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習性
遷徙
灰鯨它是哺乳動物中遷移距離最長的種類,遷移距離可長達10000-22000公里。在太平洋的北美洲一側,灰鯨從5月下旬到10月末穿過白令海峽和白令海西北部,到水溫、光照都較適宜的北極圈內索餌,然後開始南移,穿過阿留申群島,沿著北美洲大陸沿岸南下,平均每天行進大約185公里。2月間在水溫較高、光照充分的加里福尼亞半島的西側以及加里福尼亞灣的南側繁殖。2月份以後再次開始北進,但路線與南下時不同,從夏季的索餌場所到冬季的繁殖場所之間的往返距離大約為18000多公里。在太平洋的亞洲一側,灰鯨從鄂霍次克海穿過宗谷海峽進入日本海,再沿著北韓東海岸經過到達中國的南海,其中還有一部分穿過對馬海峽後北上進入中國的黃海。
西北太平洋種群夏季在鄂霍次克海,秋季到廣東和海南省海域越冬;東北太平洋種群夏季在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和白令海,秋季沿海岸線至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西岸越冬。
食物
灰鯨主要以浮游性小甲殼類、鯡魚的卵,以及其他群游魚類為食,也吃海膽、海星、海螺、寄居蟹、瑟蝦、海參以及海藻等。但在南下洄游時不攝食,胃中是空的,往北洄游時才經常攝食。
潛水
它也是在淺潛水的時候呼吸數次以後,就接著進行一次時間較長的深潛水,潛水的深度約為100米左右,在水下前進的距離約為1000米,持續時間一般為17一18分鐘。淺潛水時尾鰭並不露出水面,背部也不彎曲,但深潛水時尾鰭常高舉出水面。它的遊速很慢,一般為每小時3-4海里,最快也不超過7一8海里。
發聲
一些灰鯨特別喜歡發出一種“哼哼”聲,無論何時何地,每小時大約發出50次左右,每次歷時2秒鐘,頻率範圍在20-200赫茲之間,強度可達160分貝,很象是在嘆息或者嘟囔。人們對它發出這種聲音的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認為是回聲定位或者群體成員之間交流的訊號,也有人認為是對暴風雨、地震地自然現象的反應,最近的發現表明,發出這種聲音的個體大多是沒有找到配偶的個體,於是又推測這種“哼哼”聲可能是它們對於“失戀”的嘆息,或者是一種憤懣和發洩。
天敵
灰鯨在海洋中的主要天敵是虎鯨,經常遭受虎鯨的襲擊,這時只有將肚皮朝上浮在水面上,用假死的方法試圖躲過災難。
地理分佈
灰鯨分佈於北太平洋、北大西洋、 北美洲沿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日本海和中國的黃海、東海、南海等溫帶海域附近。
主要分佈國家和地區(海域):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美國、中國、日本、北韓、南韓。
生存習性
遷徙
灰鯨它是哺乳動物中遷移距離最長的種類,遷移距離可長達10000-22000公里。在太平洋的北美洲一側,灰鯨從5月下旬到10月末穿過白令海峽和白令海西北部,到水溫、光照都較適宜的北極圈內索餌,然後開始南移,穿過阿留申群島,沿著北美洲大陸沿岸南下,平均每天行進大約185公里。2月間在水溫較高、光照充分的加里福尼亞半島的西側以及加里福尼亞灣的南側繁殖。2月份以後再次開始北進,但路線與南下時不同,從夏季的索餌場所到冬季的繁殖場所之間的往返距離大約為18000多公里。在太平洋的亞洲一側,灰鯨從鄂霍次克海穿過宗谷海峽進入日本海,再沿著北韓東海岸經過到達中國的南海,其中還有一部分穿過對馬海峽後北上進入中國的黃海。
西北太平洋種群夏季在鄂霍次克海,秋季到廣東和海南省海域越冬;東北太平洋種群夏季在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和白令海,秋季沿海岸線至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西岸越冬。
食物
灰鯨主要以浮游性小甲殼類、鯡魚的卵,以及其他群游魚類為食,也吃海膽、海星、海螺、寄居蟹、瑟蝦、海參以及海藻等。但在南下洄游時不攝食,胃中是空的,往北洄游時才經常攝食。
潛水
它也是在淺潛水的時候呼吸數次以後,就接著進行一次時間較長的深潛水,潛水的深度約為100米左右,在水下前進的距離約為1000米,持續時間一般為17一18分鐘。淺潛水時尾鰭並不露出水面,背部也不彎曲,但深潛水時尾鰭常高舉出水面。它的遊速很慢,一般為每小時3-4海里,最快也不超過7一8海里。
發聲
一些灰鯨特別喜歡發出一種“哼哼”聲,無論何時何地,每小時大約發出50次左右,每次歷時2秒鐘,頻率範圍在20-200赫茲之間,強度可達160分貝,很象是在嘆息或者嘟囔。人們對它發出這種聲音的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認為是回聲定位或者群體成員之間交流的訊號,也有人認為是對暴風雨、地震地自然現象的反應,最近的發現表明,發出這種聲音的個體大多是沒有找到配偶的個體,於是又推測這種“哼哼”聲可能是它們對於“失戀”的嘆息,或者是一種憤懣和發洩。
天敵
灰鯨在海洋中的主要天敵是虎鯨,經常遭受虎鯨的襲擊,這時只有將肚皮朝上浮在水面上,用假死的方法試圖躲過災難。
地理分佈
灰鯨分佈於北太平洋、北大西洋、 北美洲沿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日本海和中國的黃海、東海、南海等溫帶海域附近。
主要分佈國家和地區(海域):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美國、中國、日本、北韓、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