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怎樣寫才有"勢"?
6
回覆列表
  • 1 # 歡橙墨客書院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中說道:“古人論書,以勢為先”,可見“勢”在書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書法中的“勢”是指“筆勢”、“字的體勢”、“氣勢”、“澀勢”、“疾勢”、“骨勢”等等。

    ①“筆勢”中就要提到蔡邕的《九勢》中所說的“ 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落筆要將轉筆、露鋒藏鋒的動作做到位,安排好結構,使字形勢互相呼應;

    ②“澀勢”和“疾勢”也屬於用筆,要克服阻力向前推進,下筆要快而利索;

    筆勢和字勢共同作用於作品的氣勢。

  • 2 # 千年蘭亭

    說到“勢”,就不能少了“氣”。一般來說,氣勢是一篇佳作的重要因素,氣與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書法中的勢,是有形可察、直觀的、易識的,如我們常說的筆勢丶字勢、體勢,即作品的外在的、表象的形式。

    而書法中的氣,叫多指貫氣、連綿、流暢,欣賞者面對它往往需要用心來感悟。

    但在草書作品中,“氣”較之於“勢”,尤其可貴。

    舉例說明:王鐸的草書以勢勝,張旭、懷素的草書以氣勝。

    王鐸多數草書的字勢的確很美,用筆也很精到,可惜美的字勢多是獨立的,精到的用筆則楷意太濃,有鼓努為力,刻意追求的跡象。

    張旭、懷素草書字勢雖多以正面對人,字的大小也無意而變,不若王鐸東倒西歪,擺態作勢,但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卻連綿呼應,神行氣運,渾然一體。

  • 3 # 乾坤堂主

    明代趙左曾言:勢也者往來順逆之道!從字法說就是上一筆與下一筆之間關係。從章法上講勢主要是氣勢,我們常聽人說一幅作品開啟迎面而來的氣息,先有氣、再觀其動態形勢,上下字之間的相互制衡的關係!

  • 4 # 小寶的思考

    這個問題提得非常的好,說到了書法核心的東西,下面我嘗試解答一下。

    在瞭解勢是什麼之前,先看下下圖看到這個塔大家有沒有感覺它要倒下的感覺?

    這就是勢!勢就是趨勢!

    回到書法上來也是同樣的道理

    書法主要有三個勢:筆勢,字勢,體勢

    首先說下筆勢,筆勢包含筆畫的走勢和形勢

    筆畫的走勢就是筆畫間要有所呼應,而不是筆筆分開堆積而成!如下圖的A和B雖然A和B處的筆畫間是斷開的,但是我們能感覺到它的走向!

    其次就是形式,也就是整個筆畫的形狀所形成的勢,一般是弧線和斜線! 如下圖的紅色線和藍色線藍色代表的是斜線,因為傾斜,所以有了一個像我們剛開始看到的那個塔是一樣的感覺!

    紅色代表的是弧線,弧線能顯示出一種向外的張力,類似於拉開弓箭,在那一瞬間,你能感覺到它的力量總結一下筆勢,其實就是幾個字:呼應,平,直,俯,仰,向。背

    招式就這麼多,看你怎麼用能發揮好的效果了,就像格鬥,就直拳,擺拳,勾拳,後手拳,看你怎麼打了

    接下來說下字勢,字勢說得直白點就是整個字的走勢

    如下圖

    以上每個字走向都不同,個人認為字勢的形成主要與重心有關!

    最後一個就是體式,體式說的就是章法,除開墨法不說,就是由筆勢和字勢綜合起來的一個最終整體效果!如圖以上就是我對於書法中的勢的體會,僅供參考

    我是小寶

  • 5 # 一半81687

    勢就是震盪差!震盪就是節奏!節奏由雅俗,骨媚,上下,粗細,長短,輕重,快慢,斜正,方圓,左右,裡外,大小,虛實,順逆,中側,凹凸,曲直,澀滑等相對的陰陽屬性單元構成!

    四平八正,粗細一致,軟硬相當等對立的兩個單元平衡,就是勢差最小的狀態,也是勢差能夠放大的基礎。有些大家單獨的字筆畫或者單獨的字,單看不好看,整體看又不違和,就是取勢造成的失衡,完了整體上又把失衡的部分補救回來。打個比方:起勢的基礎是陰陽平衡,比如0就是平衡,而把0演變為正1和負1就是起勢,但這個勢差就沒有把0演變為正二負二組合的勢差大,勢差越大給人的感覺動的越厲害。而簡單的把0演變為時間空間都對稱的正負(陰陽相等模式,其勢差就不如把0演變為正三和負一負二的模式精彩,藝術和狂亂的差別就是對勢的處理,隨便找個人隨便寫幾個字都有一定的勢,甚至勢還很強,但如果這勢有放沒收就是狂亂。而有收有放並且收放相當這就是藝術。收放自如就是對技藝嫻熟最高的褒賞!因為放起來誰都會,但收回來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因此真正的藝術家無一不非常謹慎的放,並且在起勢的基礎中庸和平衡上反覆鞏固。看老王的楷書好多字就輕微的放了一個長捺腳,這還是除了右下角之外的筆畫蓄積出來的右下角勢差空間,才讓右下角放出來給予整體的平衡。

  • 6 # 筆下春風

    我認為書法中的“勢”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個是單獨個體的勢,一個是整體章法的勢。前者更多的是形態,每個書家都有不同的特點,例如楷書大家歐陽詢,於險絕中見平正,就是很好的例子,其他還如虞世南的靜,書聖王羲之的動,這些應該都範疇於“勢”。後者章法的勢是整體感覺,是對作品的整體印象,一個好的作品,無論是楷書還是行草都都應講求一氣呵成,不能斷勢,這種勢是書家對作品整體的把握,無論放大到區域性,還是縮小至整體,都可以察覺。

    當然在書論中,我們還可以瞭解到另外的一些“勢”,如筆勢,包括:鉤裹勢,鉤弩勢,滾筆勢,豎筆勢,奮筆勢等等。這裡的勢又進一步微觀化,它不是對一個字的描述,而是對字的元件的描述,就是我所理解的偏旁部首,它們在字中造勢。

    怎樣寫才有"勢"?

    我認為主要透過臨帖,反覆的觀察與學習,才能應用於自己的書寫。不同的書家在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現出不同的勢,我們可以先專攻一家一作品,先求精後求廣,在慢慢的讀帖與臨帖中,學習這種勢,當我們達到一定水平脫帖創作時,那時候對勢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了。

  • 7 # 安靜的俊

    個人看來書法中的“勢"其實是心態和技法的結合,就好像武俠小說中所說的心與身合。這種勢的產生是經過不斷的練習與學習中培養起來的,而勢又有長短高低的區別,古人說寫所說的那些玄之又玄的口訣或是寶鑑,更多的是自身不斷的學習與總結出來的個人書法技藝的感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數學老師教的不好,又不能換老師,我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