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耕士
-
2 # 使用者葉子666
縱橫古今、貫穿中外的兵法當屬《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曆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這部名著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了國門,讓許許多多著名的國外戰略家陶醉沉迷於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戰略文化之中。
這部名著已經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戰爭著作,而成為政治、經濟、外交各個領域領導者的必讀書。孫子的思想不僅在現代軍事領域而且在政治、經濟、外交、體育等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1.軍事上的應用
孫子兵法在軍事上的應用可謂多如牛毛,並且屢試不爽的印證了《孫子兵法》是一部偉大的軍事寶典。
在1990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將軍斯瓦茨科夫使用最古老的《孫子兵法》中“重將治兵”的原則及名種謀略思想來驅動裝備著最現代化的戰爭武器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斯瓦茨科夫也由此被譽為“將星奇才”
2.商場上的應用
我們常說商場如戰場,每一個經營者都可能遇到同行業的競爭對手,當我們在與經營對手較量時,同樣可以用到《孫子兵法》。
比如,兩個企業在爭取同一個專案,雙方都在競爭的時候注視著對方的舉動,生怕落在對方後面。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採用“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的方法來迷惑對方,假裝對這個專案並不太在乎,讓對方放鬆警惕,讓對方認為自己的對手心不在焉。
3.外交上的應用
孫子兵法與中國外交政策
《孫子兵法》中第一篇計篇中強調的是慎戰的理論,從表面上看孫子強調的是儲存實力,但是我把孫子的思想理解為避免士兵不必要的傷亡,體現是的孫武對士兵的一種仁愛。
《孫子兵法》中:“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迫不得已。”也講究能夠利用謀略和外交手段解決的問題,最好不要用戰爭去解決,因此從側面我們可以看出孫子同樣是不希望戰爭的發生。
從《孫子兵法》中講述的內容,我聯想到中國的外交政策。中國不是害怕打仗,中國擁有世界上最一流的軍隊,儘管我們的裝備還不是世界上的最先進的,但是我們的軍隊卻擁有世界上最堅定的意志力,有著最最堅固的基層堡壘“支部建在連上”,所以只是想為我們廣大的中中國人民謀求和平問題的環境。
中國上個世紀50年的戰火,使中國的百姓流離顛沛,如今人民安居熱業,我們的政府不想再置我們的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是對人民的熱愛。
中國要保持經濟的快速增長,就必須保證和平穩定的環境,同時中國積極的援助非洲的落後的國家,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我們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打造以中國為核心的國際聯盟,對虎視眈眈的敵對國家也是一種強有力的震懾,這正是符合了《孫子兵法》中的精髓,是這本書的靈魂在當代的最好應用。
-
3 # Eleazarchen
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和諧,戰爭以和平、和諧為歸宿。所以‘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才是真正的和諧之本。
孫武簡歷: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孫武的性格:
1、信賞明罰,治軍嚴明。
2、對用兵之道懷有敬畏之心。
3、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以上歷史資料顯示孫武的過人本領,當時的孫武出生在齊國樂安(山東廣饒),原籍是陳國(河南、安徽)由於政變逃到齊國,貴族出身的孫武,潔身自好勤問好學,青年時期從齊國到了吳國(吳國是在江蘇、安徽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孫武少年耳聞目睹過戰爭實況,祖父和父親是帶兵打仗的將領,少年時跟隨祖父和父親親授了軍事知識,培養了軍事方面的指揮能力,當時的齊國內部戰較多不利於齊國發展,孫武的志向遠大,認為吳國各方面較利於自己的事業,所以孫武決定離開齊國。
孫武與伍子胥在郊區自給自足,邊寫軍事著作,孫武認可了吳國公子為人,伍子胥的推薦給楚國公子光利,兩人此段時間跟隨了吳國公子光利因自封為王,引用:(終於,孫武寫好了13篇兵法。這13篇兵法,講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全書構成了一個嚴密的體系。第一篇《計篇》:論述怎樣在開戰之前和戰爭中時行謀劃的問題,並論述謀劃在戰爭中的重要意義。第二篇《作戰篇》:論述速戰速勝的重要性,因為出兵打仗要耗損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拖久了就會使軍隊疲憊、銳氣挫傷、財貨枯竭,別的諸侯國會乘機進行進攻。)隨後 的《孫子兵法》逐步成型。(圖片Cr瀏覽器)
-
4 # 知足常樂桃花飛雨
當然是奇門遁甲和孫子兵法了,因為你學會了奇門遁甲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事,知敵方的做戰天氣與地形和兵員的戰鬥佈置與敵方未來將要攻擊你的那一方位,自己能知在那一方位排兵佈陣為進攻容易取勝的吉方和有利地形和後退之時能逃跑設伏活命之生門的方向,象兵聖兵仙張良韓信孫武孫臏諸葛亮郭子儀樊犁花劉伯溫都懂奇門遁甲的。
而孫子兵法更是兵聖孫武經過自己多年的戰爭實戰經驗和兵家做戰的實用智慧而寫出的一本世界性軍事戰爭實戰指揮用兵的理論。
道天地將法,智信仁勇嚴,多算勝,少算不勝,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交,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乘敵人之不及,攻其所不戒也。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兵貴神速,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
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所以,孫子兵法和奇門遁甲就是一本書。
孫子兵法講用兵之實道,奇門遁甲講用兵之虛道。
所以人類千古兵家哲學實戰兵法智慧唯奇門遁甲和孫子兵法這二部戰書。
上可救國,下可救人,中可救民出水火。
即是現代高科技武器下的拼科技技術打勝仗,也需要用人的智慧和兵學智慧去做指導才行。
你不可能給先進武器下命令,去把敵方的人都打死?讓敵方的人民都聽你科技武器的話全部都投降給你?
只要有戰爭,兵法兵學的大智慧和先進武器一樣的重要。
而孫子兵法和奇門遁甲就是以戰止戰平叛戰亂與國亂才用的大智慧兵法。
從古到今用奇門遁甲和孫子兵法裡面戰術指導,出了很多救國救民於水火的軍事人才。
象張良,韓信,孫武,孫臏,諸葛亮,樊犁花,郭子儀,劉伯溫,毛主席,那一個不是熟讀孫子兵法與奇門遁甲而成就自己偉大的軍事戰略指揮思想的軍事指揮的實戰的軍事藝術家和道德學問家。
就是讀道德經與封神演義和三國演義與水滸傳和紅樓夢,也能學到兵學知識的。
因為戰爭永遠是人和人之間的謀略智慧與看事心態的戰鬥而決定戰爭的勝敗。
在先進的武器和在先進的裝備與後勤保障,若離開人的戰爭指揮思想,也不可能打勝仗的。
人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最高決策者,先進的武器與先進的裝備與後勤保障只是戰爭決策人手中用於打仗殺人的藝術棍而以。
奇門遁甲與孫子兵法最高明處: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為實用的戰爭智慧上戰兵法。
聖人求心不求佛,禺人求佛不求心。
戰爭就是考驗雙方做戰人員的智力思維的遊戲,誰看的遠,知道的早,武器人員裝備先進和做戰思想一流,誰就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孫子兵法與奇門遁甲就是未戰而巳知勝負的兵書。
所以學了奇門遁甲和孫子兵法的人智慧都非常高的,看一眼地形和做戰雙方的人員裝備和平時的軍事訓練素養,就巳經知道了這支做戰的軍隊能不能在戰場上打勝仗了。
戰爭的勝負講究的是軍事指揮者個人的心胸修養和能指揮軍隊打苦仗與勝仗的謀略智慧。
這才是軍事智慧的最高學問。
-
5 # 藍色星光116
無中生有
世界觀終極問題就是宇宙產生髮展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這些說法都有與我觀點相同與不同之處,本文的觀點是宇宙產生於差異,向著有序進化的方向發展。
宇宙產生於差異,當宇宙世界沒有差異時也就沒任何物質,可以看成能,可以認為“道”中所說的無。
對於道中所說的1生2、2生3、3生萬物,這種理解與解釋的方式分析一下哪一種是正確的,當然解釋可以有好多,這裡只是拿幾個分析而已。
第1種:由1為母體生了1個2,母體還在沒有變化,就象母雞一樣,那麼母雞呢?
第2種:1個分裂成2個,那麼就會不停的由大變小,如果不變小就要成長,而分裂的過程就會大大小小結構是一樣的,而大小不同的很多。
第3種:1生2不是1個變2個,而是1變的與原來不同就叫它2了,2又變不同了叫3了,就這樣變化差異,最後粉了、碎了或爆了成了萬物數量很多微小,而這些微小的我們可以認為是毛粒子或能量子,它們成結構的方式出現,就形成了萬物。
本文表述為第3種思想,是本文認為的,對於無中生有,也就是1由的產生,觀點是:當任何沒有差異就無物可言,能沒有差就沒有能。
在1生2的變化過程中,由1變成2的“道”早已經產生了,孕育著差異性的就是“道”,當由1變成2、3生萬物時,就表現為“道”生萬物了。
-
6 # 老黑雜談
你好,讓我老黑的胸肌來和你談談這個腦洞大開的想法。
這東西在古代是中國獨有的,西方那幫蠻夷之輩,懂什麼兵法?大多數是兩面列隊,主將喊一聲開戰,再打。這種方法從春秋戰國時代就被拋棄了。亞歷山大隨便擺了個馬其頓方陣就能無敵,希臘人想了個木馬屠城,就被吹上千年,可見西方蠻夷並不是說一說。他們是真的夠憨。
難道拿《三體》說?好吧就從《三體》角度來說說兵法。
三體中,不論是強大的三體星人還是地球人,使用最多的辦法是,間。
間不單單是間諜007那種。《孫子兵法》中提出間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
三體人初期利用地球人的叛徒,這是因間和內間,派出智子來地球這是生間,破壁人也是內間。
地球人反擊,羅輯參悟黑暗森林法則,用來將住三體人的方法是從葉文潔那裡得來的,可以說是反間。
三體人捧程心上臺,成為執劍人,用了因間,反間,生間。
總之地球人和三體人的戰鬥過程,其實就是一部諜戰劇。
那麼說《孫子兵法》就是最強的兵法嗎?還不是。
很簡單太弱了。歌者一張二向箔打來,你用什麼兵法都沒用。人家連給你用兵法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說最強的兵法,不是兵法是實力,在絕對強大的實力面前,任何兵法都沒用。
-
7 # 陽光清波
對此,我回答如下:
至今人類只發現地球上有生命,且有高等動物人類存在,浩瀚宇宙仍有待探索。所以我只就地球上有關軍事著作略作一概要介紹。
縱觀古今,兵法首推華夏。有史以來,我聽說古時兵法尤以《孫子兵法》最為流傳和推崇。所以兵家將領常閱此書,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之思維“運壽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但現時下對《孫子兵法》的作者提出了諸多疑問,有人云作者非孫武而是孫臏,對此我乃一頭霧水,不知何從,這先擱置一邊暫且不論。
當代,偉大領袖毛澤東既是思想家又是政治家,還是軍事家。抗戰時期著有《論持久戰》一書,預言了抗戰正式爆發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在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在他書中提出了諸如“敵進我退,敵住我擾,敵疲我打,以及開展游擊戰”等一系到思想和戰法,有力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擴了了人民武裝,壯大了敵後根據地,牽制了日偽軍有生力量,為抗戰取得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上是我個人粗淺的心得體會,錯誤之處請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
8 # 張竹邦
後發制人不是36計,是弱者對付強者之不得已之法。
現代社會花樣百出,在商貿、交易上弱者不知底蘊落入陷井而受制受騙,後發乃不得而已。
其先決條件是退讓一步,化被動為主動。非如此則無轉機,正所謂有舍才得。清末外交都是先讓一步,穩住對方。強者以為自己騙定了贏定了,被弱者退讓的條件與姿態而麻痺,終被弱者抓住新機而制服!
《荀子·議兵》:“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
此乃
-
9 # 西門吹雪冷不冷
毛主席的“毛選系列” ,不僅具體戰略戰術,關鍵是 培養教育戰士戰將,古今中外沒有第二人能把眾多文盲流寇引領到成功
-
10 # 菸灰49406071
現在的兵法,沒有最牛逼的,只有更牛逼的。
兵法沒有最好的,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下,使用最恰當的戰術,才是最厲害的併發,想要靠一部兵法打天下,必須要活學活用。否則都是垃圾。
-
11 # 歷史的陪伴者
最牛的兵法當屬《孫子兵法》為什麼呢?因為原因如下:
第一、《孫子兵法》非常系統的講軍事方面的知識
從第一篇到最後一篇,孫武都跟我們講述軍事方面的知識和問題,比如:將軍如何做、如何選地形、如何激勵將士、如何迷惑敵人等等。而且第一篇孫武就說戰爭的危害性,會使很多人失去生命,因此不要輕易發動戰爭。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但是,如果一定要打,那必須要“廟算”。只有在戰爭前廟算越多越詳細,勝算才越大。這就要求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如果沒有應對的策略,就匆匆上陣,那肯定必敗無疑。因為你不知道敵人的軟肋在哪裡,因此你不知道攻打敵人哪裡;又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裡,所以更不知道如何防禦。這就是沒有廟算的後果!孫子又曰:善攻者,敵不知所守;善守者,敵不知攻。
只有你從第一篇研究到最後一篇,你才能系統的學到兵法精髓。如果只是斷章取義,那種兵法就不全面了。就好像《三十六計》,雖然計策很好,因為沒有系統的連在一起,因此缺乏深度和高度。如果你結合《三十六計》和《三國演義》來讀《孫子兵法》,那麼你就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奧妙了。
第二、《孫子兵法》適用各行各業
很多經商大佬都讀過《孫子兵法》,畢竟商場如戰場,只不過是沒有硝煙的戰場而已。比如中國商界大佬馬雲就研究過這本書,並且還能將它融會貫通。馬雲從看勢、順勢、造勢,每個環節都做得很符合兵法中提到: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仞之者,勢也。他看懂網際網路的勢頭,隨後順著這股勢頭成就自己,同時還利用自己非凡的口才為自己造勢。這才有現在的馬雲,真可謂精通兵法之精髓。
除了中國的商界大佬,還有外國的商界大佬也非常鍾愛《孫子兵法》這本書。比如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他畢生都將這本書奉為神作,並告誡自己的手下一定要研讀這本書。當年,松下幸之助用“2小時的帶子”打敗了競爭對手索尼,因為索尼的“帶子”只有1小時,但畫質比松下好。可是,消費者眼中“2小時的帶子比1小時”更受歡迎。索尼老總盛田昭夫知道後,對松下幸之助破口大罵。當有人問起這件事的時候,松下幸之助淡淡的說道:做生意就是這樣。是的,生意的本質就是競爭,這跟戰爭的本質是一樣的。因此,面對對手肯定要使點手段了,這無可厚非。
第三、《孫子兵法》教你如何面對不同的人
當年面對敵人,那肯定是“兵者,詭道也”。因為是敵人,所以我們的立場是堅決維護我方的利益。而不能像春秋時期的宋襄公那樣,蠢豬式的仁義,只會讓我方處於被動地位。因此,面對敵人就不能像朋友那樣對待了。
但是,面對自己的士兵,我們就應該關心他們,呵護他們,同時也要用軍法制約他們。如果一貫的縱容,士兵們很容易反水;如果一貫的很嚴厲,那麼士兵們就感受不到自己價值,作戰時不全力以赴。看看吳起為什麼是常將軍,那是因為他懂得關心自己的士兵。據史料記載,士兵濃瘡發作時,吳起親自用嘴幫這位士兵吸出濃瘡。結果,這位士兵感動得流下眼淚。士兵的母親知道後,感嘆道:我兒命不久矣。鄰居們聽到這位母親如此感嘆,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麼詛咒自己的兒子?原來,因為吳起幫她的丈夫吸濃瘡後,她丈夫非常感動。為了報答吳起幫自己吸濃瘡的恩情,他丈夫每次作戰都衝到最前面,結果戰死沙場。如今,吳將軍幫自己的兒子吸濃瘡,自己的兒子豈不感恩吳將軍?這樣就等於把命交給了將軍。
這就《孫子兵法》教我們的道理。孫子曰: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這是將軍對士兵的招數,也是老闆對員工的祕訣。
第四、《孫子兵法》教我們戰略思想
面對敵人,我們應該做哪些戰略呢?第一、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就是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戰略優勢),等到敵人漏出破綻主動出擊。第二、做到知己知彼。這就是《孫子兵法》提到的“廟算”,盤算雙方的優缺點,然後找到最佳的戰略方針。第三、致人而不致於人。就是說打仗的時候不要被敵人牽著鼻子走,而是要懂得用最少的兵力牽制敵人最多的兵力,這樣我們的主力才能趁虛而入。這三條戰略思想幾乎影響了每個軍事家。
比如二戰期間,各國的間諜非常活躍,目的是搞到情報,這樣方能知己知彼;當胡宗南進軍延安時,延安決定用3萬兵力把胡宗南牽制在延安,這給中國的其他戰區軍團有著更充足的力量對付敵人;紅軍實行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就是體現第一戰略: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然後才能找機會反擊敵人。
回覆列表
延伸閱讀
要說縱橫古今,貫穿中外的兵法,莫過於成書於春秋末期的《孫子兵法》了。它是中國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其軍事思想對中國曆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其已被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幾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公元734年,在中國留學17年之久的日本學生吉備真備,將大批記載著中國兵學陣法書籍帶回日本,傳授給本國文士武將。20世紀八十年代,美國西點軍校將《孫子兵法》列入學習課程。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孫子兵法》英譯本成為了美軍隨身攜帶書籍。
下面四個古今中外的經典戰例,詮釋了《孫子兵法》是一部偉大的兵書: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毛澤東重回中央領導崗位,受命於工農紅軍危難之際,帶領3萬紅軍突破30萬敵軍的圍堵。在敵強我弱情況下,毛澤東以超群的智慧,充分的運用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戰術精華,帶著紅軍隊伍在赤水河上來回的穿插了四次,成功的跳出了敵軍的包圍圈,演繹“四渡赤水”的經典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