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2

    《沙田山居》--讀後感

    讀余光中先生的《沙田山居》,真是神覽山水之美,心味文筆之仙。在這篇散文中,比喻之形象,語氣之和緩,音調之壓韻,文字之傳神,情感之含蓄,可堪稱一道風景。

      余光中先生是著名的鄉愁詩人,無論詩,還是文,都充滿了鄉愁之味。這篇散文呢?也是寫鄉愁嗎?通讀全文,只覺景之美,言之精,並不存一絲鄉愁的透露。是寄情於景,含蓄之筆?也許!

      《沙田山居》的特色是語言,而不是文法。於是在此就不分析文章的佈局了,只談談文章中情與景的糅和,共同來識破這含蓄之筆。

      “山外有山,最遠的翠微淡成一鳧青煙,忽焉似有,再顧若無。”這一句寫遠景,實際是鄉愁的一處體現。寫“山外山”,“最遠”二詞就寫出了鄉愁的層層與綿亙之遠,之久。“忽焉若有,再顧若無”又寫出了鄉愁的平凡,不需記起,但又不會忘記的情懷。

      “那便是,大陸的莽莽蒼蒼了。”這裡是一明一暗二筆合寫鄉愁。明之處,“大陸”。詩人出生在大陸,正處青春年少的21歲時,被迫離開故土,漂泊於臺灣、香港、美國、歐洲等地,所以“大陸”一詞顯然表明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暗之處,一個逗號。本來這句話可連寫,但詩人偏偏在中間隔一逗號,將其分為兩段,這一隔便起了強調作用。強調了後段“大陸”。讀時也會感到語氣明顯加強。這一逗號也包含了不少情感,可以看出,詩人在寫此句時,情感猛地向上一提。正猶如餘老傍窗而坐,抬頭遠望,大陸的海岸線讓他心頭一亮,可“莽莽蒼蒼”一詞又只好讓詩人發出無可奈何的嘆息。

      “十八個月,也就是說,重九的陶菊已經兩開,中秋的蘇月已經圓過兩次了。”這一句更是明寫。選擇重陽節與中秋節,菊和月,這是最坦白的鄉愁的寄託。至於寫陶淵明與蘇軾兩位文豪,則是側寫。透過寫其人實際是寫其作。抒發了詩人對中國(大陸)文化的眷戀與追求。

      “山色如環,困不住浩淼的南海,畢竟在東北角缺了一口。”這一口正是詩人瞭望故土的鏡頭,是鄉愁之潮的出海口。

      寫遠行海輪揚起的白帆,正是詩人鄉愁的寄託。是讓白帆將鄉愁帶去大陸的情懷。

      “到了夜深,......只留下一陣陣的潮聲起伏,永恆的鼾息,撼人的節奏撼我的心血來潮。”“潮”是鄉愁,這一句借夜景的海潮寫詩人內心起伏的鄉愁。

      再比如後文中的寫火車片段,開往大陸的火車也是鄉愁的寄託。鳴笛的震響,振動著詩人的心魄,則更是將火車比喻成鄉愁與故土的紐帶,振響了詩人鄉愁的脈搏,連結著詩人與故土。

      若是文學大師,我想,應將文中的每一字仔細揣摩,這每一字都包裹著一份鄉愁。

  • 什麼手機通話保密性好?
  • 保安人員平時日用電水費該由誰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