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悲天憫人不自救
-
2 # 賽點75941099
一人一首成名曲,我們現在所謂的“經典老歌”在當時也許只是口水歌,江山代有人才出……。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讓時間來證明所謂的“新歌經典”吧!
-
3 # 冷無語
的確如此,現在的新歌聽了就忘了,而經典歌曲就是聽了忘不了,不同的群體對不的歌曲有不同的感受和共鳴,能創作出讓不同的群體聽了有相同感受和共鳴的新歌曲目前尚未發現(也許是我孤聞寡見吧)。
-
4 # 千枝萬葉74080886
非常贊同題主的說法!
君不見當今世面上流行的“歌曲”,除鳳毛麟角的個別歌曲外,有幾首是拿得出手、唱的出口的?尤其是所謂的流行歌曲,歌詞,恐怕連創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說的什麼?至於所謂的曲譜,根本就不存在作為歌曲靈魂的“旋律”!純粹就是一些“機械振動”發出聲音的堆砌,倒是伴奏中的機械節奏,音量大到足以震壞耳膜,這樣的所謂音樂,又如何能廣為傳播?
當今的社會,充滿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和一切向錢看的拜金主義,有幾人能耐得住寂寞,靜得下心來搞創作?又怎麼會有經典作品出現?
反觀當前的社會現實,作者辛勞無人聞,歌手張口天下知?歌曲創作者力盡千辛萬苦創作出優秀的歌曲,“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除了拿到少的可憐的稿酬,世人皆知歌曲的演唱者,而對於歌曲的創作者反而無人知曉?再看歌手,除極個別的創作型歌手外,絕大多數利用他人創作的歌曲張嘴一唱,在大把撈金的同時,名揚四海,名利雙收!這對歌曲的創作者來說,這樣的待遇難道公平嗎?
就連音樂院校的學位設定上,也充斥著捨本逐末的現象:作為應用範疇的聲樂演唱專業,居然設定博士學位,而作為擁有無限研究空間的基礎音樂理論研究與創作專業,真不知應該設定成博士以上高多少檔次的學位?
說句不好聽的,歌手不過是對不識譜人來說,作為作者創作的作品與聽眾之間的“傳聲筒”、把作者創作意圖的抽象曲譜轉變成聽得見的聲音的“轉換器”而已!我們應該尊崇的是歌曲的創作者而不是歌手!是創作者的辛勤創作,才使得這個世界上有了歌曲可唱,並由此衍生出了“歌手”這一行當。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歌曲創作者的創作,這個世界上只剩下“歌詞”?歌手還有歌可唱嗎?無歌可唱的歌手又如何賴以生存?恐怕只能改行“朗誦”歌詞或改幹其它行當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還真不是因為大眾聽的歌多了審美疲勞導致的,經典永遠是經典不會因為其他同類增多而受到影響,我覺得可能是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與盲目的追求導致精神空虛。一首好歌曲子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有好的歌詞,好的歌詞來源於生活加上自己的想象力,現今的快節奏生活已經讓多數人變得沒時間思考,所以難靜下心來寫首好歌也是正常,如今唱歌好的人太多太多了,但是會寫好歌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