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咯吱
-
2 # 裡外雅堂
小時候成績不太好的人大多有這樣的經歷和體會,比如說,你在學校活潑開朗,和很多同學玩得很好,可是你的成績偏偏不好,幾乎沒有及格過,結果呢,老師罵你不開竅,爸爸罵你笨死了,於是你乾脆放棄學習了,因為你覺得,反正自己也學不好。這就是破罐破摔。
破罐子破摔,很多時候是源於一種習得性無助心理學家塞裡在研究動物時發現,起初將狗關在籠子裡,蜂鳴器一響,就給狗施加電擊,狗由於被關在籠子裡,逃不了,於是狂奔,驚恐哀嚎。在多次實驗後,只要蜂鳴器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嚎,不再逃了。再後來,實驗者在蜂鳴器響之前將籠子開啟,狗也不逃了,不等電擊出現,就倒地呻吟、顫抖。狗本來有機會逃了,卻等主動放棄,等待痛苦電擊的到來。這就是習得性無助,一種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置之的態度,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習得了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心理,並表現出相應的行為狀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無助感。
動物能習得無助,人也是一樣的。有一位網友提起自己的人生,曾這樣說,本來自己有自己想做的事,有自己的想法,偏偏父母不允許,而且是強制性的要求自己和家裡的兄弟姐妹必須按照父親的意思去做,如果稍有違背,輕則拳打腳踢,重則拿桌子、凳子砸,根本不在乎幾個孩子的感受,自己只要冒個什麼獨立的苗頭,立刻被掐死在襁褓裡,打擊、責罵、滿村子哭訴自己的不孝……各種手段能用盡用,直到自己放棄為止,然後自己就開始漸漸的覺得自己可能真的什麼都做不了了,覺得自己沒能力,慢慢的抑鬱了,產生了想放棄的念頭,這就是一種習得性無助,也可以說是破罐子破摔。
一個人形成無助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日常生活中努力進行,卻不斷體驗到各種不可控的失敗與挫折。比如上述這位網友,其實他有自己的夢想,也一直很努力的在實踐當中,可是父親千方百計的阻擾,母親沒有軟弱無力,於是他不斷的被打擊,被否定。
第二階段,當個體不斷體驗到各種失敗與挫折後,就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認知,產生一定的認知偏差,認為自己的努力和結果似乎沒有什麼關係,繼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行為結果和外部事件”的想法。當這位網友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自己的父親否定、打擊,甚至半路攔截他的實踐活動,他還是在努力,只是已經產生了一種“無論我做什麼,父親都會阻攔,我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想法,因為他一邊想實踐自己的夢想,一邊又想獲得父親的認可。不過,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是很兩全的。
第三階段,個體隨著失敗經驗的積累,逐漸形成“將來結果也不可控”的期待,使得個體覺得自己對外部事件無能為力,或者無所適從,甚至覺得自己的努力無效,前景無望,也就說,個體此時認為,即使自己再努力也產生不了什麼效果。當這位網友被父親不斷的打擊否定,甚至到外省找工作,父親都能不斷打電話騷擾領導,導致他被辭退。他開始向父親屈服了,認為自己無論到了哪裡都逃不出父親的糾纏。
第四階段,個體在連續挫折下,產生錯誤認知,動機減退甚至消除,繼而社會功能受到損害,嚴重影響個體發展。因為自己的想法和父親不一樣,而從未得到過父親的肯定,甚至每一份工作都遭到父親的干擾,這位網友認為自己一事無成,什麼也做不了,漸漸喪失了生活興趣和動力,認為自己無用無能,人生沒有意義。
當一個人形成了破罐子破摔心理,就會產生一種管他的呢效應在個人層面,他們也許會將自己投射到問題上,換句話說,傾向於針對問題來內化自己,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自己無力改變事實;生活層面,他們也許會認為問題影響了生活中的每個方面,雖然實際上可能並非如此;長遠層面,他們也許會漸漸認為問題是不可能被改變的。就像上述這位網友一樣,在不斷的打擊否定中,漸漸鬆懈了,自制力下降,覺得反正已經沒希望了,不必努力了,這就是管他的呢效應。
管他的呢效應,不一定是想到惡習所帶來的長期影響,而變得過分焦慮,而是可能一邊覺得焦慮一邊覺得反正改變不了,乾脆放棄;甚至享受它們本身給個體帶來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個體由於失敗產生負罪感,繼而自制力消耗殆盡,在隨後的情境中,再難抵擋誘惑。
期間,個體會產生如下反應:
首先是,低成就動機。即個體由於對失敗的恐懼遠遠大於對成功的希望,因而不能給自己確立恰當的目標,不再指望自己成功,學習、工作的時候,常常會不經意間表現出漫不經心。比如說成績差的學生,因為經常被批評,擔心自己考不好,因為常常以“60分萬歲”為目標和自我安慰。
其次是,低自我概念。也就是過度的自卑,對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等各個方面的自我評價過低,很難獲得自我認同感和連續感,使得個體自我發展停滯,態度消極,產生無價值感。比如,奮鬥了大半生,還沒有達到自己曾經想要的目標,加上親人的打擊,於是放棄了,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
再次是,低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個體在執行某一個行動時,對自己的水平、能力等持懷疑好和不確定的態度,失去堅定的信念,因而傾向於制定一些低目標,以避免自己再次獲得失敗,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因為沒有信心,不加努力便放棄。比如因為創業過程一直遭遇阻攔和挫折,於是漸漸放棄了創業,覺得自己做不了。
最後是,消極定勢。由於生活經驗的失敗過多,加上週圍人的消極評價和否定,個體漸漸形成了對自己的刻板認知,認定自己永遠是一個失敗者,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而且,個體此時很容易固執己見,聽不進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並以消極方式重複不變的對待問題。比如說,成績差的學生本來也想努力考得好成績,但是得不到支援,不是被批評,就是被諷刺,漸漸的,乾脆不努力,覺得反正自己怎麼樣都不是讀書的料。
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除了來自個體的原因,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當作用於個體的事物,超過了個體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破罐子破摔就產生了。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體的自責、自罪心理,以及未成形即被打碎的自信(即自卑)。然而,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外界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
首先是,不恰當的評價和總結方式。個體想要獲得堅定的信念和足夠的自信,首先和個體的成長環境有著很大的關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童年,包括家庭和校園環境。如果一個人所成長的環境面臨著各種諷刺、譏笑、打擊,很少甚至幾乎沒有得到過肯定和鼓勵,每次遇到問題,總被人批評、否定,那麼,這個人就會因為周圍的人這種不恰當的評價方式,漸漸受到暗示,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無能造成的,繼而失去自信。
其次是,不良狀態的長期積澱。如果個體長期遭受挫折,未曾獲得成功,在個體看來,自己便是從未成功過,也會下意識的認為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很小。這一點和曝光效應有點類似,因為一直遭遇挫折,重複出現失敗現象,而使得個體將這一印象加固,深化內心,潛意識的認為自己失敗的次數太多,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太小。或者說,即使個體獲得小小成功,也沒有得到期待的肯定,很容易灰心喪氣。
最後,還有不正確的歸因。一般人獲得成功時,很容易內歸因;失敗時,很容易外歸因。而對於習得無助感的個體而言,則正好相反,遭遇挫折,很容易內歸因;獲得成功,反而因懷疑自己能力而容易外歸因。
怎麼規避和改變破罐子破摔心理如果個體產生破罐子破摔心理,怎麼辦?或者說,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避免自己產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首先,要找到根源。當個體遇到挫折時,先分析一下挫折產生的原因,包括內因和外因,不要急於下結論,而是各方面比較,看看每種可能的影響因素大概佔了多少比例。如果經常一下子就內歸因,問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找到自己產生這種思維模式的根源,再回到問題上。
其次,認知矯正。在心理學的認知治療學派,有一個ABC理論,大意是個體對事件的看法決定了個體產生的情緒和事件的結果。從這個角度看,當問題發生時,可以嘗試著多角度去看待問題,比如說將自己當成局外人,而不用固定的思維模式,這樣有助於自己多方面思考。
再次,培養自信心。一個人會破罐子破摔,不僅僅是因為容易自責,還存在一定程度自信心缺失。如此,可以從小目標開始,獲得成功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慢慢樹立自信心。
最後,鼓勵和關心也很重要。如果覺得自己產生了沮喪、悲觀的心情,心境低落,可以尋找自己可靠的朋友,多一些鼓勵和支援,有助於提高個體的動力。如果是身邊的朋友產生這種狀態,則多給些鼓勵和支援。
-
3 # 相形見絀
謝邀:遇到這種情況!正常人是很難避免的,事後總會有一些陰影存在,只是,少說為佳,避免事端再次惡化,無法收拾。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一類人,特殊人群,一個是聽不到,一個是看不到,一個是說不出,就當沒此事存在。
-
4 # 找心理
人在多次遭受挫折打擊之後,又沒有任何的幫助情況下,漸漸就會放棄自己的堅持和目標,變得頹廢、不在關注其他,怎麼樣都可以的破罐子破摔的狀態。完好的罐子都會得到關注和保護,而已經壞了的罐子,結果只會越來越破。
如何改變消極的人生狀態?
1、關注當下的心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對於他人的評價要客觀辯證的看待;
2、尋求身邊的關注和愛,父母、朋友等等,從他人的陪伴和關心中,重新找回對生活和目標的追求。
回覆列表
破罐子破摔這種心態的產生,是因為對自己認識不夠清楚,以至於目標定太高,和自身情況不符,達不到就會沮喪。
就比如看人家做一件事情非常厲害,你就想要做,就像看到人家畫的插畫好看,就心血來潮決定學插畫,以為很快就能像人家一樣成功。當然一開始很有激情,可是學畫畫是一個枯燥的過程,這是你一開始沒有想到的,然後堅持就不下去了,就失敗了。
再舉一個誇張的,你一個普通人就想要成為百萬富翁,成不了就受不了。
而我們的大腦,是非常善於構建「聯絡」的。每次起意要做什麼,然後就失敗了,就會產出這樣的聯絡。
想做什麼等於失敗,那麼既然做啥都失敗還不如不做。
要規避這種想法當然也要利用大腦的這種聯絡,首先還是要認清楚自己,不要想一步登天,一口吃個大胖子。
一步一個腳印,做成一點就對自己一個獎勵,形成正向激勵,告訴大腦我做事等於成功,因為堅持是很枯燥的,需要一點點激勵才能堅持。
就像玩遊戲,每完成一點就有獎勵,雖然還只是普通菜鳥,因為不停的有獎勵就會一直玩下去,直到等級越來越高。
若是起步新手村,一直沒有獎勵和反饋告訴你你升級了,玩幾天就覺得沒意思了。而我們的目標也是一樣,升級是漫長的,若是沒有對自己的激勵和反饋可能就堅持不下去。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預演困難,就是我們想要完成一個目標,我們只會想到好的方面,不會去想到困難,所以在遇到困難後就會失敗。
而預演困難就是,在定好目標後就可以設想自己失敗了,然後下一步就是為什麼會失敗,總結出幾個原因。然後再把這些原因想出對策。
最後就是去執行,過程中可以經常看看自己寫的失敗原因和對策。以確保自己可以堅持完成目標。
這也是逆向思維,什麼會導致失敗,我們規避它,以確保自己可以完成。
當你一直可以完成目標,大腦就會形成新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