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楚華人,是知名的愛國詩人。他曾深獲楚懷王的信任,卻因為受到小人的陷害,被流放到邊疆,寫出了著名的《離騷》。楚國被秦國打敗之後,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結束了悲劇的一生。
《屈原.漁父》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文中盡顯漁父的瀟灑和屈原的執著。
屈原真的在和這個漁父對話嗎?其實,《屈原.漁父》表現的是屈原自己內心的一種矛盾。漁父和屈原的對話,就是屈原的自問自答:做一個隱者還是做一個為國盡忠的人?所以,文章最後誰也沒有說服誰。但屈原的“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的心靈獨白,卻成為千古名句,屈原的清潔精神,和他的執著堅持,讓多少人深深感動。
屈原忠貞愛國的個性不會因為被放逐而有所改變,還是對國家與百姓念念不忘,仍希望楚王又朝一日能醒悟而振興國家。明知道剛直的個性容易招來禍害,他仍然直言不諱;明知道一身的才幹可以受到別國國君的重用,他仍然守著楚國,不願離去。
或許在許多人眼中,他的想法和作為太過堅持、不懂變通,但這就是他的人格與意志,這就是屈原啊!
我理解屈原作為中國文化符碼的意義所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種執著,影響了多少中國的文人志士。
屈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楚華人,是知名的愛國詩人。他曾深獲楚懷王的信任,卻因為受到小人的陷害,被流放到邊疆,寫出了著名的《離騷》。楚國被秦國打敗之後,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結束了悲劇的一生。
《屈原.漁父》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文中盡顯漁父的瀟灑和屈原的執著。
屈原真的在和這個漁父對話嗎?其實,《屈原.漁父》表現的是屈原自己內心的一種矛盾。漁父和屈原的對話,就是屈原的自問自答:做一個隱者還是做一個為國盡忠的人?所以,文章最後誰也沒有說服誰。但屈原的“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的心靈獨白,卻成為千古名句,屈原的清潔精神,和他的執著堅持,讓多少人深深感動。
屈原忠貞愛國的個性不會因為被放逐而有所改變,還是對國家與百姓念念不忘,仍希望楚王又朝一日能醒悟而振興國家。明知道剛直的個性容易招來禍害,他仍然直言不諱;明知道一身的才幹可以受到別國國君的重用,他仍然守著楚國,不願離去。
或許在許多人眼中,他的想法和作為太過堅持、不懂變通,但這就是他的人格與意志,這就是屈原啊!
我理解屈原作為中國文化符碼的意義所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種執著,影響了多少中國的文人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