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朝雨塵
-
2 # 神農說歷史
首先在我看來:趙普是賢臣還是不仁之人,這個在歷史的潮流上來看我認為是賢臣。 如果從個人角度來看他是不仁之人。
據《宋史.趙普傳》說過:”普少習吏事,寡學術“ 意思是說他主要鑽研的是處理政務這些事,很少讀書。 最後他當了宰相,趙匡胤勸他多讀書,於是晚年才開始手不釋卷。 等到趙普離世後,人們在他家裡發現他手不釋卷讀的書只有"論語“而已。從這裡來看,我們可以發現趙普的確沒讀過幾天書。
而後世半部”論語“治理天下這句話在我看來應該是人們對他聰明能幹的讚美之詞。這是一種看法,也就是觀點中的賢臣。
我們剛說完其實趙普沒讀過什麼書,在當時的社會同僚來看,同事們對他很有意見。清代王夫之在就評價過他“阿附朋黨、戕害天倫,說他是個不仁之人。這又是另一種看法。
無論哪種看法來說,都有他的依據。而在我看來,趙普其實和我們現在職場是一樣的。他就是個導演,演出了一副好戲,讓上層喜歡,令同事反感。不過無論歷史還是當下,我們在生活中其實都是一名演員罷了。 現在我進入正題:
首先,我們看看趙普是從什麼做起的官。他不是常規文官透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的。最先他在一節度使手下做幕僚,後來因為一些好的想法被上司送到趙匡胤那裡做參謀。參謀是幹什麼的?就是有事我給你點想法意見,無事我打個醬油。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做小事也能做出大出息來。從這一點我們不得不服趙普。 當時周世宗用兵淮上,用趙匡胤攻滁州,而正值此戰亂之際,趙匡胤的父親一病不起。幸有趙普善解人意,非常殷勤,照顧趙老太爺一家人。趙老太爺也把趙普當成自己家人來看待。從此,他融入了趙氏家族,以良好的形象進入了趙匡胤的視野。 (從這裡來看,趙普的確是個精明之人,會辦事。就像現在的員工對公司像家一樣,這樣的員工老總會不喜歡嗎?)
但我們也不能單純的說趙普是個投機取巧之人。 趙匡胤在攻下滁州後,俘獲了很多盜賊,他準備就地處死。但趙普阻攔下來,他建議趙匡胤在重新審審看看,他認為這些盜賊肯定有無辜的人,沒法才當了盜賊。透過審訊,果然發現了很多無辜的人,趙普也救了很多人的生命。透過這件小事,我們可以看出趙普這個參謀還是很稱職的,他不僅有一定的觀察和分析能力,還能對領導的工作做到查缺補漏、及時建議。不久,趙普便進入了趙匡胤的核心層。
趙普為趙匡胤做的最大功勞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這一系列的過程,都是趙普的主意。對上,讓趙匡胤權衡利弊,下定決心。對下,鼓動將領,周旋左右。在這奪人江山當中不得不說趙普把握了全域性,運籌帷幄。最重要的是領會了領導的意圖、並把領導的想法轉化為自己的執行力和落實力。
(現實公司中有很多這樣的人,其實公司有的得罪人的決定明明是老闆的想法, 但有的人能領會老闆的想法。一個不明智的決定,從老闆和管理嘴裡說出去和做,分明是兩種效果)
就這樣,趙普幫助趙匡胤奪得了天下。然而在歷史家天下的時代中,竊取他人江山實屬不義之舉,何況當時的後周還對趙匡胤不薄。 從這點來看,趙普的從政路途,從出發點就是選擇了一條不是“賢臣”的道路。在古代作為一名賢臣需要有學問、道德、胸懷等基礎,趙普的確不具備這些條件。但這不妨礙他取得成功。 真正的賢臣做不了,他還可以用另一種路途,也就是做“蛔蟲”鑽進領導的肚子裡,讓領導的不敢實現的想法,他來替代並且完成。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擔心自己的皇權不穩,趙普又一次為領導精心策劃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年度大戲。在這部戲裡,趙匡胤是主角,石守信、高懷德等將領是配角,而趙普連臉都沒露就解除了曾經同甘共苦兄弟的兵權。所以他是一名導演。
趙普是趙匡胤肚子裡的蛔蟲。他懂得領導的想法,瞭解領導內心陰暗的一面。有的事只能他來出面解決。當趙匡胤坐穩江山後,隨之趙普在官場的路途也青雲直上。 直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他後來無限膨脹,但趙匡胤也給他膨脹的寬容,直到後來太宗的上位,讓他鬱鬱寡歡,在這裡我就不一一敘述了。
小結:宋朝的江山是趙匡胤的武力、魄力還有一絲運氣得來的。但如果沒有趙普的智慧,或許結局有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也未能可知。 試想你在現實中遇到這麼一個懂得領導的心思的同事,領導當然喜歡,相反我相信其他的同事對他一定沒有什麼好感。 何況他還沒什麼學歷的。
無論說他賢臣也好,說他不仁之人也罷。這取決於你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不過只要能成功,很多人都會這樣罷。 歷史如此,當今的社會亦如此。換作是你,你會如何抉擇呢?
回覆列表
講到宋初宰相趙普,他可是位精通治道,為大宋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元勳,據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是他最有名的一句話。
宋初的統治者深知,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希望從儒家經典中尋找治世良方,奉行儒家所主張的治國之道來治理天下。太祖趙匡胤以身作則帶頭讀書,還鼓勵趙普多讀書,於是,日理萬機的宰相,每天下班回家潛心研讀,雖然讀書少,但喜讀《論語》,日久天長的持之以恆,讀懂了其中的精華,到晚年終有所得,處理朝中政事,必啟文觀書決於《論語》。
趙普的歷史地位和功績是無可厚非的,可以說,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給了大宋,全程參與了趙宋的開國事業,從策劃陳橋兵變,協助太祖籌化削奪藩鎮權力,改革官制等等一系列對內對外重大措施的制定,是太祖朝最重要的謀士和賢臣。至於受到後世『不仁之人』的詬病,是因為『金匱之盟』及後續一系列事件中與宋太宗趙光義合作,導致了晉王趙廷美(趙匡胤趙光義之弟)及其家人的悲劇,而他因此得到了趙光義給他的第二次宰相之位的回報,參與到太宗朝的政治活動中。就他自己在當時的處境來看,這樣做,一是自保,自己不得不與當權者合作,其次是趙普本來就反對趙匡胤傳弟不傳子,趙廷美的死去,就意味著最後一個競爭者的消失,皇位傳承穩定在太宗子孫一系,這樣對大宋江山的穩定也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