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計原則:
1、車站應根據車站型式、客流大小、票制與管理方式,確定車站佈局和規模。
2、車站應根據線路敷設方式,結合周邊環境、地下管線、地形條件設定,控制車站體量。地下站或
高架站應減少層數,敞開式站臺應設風雨棚,有利乘客乘降和出入。
3、換乘車站應做好規劃設計,換乘距離不宜大於250m,換乘時間不宜大於5min,並結合工程實施
條件,選擇便捷的換乘方式,換乘通道應滿足正常透過和緊急疏散能力。
4、換乘車站在工程實施中,屬近期建設的車站,其換乘節點的土建工程宜一次建成,統一利用兩站 地下空間和裝置資源共享。屬遠期建設的車站,宜作預留換乘條件和後期施工條件。
5、站臺上應設有足夠數量的出站通道、樓梯和自動扶梯,並保證下車乘客至就近通道或樓梯口的
最大距離不得超過50m,並在下一次列車到達前,已撤離站臺。
6、車站裝置及管理用房區應根據各系統工藝和相互介面聯絡要求,進行綜合協調、合理佈置。地
面和高架車站的裝置用房,應因地制宜、靈活佈置,有條件的地方可與鄰近建築物合建。
7、地下車站站臺與站廳公共區應劃分防煙、防火分割槽,防煙分割槽不得跨越防火分割槽。
8、車站的樓梯(含自動扶梯)、檢票口、出入口通道的透過能力均應按超高峰小時進出站客流及各
口部的不均衡係數計算確定。
並且應滿足在高峰小時發生事故災害時的緊急疏散,能在6min的目標時間內,將一列進站列車所載的乘客(按遠期高峰時段的進站客流斷面流量計)及站臺上候車人員全部撤離站臺。
9、車站的站廳應進行客流流線組織設計,出入口、檢票口、樓梯口布置應符合客流組織路線,並有
一定緩衝距離,確保進出站客流路線通暢。
10、當採用全封閉式自動售檢票方式時,車站站廳應分設付費區和非付費區。非付費區面積應大於
付費區,付費區的面積應緊湊。
11、非付費區的面積應滿足客流流動和有關裝置安裝的要求;位於出入口的站廳區域是進出站客
流交叉流動的集散區(檢票機或樓梯欄杆的外側),其區域範圍宜保持16~20m的縱向空間。
12、售票機前應留有不小於2m的排隊空間。在出站檢票機內側應留有4~5m的滯留聚集空間。
13、車站的站臺、站廳、樓梯、通道和出入口,應設定無障礙服務設施。
答: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計原則:
1、車站應根據車站型式、客流大小、票制與管理方式,確定車站佈局和規模。
2、車站應根據線路敷設方式,結合周邊環境、地下管線、地形條件設定,控制車站體量。地下站或
高架站應減少層數,敞開式站臺應設風雨棚,有利乘客乘降和出入。
3、換乘車站應做好規劃設計,換乘距離不宜大於250m,換乘時間不宜大於5min,並結合工程實施
條件,選擇便捷的換乘方式,換乘通道應滿足正常透過和緊急疏散能力。
4、換乘車站在工程實施中,屬近期建設的車站,其換乘節點的土建工程宜一次建成,統一利用兩站 地下空間和裝置資源共享。屬遠期建設的車站,宜作預留換乘條件和後期施工條件。
5、站臺上應設有足夠數量的出站通道、樓梯和自動扶梯,並保證下車乘客至就近通道或樓梯口的
最大距離不得超過50m,並在下一次列車到達前,已撤離站臺。
6、車站裝置及管理用房區應根據各系統工藝和相互介面聯絡要求,進行綜合協調、合理佈置。地
面和高架車站的裝置用房,應因地制宜、靈活佈置,有條件的地方可與鄰近建築物合建。
7、地下車站站臺與站廳公共區應劃分防煙、防火分割槽,防煙分割槽不得跨越防火分割槽。
8、車站的樓梯(含自動扶梯)、檢票口、出入口通道的透過能力均應按超高峰小時進出站客流及各
口部的不均衡係數計算確定。
並且應滿足在高峰小時發生事故災害時的緊急疏散,能在6min的目標時間內,將一列進站列車所載的乘客(按遠期高峰時段的進站客流斷面流量計)及站臺上候車人員全部撤離站臺。
9、車站的站廳應進行客流流線組織設計,出入口、檢票口、樓梯口布置應符合客流組織路線,並有
一定緩衝距離,確保進出站客流路線通暢。
10、當採用全封閉式自動售檢票方式時,車站站廳應分設付費區和非付費區。非付費區面積應大於
付費區,付費區的面積應緊湊。
11、非付費區的面積應滿足客流流動和有關裝置安裝的要求;位於出入口的站廳區域是進出站客
流交叉流動的集散區(檢票機或樓梯欄杆的外側),其區域範圍宜保持16~20m的縱向空間。
12、售票機前應留有不小於2m的排隊空間。在出站檢票機內側應留有4~5m的滯留聚集空間。
13、車站的站臺、站廳、樓梯、通道和出入口,應設定無障礙服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