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
2 # 海上名醫
腦轉移瘤的臨床表現類似於其他顱內佔位性病變,可歸結為:
①顱內壓升高症狀
顱內壓升高症狀:頭痛為最常見的症狀,也是最多見的早期症狀,多在晨起出現,開始表現為病變側侷限性頭痛,以後逐漸發展為瀰漫性頭痛(與腦水腫和腫瘤毒性反應有關),此時頭痛劇烈並呈持續性,伴噁心嘔吐。在病變晚期,病人呈惡病質時,頭痛反而減輕。由於腦轉移瘤引起的顱內壓增高發展迅速,因此頭痛和伴隨的智力改變、腦膜刺激症明顯,而視乳頭水腫、顱內高壓變化不明顯。
②局灶性症狀和體徵
常見體徵:根據腦轉移瘤所在的部位和病灶的多少,可出現不同的體徵。常見有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腦神經麻痺、小腦體徵、腦膜刺激症、視乳頭水腫等。往往體徵晚於症狀出現,定位體徵多數在頭痛等顱高壓症狀出現後的數天至數週始出現。對側肢體無力的發生率居第2位僅次於頭痛。
精神症狀:約有1/5~2/3病人,特別是額葉和腦膜瀰漫轉移者可有精神症狀,可為首發症狀。表現為可薩可夫綜合徵(常見於慢性酒精中毒是由器質性病理改變所導致的一種選擇性或局灶性認知功能障礙,以近事記憶障礙為主要特徵,無意識障礙,智慧相對完好)、痴呆、攻擊行為等。
④腦膜刺激症
臨床表現因轉移灶出現的時間、病變部位、數目等因素而不同。
多見於瀰漫性腦轉移瘤的病人,尤其是腦膜轉移和室管膜轉移者。有時因轉移灶出血或合併炎症反應也可出現腦膜刺激症。表現為:
1 頸強直是腦膜刺激徵中重要的客觀體徵,其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肌強直,尤其是伸肌頭前屈明顯受限,即被動屈頸遇到阻力,頭側彎也受到一定的限制,頭旋轉運動受限較輕,頭後仰無強直表現。
2 凱爾尼格徵Kernig徵又稱屈髖伸膝試驗,患者仰臥位使膝關節屈曲成直角,然後被動使屈曲的小腿伸直當膝關節不能伸直,出現阻力及疼痛而膝關節形成的角度不到135°時為K徵陽性。雙側性且同等強度,疼痛位於胸背部
3 布魯津斯基Brudzinski徵 患者仰位平臥,前屈其頸時發生雙側髖、膝部屈曲;壓迫其雙側面頰部引起雙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叩擊其恥骨連合時出現雙下肢屈曲和內收,均稱Brudzinski徵陽性。
⑤癲癇
各種發作形式均可出現,見於約40%的病人,以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和局灶性癲癇多見。早期出現的局灶性癲癇具有定位意義,如局灶性運動性癲癇往往提示病灶位於運動區,局灶性感覺發作提示病變累及感覺區。局灶性癲癇可連續發作,隨病情發展,部分病人表現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肢體無力。多發性腦轉移易於發生癲癇發作。
⑥其他
全身虛弱、癌性發熱為疾病的晚期表現,見於1/4病人,並很快伴隨意識障礙。
回覆列表
癌症為什麼難以控制,是因為腫瘤細胞生長較快,並且很難全部根除,而最嚴重的是腫瘤細胞會隨著血液、淋巴等途徑,穿越血腦屏障,它們還會侵佔患者的大腦,在顱內生長繁殖。而大腦則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很多人認為,這腫瘤都轉移到腦子裡了,是不是一切都完了。其實並不是,發現癌症腦轉移並及時的進行治療,仍然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所以,儘早發現癌症腦轉移則至關重要,接下來,我們就看看腦轉移瘤有哪些症狀?
1,頭痛
頭痛是很多腦轉移瘤患者的常見症狀,這種疼痛常常會出現陣發性疼痛,疼痛劇烈,而出現頭疼的原因可能是腫瘤破壞顱骨顱底,腫瘤鄰近腦膜引起腦膜牽拉,腦轉移瘤出現了蛛網膜下腔播散,都可能會引起強烈的頭痛。
2,嘔吐
當顱內壓增高的情況下,頭痛也會逐漸加重,這時患者則會伴隨有嘔吐,這種嘔吐常常呈現噴射狀的,嘔吐後症狀會減輕。
3,癲癇
當顱內腫瘤病灶侵犯或者壓迫某一神經定位的功能區域,則會出現癲癇的情況,所以,一旦出現癲癇,一定要引起注意,很有可能出現了腦轉移瘤病灶。
4,腫瘤壓迫腦功能區
因顱內腫瘤正好壓迫功能區,則會出現相應症狀,比如偏癱、言語不靈、失明、單側肢體行動不便;腫瘤發生在小腦還會出現共濟失調、行走不穩的症狀。
所以,惡性腫瘤患者切不可忽視可能會發現顱內的轉移,以上的症狀需要注意,如果發現腦轉移瘤一定要及時治療,比如手術、放化療等,控制顱內腫瘤,延長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治療。另外,也需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頭痛、嘔吐都是腦轉移病灶的出現,一定先明確病因,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