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16歲時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又吹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這首詩形象的揭示了物候現象的年度變化。
歐陽修《鳥啼》詩云:“窮山候至陽氣生,百物如與時節爭。花深葉暗耀明日,日暖眾鳥皆嚶鳴。”寥寥數語,一幅陽春花鳥圖便躍然紙上。
南宋大詩人陸游也留下了很多反映有關物候變化的詩句。他在《初冬》詩中說:“平生詩句領流光,絕愛初冬萬瓦霜。”於《枕上作》中說:“臥聽百舌語簾櫳,已是新春不是冬。”在《夜歸》中寫道:“今年寒到江鄉早,末及中秋見雁非。八十老翁頑似鐵,三更風雨採菱歸。”這些詩句,大都是詩人晚年在浙江紹興家鄉時作的,反映他無時不刻不在留心自然的生動情景。陸游不但留心觀察物候,而且還用鳥類預告農時。他在《鳥啼》詩中雲:“野人無歷日,鳥啼知四時。二月聞子規,春耕不可遲。三聞聞黃鸝,幼婦憫蠶飢。四月鳴布穀,家家蠶土簇。五月鳴雅舅,苗稚憂草茂。人言農家苦,望晴復望雨,樂處誰得知,生不識官府。”在《禽聲》又云:“布穀布穀天未明,架犁架犁人起犁。”布穀聲聲,似乎在催促人們趕快春耕,以免延誤農時。
蘇軾的《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詩中的每句都在描寫這春江晚春的景象,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了春天那生機盎然的氣息,深刻的反映了當時的物候現象。
李珣的《浣溪沙》
紅藕花香到檻頻,可堪閒憶似花人,舊歡如夢絕音塵。
翠疊畫屏山隱隱,冷浦紋覃水潾潾,斷魂何處一蟬新。
詞中的“紅藕花香”,“翠”“蟬”等景色反映出了當時的物候現象。荷花開在夏天,尤其是盛夏時節。
唐詩宋詞一般都透過對景物的描寫來反映當時的物候現象。
白居易16歲時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又吹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這首詩形象的揭示了物候現象的年度變化。
歐陽修《鳥啼》詩云:“窮山候至陽氣生,百物如與時節爭。花深葉暗耀明日,日暖眾鳥皆嚶鳴。”寥寥數語,一幅陽春花鳥圖便躍然紙上。
南宋大詩人陸游也留下了很多反映有關物候變化的詩句。他在《初冬》詩中說:“平生詩句領流光,絕愛初冬萬瓦霜。”於《枕上作》中說:“臥聽百舌語簾櫳,已是新春不是冬。”在《夜歸》中寫道:“今年寒到江鄉早,末及中秋見雁非。八十老翁頑似鐵,三更風雨採菱歸。”這些詩句,大都是詩人晚年在浙江紹興家鄉時作的,反映他無時不刻不在留心自然的生動情景。陸游不但留心觀察物候,而且還用鳥類預告農時。他在《鳥啼》詩中雲:“野人無歷日,鳥啼知四時。二月聞子規,春耕不可遲。三聞聞黃鸝,幼婦憫蠶飢。四月鳴布穀,家家蠶土簇。五月鳴雅舅,苗稚憂草茂。人言農家苦,望晴復望雨,樂處誰得知,生不識官府。”在《禽聲》又云:“布穀布穀天未明,架犁架犁人起犁。”布穀聲聲,似乎在催促人們趕快春耕,以免延誤農時。
蘇軾的《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詩中的每句都在描寫這春江晚春的景象,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了春天那生機盎然的氣息,深刻的反映了當時的物候現象。
李珣的《浣溪沙》
紅藕花香到檻頻,可堪閒憶似花人,舊歡如夢絕音塵。
翠疊畫屏山隱隱,冷浦紋覃水潾潾,斷魂何處一蟬新。
詞中的“紅藕花香”,“翠”“蟬”等景色反映出了當時的物候現象。荷花開在夏天,尤其是盛夏時節。
唐詩宋詞一般都透過對景物的描寫來反映當時的物候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