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陵小司徒

    其實,所說的不把蜀漢當做漢,這只是一部分的認知,絕大部分人,還是要將蜀漢當做漢的,史學界不僅有人這麼認為,民間更是大有人在,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是人民的歷史,形成這個現象的原因,自然是受正統觀念來影響的。

    比如胡三省、朱熹等人認為,蜀漢才是正統,這就不難理解,因為曹魏篡奪國祚,所謂的禪讓,不過是披著遮羞布的逼迫,是“體面”的奪國,東漢作為全國性質的政權已經被終結,劉備以宗室身份繼承帝位,這與當年光武帝劉秀反對王莽、劉玄有何不同?

    更何況,當年諸帝並存,都可以叫做漢,到了劉備就不可以了,這不是有失偏頗嗎?

    其實,這種說法本身就有偏見,人家叫季漢,一個蜀漢自然就把人家降低成了地方性政權,所以,當時的正統性,蜀漢是佔據政治號召的正統,曹魏是佔據經濟基礎的正統而已。

    而蜀漢之所以不被有些人算在漢裡面,還是因為蜀漢人們的自我意識,比如,到了後期,他們本身就已經在意識上將自身降低為地方政權,理想缺失,自己都不認同自己的興復漢室的理想了,還怎麼指望別人認同呢?所以,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希望這個答案能幫到您。

  • 2 # 鐵血金戈

    為什麼歷史學界不把劉備的蜀漢政權歸入漢朝體系?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漢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較強盛的時代之一。對於漢朝來說,包含了劉邦建立的西漢和劉秀建立的東漢,以漢獻帝作為漢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在此基礎上,就劉備建立的蜀漢,雖然國號也是“漢”,而且劉備還是中山靖王之後,也即是漢室後裔。不過,蜀漢卻沒有被納入到漢朝的範圍內。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東漢屬於漢朝,蜀漢卻不屬於漢朝呢?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就劉備建立的蜀漢,不能說是三國時期的正統王朝。對於東漢王朝來說,在東漢末年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在此基礎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幫助東漢王朝消滅了眾多割據的諸侯。在此基礎上,漢獻帝劉協將皇位禪讓給魏文帝曹丕。由此,對於曹魏來說,通過禪讓的方式取代東漢,這是古代歷史上比較合法的程式了。比如在三國之前,歷史上就有堯舜禹禪讓的先例,所以,漢獻帝將皇位禪讓給曹丕,自然是有先例可循的。在此基礎上,劉備建立的蜀漢,自然也就存在了法理不足的問題。如果漢獻帝是將皇位禪讓給劉備的話,那麼蜀漢或許就是當時的正統了。

    再者,對於劉備建立的蜀漢,雖然諸葛亮、姜維多次北伐中原,希望消滅曹魏,恢復漢室。但是,從結果上來看,蜀漢不僅沒有擊敗曹魏,反而成為魏蜀吳三國中最先滅亡的一個。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公元263年,在鄧艾大軍兵臨成都後,蜀漢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由此,至始至終,蜀漢都是偏居一隅,這是蜀漢和西漢、東漢之間的重要區別。當然,除此之外,蜀漢還犯了一個錯誤。在曹丕稱帝后,蜀漢選擇長期討伐,畢竟天下不能存在兩個皇帝。但是,面對孫權的稱帝,蜀漢則選擇承認。

  • 3 # 憂國吃瓜

    西漢漢景帝劉啟有14個兒子,皇位傳給了劉徹,其他都封了王,後世各傳一個支脈。

    東漢末年的劉備和劉協,就各屬一個支脈上,所以他倆絕對共有一個祖宗,那就是漢景帝劉啟的嫡系子孫。

    但皇家支脈複雜,漢景帝時代已經過去300多年,劉備和劉協卻經歷著完全不同的人生。劉備比劉協年長20歲,算是生活在同代,劉協7歲就繼承皇位成了漢獻帝,而劉備那年28歲了還是一介平民靠賣草鞋為生,其原因就是是劉備這一支脈祖上並不發達,他的爺爺做官才到了縣令,他父親什麼官都沒做。

    沒想到漢獻帝劉協無能,政權被曹家篡奪,東漢變成了魏,天下既姓了曹,就根本沒劉備什麼事。公元220年,劉協的東漢滅亡,第二年,劉備的蜀國建國,旗號是”蜀漢”,當然取了個”漢”字就是一個由頭,表示光復漢朝是天意,呼籲大家歸順。

    所以劉備打下蜀國的天下,靠的完全是自己的實力,跟先祖的西漢東漢毫無關係。因此不僅僅是史學界,相信劉備自己,也不會把蜀國歸為漢朝序列。

  • 4 # 黃小邪談古論今

    因為劉備並沒有完成匡扶漢室基業的目標,所以後世及歷史學界只能稱之為蜀漢。

    東漢末年,漢室哀微,群雄逐鹿中原。有著大漢皇室血統的劉備一直把恢復漢業做為自己的目標,“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是劉備提出的口號,可見劉備一直是以正統漢室自居,這也是劉備一直以來的政治基礎。劉備稱帝時的國號也是“漢”。

    但最終結束三國紛亂的是曹魏政權,因而偏安蜀地的劉備政權只能被稱為“蜀漢”。

    但值得注意的是,“蜀”是吳、魏對劉備政權的賤稱,他們自己一直是以正宗的“漢”自居,所以在一些影視作品裡,劉備大軍的旗幟上寫著大大的“蜀”字是非常可笑的,他們的旗幟上只可能寫的是“漢”!

  • 5 # 相信愛情但不當舔狗

    首先,就劉備建立的蜀漢,不能說是三國時期的正統王朝。對於東漢王朝來說,在東漢末年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在此基礎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幫助東漢王朝消滅了眾多割據的諸侯。在此基礎上,漢獻帝劉協將皇位禪讓給魏文帝曹丕。由此,對於曹魏來說,通過禪讓的方式取代東漢,這是古代歷史上比較合法的程式了。比如在三國之前,歷史上就有堯舜禹禪讓的先例,所以,漢獻帝將皇位禪讓給曹丕,自然是有先例可循的。在此基礎上,劉備建立的蜀漢,自然也就存在了法理不足的問題。如果漢獻帝是將皇位禪讓給劉備的話,那麼蜀漢或許就是當時的正統了。

  • 6 # 王張三

    因為東漢的法統實際上是曹魏繼承了。漢獻帝把皇位讓給了曹丕而不是劉備。

    實際上,劉備的國號就是漢,而且在曹丕代漢後就迫不及待稱帝了。從這個角度,還有劉備的宗室身份,也是讓蜀漢有了一定的合法性。

  • 7 # 墨痕生花

    劉備是自立為帝的,他所建立的蜀漢政權並非從東漢政權過渡而來的。因而,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是奉曹魏政權為正朔的,儘管權力的交接並不是出於東漢皇帝的本心,但曹魏政權在表面上做到了名正言順。隨著魏文帝曹丕繼承大統,也就正式宣告了東漢政權的覆滅。

    雖然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並時常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建立了自己的蜀漢政權。我們要知道,蜀漢所轄範圍是很有限的,不過是一個偏安西南一隅的地方性政權。無論是在道統上,還是經濟、軍事實力、人口等多個方面,蜀漢與佔據中原地區的曹魏相比,都不具備壓倒性優勢。

  • 8 # 凝沙學史

    歷史上,漢朝延續了四百多年,劉邦建立西漢,西漢衰敗後出了點意外,被王莽弄了個新朝,幸好,劉秀又恢復漢室江山並建立了東漢,因而歷史學界把西漢和東漢,統稱為漢朝。

    為何歷史學界不把劉備的蜀漢政權歸入漢朝體系呢?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需要弄明白劉備的蜀漢政權,是否真的是姓“漢”?

    另外,在諸葛亮東吳舌戰群儒時, 有一儒生說起,“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猶是相國曹參之後。劉豫州雖雲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可見,當時已經有人質疑劉備身世。

    劉備身世可疑,與劉邦或劉秀不是同宗,因此,劉備所建立的蜀漢自然與漢朝有所區別。

    事實上,蜀漢從成立到滅亡,只是偏居於西蜀之地,按體量來說蜀漢連東吳也比不過,更不用說強大的魏國,所以,蜀漢北伐統一中原完全是一種不可實現的願望。因此,把劉備的蜀漢看作一個地方諸侯勢力更為適當,而不是一個國家。

    總而言之,蜀漢的建立人劉備身世可疑,蜀漢成立法理不足,加上蜀漢的行為像諸侯武裝割據,因此劉備的蜀漢不姓“漢”,歷史學界也不把蜀漢歸入漢朝體系。

  • 9 # 市井生活雜談

    我們看待類似問題,最好是先從大方向上看,這樣不至於迷路,或者總有類似問題困擾我們。

    歷史本來就是過去的,已經發生的,所以要看這歷史是誰寫的,這個“誰”是屬於誰的,這是一個解決疑惑的很好視角。

    那我們言歸正傳,我們瞭解的三國曆史,大概初認知都應該是從三國演義電視劇獲取的,或者三國演義的本子上看到的,或者民間獲取的,三國演義的本子是羅貫中寫的,公元1330年大約出生,距離事發現場公元200,有一千多年之久,所以我們所瞭解的認知不一定都是正確的,而三國演義的來源是三國志以及裴松之的註釋,陳壽寫的三國志,他是公元233年出生的,可以說處在當時三國的背景裡面,內容可靠度很大,裴注的作者距離事發也不過一百年多那樣子。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的大部分認知不一定正確。

    三國志是把魏視為正,三國演義傾向於蜀,歷史學界傾向於三國志,所以劉備的蜀漢不被納入漢朝體系也是值得理解。

    不過凡事都是辯證的看吧,就看你說出的位置罷了。

  • 10 # 愛久69

    割據政權,稱作漢的政權有許多,比如劉備建立的蜀漢,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前趙),劉知遠建立的後漢,李雄建立的成漢 劉玄建立的玄漢,劉巖建立的南漢,劉崇建立的北漢

  • 11 # 江上俠chenxiliang

    封建社會政權繼位制度是非常密格的。皇帝在世,必立長子為太子,以繼承皇位。其他兒子若殘害太子,越位篡奪皇位,皇室和諸大臣必然反對。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劉備以東漢中山靖王后裔之名、匡扶漢室之名起兵,後在四川建立蜀漢皇朝。但是,劉備不是漢獻帝之子,他的皇帝不是正統的嫡傳皇位,因此他的政權不是東漢系列,故歷史學家不能把蜀漢列為東漢範圍。就是勢力最強的曹操只做漢朝宰相,也只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他若稱漢皇,必將遭篡位之罪名而受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 12 # 華碩王不二

    因為劉備的蜀漢政權只能算是偏安一隅,而當時的正統之地是在北方曹魏統治之下。當時三國之中,無論面積,人口,還有經濟,軍事實力,蜀國都是排名靠後的

  • 13 # 這些歷史要讀

    其實,歷史學界都是將劉備所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漢朝體系的。對應於西漢(前漢)和東漢(後漢),通常將其稱之為“季漢”。只不過,“季漢”並沒有普遍被後世視作是正統王朝罷了。

    而且,在漢朝帝系中,劉備的廟號也是與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一樣,都是“祖”字頭。劉邦是漢高祖(漢太祖)、劉秀是漢世祖,而劉備則是漢烈祖。也就是說,從宗法的維度來看,漢朝實際上就有三個“祖”,分別代表著三個斷代。所以,蜀漢(季漢)本身就是歸入漢朝體系當中的。

    因為,曹魏不同於北魏和金國,當年魏文帝可是接受漢獻帝的禪位而稱帝開國的,算是正兒八經的走完了改朝換代的“法律”流程。因此,從法理上,曹魏是繼承了東漢的“正統”地位的。

    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北宋王朝,在靖康之恥中快速亡國。此後,宋高宗趙構建立的南宋,雖說是繼承了北宋的法統,但實際上偏安江南的南宋自立國時起,便比金國低一等,為了求和一度向金國稱臣;此外,終南宋一朝法定上的都城汴京始終都在金國手中(PS:臨安實際上並非南宋都城,而是“行在”)。

  • 14 # 小小小百科全書

    事實上,三國時期劉備所建立的政權就是漢政權。相當一部分人,甚至部分史學家都認為劉備的漢政權就是兩漢政權的延續。最開始把劉備的漢政權稱之為“蜀國”,最開始這是對劉備漢政權的刻意汙衊。畢竟劉備一直以漢室宗親自居,劉備也一直把自己的漢政權認為是傳承兩漢的新的政權。而人們把劉備的漢政權,稱之為蜀國,事實上就是把它和兩漢政權區分開了,以此來表示劉備的漢政權和兩漢政權並沒有什麼沒關係。也正因為如此,蜀國的稱號才被傳播開來。後人習慣來蜀國這個稱號,但又為了表示認可劉備的政權乃是兩漢的傳承,再加上劉備的政權建立在蜀地,所以就稱其為蜀漢政權。蜀漢只是一個代稱,歷史上並沒有這個國號。

    為何史學界不把劉備的蜀漢政權歸入漢朝政權體系,這個問題也十分的簡單。首先,相較於東西兩漢政權而言,劉備的蜀漢政權不過是一方割據勢力,並沒有形成一統。如果劉備蜀漢有機會形成一統,那麼蜀漢自然也就會歸為漢朝體系當中。在漢獻帝禪讓帝位於曹丕,曹丕篡漢稱帝后。事實上也就標誌著漢朝政權的覆滅。隨之而來的就是三國時期,歷史上把劉備的蜀漢和曹丕的魏政權,以及孫權的東吳政權共存的時期定義為三國時期,也就是說魏蜀吳共存時期代表的是他們三家,而非某一方勢力。可見從本質上講,劉備的蜀漢政權和兩漢政權有很大的區別。

    再有司馬氏的晉朝取代了魏政權,消滅了蜀漢和東吳,完成了大一統。也因此中國歷史上從三國時期進入到了晉朝時期。晉朝自然要給前朝做史,而三國之中就必須要明確一個正統政權。這個政權就是魏政權。因為司馬氏的政權也是通過魏帝禪讓得來的。這也就說明晉朝政權是通過魏政權傳承來的。所以為了自身政權的合理合法性,晉朝也勢必會把三國時期的魏政權定為正統政權,畢竟他們是從曹魏手裡接過的天下。三國魏政權為正統,這就更進一步證明了蜀漢只不過是一個割據政權,割據政權沒有資格和兩漢政權並列,這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15 # 蕭武

    而從曹魏時期開始,就以正統自居,把蜀漢和東吳都視為分裂割據政權。在劉備死後,曹丕就曾經讓王朗、陳群等人給諸葛亮寫信,目的就是讓蜀漢自去帝號,稱臣稱藩,諸葛亮一開始沒有理會,後面專門寫了一封公開信作答。這就是《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和王司徒陣前嬉戲的橋段的由來,也就是曹魏的誘降攻勢。

    當然,曹魏這麼幹,也不是毫無來由的。在曹操死後,劉備曾經派人以弔祭的名義去見曹丕,但是曹丕認為劉備是“因喪求好”,很不願意,就拒絕了劉備,沒有接待,讓邊境接了書信就把來使送走了。劉備這次寫信給曹丕,其實就是想照貓畫虎,先和曹丕搞好關係,為伐吳做準備。孫權在偷襲荊州之前,就先給曹操奉表稱臣了。

    在曹魏的正式文獻裡,對蜀漢也一直稱為蜀,而不稱漢。蜀漢這邊當然就不一樣了,不管曹魏把他們叫什麼,他們都是以漢朝正統自居的。江山是高祖打下的江山,漢獻帝沒守住,其他高祖子孫誰都有資格也有義務重振漢室。所以,在蜀漢這邊,一直把曹魏視為篡權奪位的漢賊。這也就是蜀漢說的,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曹魏就是賊。

    經歷了短暫的統一之後,西晉就在八王之亂和五胡之亂的內外打擊之下,不得不渡江南遷,衣冠南渡,也就是後來的東晉。東晉雖然局面也已經很糟糕了,但畢竟在五胡十六國那樣的時代裡,還是個漢人政權,又是皇室正統,所以後來大多數也都是承認東晉的正統地位的。加上北魏早期曾經東晉有往來,所以東晉的正統地位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即便如此,唐朝也不否認三國時期曹魏的正統地位。但司馬氏的正統地位既然動搖了,連帶的自然也會影響到曹魏的正統地位,對曹操的非議也就越來越多了,對劉備的同情也開始逐漸盛行起來。也是在這個時期,對王朝正統地位的認定標準也越來越嚴謹,對禪讓的質疑也越來越多。

    對曹魏正統性的徹底質疑出現在宋朝。雖然趙匡胤也是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取的政權,但畢竟是他完成了統一,消滅了持續多年的封建割據狀態。到了南宋,這個問題就更加突出了,因為為蜀漢的正統性辯護,就是為南宋自身的合法性辯護。南宋也對金國稱臣了,如果按照之前的正統敘述,那麼金國就成了正統,南宋就不是了。所以從南宋開始,特別強調蜀漢的正統性。之後元明清也基本上延續下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貨源怎麼開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