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機只是其中一個媒介,這類廣告我們稱之為“廣播廣告”。
這類廣告是普遍存在的,隨著科技發展,不僅傳統獲得廣播電臺牌照的國企廣播和私營廣播都逐漸轉型到社交媒體上,也有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中,將這類廣播移植到了手機APP上面,比如荔枝、蜻蜓、喜馬拉雅這些等等。
傳統的廣播電臺所針對的,主要是以司機/車主群體、中老年人群體為主,這也和這類群體的工作特性(司機開車總不能時時刻刻看手機螢幕呀~)以及媒介習慣為主(中老年人在他們的年輕時代裡,收音機是主流媒介,所以部分老年人至今還保留著收聽收音機的習慣。)
但值得注意的是,廣告的花樣百出,廣播廣告雖以音訊的形式放送內容,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給了聽眾極大的想象空間和可能不起眼但強而有力的心理暗示。對於某些資訊依舊閉塞,文化水平有限,分辨能力受到約束的中老年人,廣播廣告潛移默化的洗腦效果不容小覷。
更加值得讓人注意的是,現在很多不法商家們,藉助著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在上面以各種手段進行營銷,這其實和百度的魏則西事件一樣,這些廣告同時也在反噬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如今在電視、廣播、甚至戶外投放廣告的商家,都未必能實錘他們的廣告內容是否屬實,但唯一能證明的是,他們願意花這筆錢來進行投放,也就意味著你買到的產品/服務,多多少少會分攤到這筆廣告的投放費用。
作為消費者,我們要比商家更懂營銷,才能摸清套路,維護權益。
嗷嗚~
收音機只是其中一個媒介,這類廣告我們稱之為“廣播廣告”。
這類廣告是普遍存在的,隨著科技發展,不僅傳統獲得廣播電臺牌照的國企廣播和私營廣播都逐漸轉型到社交媒體上,也有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中,將這類廣播移植到了手機APP上面,比如荔枝、蜻蜓、喜馬拉雅這些等等。
傳統的廣播電臺所針對的,主要是以司機/車主群體、中老年人群體為主,這也和這類群體的工作特性(司機開車總不能時時刻刻看手機螢幕呀~)以及媒介習慣為主(中老年人在他們的年輕時代裡,收音機是主流媒介,所以部分老年人至今還保留著收聽收音機的習慣。)
但值得注意的是,廣告的花樣百出,廣播廣告雖以音訊的形式放送內容,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給了聽眾極大的想象空間和可能不起眼但強而有力的心理暗示。對於某些資訊依舊閉塞,文化水平有限,分辨能力受到約束的中老年人,廣播廣告潛移默化的洗腦效果不容小覷。
更加值得讓人注意的是,現在很多不法商家們,藉助著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在上面以各種手段進行營銷,這其實和百度的魏則西事件一樣,這些廣告同時也在反噬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如今在電視、廣播、甚至戶外投放廣告的商家,都未必能實錘他們的廣告內容是否屬實,但唯一能證明的是,他們願意花這筆錢來進行投放,也就意味著你買到的產品/服務,多多少少會分攤到這筆廣告的投放費用。
作為消費者,我們要比商家更懂營銷,才能摸清套路,維護權益。
嗷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