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笛的課堂
-
2 # 魅金絢彩
其實想開了,人活一世,什麼是自己的?當離世時,什麼都帶不走,甚至皮囊都會付之一炬的。而我們畢生都在為這些帶不走的一切苦苦掙扎,甚至希望死後都不要與之分開,帶不走就遺留給後代,後代帶不走,就希望他們經常祭奠自己,為了讓後代銘記於心,就示範給後代看自己怎樣不遺餘力,大張旗鼓祭奠祖先,所以日子久了,後代也會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做給活人看的。過分在意生死,一定活得不輕鬆,活著時拼命賺錢,為了滿足各種慾念,支付無盡費用,而為了葬得風光,我們又會支付大量金錢去購買墓穴,供後人瞻仰自己。這裡拋開活著不說,單說死後的事情,現在很多墓穴裡都是焚燒後的骨灰,卻佔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每年我們在這方面投入人力物力真的很大,逢年過節的燒紙燒掉多少金錢不說,汙染環境也是很大問題,每次爬山,看到民間壘起的土包,有忌諱的會感覺嚇人,登山的情志都沒啦。其實,真正能去祭奠的有幾?荒郊野冢,又有幾人記得呢?即便兒女會在清明掃墓,那麼孫輩、重孫輩還會繼續來嗎?除非是名人,給家族揚名天下,才有這樣待遇,依然是做給活人看的。其實,內心記得逝者的人,始終會記得,經常翻看國外影像視訊,很好保留,作為回味是最好的紀念,哪怕是沒有,內心留有空間,都是最實在的紀念。我不希求死後誰祭奠自己,活的時候有質量的體面活著,死後也不想佔用什麼資源,一抔骨灰真的留之無意,不想因為惦記誰來祭奠自己而放心不下,靈魂乘風歸去,皮囊化作灰土,做肥料滋養花草也好,或者投入江河餵魚蝦,為地球做最後的貢獻未嘗不可
-
3 # yoyo分享吉隆坡生活
死後骨灰撒大海,不跟活人搶地,我覺得很好啊!
如果要孩子給你做墳墓,不但浪費10幾20萬的資金,還連累孩子的生活壓力。現在很多生一個女兒就不想生二胎了,女兒嫁出去,可能剛開始還會回去給你燒香拜拜,多年以後,女兒的孩子不可能去拜你。女兒的孩子的孩子就更不可能了。
就算目前你可以控制,逼你媳婦生兒子,保住目前的香火。但是總有一代不重男輕女的,到時候你的墳墓還不是荒涼無人知曉?
比如我奶奶重男輕女,逼我媽生兒子,不能斷香火。到我弟弟這一代,我弟弟不重男輕女,就兩個女兒,我奶奶拿他沒辦法。等我弟弟的女兒嫁出去,以後我祖先的墳墓也是涼涼的。我現在是遠嫁,10幾年了,只去過兩次看我媽的風水。多年以後我媽的墳墓也是涼涼的了。
而且現在的人挺虛偽的,父母活著的時候不好好孝順,父母死後就各種東西少給死人,活著的時候沒幾個做得到,死後燒那麼多,難道死人看得見?摸得著?用得到?
死人真的會保佑你嗎?那些升官發財的是靠頭腦賺錢。你不努力,神仙也救不了你。
-
4 # 悼亡吟
骨灰撒海現在稱“海葬”,在中國屬於水葬,是不儲存骨灰(遺體)的一種葬式。
《南史·扶南國傳》:“死者有四葬,水葬則投之江流,火葬則焚為灰燼,土葬則痤埋之,鳥(天)葬則棄之中野。”水葬是中國古代南方一些少數民族曾流行過的喪葬形式,這些民族一般都生活在江河海之畔,以漁業為生,他們視江河海為自己生命的源泉與歸宿,因而將死者置於其中,任其漂流,最終為魚鑑所食。
所以說把骨灰撒海也算是中國傳統葬式的一種。
歷史起源官方的解釋是,海葬最早是源於北歐海盜,併成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儀式。個人覺得是因為華夏民族是起源於內陸地區,主要就行的是土葬,跟火葬一樣都是隨著地域擴大民族融合以後逐漸成為中國的喪葬形式的。
海葬最初的儀式十分的簡單,以小船載屍,掛上風帆,乘著落日的餘暉,驅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游。後來在逐年的演化中,便為軍隊所用,早年,艦上人員死亡的時候,若屍體無 法運回陸地安葬,他們則會在海上舉行海葬儀式。
航海民族在海上若有人去世,棄屍體於海中是通行的葬式,以防止病菌感染,是謂海葬。
目前中國絕大多數海葬是將骨灰撒入大海的葬法。骨灰撒海,衝破了傳統的“入土為安”觀念。人從自然中來,又回到自然中去。當初海葬宣傳的時候說,因為海洋也屬於國土的一部分,所以海葬也是“入土為安”。
海葬可行性考慮海葬並不會造成海葬汙染。因為人體火化時的溫度高達800℃至1200℃,火化後的骨灰並非有毒有害物質;再就是盛放骨灰的盒罐子是用可降解材料製成的(現在不是直接把灰撒了,是要先裝罐,然後讓其沉到海底,然後過段時間才能分解);第三,海葬的地點也有講究,也並不是隨意找處海域就撒了,而是要在海水動力充足、衝入大海後不會迴流的地點,因此,整個海葬過程不會汙染水質。
由死觀生殯葬活動的進行很大程度上是受國家政策約束和引導的,就像殯葬改革初期剛推行火葬時提出的“人死如燈滅”的觀念,人死了就是一了百了,假如人死後還有感知,那把死人埋入地下任其慢慢腐爛不是更痛苦,長痛不如短痛還不如一把火燒了來的痛快。實行火葬六十多年過去了,既然我們都已經能夠接受火葬了為什麼不能再進一步呢,海葬在沿海的城市地區慢慢得以推廣實行,如青島,1980年劉少奇同志的骨灰在青島撒海。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假如說一生住在黃土高原的人你跟他說以後給他海葬,那肯定不現實,所以對於各種葬式的選擇也是要根據不同的地域給與相符的處理方式,不能一概而論。
再就是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火葬-海葬等一點都不保留的葬式,畢竟中中國人信仰還是宗族,是祖先,海葬就必須建立有海葬後人們可以祭奠的場所,這樣才能起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最終目的。
-
5 # 歐洲
你是怎樣看待骨灰撒海的?你願意自已的骨灰撒海嗎?
原始的土葬,是人類歷史以來的喪葬方式,時間之久遠,方式之簡單,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其缺點就是佔用土地,隨著人類人囗的快速增長(現在人口有下降趨勢),土地的單個人均使用面積顯得逐年減少。所以土葬模式改革勢在必行。
周恩來總理真是心繫人民,深謀遠慮的偉人,生為人民服務,死後亦為子孫後代著想。做人民楷模,為人民表率,死後骨灰撒於江河湖海。自此以後,中國第三代喪葬模式一一海葬就拉開了序幕。
土葬,雖然歷史悠久,但佔用土地,不適宜以後形勢的發展。再者,遺體土埋,讓其自然腐爛,菌繁蟲噬,雖未眼見,但想來令人恐懼。這是沒有好辦法之前的權宜之計。
墓葬,城市土葬的一種統籌葬法,照樣佔地,而且買墓地價錢不菲,對於普通百姓難於承受,並且後代每年都要祭掃,勞民傷財,還造成車位緊缺,交通擁堵;
海葬,骨灰撒入江河湖海,灰少可以忽略不計,但多了真的汙染水質。並且撒灰需要飛機,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消受得了的;
樹葬,分古代樹葬與現代樹葬。古代樹葬的方式,到現在中國的東北及西南的小數民族具有的葬法,即在樹林搭臺將逝者放臺上安頓,讓其自然消失的葬法。現代樹葬,是把骨灰盒埋於樹下,以樹為標記。這與土葬沒有實質性的區別,每年還是需要祭拜掃墓。
我想殯葬模式的改革,應該遵循一不佔用土地,二不勞民傷財,三可方便子孫後代緬懷的原則。根據周恩來總理葬於大海的啟示,我想到青山葬。隨著國家飛機場在中小城市的建設,以及無人直升飛機的發展,租用飛機撒骨灰將是殯葬改革的必然發展趨勢。即用飛機沿大山山脈飛行,將骨灰撒於樹海林峰,撒於異地他鄉,還歸於自然。讓人的軀體骨灰象花肥一樣零落成泥化為土,只有香如故。
鑄身還有一個優點,祖先可隨後代遷徙,免除後代身在異地他鄉而需千里旅途勞頓返家祭租之憂。
總之,我看青山葬+鑄遺身是今後殯葬改革的發展趨勢。既不佔用土地,又不勞民傷財,且可方便子孫後代緬懷悼念。青山葬,鑄遺身。我倡導,我踐行!歐陽原創,敬請關注。 -
6 # 史學達人
現在我們都是無神論者,其實人死了把骨灰埋葬在土裡和撒在海里都是一樣的。只是人的選擇不同罷了。
我們都知道周恩來總理,他去世之後,就把骨灰撒在了長江、黃河。周恩來就是人民最為敬仰的人。
大家都知道周恩來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在歐洲留學的時候,接觸並加入到了共產黨。
不得不說,這就是周恩來眼光的獨特性。儘管當時的共產黨還很弱小,但是,共產黨絕對是一個最有前途的政黨。
結果我們偉大的新中國,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的。
周恩來也是最早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一批人。中國的革命正是在他們的帶領姓走向成功的。
要知道周恩來一直都是一個書生,誰曾想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領導的一場革命,卻徹底的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當然這次周恩來領導的革命,就是震驚國內外的八一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打響了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正是這一次戰役,標緻著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有了自己的革命隊伍。
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紀念這一次起義,黨和國家還特意把每年的八月一日定位了建軍節。這就是八一南昌起義對中國革命最大的意義。
結果經過兩年多的時間,革命的隊伍才安全轉移到了延安。
可是,到了西安事變發生的時候。張學良扣押了蔣介石,當時他們之間的火藥味十足,需要有人來調節矛盾。
很顯然若是請蔣介石的心腹,張學良不放心。請張學良的心腹蔣介石不放心。這時候他們一致同意周恩來是最佳人選。
要說那時候的周恩來肯定是蔣介石和張學良的對手了。但是,他們對周恩來都十分的敬佩,能讓自己敵人敬佩的人,肯定是不平凡的人了。
最後蔣介石和張學良的矛盾,就是在周恩來的撮合下,達成的意見。當然這次也達成了國共兩黨共同抗日的協議。
在中國只要說到總理,我們肯定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周總理。只要說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肯定想到的還是周總理。
因為周總理為中中國人民做了太多的事情,新中國成立後,不管國內那裡有了災情,有了地震.....,肯定也就有周總理的身影。他總是和人民站在一起,為人民排憂解難。
所以說一個人死後撒或者不撒到海里,又或者是埋葬不埋葬到土裡,是沒有多大關係的, 要看他的一生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
-
7 # 古道客1
首先我並不支援土葬,將來我的骨灰撒山間,棄大海都可以。但是,我覺得有幾個問題需要深思:到過馬來西亞馬六甲的人可能注意到,在鄭和井附近就有華人義山,那裡埋葬著17**年(不一定準確),抵達馬國早期華人的祖先;在泰國曼谷的一個鬧市中,也有一個福建人(廣東人)的墓地……宗祠、廟堂、墓園構成了海外華人獨特的文化,是華人華僑凝聚人心的力量所在。我在外工作,父親母親火化後葬在家鄉的山上,家鄉沒有什麼近親,但每年總還是想著要回去上個墳。如果沒有了這些,我們對故鄉、對祖先會有念想嗎?過去,我們曾將春節、中秋、清明、端午作為封資修廢棄,春節期間希望外地民工留在工地,既賺錢又減少春運壓力,但是,回家的感覺是什麼都不能替代的。記得外國一個城市建設需要搬遷位於市中心的墓地,有議員指出,我們不能侵佔人類最後的棲息之地,最後遷墓之事擱置。人類社會在發展進步,但是對於傳統文化習俗,應持審慎的態度,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
-
8 # 遼海醉仙
《心境(修改版散文詩)~(2019---17)》
我無法繼續我的事業,
因為我已患重病。
我患的病比癌症恐怖,
它的學名是:腹腔主動脈夾層!
這種病很要命,
治癒後也活不久。
我是無神論者,
不懼怕死亡但也渴望長命!
我現在是保守治療,
在主動脈上的破口己經形成。
我知道死亡時刻召喚著我,
儘管面對死亡我依有笑聲!
我讀的書很多,
政治經濟工科農業醫療等。
這是因為我們這一代被耽誤學業,
求知慾又迫使我們遇書就要弄懂。
我有幸考入大學,
五年學習卻是大專文憑。
在那盲目求知的年代裡,
我的“有幸”又有多少不幸!
我終於站在死亡的門坎上,
計算著我還能活幾日的究竟?
若我的遺體有用就獻給醫學,
骨灰可撒進無際的海中!
我非常想已故的父母,
他們讓我在世上走過一生。
他們賦予我善於思考的大腦,
擁有善良對待生活的特徵!
我欲尋找我黨老領導(注),
他們的骨灰己經漂泊在海浪中。
找到他們聆聽共產黨人怎麼樣打江山,
怎樣帶領人民讓中國站立挺雄!
死亡後我終於可以隨波逐流了,
不再對自己的一生嚴格掌控。
我笑看自已的人生,
無際享用唯物史觀的永恆!
-
9 # 天山客
這是一個很現實也很“有趣”的問題。因為像我這把年紀這個“死後”問題想法當然有。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有多少權貴達人,仁人志士,或帝王將相?他們死了如何?有幾人墓在地全?益案是不多!因此,我說人死如燈滅莫要想太多。我的觀點:死後就無所謂了,我曾對子女說身後事,做為兒女你們有義務把我死後的遺體送火化場処理。做到這足夠了,至於骨灰,我建議你們不用管了,讓火化場裝袋像処理拉圾一樣処理掉就很好,我說:“我活著是響應祖國號召,服從國家分配,死後亦然”。如你們真的如心不忍那就裝個盒弄點花,你們花點錢坐上船扔在國家允許的海域裡就完事,或是你們願意扔大山,森林,都可以。就是別存什麼地方或埋什麼地方,這些是我不願意的。看看一些陵園真讓人無奈,我就是想人死了就別佔地方了!早晚也會平掉的。
所以題主的答案有了,人死後火化將骨一火撒在大海非常好,應該大力提倡。這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願此成為人們百年之後的風尚吧。
-
10 # 莊德生
願意
想想人生百年,死了就死了。等於電腦永久斷電了,等於回到沒出生以前,組成我的物質本不屬於我,讓他回到該回得地方,物質不滅,參加新的迴圈吧!
極樂世界或天堂不管被描繪得如何美,人,還是願意留在人世。
死,只是個體生命的終結,但你參與創造的世界會因為你的參與而美好。
如果尋求解脫,從對死的恐懼中解脫出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勇敢地面對死亡,快樂地生存,過有意義的生活。
生與死,是人的生命的始與終。人的生命內容是生死之間的全部活動。這段時間或長或短,有的人英年早逝,有的人壽高期頤。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發過感嘆:“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但不能因為人人“終期於盡”,而抹平生死之間存在各式各樣的人生。
人,落地時的哭聲像最美妙悅耳的樂章,走時昏迷無言像斷絃的破琴。任何人,都是哭著來,哭著走的。生時,自己哭;走時,親人哭。如果只從哭聲中探索人生,永遠無法理解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人的生,不由自主,是父母結合的產物;人的死,不由自主,物壯則老,這是普遍的自然規律。我們不可能只歡迎生的規律,拒絕死亡的規律。可是要正確理解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重在人的一生的活動內容,這個內容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自己用行動書寫的。
-
11 # 小水滴213269177
人死如燈滅,死了死了,一死了之,什麼都沒了。什麼天堂,地獄,來生,那只是人們的想向和期盼罷了。
一把骨灰,只是軀殼的殘渣,燒不透的渣滓,但凡能燒透,連一點灰也不會剩。至於撒大海或是土埋,其實是無所謂的。就近埋了,後人們想祭奠一下方便些,撒大海就不那麼方便了。當然離海近的不存在不方便的問題。
其實,只要想開,一把骨灰撒哪都一樣,沒必要糾結。
-
12 # 小娟子65
我願意死後把骨灰撒後大後,給自己解決後顧之憂,也給社會和孩子省去了麻煩,每年清明節可以在網上祭祀。現在中中國人多地少。
-
13 # 採血管系統供應商
跟老婆聊天,開玩笑的說,如果有一天我們都老了,我希望我比你先走,到時你可以把我的骨灰撒向大海,然後你在找個老伴
二貨老婆卻說,那得看風向要是逆風的話,我一撒你還會迷失我的雙眼
-
14 # 靜美綠洲
骨灰入海相對於在公墓存放就是徹底了結了。我願意將來家人把我的骨灰入海,我也向家人做了交待。獨生子女又遠離父母生活,以後,不可能每年去為你掃墓,惦記又很難做到,何必呢?
-
15 # 皛舒
我個人認為,人死後一切都結束了。至於後事安排真的沒必要計較。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火化後的骨灰怎麼安排。如果是夫妻一方先走了,活著的一方會很計較如何安置。因為,算是一種寄託哀思。所以,有條件的子女一定會買個墓碑安放,讓活著的一方老人安心。
對於,沒有條件的也會找個播放骨灰的地方。
這都是做給活人看的。其實,今後真的沒有必要如此。把骨灰撒入大海,或者找一棵樹,在下面挖個坑把骨灰埋在裡面,說入土為安也好,說做肥料也罷。總之,沒必要花錢買墓碑。
因為,今後的人會不會掃墓祭祖真的不好說。活著的時候都不在乎,人走了還能記得掃墓祭奠嗎?!
-
16 # 舒捲兒
俗語有云:人死燈火滅。這個比方太確切了!對於火來說,火既然已經滅了,燈存與不存也沒有多大意義。即使要讓後輩重燃斯火,大可不必如屍骸、灰燼之類的所謂寄託。能寄託衣缽的,無須遺物;不能寄託衣缽的,遺物留也無用。
-
17 # BAOMINGGANG
人死如燈滅!自然死亡也是一種快了!也是大自然得到新生標緻!人之初是吃草生存的,最後死了也應該被草吃掉是最完美生態迴圈。但現在實行火化,把骨灰撒入大海也是一種好事,最起減輕後代建墓掃墓經濟負擔!是一種好思想潮流方法!但火化汙染環境浪費資源!所以還是土葬深埋較好!自然把人的屍體腐化然後讓草等吸收!這樣迴圈對大自然回報最好!
-
18 # 燕子歸巢作家
我願意骨灰撒海,
來無影,去無蹤,
又像做了一個海上飛——
俠客夢!
說人生,
到底是活一種境界,
終究也是來去匆匆,
一場空!
-
19 # 芬芳49647246
我死後處理很簡便,自己不用化錢也不佔用國家的土地,叫兒女把骨撒下大海,隨海水周遊世界。子孫後代每年週年到海邊高歌一曲悼念一下就好。
-
20 # 暮宿蒼梧
人活上三輩下三輩,上最多記住太爺太奶,下能最多能看到重孫,這也是長壽之人了。除了有祠堂有家譜的地方人家,誰給太爺太奶以上的祖宗上過墳,或者思念一下?很少,因為沒印象,不記得。反論之,自己就算有個絕好的長眠地,受到子孫的瞻仰,但到了重孫的子女也早已遺忘了,被荒草淹沒了,或者墓地到期被人處理了,還不是一樣?所以我說不必計較以後的事兒,也沒必要要求什麼樣的安葬。活好現在的自己,人生百年不虛度,勝過一個大個兒土饅頭。
回覆列表
我本是這天地間的一粒塵埃,重塑為人,死後為塵,質本潔來還本去,不管是融入大海,還是散在風裡,終究是歸於塵土,乾乾淨淨地來,乾乾淨淨地去,這本是生命最好的歸宿,以什麼樣的方式、將我散去何方?又有何妨,一切隨緣。
你可以將我撒向大海,讓我隨波逐流,也許我能感知海闊天空的壯美,在巨浪翻滾的海面起起落落,不必擔心我會被黑暗吞沒。
我會體驗到“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曠世孤寂,也會看到“海上升明月”,與我的親人“天涯共此時”。
我會一直向天際流去,也許,我真的可以“倒流回最初的相遇”。
你可以將我撒向草原,我會隨著牧童在野花間穿行,我會聽到牧童的短笛,或者是馬頭琴的悠揚。
白天,我看白雲悠悠,夜晚,我看寒星閃爍。我會自由自在地奔跑,無拘無束地打滾兒,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
你可以將我帶到山頂,讓我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那裡是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我可以緊貼著天空的臉,聆聽宇宙的聲音,幻化出七色的彩虹。
你可以將我撒在我窗前的這棵樹下,我的靈魂會滲入每一片樹葉,“一半在塵土裡安祥,一半在風中飛揚。”。
風過處,我沙沙地響,那是我向我的孩子深情問候。我看著他,日日從我面前經過,夜夜在我的凝視下入睡。我看著他娶妻、生子、老去,然後,終有一天,我們會再次相聚。
你可以將我撒向沙漠,讓我看一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我可以聽到駝鈴聲聲、晨鐘暮鼓、風沙呼嘯,也許我可以穿越時空,見證古時戰場,金戈鐵馬,烈焰映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