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啟航帥
-
2 # 花田球談綠茵
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個道理還是值得去肯定的。申花主教練吳金貴的看法非常中肯,因為紋身只是球員的一個喜好,並不能以此來斷定球員的好壞,是否影響球員的表現。
在提到足協對於文身的禁令時,吳金貴說道目前還沒收到相關訊息。他接著說,現階段主要任務是提高訓練的質量而非球員的文身。
而且世界足壇並非沒有文身球員,相反身上有文身的球員很多,諸如克羅斯、厄齊爾、貝克漢姆等球員的文身還不止一處,但是他們的球也可以踢得很好,所以說禁止文身並不能裁決一切,主要的還是要抓根本,從源頭來提高。
不過,在國內文身是被看作不好的行為,與傳統文化相違背,在目前並非主流。作為球員尤其是國腳們,是一名公眾人物在代表國家隊出場時還是要有所注意,畢竟電視機前不但有大齡球迷,也有小孩子觀眾的。能儘量避免還是要多遮掩下,留個好印象。
當然,如果有正式文下來規定了相應的措施,那就要執行了。但也希望不要一竿子插到底,要留有一定的周旋餘地,因為已經文了身的球員是很難清洗掉的,只能慢慢去沖洗乾淨。更希望球員們能一如既往地踢好比賽,讓球迷看到的是你們的表現,閃光點所在,而不是被身上的文身搶鏡。
申花主教練針對“紋身”問題發表了十分正確的說法,提高水平比什麼都強。今天,透過國內媒體“PP體育”報道稱,在上海申花的訓練中主教練發表了“限紋令”的看法。吳金貴稱球員應該注意“紋身”問題,而俱樂部的主要任務會把主要任務放在提高訓練質量上而不是“紋身”。對於這樣的回答,我們覺得這樣才是足球專業人士應有的觀點。“紋身”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中,很可能會跟一些“不和諧”的東西。所以當初記者曝出“足壇元老”對於國腳在中國男子足球隊的“紋身”提出了意見,我們也明白這與中國傳統觀念有衝突。球員是公眾人物,在出現在比賽直播中在手臂和大腿出現各種“花紋”,可能有點不太適合。范志毅在2014年就曾經對於“紋身”滿手的張琳芃,認為這樣會影響他的個人形象。所以,申花主教練也認為:球員作為公眾人物在這方面也應該有所注意,我們也會勸說球員。其實,中國運動員在各種體育專案都有紋身,最讓人熟知的就是羽壇名將林丹和乒壇名將張繼科。而他們並沒有被所在協會所限制,有很多足球專業人士認為,是國足表現太差才會被“壓迫”。我們可以透過本次“中國杯”的比賽中,國足連續兩場遭遇慘敗,“紋身”不見實力依舊。球隊慘敗管理者之關心“紋身”,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所以我們更加應該明白,擺在中國足協面前最重要的必然還是如何提高中國足球水平,而不應該是球員的個性“紋身”。當然,如果是某些規定要求球員不要露出“紋身”,作為參加中超聯賽或者是國字號比賽的球員必然要“循規蹈矩”。但是,我們應該清晰地明白,提高自身的足球水平才會讓別人包括管理者的尊重。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