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全史通
-
2 # 兔子妹妹的哥哥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讓,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
按《史記•諡法解》雲:“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所以,“忠”實為大譽之諡,僅次於司馬師的“忠武”。
總體看,後人對夏侯惇的評價,持正面和負面的都有。
夏候惇雖然不擅於統兵,但是武勇可嘉。”拔矢啖睛“這一典故,就是夏侯惇在三國演義裡最精彩的表演,雖然歷史上並沒有這件事,但是從羅貫中的筆下,我們能夠讀出,他對夏侯惇這個人還是很佩服的。
1、夏侯敦好學、專師、虛心求教;
2、性格剛烈,14歲時有人羞辱其師,他便將那人殺死;
3、極重外表,每每照鏡看到自己盲了眼都會十分憤恨,將鏡子推往地上;
4、生性儉樸,一生淡泊,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
5、對曹操忠心耿耿,深得曹操重用、信任,在當時無人能及。
另外,歷史上的很多名人也對夏侯惇做出過評價:
曹操:魏絳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將軍乎!司馬炎:惇,魏之元功,勳書竹帛。昔庭堅不祀,猶或悼之,況朕受禪於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檀珪:夏侯惇魏氏勳佐,金德初融,亦始就甄顯,方賞其孫,封樹近族。袁守定:凡有急事用民力,以身先之,亦鼓舞民氣之一道,夏侯惇為陳留太守,大旱蝗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段默:伏波與先帝有定天下之功。 -
3 # 吟風社
很多人看了三國正史以後,往往對夏侯惇這個演義裡勉強還算得上猛男一枚的人在正史裡的形象感到無 法接受,進而對夏侯惇產生鄙夷,覺得他就是一個靠親戚關係攀上高位的無能貨色。 粗看三國正史記載,夏侯惇好像確實沒什麼出彩之處,甚至還很丟人,有很多諸如被綁票,打敗仗等記 載,被一些人戲稱為“肉票將軍”。
那麼夏侯惇歷史上真的很無能麼,他真的就是一個完全靠親戚關係得高位的關係戶?
且不說復旦大學的人已經研究了,夏侯家和曹家只是姻親,夏侯惇和曹操沒有血緣關係,退一步說,就 算真有血緣關係,如果夏侯惇很無能,曹操只要高官厚祿養著夏侯惇就好,何必老是對夏侯惇委以重任呢,難道曹操兵太多了撐的?夏侯惇在曹操時期就有著力壓諸將的地位和實權,也許會讓人覺得是曹操的偏愛,然而夏侯惇的影響力,即使在曹丕、司馬炎時代也是如此,足以說明問題了。
【夏侯惇VS呂布】“太祖徵陶謙,留惇守濮陽。張邈叛迎呂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輕軍往赴,適與佈會,交戰。布退還 ,遂入濮陽】,襲得惇軍輜重。”
很多東西是可以思考一下的,比如夏侯杜帶輕兵去救曹操家小,這時候呂布帶著軍隊出現,呂布軍隊沒 說是輕軍,應該比夏侯惇多,或者至少是持平的,在這種情況下,呂布與夏侯惇惡戰以後,不得不退出 戰場,襲擊了濮陽
這就不得不讓人玩味了,有人說這是呂布的計謀,但呂布若是想用計引誘出夏侯惇,為何居然還親自帶 兵遇到了夏侯惇?
我認為呂布一開始就是想襲擊曹操家小的,但是遇到夏侯惇,無法戰勝夏侯惇,才改為襲擊濮陽。試想,呂布和夏侯惇雙方軍隊差不多,如果夏侯惇用兵很爛,以呂布的強勢,完全可以把夏侯惇全殲, 殺了夏侯惇,為何要轉個彎去打濮陽呢?只能說同等兵力下,呂布無法跟夏侯惇決出勝負,所以不得不改用其他策略了。
【 斬殺叛軍】“太祖遣夏侯惇討之,未至……會大兵至,幹、晟敗,固等伏誅,其餘黨與皆赦之。”
衛固造反,曹操派夏侯惇前去援助鍾繇,夏侯惇到了以後,與張既等人一起服從鍾繇指揮,雖然夏侯惇 是聽從鍾繇指揮,但作為平亂的一支主力,夏侯惇出力也很大,最終擊敗了敵人,這個是實打實的勝仗 ,只不過沒有寫在夏侯惇本傳裡罷了。
【克陽平關】“ 遣大將軍夏侯惇、將軍許褚呼山上兵還。會前軍夜迷惑,誤入張衛別營,營中大驚退散。 ”
雖說此戰運氣成分居多,然而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陽平關號稱天險,曹操稱其“作軍三十年,一朝持於人”,夏侯惇能憑運氣嚇退張衛軍,亦屬了得。
【都督26軍】“二十一年,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
都督26軍(10多萬軍隊)防衛孫權,如果夏侯惇軍事無能,顯然也不可能管理這麼多軍隊而且多年沒出 亂子。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 ,而畏徵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於是有樊城之 事。
夏侯惇駐守東線時候,孫權曾經進攻合肥,而且規模很大,但是最終沒有任何收穫,溫恢更是輕鬆認為 “不足憂”,可見夏侯惇用兵之從容,令孫權毫無斬獲。
夏侯惇敗仗次數很多?有人說夏侯惇是常敗將軍,這就不知從何而來了,其實縱觀夏侯惇一生,只敗了兩次而已。
“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曹操遣夏侯、于禁等拒之。備一旦燒屯去,等追之。裨將軍鉅鹿李典曰:“賊 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狹,草木深,不可追也。”等不聽,使典留守而追之,果入伏裡,兵大敗。 典往救之,備乃退。”
歷史上劉備是一代梟雄,用兵能力相當了得,夏侯惇此次前去目的是阻止劉備北侵,而且也完成了任務 ,劉備沒能打下曹操地盤。劉備臨走前想撈一把,燒掉營寨而後設伏,夏侯惇追擊,被伏擊擊敗,但也堅持等到李典救援而撤出。總體來說,也並不是完全丟人的一戰。
《呂布傳》:“建安三年,布覆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
夏侯惇曾經被高順擊敗過,這倒也是真的,沒什麼可洗的。不過這一次高順也是一代名將,手下軍隊十分精銳,還有猛將張遼幫忙,夏侯惇長途跋涉疾馳救援,以疲憊之軍迎戰以逸待勞的高順軍,被擊敗也是情理之中。不過這一戰劉備還是逃了出來,我猜測夏侯惇雖然被高順擊敗,但並沒有撤走,而是在旁邊等待時機,小沛被攻破後,夏侯惇成功從亂軍之中救了劉備,也算是勉強完成了任務。
《劉備傳》:“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為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
這段一開始的主語,就是劉備,後邊說的“為順所敗”的人,不是夏侯惇,而是劉備。
如果“為順所敗”說的是夏侯惇,為何擊敗夏侯惇以後,就能擄走劉備妻子了?難道夏侯惇被擊敗以後,高順都不用打劉備,就能把劉備妻子搞到手?這樣根本就是不通的。
只有“為順所敗”的人是劉備,才能解釋的通,就是說高順擊敗了劉備以後,擄走劉備妻子。
所以這裡夏侯惇的記載僅僅是“不能救”。
《曹操傳》:“呂布復為袁術使高順攻劉備,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備為順所敗。”
在曹操傳裡,夏侯惇的記載則是“不利”。
也就是說,雖然在呂布傳中夏侯惇記載被高順擊敗,但在其他傳中夏侯惇記載是“不能救”“不利”,也就是說夏侯惇此戰沒有敗的很慘,只是小敗。
【結論】綜合來看,夏侯惇一生戰功還是不少的,但要靠別的傳發掘,以至於被稱為常敗,政治記載也不怎麼多,為人大丈夫,但還是有意氣用事的不足,然而夏侯惇最容易看出來的,就是(功),他被稱為魏之元功,無論曹操時代還是一直到司馬炎時代,都是最大的功臣之一。說夏侯惇軍事無能,個人難以苟同,
-
4 # L萌小妹
歷史上的夏候惇不擅於統兵,但是武勇可嘉。”拔矢啖睛“這一典故,就是夏侯惇在三國演義裡最精彩的表演,雖然歷史上並沒有這件事,但是從羅貫中的筆下,我們能夠讀出,他對夏侯惇這個人還是很佩服的。夏侯惇作為先行軍與呂布麾下名將高順的軍馬遭遇。夏侯惇挺槍直取高順,大戰約四五十回合,殺得高順盔歪甲斜,敗下陣來,夏侯惇不想放棄,縱馬直追高順。這時,高順軍中的將領曹性看見了夏侯惇,此人看準時機,張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的左目。夏侯惇,疼的大吼一聲,他忍著劇痛用手把箭給拔出來,厲聲大喊:”父精母血,不可棄也!“迅速又將眼珠放入口中吞掉。這個場景,不知道驚呆了多少人。此時的夏侯惇哪裡顧得上疼痛,他要張大他的血眼,盯著用箭射傷他的曹性,此仇不報難平夏侯惇心中的怒火,他忍痛,提槍縱馬,直奔朝他放暗箭的的曹性。夏侯惇縱馬直殺過來,曹性被夏侯惇的氣勢給嚇到了,竟一時間不知所措,此時的夏侯惇掄起長槍一刺,曹性就一命嗚呼了。而夏侯惇也已疼痛得無法再繼續作戰,由夏侯淵掩護退兵。從此,夏侯惇就成了獨眼將軍,定格了他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既然夏侯惇的性格剛烈,打仗自然應該很厲害才對。雖然武勇可嘉,但是歷史上的夏候敦不擅於統兵,就拿上面的事件作為一個例子,他本是曹操派遣去救援劉備的,不但沒有打贏,還被射瞎了一隻眼睛,賠了夫人又折兵。早年曹操進攻陶謙時,留夏侯惇守濮陽。
-
5 # 致閱歷史
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縣(今屬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的從兄弟。漢朝開國功臣之一夏侯嬰的後代。曹魏所有文武中最受曹操信賴之人,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死後諡為忠侯,曹操死後數月跟著去世如忠義追隨傳為美談。
根據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夏侯惇14歲時有人羞辱其師,他便將那人殺死,由此以烈氣聞名;另跟隨曹操作戰有因功勞增封邑戶記載,可見夏侯惇擁有個人武勇,隨大軍征戰有戰功等,但個人單獨統軍勝少敗多,唯一一次勝仗記錄是擊退呂布,可見夏侯惇並非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
另外,夏侯惇內政與後勤能力出色,後來改擔任中央代表到前線督戰。
曹操當丞相時旗下文武都授領魏的官號,只有夏侯惇領漢官前將軍,便上書希望曹操改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於魏。但曹操卻認為夏侯惇與他同為漢官,大家是友臣,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號,夏侯惇便受任,可見他深得曹操信任,在當時無人能及。後來也成為唯一可以不經通報自由進出曹操房間的人,在世時是真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
-
6 # 歷史趣聞008
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死後諡為忠侯。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
公元193年,曹操徵陶謙,留夏侯惇守濮陽。可是張邈叛迎呂布,夏侯惇出走鄄城,不過在途中中計,被偽降的呂軍劫持,夏侯惇的部將韓浩聲稱按照國法將不考慮人質的安全,做出了要出兵攻擊劫持人質者的姿態。劫持人質者害怕,於是放棄人質投降。曹操聽說這件事後,將攻擊劫質者不用顧忌人質定為法令,於是以後就沒再發生劫持人質事件。與荀彧、程昱力保三城,
夏侯惇忠心於曹操,當時各將領都受與魏的官號,只有夏侯惇仍受前將軍的漢官官職,便上書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於魏。但曹操卻認為夏侯惇與他同為漢官,大家是友臣,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號,夏侯惇便受任,可見他深得曹操重用、信任,在當時無人能及。
-
7 # 斯文卿相
三國演義裡的夏侯惇是一介有勇無謀的匹夫,可實際上呢。
夏侯惇字元讓,西漢名臣夏侯嬰的後裔,沛國譙縣(安徽亳州)人,十四歲時鄉間學藝,因有人侮辱了他的師父,他就敢手刃仇人,以剛烈聞名郡縣,曹操剛起兵時,夏侯惇就跟隨了他。從副將起家,到司馬、校尉、太守、將軍、前將軍、大將軍,多為曹操鎮守要地,曹操出征時,就曾多次放心的將後方交給他。
而且出人意料的是,夏侯惇其人不但軍事上厲害,文治上也很有一手,而且還沒半點官架子,擔任濟陰太守時,當地大旱,夏侯惇就親自擔土,帶人興修水利,還向老百姓講解種稻的好處,帶領大家一起度過難關。
平常很喜歡學習,喜歡讀書,對讀書人非常尊重,除此之外,還生活簡樸,曹操有什麼賞賜,一律分給手下軍士,一輩子不置私產。
有武功,有知識,清廉、愛兵如子還平易近人,完全是一個謙謙君子,曹操將之比擬為春秋晉悼公麾下名將魏絳,從這個層面看,是一點都不誇張。
也正因為表現如此突出,所以特受曹操寵信,可以毫無顧忌的出入曹操內室,和曹操同乘一輛車,在曹操南征北戰的過程中,基本上是被當成一位可以獨擋一面的方面大員來使用的。
-
8 # 耶律春紅
歷史上的夏侯惇最大的特點就是忠義
但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在與呂布的一場惡戰中,夏侯惇被射傷了眼睛,敗北而歸,從那以後,他開始對自己的外貌變的極其敏感,不願意照鏡子,也不願意聽到盲這個字。或許他敏感不是盲字,而是致盲的那場敗仗。無論如何在我心中,他依然是一個英雄。
-
9 # 探索世界168
表面上看,個人傳記裡全是吃敗仗的記錄,是有點寒磣。
但從巨集觀看,曹操四處征討,留夏侯惇在河南看家。
就河南那個地理環境,在加上“奉天子”帶來的軍閥內部派系複雜,夏侯惇在鎮守後方期間居然沒出啥大亂子。
按道理,這個人應該在政治和軍事領域上有相當的手腕的。
-
10 # 追求生活永不止步
夏侯惇是曹操的第一批追隨者,也是最重要的追隨者之一。從譙郡起兵到三足鼎立,夏侯惇參與了...夏侯惇的能力不僅僅體現在上陣殺敵。雖然夏侯惇在證實上沒有什麼像樣戰績,但他的軍職一直很高
考慮到陳壽的春秋筆法,有理由相信夏侯惇的一些事蹟被可以埋沒。兩朝時期,對夏侯惇評價都極高
回覆列表
一般人認識夏侯惇,要麼是在演義裡,要麼是在三國遊戲裡,這裡頭的有一個共同特點一一猛將演義裡,戰場上第一次亮相就陣斬了精英怪徐榮,後期三番五次要和關羽單練-一還是在曹營諸將都對關羽客客氣氣的情況下、在關羽已經斬顏良誅文丑的情況下,儼然是絕世猛將。
此外演義裡還有拔矢淡睛這樣熱血沸騰的橋段,這是比刮骨療毒、據水斷橋、溫酒斬華雄、裸衣戰馬超的刻畫,不要說放在夏侯惇這樣較為重要的角色上頭,就算放在裴元紹、方悅這樣的小角色身上,也絕對能夠一下子立起來。
遊戲裡,夏侯惇一直是一流以上的實力(三國志),某些版本里會享受到關張一樣的個性化待遇(某些代的三國群英),或者乾脆成為曹營第一猛將(三國志曹操傳),還和曹操有濃濃的基情(三國無雙),而且往往是伴隨曹操從開始打到最後,忠誠度還高到無法招降—一這又是和關張一樣的待遇。正所謂,獨眼酷大叔,人狠話不多,能打還事少,忠心保操哥,無雙猛將夏侯惇是也可是,那麼猛的夏侯惇,正史記載卻著實尷尬諸夏侯曹傳裡,夏侯惇傳記在先,但通篇空泛,幾個
2.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內政技能,老實說夏侯惇作為豪族、軍官,能做出如此共產主義風範的舉動很值得大書特書,然並卵,跟猛將形象無關
3.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這又是德行的體現
4.另外一大堆諸如恥為漢官、太祖親重、封大將軍等等(包括謐號忠)都是顯示地位。通篇既沒有張遼那樣的彪炳戰績,也沒有曹仁那樣的時人評價,甚至沒有樂進那樣的流水賬式記功錄,唯二詳實記載的事,不僅無助於樹立猛將形象,反而將夏侯惇的形象踢到了溝裡
1.布退還,遂入濮陽,襲得惇軍錙重。遣將偽降,土執持惇,責以寶貨,惇軍中震恐。惇將韓浩乃載個惇營門,召軍更諸將,皆案甲當部不得動,諸營乃定。遂詣惇所,叱持質者曰:「汝等凶逆,乃敢執劫大將軍,復慾望生邪!且吾受命討賊,寧能以一將軍何!J促召兵擊持質者。持質者惶速叩頭,言「我但欲乞資用去耳]!浩數責,皆斬之。惇既免,太祖聞之,謂浩曰:「卿此可為萬世法。J一一肉票將軍,被詐降綁架,屬下韓浩大概和羅剎蠻子有淵源,準備人質綁匪一起忍,幸虧綁匪認慫,否則諸夏侯曹傳怕是要再少半頁。然後孟德還神補刀一一以後就這麼幹。
2.惇從徵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魏略曰:時夏侯淵與惇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照鏡悲怒,輒撲鏡於地。一一拔矢咬睛也是假的,就是被路人甲射傷,不光如此,還小家子氣連鏡子都摔。這樣看來,夏侯惇似乎是正史中三流人物,只是被各種演義吹逼成了猛將,最大的優點,可能就是裙帶關係和忠心耿耿吧。於是,對夏侯惇的評價出現了另一個極端。不少三國遊戲的玩家DIY版本中,夏侯惇的能力被大幅降低到了典韋、周倉左右的水平。那麼夏侯惇果然只是一條忠犬(還不是猛犬)嗎?我認為不是這樣的,夏侯惇在歷史上,是當仁不讓不魏第一武將。
2.夏侯惇的能力不僅僅體現在上陣殺敵。雖然夏侯惇在證實上沒有什麼像樣戰績,但他的軍職一直高於絕大多數營曹將領。一名將領的能力,不僅僅體現在上陣殺敵上。樂進那樣從基層砍到五子的畢竟是少數。夏侯惇更大的能力或許在於治軍和整軍。眾所周知,曹魏興於屯田。而夏侯惇帶兵興修水利,種植稻穀,以至於“民賴其利”一一這說明稻穀豐收足以資軍用,所以才能顧得上百姓。這在封建時代是了不起的成就。
3.考慮到陳壽的春秋筆法,有理由相信夏侯惇的一些事蹟被可以埋沒。三國志裡的春秋筆法相當明顯,如對曹操的總評就很皮裡陽秋。夏侯惇的後代在曹魏元勳裡算混的很慘的,要麼草包、要麼戰隊錯誤、要麼乾脆絕嗣。從陳壽對夏侯惇事蹟的選擇中可以看到,其亮點幾乎都集中於“德行”“惠民”方面,而且還特意寫出摔鏡子這樣的尬事、小事,有理由相信是刻意為之。
4.魏晉兩朝,對夏侯惇評價都極高。夏侯林和公主吵架,要看在老爹的面子上才沒事。夏侯惇絕嗣,晉朝要強行為前朝元勳續一波。賈詡封三公,權要嘲諷,夏侯惇當大將軍,好像沒人吭聲。這樣看來,夏侯惇好像也不是單純傳記中記載的那麼無能。
5.夏侯惇很有可能要負責一些保密性質的工作,其實他也很適合一一親族,忠誠度高,不會背叛;有德行有威望有資歷;能文能武,還有政治手腕。這些恐怕只有當事人知道了,陳壽自然也不知道
結論:夏侯惇很強,但這種強並不體現在個人或者帶人砍人上,可能體現在治軍、練兵、內政、甚至是單純的威望上。從這一點來說,夏侯惇並不算傳統意義上的名將,而頗有些現代將領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