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雲紫衣1

    一成不變的生活中,面對早已熟悉的周邊人,周邊景色,內心難免想知道一下遠在他方的朋友的情況,那邊的風土人情,一些有趣的事,更想和自己的知心人交流一下內心的想法,感悟一下自己的人生,更關鍵的是收到來信時莫名的知道自己沒有被遺忘!

  • 2 # 為國讚美

    雖然現代社會有許多電子裝置如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行動電話還設計了微信聊天,視屏聊天,QQ聊天等。但六、七十年代過來的人還是很懷念那書信交流的年代,家書,情書,朋友間的書信都透出紙墨的溫情,字裡行間可以看到書寫者的性格,可以透出書寫者的喜怒哀樂。如今雖然電子通訊快捷便利,但少了浪漫,少了溫情。再者“家書”“情書”這樣的詞語或將成為歷史。

  • 3 # 真的啞巴說話了

    書信,在日常交往,政治經濟方方面面曾經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國歷史發展長河裡,書信不可或缺。但在今天,隨著溝通工具的不斷髮展,如果不是特定需要,書信越來越不是首選,甚至擯棄。

    記得年輕時候〈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書信仍廣泛應用。當時,我一般每週都有收到或寄出數封信件,由於經常收發信件,連郵遞員都成了朋友。平常會買一沓郵票信封存著,有各樣式的信封,特別喜歡黃土色牛皮紙加紅框豎行的那種,用小毫毛筆書寫,另外還備了瓶裝的粘糊,用於貼上。同學,親友間的聯絡全靠書信。平常喜歡寫信,更喜歡收到來信,現在回想起來,心裡多有悵然若失的感覺。

    由於經常寫作,便練就了一手(當然無法登堂入室做書家的)字,聽以,我的友人也互相影響,相互間信件往來便成了書法交流、炫耀、取樂,當時郵資便宜呀,才四分、八分錢,一個月幾封信也沒啥花費,主要樂在其中,情寓其中。

    若是友人間通訊,抬頭通常會寫:某某仁兄(吾弟)鈞鑒(如晤),落款一般會著:布頌,臺(近)安,愚弟(兄)頓首(謹上),年月日(早晚)等等,如今這些極少機會用了。

    書信,曾在我年輕那段時光裡,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回味無窮。

    信件抬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屬於詩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