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巴菲特
-
2 # 真不想告訴你
首先…我們才多大?然後,我們說話有人信嗎?然後,第一桶,源自哪裡?還是得先老老實實慢慢掙點,然後!再圖其他…
-
3 # 路敏
如果回到1996年,那是相當幸福的事,到處都是機會。最簡單的就是買股票房產,1996年買股票四川長虹,一年後賣掉,翻倍。休息兩年,2000年買一線城市房子,儘量多貸款,然後就是努力上班還房貸,中間一直持有。等還房貸後還有多餘資金,再買房。。。直到現在,身價肯定上億。繼續持有房子,或賣掉一些持有現金,或者移民。
-
4 # 凱恩斯
說著玩。
1996-2000年的科技泡沫,按道理應該買科技公司,但是比較慘,當時我們的資金去美國市場買科技公司幾乎不可能,而國內,BAT都是小企業,股票不流通,也許你天天趴在二馬家門口,大言不慚說我是未來人,你們未來前途無量,也許還能給你安排進《大腕》劇組演個神經病。實際上這個時段機會不多,股市波動率挺高,如果你把握的挺好,在亞洲金融風暴後隨便買一些股票,都是能夠長治久安。投資渠道不暢,萬事皆休。
2000-2005年的蕭條期,科網破滅,百廢待興,那個時候在中國,唯一正確的是房地產,接下來的正向迴圈有目共睹。在此不再贅述。但是注意有兩條路徑,千萬不要忽視,一條是國企改革,地方國企完成市場化改革,一條是騰訊開始在港股發光發熱。再有,淘寶店可以開起來了,從長三角和珠三角小作坊裡面進貨,搬上去就能換成錢,幾年後即使轉手賣店,幾千萬的收入也很正常。
2005-2007年的通脹期間,這一次又漲太猛,什麼都漲,輸入性通脹也就是外資大舉進入,這些外資進來很多囤積在金融和資產投機領域。什麼郵幣卡,玉石古玩,什麼蒜泥狠豆你玩,什麼期貨。這中間一本萬利的還有期權,部分國企改革股開始見效,比如恆瑞醫藥。這裡面07年5月30日分水嶺,前面炒小盤股,後面炒大盤股(也許依然有借鑑意義)。
2008-2010年,什麼也別做,也許房地產還在漲,這期間能夠做些建築工程。
2010-2015年,10年創業板開始,一開就下跌,跌到13年掉頭,直到15年吹起了大泡泡,所以創業板建倉在這幾年。也許房地產還在漲。
2015-2018年,美股,QDII出國淘金。
下面應該時間線基本縫合了。
回覆列表
1996年僱傭人員收集大批身份證去深圳上海買股票賺到1997年然後在深圳上海囤地同時到北京和全國各地收集古董字畫!到05年賣點市中心開發升值的土地繼續買股票07年出局繼續在深圳上海囤地同時入股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到14年開始搞深圳上海房地產,同時買進部分權重股!15年拋售A股,16年17年拋售網際網路持股和房地產!18年持有幾十萬億人民幣現金和無數價值連城的古董字畫!等待危機深處爆發機會再殺入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