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藝書畫院
-
2 # 麓風軒
正確解釋:此點代表“指事”含義,古人習慣了寫進去:
“忍”,形聲字,從心, 刃聲。本義: 忍耐、 容忍。其中上半部分的“刃”字造字法為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點,表示刀鋒所在。本義:刀口,刀鋒。
(唐 · 顏真卿 · 多寶塔碑)
既然是“在刀上加一點,表示刀鋒所在”,其實點在外,還是點進去都是一樣的,都是“指事”含義,好比我們指一樣東西,可以不接觸物體,也可以用手指接觸物體,就是這麼個理!如下圖:
(不接觸物體的“指”)
(接觸物體的“指”)
事實上,在古體中,大部分都是點進去的,只是到了近代印刷體當中,才通用為點在外的寫法。
請看歷代“忍”字寫法:
1、大篆寫法
2、小篆寫法
3、隸書《曹全碑》
4、南北朝 · 泰山經石峪
5、宋 · 趙構 · 養生論卷
6、元 · 康裡巎巎 · 柳宗元梓人傳
7、晉 · 王羲之 · 集王字聖教序
8、晉 · 王獻之 · 夏節帖
9、元 · 趙孟頫 · 秋興賦
10、明 · 徐渭 · 唐詩宋詞
總的來說:點在外,還是點進去都是一樣的,都是“指事”含義,古體毛筆字習慣把點點進去,僅此而已。
寫字是寫字,書法是書法。有句話說得好:寫字不一定是書法,但書法必定是寫字。在我們寫書法的過程中,有些字,不一定要按照我們平常寫字那樣去寫。可以相應的做出改變,目的是為了這個字更好看,更美觀。從而達到視覺上的效果,給人一種欣賞美。你說的忍字是個很好的例子。
在書法當中也還有很多字不按照正確的筆畫去寫。比如流字少一點,皆字少一撇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