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國學

    在備受矚目的華為事件上,方舟子著實又蹭了一把熱度:

    一向以打假鬥士著稱的方舟子,我們首先假設他的本意或許只是為了科學知識的普及,或許並沒有有意的“黑”,或者蹭熱度。

    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麼方舟子的在某些關鍵的時刻讓人感到如此奇葩?

    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1.小市民視角。

    舉個例子,小市民在去市場上買菜的時候,在貨比三家以後,第一選擇無疑是又便宜質量又好的,所以在方舟子的印象裡,海思的晶片要麼是“不便宜”,要麼就是“不好”,他所說的“如果備胎好用,何必等到破胎了再用?”用的就是這個邏輯。

    進一步假設一下,如果方舟子是某個科技企業的董事長,他絕對不會像任老爺子一樣花上千億的資金自己搞研發。而多半成了國內某知名電腦品牌:“X想”。因為東拼西湊,把所有好的東西都湊到自己的產品裡,既能賺錢,又能贏得聲譽,這就足夠了。搭錢搞研發,方舟子是決對不會做的。

    這也就是任正非說的戰略眼光。

    2.沒有人類情感。

    情感是人類最核心的組成部分,不過可惜,方舟子可能沒有。科學研究以求“真”為核心要義,方舟子是生物學博士,在方舟子的視野裡,人可能僅僅是一個像動物一樣的生物。而大多數生物是沒有情感的。

    所以在涉及民族情感的華為問題上,方舟子並沒有體現出他有情感。

  • 2 # 柳五不過七

    不得不承認,方是一個帶節奏的高手。

    通常三言兩語,比如對華為的嘲諷,便能讓一眾粉絲集體高潮。

    早期打假也算有功,不知為何會變成如今這樣。

  • 3 # 葷素兩難

    真心希望網上吃瓜群眾在沒有科學論證的情況下,僅憑自己的喜好物件施以人身攻擊。畢竟,往往真理是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春天腸胃比較敏感,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