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史·後紀三》記載:“(神農時)補,遂不供,乃伐補,遂,而萬國定。”
大約5000年前,神農氏打敗斧燧氏後組成部落聯盟。神農氏是古夷人部族集團的一個部落,生活在河南東南部,以農業生產為主,也出現了冶陶手工業和交換市場。為拓展生產,生活空間,遂逐漸向東北發展,與生活在山東西南部的另一個古夷人部落斧燧(也稱補燧)氏,發生衝突。斧燧人氏不肯屈服。神農氏擊敗斧燧人氏後,從河南淮陽地區遷至山東曲阜一帶。附近各部皆歸順組成部落聯盟。
對於神農氏,大家比較熟悉,可對斧燧氏就陌生了點。就中原文化來說,最早的應該是“燧人氏”。燧人氏鑽木取火,及用燧石取火是最早的人工取火記錄,人工取火是人類史上的重大創新。斧和燧是兩個地名,斧,在今山東定陶縣境內,春秋時叫釜丘(也稱陶丘民)。遂,在今山東肥城與寧陽縣之間(又名炫或隧)。他們是最開始使用石器挖掘黃土,造穴而居的民族。斧和遂的關係比較親密。
神農氏善於農耕,隨著農業的發展,對石器需求越來越大,正好斧燧氏善於製作石器,神農氏便用農產品換取斧燧氏的石器和陶器,但是這種交易沒有維持多久。據考古在部落遺址發現表名,斧燧氏因農業生產力不足,而去搶奪神農氏的農產品,而且他們是牧獵氏族,比較勇猛,又有石制武器,很容易挑起戰爭。這樣一來就發生了神農氏與斧燧氏之間的戰爭。
神農氏派遣了一支部隊,從豫東平原出發,先與斧作戰,再由古大野洋向東北進發同斧燧氏作戰,最後南下定居曲阜。戰爭初,斧燧氏雖說有石制武器,但因後勤補給跟不上,而神農氏本身農業發達,糧食充足,人數眾多,因此神農氏打敗了斧燧氏部落。神農氏戰勝後,並沒有進行滅族或者把俘虜作為自己的奴隸。他們有兩種方式,一是趕走斧燧氏,佔領土地,二是將斧燧氏當作一個分支,因為那個時候,人口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不會隨便殺人。此後神農氏部落在山東曲阜一帶,,周邊各部自動歸附,組成部落聯盟,神農氏則成為了真正的中原共主。
部落之間為了利益爭奪而爆發戰爭是常有的事,而神農氏並沒有滅絕異族,採取了融合共處的策略,使得雙方的生產力可以互補,組成部落聯盟共同發展,這也算是古代中華之人道吧。
《路史·後紀三》記載:“(神農時)補,遂不供,乃伐補,遂,而萬國定。”
神農氏與斧燧氏大約5000年前,神農氏打敗斧燧氏後組成部落聯盟。神農氏是古夷人部族集團的一個部落,生活在河南東南部,以農業生產為主,也出現了冶陶手工業和交換市場。為拓展生產,生活空間,遂逐漸向東北發展,與生活在山東西南部的另一個古夷人部落斧燧(也稱補燧)氏,發生衝突。斧燧人氏不肯屈服。神農氏擊敗斧燧人氏後,從河南淮陽地區遷至山東曲阜一帶。附近各部皆歸順組成部落聯盟。
斧燧氏簡介對於神農氏,大家比較熟悉,可對斧燧氏就陌生了點。就中原文化來說,最早的應該是“燧人氏”。燧人氏鑽木取火,及用燧石取火是最早的人工取火記錄,人工取火是人類史上的重大創新。斧和燧是兩個地名,斧,在今山東定陶縣境內,春秋時叫釜丘(也稱陶丘民)。遂,在今山東肥城與寧陽縣之間(又名炫或隧)。他們是最開始使用石器挖掘黃土,造穴而居的民族。斧和遂的關係比較親密。
神農氏與斧燧氏之間的矛盾神農氏善於農耕,隨著農業的發展,對石器需求越來越大,正好斧燧氏善於製作石器,神農氏便用農產品換取斧燧氏的石器和陶器,但是這種交易沒有維持多久。據考古在部落遺址發現表名,斧燧氏因農業生產力不足,而去搶奪神農氏的農產品,而且他們是牧獵氏族,比較勇猛,又有石制武器,很容易挑起戰爭。這樣一來就發生了神農氏與斧燧氏之間的戰爭。
兩族之間的戰爭神農氏派遣了一支部隊,從豫東平原出發,先與斧作戰,再由古大野洋向東北進發同斧燧氏作戰,最後南下定居曲阜。戰爭初,斧燧氏雖說有石制武器,但因後勤補給跟不上,而神農氏本身農業發達,糧食充足,人數眾多,因此神農氏打敗了斧燧氏部落。神農氏戰勝後,並沒有進行滅族或者把俘虜作為自己的奴隸。他們有兩種方式,一是趕走斧燧氏,佔領土地,二是將斧燧氏當作一個分支,因為那個時候,人口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不會隨便殺人。此後神農氏部落在山東曲阜一帶,,周邊各部自動歸附,組成部落聯盟,神農氏則成為了真正的中原共主。
部落之間為了利益爭奪而爆發戰爭是常有的事,而神農氏並沒有滅絕異族,採取了融合共處的策略,使得雙方的生產力可以互補,組成部落聯盟共同發展,這也算是古代中華之人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