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58度

    大家好,關於日系三大品牌對比優劣勢。

    是混動汽車就會用到電池,又是混動汽車成本比較大的一部分,如果需要維修或更換,費油極高。本田混動使用的是三元鋰電池,豐田使用的是鎳氫電池。前者優勢密度更高,直接在動力更多,續航更多。劣質在於密度大溫度大,安全性相對來說會弱一點,使用密度高了,出故障率概率更高,體現在維修費用會更高。

    後者豐田相對更為保守,沒有追求更大密度電池,更高儲電,更大效能。而是向安全與質量可靠性妥協,選用密度相對降低的鎳氫電池組,對於使用者來說電池溫度更穩定,質量更為可靠,呼吸概率更低,費用也就更少。

    混動第二個重要部件就是電機與變速箱,由於結構原理不同,本田混動動力更為直接更大,油耗也更勝。豐田混動我也省,我動力也夠用,更照顧質量安全,更為均衡。

  • 2 # 車事兒

    本田的IMMD混動系統,咱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直連模式的增程式汽車。

    那這就給他帶來了幾個方面的優勢:

    第一,擴充套件性好,在現有基礎上,加大電池容量,加上外接充電,那麼他就可以成為一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第二,由於IMMD更加重視電機的輸出功率,發動機的主要任務是用來續航和在高速情況下提供動力,因此動力銜接的次數會較少,行駛的平順性更好。

    第三,IMMD的電池容量相比豐田的THS更大,電機 輸出功率也更高,因此在中低速下可以完全的電驅,所以在擁堵路況下更加的省油。

    劣勢的話,對比豐田的THS,由於它的電池容量更大,因此要採用三元鋰電電池,在穩定性和容量衰減方面,理論上是要高於豐田的鎳氫電池。

  • 3 # 何璞2

    這三家做得最好的是豐田,其次才是本田和日產,豐田的混動做了二十幾年了,故障率全球最低,其他2家是最近這幾年才做的混動

  • 4 # CU2車視界

    豐田的行星齒輪結構可以說是機械結構的精髓,如果動力輸入達到兩個或更多,可以推匯出其效能比常規變速箱類結構強太多了,效率之高足以讓人驚歎。但從數值看,現時這套結構能效比不上本田。

    1、豐田一家獨大的多少讓它不忙著優化其它諸如電機,車重,電池等方面。

    2、行星齒輪結構固有的動力粘連特性需要更復雜的控制策略才能充分發揮其能力。其中第一點,相信豐田根據市場對手的反應,會作出諸如用好一點的電池等等的。

    第二點(也就是pcu控制)就需要花大成本研究,也是這套系統可不斷挖潛的地方了。行星齒輪結構歸結為“混聯”更合適。整套結構在執行過程中最忠實反映實時需求,然而如何調配動力來源(說簡單一點就是發動機,電動機什麼時候介入或脫離以及以什麼工況介入)才能滿足當前及預判後續較短時間內的需求,從而總體達到能耗最低的結果。這個是非常難的控制策略問題。以上這麼一大段簡而言之,豐田已經找到了非常高效的動力分配的機械結構,然而控制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米粉們,你們怎麼看待vivo N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