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以
-
2 # 陳正榮陳老二
任何科學技術,任何科學家,是在艱苦的環境中研究出來的,天上不會掉任何現成的科學成就。把希望寄託別人(外星人)是不現實的。她們是不會幫的。只有靠自己。但我還是掌握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心裡特別開心高興。這一生一世沒白活。為自然科學物質和現象。
任何科學技術,任何科學家,是在艱苦的環境中研究出來的,天上不會掉任何現成的科學成就。把希望寄託別人(外星人)是不現實的。她們是不會幫的。只有靠自己。但我還是掌握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心裡特別開心高興。這一生一世沒白活。為自然科學物質和現象。
二戰期間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有德裔美籍的猶太裔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有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美國著名物理學家歐內斯特·勞倫斯,利奧.西拉德、艾倫·麥席森·圖靈等人。
這些科學家在做科研時,一般都是圍繞著戰爭如何增強己方軍力開展的。如艾倫·麥席森·圖靈,他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改進能破解敵方德國密碼的計算機。可以說戰爭是促使新發明新發現產生的催化劑。另外,二戰期間大量的武器裝備得到了更新。
說到二戰期間整體的科研環境,以美國為最佳。首先,戰前,美國的歷任總統如華盛頓、傑弗遜在內的“國父”們都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甚至有的本身就是科學家,如華盛頓和本傑明·富蘭克林,因此美國在政策上給予科研以一定的支援——二戰期間美國的“曼哈頓”計劃,直接為科研人員提供所需研究物材;此外,經濟上的支援也必不可少,二戰前期美國透過新政建立的管理體制使其經濟發展迅速,為科研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再者,科學研究有前赴後繼性,這一時期科學資源被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使得科學的這一特性更加顯明,前人的科研成果又為後來的科學家提供了平臺……寬鬆的環境加豐沛的科研經費再加層出的新的科研成果,這也促使了二戰期間美國甚至成為了全世界科學家和科技人員的避難所的原因。
相反,其他如英、法這樣的老牌國家便沒有如此幸運的外部環境了,二戰直接影響到了其國內政局的穩定,法國被德國侵佔了大半個國家的領土;英國也經常有遭德國炮火轟牢之慮,沒有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實驗的穩定環境,不得不把本國科研人才及先進裝置轉移至美國,與美簽訂租借法案;至於德國,經過19世紀後半期的迅速發展,一躍成為歐洲的頭號工業強國,併成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源地,但由於法西斯極權暴政和侵略迫使大批科學家憤然流亡國外,沒有良好的科研土壤,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
總結來說,二戰期間科學家們的科研環境自然比不得今日,但不代表其科研成果落後;首先是形勢所需,致使二戰期間的科研有著大幅度的飛躍,當然主要是集中在武器裝備等相關物品的研製上;除此之外,戰爭的環境對於科研自然是弊大於利的,直接阻滯了法、英、德等國家科技力量的進一步提升,而美國開放包容相對穩定的國內環境及其對人才的廣泛吸納致使其戰後躋身世界強國的行列。詳盡的,估計也能參照中國建國初期的科研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