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社會生活博覽

    入秋之後,天氣變得晝熱夜涼,但由於氣候變化大,更要多注意養生。

    祖國醫學認為,秋天容易有燥邪來犯,臨床上可再細分為“溫燥”、“涼燥”,兩種“秋燥”情況:

    一、當天氣久情無雨,秋陽正烈時,溫燥會讓人出現咳嗽少痰、咽乾鼻燥、口渴頭痛、無汗發熱等症。

    二、當深秋初涼、西風南殺時,涼燥會使人咳嗽痰稀、咽乾行燥、毋塞不通、畏寒頭痛。

    但是,不論是溫燥還是涼燥,總是常合併面板乾燥發癢、大便乾結、津液缺乏等體徵表現。

    那麼,對此中醫認為,“燥者潤之”,中醫關於秋燥症常用的治療處方有很多種,比如,桑杏湯、杏蘇散、清燥救肺湯、沙參麥門冬湯等。此外,建議還要注意補充水分,平常可配合服用一些潤燥滋陰的食療來養生。以下介紹數種適合秋季食用的食材:

    1、百合:

    能潤肺止咳,還可寧心安神、幫助睡眠。可單獨炒菜或與蓮子、白木耳、冰精做成甜燙食用。

    2、白木耳:

    生津潤肺,滋潤面板。將白木耳與枸杞合燉,有滋補健身之功。

    3、黑芝麻:

    與蜂蜜同熬成糊。可滋潤面板、滑腸通便。

    4、水梨:

    梨肉生食可清火,蒸熟之後可潤肺止咳生津。

    5、柿子:

    甘寒,養肺胃之陰,潤肺止咳。

    另外,秋季養生,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潤為主。所以日常飲食,可從以下主方面做起:

    一、多吃蔬菜、水果,因為它們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最的水分,能補充人體的津液。

    二、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食品,以保證水分充足;

    三、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的清肅之性。

    此外,再分享一個專門祛“秋燥”的偏方:

    “玉芝地仙金腳丹”

    包含西洋參、獲荃、甘菊、枸杞、大生地、麥冬、陳皮等藥材。據說,本方為慈禧太后服用方,常服此方,可充養五臟、潤膚洋顏、常葆青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FC手機可不可以取代實質卡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