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外”,在現在人的觀念裡,基本上就是大地主和富翁的代名詞,而且在人們的意識裡,這個詞還多少有些為富不仁的貶義傾向呢。
其實,在古代所謂“員外”,顧名思議,就是“員外郎”的意思,也是官名的一種。因上古代做官的人員,也與現代一樣,有正式官員,就是在職的;而定員外所增值的一些官員,就是“員外”,也就是設於正額以外的郎官。這是由於一些因為某些原因,而無法安排直接做官的、而他們又有做官資格的人,就作為“員外”,成為“候補官員”。
《水滸傳》裡,有一個英雄人物——盧俊義,就是一位員外。盧員外,號稱玉麒麟。服擁有“麒麟黃金槍”、“麒麟黃金獸”、“麒麟黃金甲”,所在號稱河北三絕。此人不但生長玉樹臨風,貌如天神;且武藝高強,富甲一方,以慷慨仗義,而英名遠播。
其實,這種“員外郎”的官名,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據記載:
一、三國魏末的時候,開始置“員外散騎常侍“,到了晉初的時候,又置“員外散騎侍郎”。
二、南北朝的時候,又施行了有殿中“員外將軍”、“員外司馬督”等,可見都是在官名上加“員外”。
三、到了隋開皇六年的時候,在尚書省二十四司,各置“員外郎”一人,為各司次官。四、唐、宋、遼、金,元屬中書省,除了沿其制,“員外”之外,還有“郎中”,並且在尚書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員外郎”;而“員外郎”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並且,這時號“員外”,實已在編制定員之內。
五、此外,清代理藩院、太僕寺、內務府等也有“員外郎”。
據說,“員外”成為“編制定員”之事,還是在唐朝的貞觀時期之前,因為當時的皇帝李隆基覺得此官職過低,便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科舉考試,而被錄取的便成了“編制人員”,並一直延續下來。
但是,到了明朝以後,員外郎成為一種虛職,有錢人只要捐銀子,就可以換個員外郎來做。例如,在《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說:“一個開線鋪的員外 張士廉 年過六旬,媽媽死後,孑然一身,並無兒女。”於是“員外”便漸漸真正和財富聯絡到了了一起,從此也不再與科舉相關,不管是誰,比如地主和商人等,只要肯花銀子,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於是,財富便成了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徑,十年寒窗之苦儘可以免去。於是,後來在民間對於一些做生意的、有錢的人以及一些有財富的地主、財主等,都以“員外”相稱了。不過,在一九一零年代時,也就是清朝滅亡之後,“員外”這個官職,也就被廢除了。
據說,在現今臨沂的費縣,還有個“員外莊”。該村建於明代崇禎年間,相傳此地原有一座佛爺廟,寺廟的院牆外邊曾住著幾個大戶人家,稱為“員外莊”。當時,在民間知名度很高,所以村子就逐漸被稱為“員外莊”了。
“員外”,在現在人的觀念裡,基本上就是大地主和富翁的代名詞,而且在人們的意識裡,這個詞還多少有些為富不仁的貶義傾向呢。
其實,在古代所謂“員外”,顧名思議,就是“員外郎”的意思,也是官名的一種。因上古代做官的人員,也與現代一樣,有正式官員,就是在職的;而定員外所增值的一些官員,就是“員外”,也就是設於正額以外的郎官。這是由於一些因為某些原因,而無法安排直接做官的、而他們又有做官資格的人,就作為“員外”,成為“候補官員”。
《水滸傳》裡,有一個英雄人物——盧俊義,就是一位員外。盧員外,號稱玉麒麟。服擁有“麒麟黃金槍”、“麒麟黃金獸”、“麒麟黃金甲”,所在號稱河北三絕。此人不但生長玉樹臨風,貌如天神;且武藝高強,富甲一方,以慷慨仗義,而英名遠播。
其實,這種“員外郎”的官名,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據記載:
一、三國魏末的時候,開始置“員外散騎常侍“,到了晉初的時候,又置“員外散騎侍郎”。
二、南北朝的時候,又施行了有殿中“員外將軍”、“員外司馬督”等,可見都是在官名上加“員外”。
三、到了隋開皇六年的時候,在尚書省二十四司,各置“員外郎”一人,為各司次官。四、唐、宋、遼、金,元屬中書省,除了沿其制,“員外”之外,還有“郎中”,並且在尚書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員外郎”;而“員外郎”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並且,這時號“員外”,實已在編制定員之內。
五、此外,清代理藩院、太僕寺、內務府等也有“員外郎”。
據說,“員外”成為“編制定員”之事,還是在唐朝的貞觀時期之前,因為當時的皇帝李隆基覺得此官職過低,便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科舉考試,而被錄取的便成了“編制人員”,並一直延續下來。
但是,到了明朝以後,員外郎成為一種虛職,有錢人只要捐銀子,就可以換個員外郎來做。例如,在《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說:“一個開線鋪的員外 張士廉 年過六旬,媽媽死後,孑然一身,並無兒女。”於是“員外”便漸漸真正和財富聯絡到了了一起,從此也不再與科舉相關,不管是誰,比如地主和商人等,只要肯花銀子,都可以捐一個員外官職來做。於是,財富便成了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徑,十年寒窗之苦儘可以免去。於是,後來在民間對於一些做生意的、有錢的人以及一些有財富的地主、財主等,都以“員外”相稱了。不過,在一九一零年代時,也就是清朝滅亡之後,“員外”這個官職,也就被廢除了。
據說,在現今臨沂的費縣,還有個“員外莊”。該村建於明代崇禎年間,相傳此地原有一座佛爺廟,寺廟的院牆外邊曾住著幾個大戶人家,稱為“員外莊”。當時,在民間知名度很高,所以村子就逐漸被稱為“員外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