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裡芸汐
-
2 # 神奇的小劉
洋務運動雖然給大清開了個窗縫,但歷史的車輪滾滾,終擋不住太平天國的致命一擊。即使後世評說,這一幫玩改革的大人們仍被拋離主線,務實如左宗棠、張之洞,他們的傳記在書店裡也不如後面那幾許軍閥。只能感嘆一句:方向是對了,但是技術不好,玩砸了,也就沒人再敢提了。畢竟已是過去,誰還能翻案乍地?
總結:如果南洋北洋合力,甲午尚未可知。然...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我朝!
南洋大臣則負責江蘇一帶海域的貿易通商,雖然職責是管理進出口通商,但是南洋大臣則由兩江總督兼任,南洋大臣也是有自己的“南洋新軍”的,這都是和北洋大臣是對等的。
而之所以南洋大臣被大家所遺忘,我認為原因有二。而這個兩個原因就和兩個人很有關係。其一,文臣李鴻章,其二,北洋新軍統帥袁世凱。
其一就是文臣李鴻章實在出名,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達28年之久,提起洋務運動我們一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鴻章。而李鴻章最出名的就是替清政府籤各種不平等條約,李鴻章在當時可謂風頭正盛,雖然被罵的很多,但這大大提高了北洋派的“名氣”。而相對的南洋大臣,湘系集團的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等雖然專任40餘年,但名氣和實力相對李鴻章還是小一些的。
其二就是袁世凱,袁世凱創立的北洋新軍有兩個好處。第一個,人多。袁世凱創立的北洋新軍足有六個鎮(六個師),而南洋大臣周馥創立的南洋新軍卻僅僅只有一個鎮。第二個,遠離率先革命的南方,因為辛亥革命大部分都是在南方展開的,當辛亥革命發生的時候,南洋軍很快就被裁撤了,幾乎沒有參加中國的軍閥大混戰,而北洋軍基本毫髮無損。並且北洋軍閥是先後主持國政15,6年,給中國的影響是深遠的。還有,袁世凱稱帝也是給北洋軍閥增添了很多“名氣”。
綜上所述,北洋的名氣太大,壓過了南洋的風頭,相對而言,就沒什麼人提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