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亭閱筆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這個天下第一,那是代表不簡單,大家謙虛些,老懷疑自己學之不得,這不是很正常嗎?你想學就學,學了就應該會,這個規定不好頒佈出來吧?王羲之同意了嗎?

    逸少小几杯下肚,眾人亦皆醉,大家興致高揚,現場一片歡呼!平時不一定有意識執行的高域區筆法,此時卻如噴湧,一下子就從逸少筆端自然使出,天時地利人和,天下第一書法應運而生!

    問題就清楚了,不是你用功不夠,不是你還沒有掌握一些通常意義的長篇大論的書法ABC,你學不好《蘭亭序》,原因是你和王羲之都不在一個頻道!

    這個頻道是對筆法而言的,你要用通域區的筆法是調動不了《蘭亭序》那支處在高域區的毛筆的,那隻好以描、畫這些動作去跟隨,那麼你的筆畫是被動的拉出來的,這是學不好書法的,何況是《蘭亭集序》呢。

    好的書法,筆畫是有主動權的,你可以看到那些筆畫的生機煥然,那些筆畫好像都有各自的意志,它們要活成它們自己想要的樣子!實際上,這是很高階的書法思想,並不是文學上的假大空修辭,你想想,這樣的書法不就是有了精氣神了嗎?

    筆畫要自主的生態,這些祕笈式的描述,只有祕笈式的筆法可以提供給筆畫發展了。

    書法的核心是筆法應用,這個不會變。

  • 2 # 微詩陽春白雪

    為什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難以臨習和吸收創作,是因為書聖喝高了還是別有原因?

    王羲之的《蘭亭序》代表了中國行書的最高水平。這是他微醉時的興致揮灑。用筆看似隨意如心,氣度不凡,章法錯落有致,疏密有度,行與行,字與字之間都順勢而變,卻發現不了規律性。應是文化修養,思想境界,手法精到的自然產物,如山間風雲變幻,四時之景各異,日出雄偉壯麗,夜來神祕莫測。所以書法修煉的不是固定的筆法,而如何化解處理矛盾的智慧。這種智慧體現了人文精神,體現了儒家的中庸之道,體現了道家的萬道歸一,體現了佛家的超然出世。書法大家的字的規律化於無形,卻如論從何角度去欣賞都給人以美感。然而你無法總結其規律性。

    所以無數書家興嘆“世人盡學蘭亭面,幾人悟道得真傳”。也許你臨寫得很像,如果再寫其筆意用寫另一篇文章。你這篇作品再與蘭亭集序臨本作比較。自己會大吃一驚,不得不膜拜“蘭亭序”為神品。書法中筆法與結字是易於訓練的。難就難在章法處理上,非大智慧高境界不可為也。只有深入研究書法練習書法的人,才真正體會到書法之難。才明白書法是一生的修行,而不是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培訓班”能達到的境界。

    習《蘭亭序》有感

    七言詩

    中華行書萬古傳,

    唯有蘭亭序最贊。

    飄若遊雲天下去,

    矯若驚龍四海翻。

    龍跳天門天宮上,

    虎臥凰閣涼亭軒。

    天質自然優可貴,

    丰神蓋代受青憐。

    世人盡識蘭亭面,

    難學其道法自法。

    書法境界在修煉,

    人品高貴字不凡。

    書法之路勤為徑,

    博學善取吸靈丹。

    人生百年書為樂,

    功到自成美名傳。

  • 3 # 王乃棟說書畫

    這個問題古代學《蘭亭序》的明白人早就解決了,現代人卻不學書法史,還在糾纏什麼喝不喝高的問題。

    宋黃庭堅詩說:俗書喜作《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

    這是說學《蘭亭序》僅從字形上學是很難學像的,只有從筆法的根本性上去學。才能夠學到了王羲之的筆法,即使字形不像《蘭亭序》,也能得到《蘭亭序》的真傳,因為《蘭亭序》從表面上看似乎貌不驚人,筆法卻是異常精妙。

    把書法當作書寫去學,將筆法作為字形去臨,誤筆法為一般的用筆方法,把筆法當成轉指捻管那樣來學,才是喝高了,就是唐孫過庭《書譜》中指出的: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請那些喝高了者,仔細看看王羲之《蘭亭序》和楊凝式《韭花帖》等真跡之間的筆法聯絡吧,不能僅僅是停留在喜作《蘭亭》面。

  • 4 # 半清堂

    學習蘭亭序學此貼什麼。如果沒弄懂就可以放棄。如果只是因為它是天下第一行書就學習那你一定錯了。如果是學習用筆結字那就錯了。蘭亭序用筆失真沒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完全弄不懂。只會越走越遠。建議學習趙孟頫入手。如一定要學習王羲之必須要有老師指導。因為王羲之沒有真跡。隔窗相望如何學得。

  • 5 # 於明暉書苑

    王羲之是從古到今被公認的書聖。張芝和懷素是草書之聖。只有王羲之是書聖。《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在特殊環境下、使用特殊文房工具、在特殊的精神狀態下書寫的經典神品。當時右軍是在酒後微醉的狀態下,使其才氣、修養、性情的自然流露書寫而成。全篇多處有修改。是否可以這樣想象:當時不管錯處如何,將文詞修改正確,先這樣寫下來,等事後再重寫一遍。後來書聖曾幾次書寫,但沒有一幅能超越或趕上原作。這雖然是想象,不過還真有些接近其真實性。《蘭亭序》這件巨集篇鉅製的誕生,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書法與繪畫的傳承與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巨大作用!這件國寶的真跡至今仍是個迷。多數專家學者認為,《蘭亭序》真跡,被當作李世民的隨葬品埋入地下。我們看到的《蘭亭序》法帖都是唐後先賢臨摹之作。《蘭亭序》是王羲之微醉後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 6 # 滿城風雪何處歸

    形以仿,勢難求

    其實每個人都遇到過,當時做一件事情特別有感覺,過後再也找不到這種感覺,連自己都模仿不了自己,何況他人。

    模仿的在像,也沒有他當時的氣勢和感覺。

    形隨像,神不同。

  • 7 # 水中金16

    世傳蘭亭各本差異很大,而世人獨尊馮承素,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事實上馮承素本最為惡劣,遊絲映帶拖泥帶水,極盡矯揉造作之能事,全無右軍書風。如何被定為一尊,真是荒唐的事件。以下是褚遂良摹本,書法上優劣分明。但真正的問題在於世傳蘭亭與劉孝標所錄根本對不上,而後者顯然不是節錄的問題,有一點正常的腦子都能明白。這一點沒有人給出有力的解釋,所有的解釋都是招搖撞騙自欺欺人。另附右軍書,比對一下,高下立判,真偽自明

  • 8 # 六品堂

    筆法比較複雜。各種靈活變化,匪夷所思的筆畫卻生動自然。

    結字奇特,不取平正。很難學。自己學能欹側,但是不能如此中和。

  • 9 # 翰墨書道

    學習書法也是如此,要細嚼慢嚥。

    如果臨摹學習時淺嘗輒止,甚至抄帖,不讀帖和一邊臨摹學習一邊對照檢查,肯定是學不好的。

  • 10 # 王瑋陶琉刻繪

    《蘭亭序》八柱臨摹作品,除了馮承素的摹本屬於製作,其他臨作各具特色,各有特點,說明臨習和吸收創作只要找對路子,並不是高不可攀,只是不適合初學者而已,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墨跡和聖教序碑刻恰好互補,同時臨習,墨跡的慣氣和線質恰好彌補碑刻書寫性的不足,碑刻的沉穩和簡潔可抵消墨跡的瑣碎小動作,以免捨本求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媳婦從不做家務,作為婆婆我應該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