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阿虎影視剪輯

    劉備佔據蜀地以後就封了魏延做牙門將軍。公元219年,劉備和曹操在漢中進行了決戰,曹操失敗而告終,劉備把漢中太守的位置給了魏延,並且升為鎮遠將軍。公元221年,漢獻帝讓位給魏文帝曹丕,並昭告天下。遠劉備即皇帝位,史稱漢昭烈帝,漢朝的國祚得以繼續延續下去,魏延被劉備封為鎮北將軍,建興元年魏延被加封為都亭侯。

    劉備去世,劉禪即位,朝政完全由諸葛亮負責。諸葛亮出兵北伐,而北邊的魏延當然是諸葛亮北伐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諸葛亮先後四次北伐魏延都跟著一起去了,而且立下奇功。魏延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被封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進封為南鄭侯,此時的魏延春風得意。他的優點很突出,缺點也十分鮮明。在他的眼中似乎能夠被他所看重的人並不多,自從劉備死後整個蜀漢他所畏懼的也就只有諸葛亮而已,甚至於和劉琰、楊儀等人交惡。而且他時常不遵從聖旨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來,越是霸道,他在朝堂上得罪的人就越多。

    234年,諸葛亮再一次興兵北伐,五十多歲的諸葛亮任命魏延為先鋒官,這次北伐結束了諸葛亮的生命。臨別之際諸葛亮安排好了後事,特別交代魏延別人肯定是管他不住,所以是走是留任憑他便。當時諸葛亮身邊也只有楊儀他們,所以其死後楊儀接管了權力。楊儀主張大軍撤退,但是魏延一身傲氣,不服從楊儀的命令,這直接導致了雙方刀兵相向。

    兩者都向皇帝申訴,但是滿朝官員都向著楊儀,於是魏延謀反這件事無也就變成了有。魏延率領大軍進攻楊儀,但軍士們大多不願意跟隨魏延打自己人,所以紛紛投降。魏延不得已只好跑路,誰知道被追來的馬岱斬殺在了逃跑的路上。

    楊魏之爭落下帷幕,俗話說成王敗寇,魏延的倒臺給其家族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為了坐實魏延謀反,同時也是為了在朝中立威,楊儀誅滅了魏延的三族。其實都說魏延小心眼,狹隘,但這楊儀何嘗不是呢?只因為雙方有著不同的政見就把政敵冠以謀反之罪滅三族,實在是讓人很難接受。所以說魏延被誅滅三族不僅是自己的錯,也是由於政敵的心胸狹隘所致

  • 2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不知道你問的是演義還是歷史,如果是演義,那麼很清楚,羅貫中說是諸葛亮預料到魏延一定會反,所以設下了種種擺佈;而若問的是歷史,那麼就讓司馬為君解剖一二。

    首先,歷史上不存在“魏延腦後有反骨”一說,唯一有點聯絡的,是諸葛亮五次北伐之際,魏延曾夢見自己頭上長了一個角,他問卜夢人, 卜夢人說,麒麟長了個角,卻從來不用,這就是敵人即將自己崩潰的預兆——這聽上去蠻好,可卜夢人私底下跟別人卻說,這個夢大凶,所謂“角”,就是刀下之用,也就是頭上用刀,不祥之兆啊!其次,歷史上也不存在“魏延倒燈事件”,即所謂諸葛亮向天祈禱延命時,魏延進帳報告敵軍入侵的訊息,不慎碰倒主燈,導致祈禱失敗。顯然這一段是文學虛構,諸葛亮是病死的,與魏延碰不碰倒燈無關。

    第三,諸葛亮臨死之際的情形,在《魏略》裡是這樣講的,諸葛亮本有意將兵權託付給大將魏延,只因楊儀從中作梗,造謠說魏延要叛國投敵,魏延無法辯解,只逃不戰,結果最終被殺。

    當然這個被認為是一種傳言,蜀漢方面的官方說法,在陳壽的《三國志》中保留下來,且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按照書中記載,諸葛亮病重,便秘密地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討論籌劃他死後退軍的安排,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魏延不服從軍令,便棄他不顧,軍隊照常行動。請注意:諸葛亮顯然知道魏延脾氣比較犟,估計到他可能不願意退兵,所以預先作了安排——但顯然沒有要處理掉魏延的意思。而在諸葛亮死後,楊儀就讓費禕前去探聽魏延的口氣。魏延果然拒絕退兵,他要留下來繼續阻擊。這也沒什麼,在諸葛的預料之內,於是楊儀就按照事先安排實施撤退——但隨後的事情,就脫離了諸葛亮的預想軌道,魏延怒了,他索性率部先行南歸,一把火燒了棧道。隨後魏延和楊儀便各自上表,控告對方叛變。

    顯然,事情演變到這個地步,完全與魏延、楊儀兩個人過於強硬的個性有關。雖然一個是武將一個是文官,但沒有一個願意妥協變通,都強硬地堅持,而對方一旦拒絕,就指控對方叛變。

    那麼對於蜀漢中央而言,如何來判別這件事呢?阿斗問董允和蔣琬,應該說這個時候,董蔣兩個人沒有主持公道,他們都選邊站而不是公正客觀地進行分析,結果便是魏延遭遇指控。魏延的部隊登時瓦解,楊儀派馬岱追殺魏延。

    事情大體上就是如此,魏延的輸,輸在他與整個文官團體關係都很糟糕,以至於一旦出事,沒有一個文官願意為他講公正的話。(反過來講,也證明蜀漢的文官團體沒有公正判斷的能力)實際上,三國時期的公論,是(魏延)沒有叛蜀降魏的意思,只是因為與楊儀的私人仇恨導致他失去理智而已。而楊儀殺掉魏延,同樣是出於私人仇恨,而非為了蜀漢——後人認為: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過其實比魏延還要大。

    但這件事,與諸葛亮沒什麼直接關係。諸葛亮並沒有囑咐楊儀,一旦魏延不聽命令,就要除掉魏延。是楊儀,在成都文官集體的支援之下,借這個機會幹掉了仇人魏延(稍後,成都文官集體又很輕鬆地搞掉了楊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指南針由誰傳入歐洲,產生了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