閏五月(上次2009年):2028年 2039年

    閏六月(上次2017年):2025年 2036年

    閏七月(上次2006年):2044年 2063年

    閏八月(上次1995年):2052年 2071年

    閏九月(上次2014年):2109年 2204年

    閏十月(上次1984年):2166年 2318年

    閏冬月(上次1642年):2033年 2128年

    閏臘月(上次1574年):3358年 3472年

    383天的短閏年(上次:1993年):2055年 2088年

    385天的長閏年(上次:2006年):2270年 2289年

    最早春節(1月20日):4885年

    最晚春節(2月21日):2319年 3416年

  • 5 # 我喜愛這片熱土

    要想知道這個祥情,那你就須懂得曆法和節氣。若不知此那你就會胡扯了。

    若知此題,須知什麼是潤月,為什麼要潤月,意義何在。什麼叫七年潤等。

    略述如下。

    知潤先知歷。即先知道陰曆的原義。陰曆也稱農曆,俗叫夏曆,即最始夏朝曆法。

    陰曆的月是以朔望月為準的。月亮一次圓缺的週期為一個月,即為朔望月。一個朔望月為29.5306日,為使一個月的天數為整數,把零數擱置,那就有了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每個月的平均長度則接近於29.5306日。大月小月相間隔。但由於要固定朔日必須是每個月的第一天,即初一日,那麼就可能會出現連續大月或小月的情況。

    陰曆的歷年是以地球繞太陽迴歸年週期為準的,但是一個迴歸年是365.2422日,這比十二個月的朔望月的日數多,比十三個朔望月的日數少,如果每年陰曆都是十二個月,則一年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比一個迴歸年少十一天左右。一年一年的相差下去,如果今年的春節在冬天,那麼十六年後春節可能就變成夏天了。為了使一個月中任何一天都有月相的意義,如初一都是無月的夜,十五左右都是個大滿月,就須以月亮繞地球運動的週期為主。同時還要符合季節與時令。因此先人就採用了十九年七潤月的方法來配合地球繞太陽運動的週期。在十九年當中,有十二個平年,平年都是十二個月。這十九年當中有七個潤年。閏年每年十三個月。這樣十九個迴歸年是6939.6018日,十九個陰曆年(朔望月)是6939.6910年,兩者就相差不多了,而月份和季節也可保持大體一致,這就是陰曆閏月的緣故。

    陰曆閏哪一個月是怎樣定的呢?這就牽涉到節氣了。在一年的二十四節中,是十二個節氣十二個中氣。陰曆是以十二個中氣作為十二個月的標誌的。而各月都有一箇中氣。如雨水為正月的中氣。春分為二月的中氣。二十四節氣前一個為節氣,後一個為中而相亙作用。但中氣與中氣之間,或節氣與節氣之間,平均相隔是30.4368日,而一個朔望月是29.5306日,所以節氣或中氣在陰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遲,到了一定的時候,中氣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月末,那麼下一個月就有可能沒中氣了,只剩下一個節氣了。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就可作為閏月了。

    作為閏月,從未有連續閏一個月的。它是根據季節與時令的到來,趕到幾月閏幾月。

    十九年七閨,從未很少相重。一般春冬閨較多,夏秋較少,所以閏九月的機率是極稀的,一般在百年左右閏一次,而正二三四惜月則幾十年即可迴圈往復了。

    閏九月不多見,而閏九月年份的吉凶也是難以確定的。

    百年難逢初一春。初一打春的時間最少遇。臘月和正月打春的日期一般在二十四天上下,即臘月十六至正月初九前後,特別時間極少。所以春打初一日也是難以趕到的。

    春打初一日,是最好的吉祥年,期時符合季節與時令。正當時令的月日上。因此這個年份人易安,國易興,世太平,五穀豐,豬羊牛鍵壯,人民多安康!

  • 6 # 大山世界說

    我是大山,我來回答。

    導讀,真的會發生,但是可能我們遇不到。

    24節氣我們都不陌生,但在這其中哪些節氣是真正的節氣,哪些又叫做中氣,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

    而我們閏月產生的基礎,則剛好是基於這種區別!

    十二節氣: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十二中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按照我們現在的閏月的計算方法,取兩個冬至之間的月數,如果是剛好是12個月,那麼今年就不會閏月,但如果是13個月就要閏月了。

    而具體閏那一個月,則是看從冬至開始,那個月中最先出現沒有中氣的情況,這個月是幾月,我們就要閏幾月。

    基於以上閏月的演算法,再結合24節氣的出現的具體日期進行統計,於是也就出現了下面這種情況:

    1、上一次閏九月發生在2014年,下一次閏九月要等到2109年,再下一次閏九月是2204年。

    那麼由此也說明,“七年難逢九月閏,”這句老話中的七,不是指的具體的七年,而是多年,很多年的意思。

    2、“百年難逢初一春”,他的意思是說,即便是100年以內,也不一定會出現正月初一這天,剛好是立春這個節氣的情況,事實上的確如此。

    查閱日曆和資料發現,1992年的正月初一是立春,而下一次立春在初一的情況,我們則需要等到2038才能碰到。

    2038—1992=46,,那麼由此可見,百年雖然有點誇張,但確實是很難遇見,等我們活到了2038年,一定要好好慶祝一下!

    綜上所述,“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初一剛好是立春節,閏九月的情況非常少見,同時也提醒我們,遇到了、遇見過的人都是幸運的人,要學會好好珍惜每一天,生活總是需要勇氣的!

  • 7 # 文都楊稼

    “七年難逢九月閏”,這話所指是這樣的,中國農曆為了保持與陽曆同步,在19年中農曆要閏7個月,有閏月的這年叫閏年,相當於兩輛車子必須不離不棄的同行,有一輛車子跑快了,要轉個彎等後面的車子,這轉個彎相當於閏月;

    這19年中有7個閏月,題意是說,7個閏月中難逢一個閏九月。現實中閏九月確實少,我們有幸在2014(甲午)年遇上了一個閏九月,前溯上一個閏九月是1832年,與2014年相隔182年,2014年到下一個閏九月在2109年,相差95年,所以說,若逢閏九月出生的人,要想再過一個農曆上的真生日,可謂是一個漫長的歲月等待,可能還沒等到,就先天而去了,真是憾事一樁。

    “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個機遇遠比閏九月機率要大得多,上世紀1905(農曆乙已)年正月初一“立春”,象1924(農曆甲子年)、1943(農曆癸未年)、1992(農曆壬申年)、往後的2038(農曆戉午年),都是正月初一立春。

    讀懂中國農曆上的知識,也是一門學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飛義釋嚴顏,那麼嚴顏後來幹什麼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