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槐蔭樹下的老曹

    歷史上,只有儒家解釋,秦朝的滅亡,是由於秦朝的殘暴。

    但是,儒家沒有解釋,不殘暴的六國,為什麼會被秦朝滅亡?

    儒家也沒有解釋,反抗秦朝的項羽,殘暴不殘暴?

    正是由於儒家思想作祟,所以,有些人就幻想,如果是扶蘇做皇帝,秦朝,是不是就不會那麼快滅亡。

    其實,秦朝的滅亡,跟扶蘇與胡亥沒有多大的關係,和趙高與李斯也沒有多大的關係。

    秦朝的滅亡,是由於她的制度不夠完善,是由於她的制度還有漏洞。

    就像一隻缸,它的其它地方都是好的,只是某個地方有一個洞而已。

    而恰恰就是這一個洞,就導致這口缸,報廢無用。

    我們看後來的劉邦,是繼承了秦始皇的郡縣制的,說明秦始皇的以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體制,是符合歷史的發展趨勢的。

    問題是,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太過一步到位,也就是太過極端化,太過潔癖化了。

    這從兩個方面,給她自身,帶來了危害。

    一,是不能防範象趙高那樣的宦官個人篡權。

    劉邦之後,呂后也曾篡漢。

    但是,呂后篡權,與趙高篡權,不可同日而語。

    呂后篡權,是集團性的篡權,是有勢力背景的篡權。

    而趙高篡權,沒有勢力背景,僅憑個人之力。

    趙高專權,與後世的宦官亂政,也不是一個性質。

    趙高專權,沒有依賴胡亥,而是玩弄胡亥。

    而後世的宦官亂政,都是依賴皇帝或者太后的,都是皇帝或太后,用來對付官僚集團的打手。

    所以,趙高篡權,是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僅憑個人之力的宦官篡權。

    這就是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太過極端化,太過潔癖化的結果。

    如果,在中央之外,有一定的勢力,能夠與中央相抗衡,則趙高篡權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二,是不能夠對地方叛亂做出及時的反應。

    劉邦時期,地方上也有叛亂。

    但是,由於劉邦保留了一些同姓諸侯,他就能夠迅速地利用同姓諸侯,去撲滅地方叛亂。

    或者,地方勢力,忌憚於同姓諸侯的存在,而無法展開從容不迫的行動。

    雖然,後來發生了“七王之亂”,顯示出封王建藩的弊端。

    但是,至少是在江山初創的早期,封王建藩,是對於穩定局勢很有必要的。

    而秦朝,就是因為沒有一定的封王建藩,就導致六國舊勢力,能夠迅速地死灰復燃。

    相對來說,受中央統領的國家軍隊,對地方叛亂的反應,是太慢了。

    說到地方叛亂,我們就又要爭論,所謂的陳勝吳廣起義,真的是農民起義嗎?

    迅速成為燎燃之勢的反秦運動,真的是由於秦朝的“暴政”引起的嗎?

    秦朝農民很苦,這一點,無話可說。

    但是,秦朝農民的苦,不是秦朝“暴政”的結果,而是因為連年的戰亂,加上戰後復甦重建,加上,還要對抗北方遊牧民族匈奴。

    所以,秦朝農民,不能不苦。

    這就像新中國成立之後,人們的生活也很苦一樣。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這不是領導者的錯誤,而是歷史的沉重。

    那麼,領導農民起義的陳勝吳廣,他們真的是農民嗎?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真正的農民,會有字嗎?

    他們連正兒八經的名,就不會有好不好?

    陳勝吳廣,明顯是被秦朝打倒的六國舊貴族。

    所以,他們煽動農民起義,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農民起義,而是六國舊勢力的復辟。

    再看秦朝的法制制度,真的很殘暴嗎?

    現在出土很多秦朝的竹簡,證明秦朝的法律制度,並不是很殘暴。

    而且,大部分制度,並不是針對農民而立,而是針對官員,針對官府而立。

    所以,秦朝的農民,不會認為秦朝殘暴。

    只有秦朝的官員、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會認為秦朝殘暴。

    正像現在的農民、社會下層人,不會認為某人不好。

    只有官員、社會上層人,才會認為某人不好。

    再談秦始皇殘暴的典型事例“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是兩回事。

    “焚書”,就是燒掉六國宣揚他們歷史的書冊。

    這是一種思想統一的需要,是政治上的必須,是後世每個朝代都會做的事。

    可是,後世各個朝代,做了都沒有問題;只有秦朝做了就不行,罪大惡極。

    實際上,主張“焚書”的李斯,是小篆文字的集大成者,對中國文化的貢獻,無人能及。

    文化與政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範疇。

    拿文化來攻擊政治,其實就是對文化的褻瀆,還有什麼資格談文化?

    “坑儒”,實際上坑的不是儒生,而是一些裝神弄鬼,欺騙秦始皇的陰陽術士。

    真正的儒生,淳于越一些人,不斷沒有被坑,而且,他們當面向秦始皇大放厥詞,要秦始皇恢復封建制。

    秦始皇,也不過是對他們進行了冷處理。

    秦始皇沒有采納淳于越等人的建議,但是,也沒有罷他們的官,而是讓丞相李斯,與他們進行辯論,這才導致李斯建議“焚書”。

    所以,秦始皇殘暴嗎?

    秦始皇對儒生們,其實很寬容好不好?

    所以,我們再回到本文的主題,如果是扶蘇做皇帝,秦朝,是不是就不會那麼快滅亡?

    因為,扶蘇就是被那幫儒生們教壞了腦殼的笨蛋。

    所以,才會有人幻想,如果是扶蘇當皇帝,是不是,就不會有人反抗?

    秦朝,就不會滅亡?

    問題是,秦朝的滅亡,是亡於她的“暴政”嗎?

    秦朝的滅亡,是亡於六國舊勢力的復辟好不好?

    對於六國舊勢力的復辟,唯一的正確途徑,就是要防微杜漸,及時鎮壓啊。

    而以扶蘇那樣的榆木腦殼,那樣的婦人之仁,他會採取果斷的措施,進行鎮壓嗎?

    他肯定會按照儒家的要求,去實行“仁政”啊。

    結果,當然就是可想而知。

    復辟勢力,不會因為他的“仁政”,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他和他的秦朝,也就只能是坐以待斃,引頸受戮。

  • 2 # 歷史時間軸

    胡亥已經觸底了,扶蘇當了皇帝,秦帝國不會亡這麼快!

    扶蘇是秦始皇36年,因為勸諫所謂的“焚書坑儒”,被派到上郡去的,兩年後,秦始皇就在第五次巡遊途中,於沙丘暴死。

    秦始皇死後,唯一隨從的公子胡亥、丞相李斯、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事趙高,祕不發喪,按計劃路線繼續巡遊,並矯詔賜死扶蘇,扶蘇的第一反應就是哭!

    大家看《史記-李斯列傳》的記載: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繫於陽周。

    扶蘇的哭說明了什麼?

    是無奈,是委屈,也是絕望!

    自從兩年前,因為反對秦始皇被派到上郡,到賜死的詔書送來,到底發生了什麼,恐怕不是一次斥責、“發配”了事,而是多次的斥責,秦始皇為什麼連續打擊仁孝的扶蘇呢?因為扶蘇除了仁孝,還有自己對治國理政的理解和堅持,被派到上郡後,扶蘇應該還有動作,秦始皇繼續批評、斥責他,扶蘇呢?雖九死其猶未悔,說是監軍,就是發配,即便如此,一死而已,初心不改。

    所以,賜死的詔書一來,扶蘇於無奈、委屈、絕望中,寧願以死明志,向他的父親明志,因為他相信是他的父親要他死的,因為之前的連續斥責,他可能早就做好了死的準備,好了,這一天終於來了,死就死吧!

    我們不能說扶蘇愚蠢,蒙恬把道理都講透了,為什麼還執迷不悟,這樣的人能擔負起大秦帝國的重任嗎!

    扶蘇在堅信作為父親的秦始皇還活著的前提下,秦始皇賜死的詔書,也扼殺了扶蘇的政治主張,我們只看到扶蘇哭了,沒有看到為什麼哭,無奈的絕望,最後的抗爭,也就是說“死諫”!

    扶蘇除了死,其實也沒有別的辦法!

    蒙恬的話聽起來不錯:“復請而後死,未暮也!其實就是正確的廢話,你再申請一百次,還是讓你死,秦始皇都死了,你還能不死?

    如果蒙恬說願意起兵,扶蘇還會死嗎?可能就不會了。

    當然,只是說可能,蒙恬聽命於秦始皇,不受扶蘇絕對控制,但是賜死的詔書一來,他也不能不說點什麼,所以無論說什麼,除了和扶蘇起兵造反,別的都是廢話、場面話!

    那為什麼覺得扶蘇當皇帝,秦帝國不會滅亡這麼快呢?

    一是胡亥的昏庸和殘暴已經觸底了,而是扶蘇的仁。

    正如扶蘇勸諫的一樣,戰國經過幾百年戰亂,經秦國統一後,天下急於休養生息,扶蘇看到了隱藏在統一帝國背後的隱患,所以才觸怒龍顏,到了上郡後,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可以看到扶蘇的仁,不是投機取巧,不是妄自菲薄,是對大秦帝國未來治國理政額戰略性修改。

    這種意識扶蘇只是代表,因為他是長公子,扶蘇身邊肯定圍繞了一群人,一群瞭解民間疾苦,洞察帝國憂患的人,只不過胳膊擰不過大腿,他們失敗了!

    從李斯支援胡亥的做法,也可以證明,他倆的政治主張是不合拍的,扶蘇當了皇帝,李斯不會再有秦始皇時代的待遇,這對於信奉老鼠哲學的李斯來說,恐怕不是失落那麼簡單!

    歷史沒有假設,我們只能從僅有的少量史料中,試圖剝開迷霧、探尋真相,而歷史的真相,並沒有藏在史書上,它藏在複雜的人性裡。

  • 3 # 一個人的歷史

    朝代的更替,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只是皇帝人選的問題。很多人認為扶蘇繼位就會比胡亥強,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扶蘇能不能讓秦國減緩滅亡的速度,或者說讓大秦帝國避免滅亡的命運,要看他有沒有解決大秦帝國所面臨問題的能力,胡亥昏庸無能、殘忍好殺,這是表面現象,大秦帝國滅亡的原因不是一個暴君或者說昏君的問題,如果那樣說的話,我們就太高看胡亥了。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史記·秦始皇本紀》

    扶蘇認為嚴刑酷法,並不能讓人在精神上被征服,也不能真正被認同,把強權征服六國的方法用在統治上並不適用,既然已經統一天下,就要適當的採取懷柔政策來穩定民心,同時對秦法做出修整和調整,以順應時勢之變,不令天下震動為宜。如果從管理的角度來講,秦統一天下後,所管理的物件變複雜了,如果不改變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就難以應對日趨複雜的管理物件。

    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史記·秦始皇本紀》

    但是秦始皇對於扶蘇的建議並不認同,他讓扶蘇作為監軍到上郡,和蒙恬一起防範北方的匈奴,他想讓自己的兒子理解,自己這麼做並不是自己殘暴,而是為了鞏固大秦帝國統治的需要。

    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史記·秦始皇本紀》

    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史記·秦始皇本紀》

  • 4 # 老孫探祕

    秦朝亡在什麼地方?

    1.亡在人心離散

    秦始皇病逝沙丘之前,據史籍記載,他寫給扶蘇的詔書說: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可惜詔書沒發出秦始皇就去世了。而後的事我們都知道了,趙高和李斯合謀,立胡亥為敵,賜死扶蘇和蒙恬蒙毅兄弟。

    陳涉世家也有記載: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而後決定假冒公子扶蘇旗號來反對秦朝。

    多麼諷刺,陳勝吳廣反對的是秦朝嗎?不,只是胡亥,趙高治下的暴政罷了。

    一即位,蒙毅在監獄中遇害

    胡亥和趙高密謀:“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諸公子必與我爭,為之柰何?”意思就是說,我剛剛即位,大臣們都不服我,我的哥哥們也會威脅到我的地位,我怎麼辦

    趙高給他出主意,這好辦,貶斥那些大臣,提拔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做官,然後哥哥們全部殺掉,姐姐們也都殺掉。

    就這樣一批大臣和皇子,宗室被送上刑場。

    看看這長長的名單:

    將六公子戮死於杜

    將十二公子戮死於咸陽

    公子高擔心連累家人,自請位始皇帝殉葬,保全了家人

    公子將閭等3公子拔劍自刎

    十公主戮死於杜

    光始皇帝子女有歷史記載的被處死的有22個公子,十個公主,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死亡大臣名單:

    蒙毅,罪名:莫須有,趙高說秦始皇多次打算立胡亥,蒙毅反對,後下獄處死

    蒙恬,罪名:因為蒙毅有罪,被連坐

    李斯:罪名:謀反

    逃亡的大臣:

    頓弱,馮勝,馮去疾,姚賈,章邯(投降項羽)

    身處大廈,卻要砍掉大廈所有的支柱,那麼大廈的倒掉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如果扶蘇做皇帝,這些人肯定會善終,縱然有叛亂,不足為慮。

    真正麻煩的是六國得復辟,按照正常的平叛邏輯,分化瓦解,各個擊破是最有效的辦法。沒有了謀臣導致了平叛策略的失誤,四處奔波滅火,導致最應該對付的楚國叛亂還沒有解決乾淨,然後又去攻打別的復國勢力,最終演變為軍事上的重挫,而胡亥的所作所為導致章邯投降成為壓垮秦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扶蘇即位,實行寬仁為本,與民休息的政策,首先,陳勝吳廣的起義不會暴發,第二定國柱石謀臣良將都在,兄弟姐妹和諧秦中國人心不會散。最後就算死六國復辟,只要平叛方法得當,剿滅他們不是難事。畢竟對老百姓而言,不管是被誰統治,只要能活得下去,就不會參與造反。

  • 5 # 鋒生活

    如果扶蘇做皇帝的話,秦國可能不那麼快滅亡,但是也絕不會像秦始皇設想的二世,三世……直至萬世。扶蘇也不會把秦朝國運延續太長,這是由秦國的治國策略決定的。

    秦國強大靠的是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時秦國鼓勵開墾種植,獎勵軍功,使秦國經濟和軍事實力大為增強。這是很好的,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這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焚書坑儒,不允許其他學派的人談論治國之道,那麼,怎麼治理國家呢?採用嚴苛的法律,並且規定的非常細,完不成就受到懲罰,所以在秦朝時,被割鼻子、割耳朵的人是非常多的。我們分析一下陳勝起義就可見一斑。

    陳勝和吳廣和眾多的服徭役人員,要按時趕赴到制定地方服役,但是不湊巧,下雨了,這下誤期了。按照當時的法律,誤期要被斬首,怎麼辦?去是死,造反也是死,當然選擇造反了。

    劉邦造反和這個有相似之處,由此可見,秦朝以法家治國,太過嚴苛,又沒有寬仁的儒家思想輔助,早已經讓百姓怨聲載道了。失去了民心,那麼失去天下就是早晚的事了。

    所以,到了漢朝採用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的國策。讓百姓得到休息,到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是把儒家和法家結合了起來。

    再看扶蘇,雖剛毅勇武,有政治遠見,但才二世,就廢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治國策略,我覺得是不可能的。

    根本的政治統治措施不改變,即使換個統治者,也只能適當延緩,而不能徹底解決。

  • 6 # 6別無選擇6

    如果是扶蘇做皇帝,秦朝是不是就不會那麼快滅亡?實際上並不可能會長治久安,因為當時的情況已經不是皇帝的問題,而是國家統治方式的問題,房價的統治方式是技術性的統治方式,但是他們並沒有輔助這種統治水平的技術水平,在這種前提下是沒有辦法統治這麼一個大的國家的。

    但是還有一些問題,如果是純粹的法律治國,那麼必須要有詳細的法律條文規定,而清朝前無古人的國土面積,就需要有一大批經過法律教育和訓練的執行人,這一點是很不現實的,當時用的書本全部都是由竹簡記載的,限制了這一條的實現,所以他對法律的制定和執行是粗陋的。

    而維持少量的精英部隊是可以滿足經濟條件,但是以當時的交通能力是根本沒有辦法做到地方有叛亂馬上能趕到很可能叛亂,的訊息剛知道你在過去的話,人家都佔了很大一塊地盤了,而實際上秦朝也是死在這種各地著火來不及撲滅的情況。

    朱石傳還有舉孝廉制度可以把它稱之為是中央實現是相統一的方式之一,而行為上更加符合道德,而不是以技術能力作為官員的選拔標準在無形中給王朝的子民樹立了榜樣。劃定了思想的邊界從根上杜絕了離心離德的現象,這是非常高明的統治手法。但是中國有相當一長段時間科技不發達,也是因為這種中央的選拔方式所導致的負面影

    朱石站在法律的控制上都是劃定一個固定的框架,比如說殺了人就要死,但是在法律的細節和執行上。全部都由當地的宗族和地方官員來進行調節,沒有追求過於細緻的法律規範。

  • 7 # 餅皇克林特卡佩拉

    如果扶蘇當了皇帝,秦朝不至於那麼快滅亡,但是也沒辦法扭轉秦成為一個短命王朝的命運。首先,秦朝滅亡最根本的原因在杜牧的《阿房宮賦》已經道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朝的暴政使得百姓不堪忍受,紛紛揭竿而起,秦朝的暴政有以下三點:1.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長城、秦皇陵等耗費巨大的工程,勞民傷財。2.法律嚴苛,比如陳勝、吳廣因為大雨延誤了戍期,這本是一個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可以免責,但是秦法卻直接處斬。3. 為擴充套件領土疆域,常年征戰,徭役賦稅嚴重。

    其次,秦朝滅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郡縣制嚴重損害了貴族的利益,以前天子分封諸侯王,諸侯王分封大夫,大夫分封士,貴族的土地和爵位是世襲的,保證世世代代大富大貴,現在實施了郡縣制,貴族沒了土地和爵位,自然會起兵反秦推翻郡縣制,比如後來的劉邦就又恢復了分封制。

    以上這些矛盾不徹底解決,秦朝就難以延續。那麼扶蘇會不會、有沒有能力去解決這些矛盾呢?答案顯而易見,不會,也沒有能力。

    扶蘇只會繼續延續其父秦始皇設立的法律和制度,畢竟一個假詔書就可以讓其自殺,可見扶蘇對父親的言聽計從和尊崇仰慕,再者扶蘇完全沒有分析判斷能力,一份詔書下來,不問個究竟,不確認詔書的真實性就自殺,就算你要自殺,那等當面質問父親,確認父親確實要殺你你再自殺也不遲嘛,這種無論是智商還是情商都堪憂的人,你能指望他有多大的作為。相比於扶蘇,秦王子嬰能夠在趙高掌握局勢的情況下,設計殺了趙高,如此有勇有謀的人,都抵擋不住秦朝的滅亡,更別說扶蘇。

    當然,如果扶蘇當了皇帝的話,肯定會比胡亥好一些,畢竟扶蘇身邊的蒙氏兄弟可比老奸巨猾的趙高忠誠、能幹多了,而且扶蘇性格仁慈,在李斯的幫助下,估計會實施仁政,讓百姓回口血。

  • 8 # 闡史官曉悅

    如果是扶蘇繼位,秦朝肯定是不會那麼快滅亡的。

     

    首先,秦始皇在位期間一直施行嚴苛的政治制度,秦二世繼位後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幾乎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以至於出現了“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的局面。老百姓在苛政之下幾乎喪失了生存的空間,階級矛盾不斷激化,是秦朝滅亡的主要內部原因。

     

    而扶蘇性情仁厚,他生前在自己執政的地方,已經開始嘗試施行減輕苛捐雜稅,與民休息的政策,所以扶蘇在民間的聲望很高,很受老百姓的愛戴。如果扶蘇做皇帝,一定會繼續推行他的政治主張,減輕老百姓的生存壓力,讓秦朝日益尖銳的內部矛盾得以緩解,秦朝的統治也必然會持久穩固起來。

     

    其次,扶蘇之死導致了大將蒙恬蒙冤自盡。而當時,蒙恬幾乎是秦朝唯一可以震懾匈奴的猛將。蒙恬之死無疑給了匈奴肆無忌憚騷擾秦朝邊界開了綠燈,從此之後秦朝的邊防便再無寧日,秦朝的外患日益加劇。

     

    由於邊防的持續吃緊,兵役的重負又被攤到普通百姓的頭上,而抗兵役的處罰也被加重,民眾稍有懈怠便會被處以極刑,這種高壓政策讓秦朝本已處於爆發邊緣的內部矛盾更是雪上加霜,最終導致大澤鄉起義的爆發,引發了秦朝滅亡的導火索。

     

    所以扶蘇之死使秦朝內憂外患的問題越加突出,加速了秦朝的滅亡;而如果扶蘇做了皇帝,勢必會緩解這些矛盾,促進秦朝經濟與軍事力量的良性發展,也就是說,扶蘇做了皇帝,秦朝很可能會繼續強盛,自然也就不會那麼快滅亡了。

  • 9 # 夜史GO好

    這個不好說,歷史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有些事是人定勝天,有些事,是時勢造英雄!比如明末崇禎皇帝,能說,他不是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嗎?只是國家大事去矣,再好的皇帝,再有本事 有心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而已!

  • 10 # 棲鴻看紅樓

    只能說,有這個可能吧。

    秦朝滅亡,當然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刑法太過嚴苛,使民眾無法承受。而傳說中的扶蘇公子,是一位寬和仁慈的少年。從性格角度來說,扶蘇的確可能對秦法的嚴酷,進行調整和糾正。

    但是,這樣大的一個國家、一個朝代,只考慮一個因素,未免太過簡單了。

    你以為造反全是因為“民不聊生”嗎?

    並不!

    項羽第一次看到秦始皇,說的是“彼可取而代之”。劉邦第一次看到秦始皇,說的是:“大丈夫當如是。”他們都沒有考慮秦始皇給民眾帶來的痛苦。

    僅憑一顆仁慈的心,能統治一個帝國嗎?

    扶蘇有沒有統治能力,我們不知道,史書也沒有留下記載。史書記載的,只是他的仁慈。

    靠仁慈做皇帝,是遠遠不夠的。

  • 11 # 請喊我小馬Horse

    如果是扶蘇做皇帝,秦朝是不是就不會那麼快滅亡?

    我答案是:如果公子扶蘇做了皇帝,秦朝肯定是不會那麼快滅亡,秦朝都不會滅亡。

    公子扶蘇

    公子扶蘇,嬴姓,名扶蘇,咸陽(今陝西咸陽市)人。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長子。

    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寬仁,有政治遠見。直言勸諫父親,反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觸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後,遺詔扶蘇治喪即位。中車府令趙高聯合丞相李斯,擁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矯詔逼令扶蘇自盡,葬於上郡(今陝西省綏德縣)。

    扶蘇針對始皇帝坑術士一事,曾上書勸諫秦始皇說:“天下剛剛安定,邊遠地區百姓尚未歸附,儒生們全誦讀並效法孔子的言論,而今陛下卻用嚴厲的刑法處置他們,臣擔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秦始皇大怒,於是將扶蘇發配,讓他前往上郡監督大將軍蒙恬的軍隊 ,協助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匈奴。

    司馬遷《史記》評價:“扶蘇為人仁。” “剛毅而武勇, 信人而奮士”

    扶蘇做皇帝,秦朝不會滅亡的原因

    第一點原因:

    年少時的扶蘇機智聰穎,生具一副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因此在政見上,經常與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馳。始皇偏執的認為這是扶蘇性格軟弱所致,於是下旨讓扶蘇協助大將軍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養出一個剛毅果敢的扶蘇。幾年的塞外征戰果然使扶蘇成長得與眾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敏銳的洞察力與出色的指揮才能讓眾多的邊防將領自嘆弗如。他愛民如子、謙遜待人更深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推崇。扶蘇曾多次議政,對於治國、安定天下頗有見地。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嬴政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時不幸病逝。秦始皇臨終以前,曾為璽書召令扶蘇至咸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但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另一個兒子胡亥陰謀篡改始皇帝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即皇帝位。同時另書賜蒙恬和扶蘇死,並“數以罪”。所以說秦始皇選擇的繼承人是公子扶蘇,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他選擇的繼承人能力方面肯定是不用去懷疑的。

    第二點原因:

    秦朝的稅率非常的低下。重農抑商是秦朝國策的基本綱領,農民在秦國的待遇是非常好的,在當時如果你能夠好好的種地,不僅生活水平不會低下,而且還會得到相應的爵位。除此之外,秦朝的稅率為:十二稅一,這是什麼性質的概念呢?孟子曾經推廣的稅收是十一稅一,甚至大漢王朝巔峰時期稅收也是十稅一,所以說當時秦朝的稅收並不高,老百姓的生活還是都不錯的。

    秦國統一後服兵役的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兵的人朝廷不僅給錢,還定期讓士兵回家去探望,尤其農忙的時候還有大約40天的假期,而且一家人不能有兩個人同時服役。如果碰到了朝廷要百姓遷戶的問題,待遇也有很大的優待,比如秦始皇曾遷三萬戶百姓去琅琊臺居住,不僅免除了前十年稅賦和徭役,而且還給了許多的糧食和更牛等,最好的還賞賜過爵位。

    都說秦朝的徭役繁重,民眾苦不堪言,短短十幾年間完成了多項浩大的工程,動用的人力相當可觀。據說修築長城,徵用了四十餘萬"徒隸",築阿房宮、酈山宮,"發徒刑者七十餘萬人",其他修"直道"、"馳道"、浚通水路,等等,呼叫上萬"刑徒"的事經常可見。但是這裡有一條極為重要的線索,參與築長城,修宮室的這些人,並不是一般的平民,《史記》中說得很清楚-他們是"刑徒",即是今天的"勞改犯"。

    秦朝的律法是很嚴格的,所以犯法之後的人都要服勞役,章邯後期鎮壓陳勝吳廣的刑徒軍就是這些人。

    第三點原因:

    陳勝吳廣起義時陳勝說:“天下百姓受秦朝統治、逼迫已經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立為皇帝,應立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他沒有罪過,秦二世卻殺了他。老百姓大都聽說他很賢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下戰功,又愛護士兵,楚中國人都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作為天下首發,應當會有很多響應的人。

    從陳勝這句話中我們就能看出,扶蘇在民間的威望是很高的,陳勝造反都要打著扶蘇的名號,所以說老百姓還是很相信扶蘇,支援扶蘇的。秦朝統治的根本就是關中老秦人的支援,扶蘇恰恰就是老秦人最看好的二世皇帝的人選。

    公子扶蘇任九原軍監軍近十年,扶蘇跟蒙恬,蒙毅感情深厚,蒙氏家族一直都是扶蘇的支持者,賢良溫仁,堅毅勇武的扶蘇也一直是所有九原蒙家軍心中二世皇帝的不二人選。以蒙恬為首的蒙家和以王離為首的王氏家族是當時,秦軍中最大的兩股勢力。

    胡亥繼位以後,大肆殘害秦朝文武大臣,通過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這些人是不支援胡亥所以才被殺被貶,這才導致天下大亂時,秦無人可用。

    第四點原因:

    都說天下苦秦已久,那麼秦始皇在位之時為什麼秦朝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起義那?都苦了這麼久了為什麼要忍到秦始皇死後才爆發大規模起義那?天下老百姓苦的不是秦始皇,而是二世皇帝胡亥,趙高李斯矯詔害死扶蘇,秦二世即位,可這秦二世完全就是一個傀儡皇帝,同樣也是一個毫無作為的皇帝。此時的秦朝大權都在趙高之手,趙高不僅害死李斯,還大肆殘害忠良,自斷手臂,實行殘暴的統治,還大興土木,致使民不聊生。更改了很多秦始皇在位時的政策,這才終於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以及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所以說秦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不是秦始皇也不是秦朝“嚴刑峻法”,罪魁禍首就是胡亥以及趙高。

    胡亥繼位,趙高弄權,大肆殘害忠良,殺害有功之臣,統治殘暴,大肆剝削老百姓朝政混亂,陳勝吳廣的起義讓六國貴族等待已久的時機終於到來,秦朝進入起義四起的局面。

    第五點原因:

    秦始皇死後秦朝那麼快滅亡的原因是,無兵可用,無將可用,秦二世胡亥繼位以後,趙高為了掌權,大肆殘害忠臣良將,逼死蒙毅,蒙恬兄弟。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為免遭羞辱而死,選擇了自盡。殘忍的殺害丞相李斯並抄家滅族,胡亥的12個兄弟被殺,10名公主被碾死,直接到導致民心盡失,大將章邯鎮壓起義無兵可用,只能徵召刑徒,奴隸出戰,最後大將章邯也都反叛秦朝投降項羽。

    歷史上蒙毅手下的三十萬九原大軍,以及趙佗率領征討百越的五十萬大軍直到劉邦大軍攻破咸陽、項羽一把火燒光大秦所有宮殿,也沒有派出一兵一卒來救援已經趨於滅亡的大秦。所以作為大秦最後一個名將的章邯只能帶著三十萬放出來的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刑徒軍,去剿滅叛亂。

    蒙恬和蒙毅兩人的死訊傳開後,整個大秦軍隊中無數的蒙氏一族的高中低將領全都在短短的一夜中離營而出,再未回來。然後整個蒙氏一族也是夜間消然後整個蒙氏一族也是夜間消失在咸陽,舉族南下百越之地。而大秦南下征伐百越的五十萬大軍中,很多領兵將領同樣都是蒙氏一族的族人。在大秦最危難的時候,趙佗始終沒有派兵前來救援平叛,不能不說這中間沒有蒙氏一族的原因。

    而造成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無外乎就是扶蘇被矯詔逼的自殺,以及蒙恬蒙毅的冤死。大家已經對大秦,胡亥失去了希望。如果有這八十萬精兵在,以蒙氏兄弟對大秦的忠心以及能力定能保住大秦。

    總結:

    秦朝走向滅亡得最根本原因就是,秦始皇沒有早早地把公子扶蘇立為太子,沒有提前準備好自己的繼承人,給趙高李斯有了可趁之機,改立胡亥繼位。致使大秦王朝亡於二世之手,胡亥跟趙高才是秦朝二世而亡的罪魁禍首。

  • 12 # 少昊故國人

    秦始皇的天下人郡縣制政治制度與執著理念,壓制了權貴之利,控制了官僚之利,堵住了小人之利。嬴政一死,這些利益集團們,同時欲欲謀動,竊機而動。

    首先是官僚爭鬥拉開序幕,胡亥毛嫩,焉知利弊?朝官爭利,牽一髮而動全身,殺兄弒弟為古人所不恥,已失其威。楚人本就刁蠻,文風雜亂,“王侯貴種乎”?於是,那些復國候王及後人,方士,一起來撈油水了。小人亂江山,名曰反暴政。那個王朝不是暴政?手段不同而已。人騙,武搶,目的車於斂財,有一個好東西?老百姓就是韭菜,絨鵝。陳勝吳廣有嬴政之雄才?無非想做個王候。歷史上的文墨之官,又有幾個是好鳥?數得出來的清官。

    扶蘇掘政,名正言順,至少不會立馬失盡民心。要想駑政,須更張易法,滿足官僚貴族小人的漁利之便,倒晦的還是老百姓。這一點,後兩千多年王朝歷史不是實踐的很清楚嗎?

    秦亡非暴政,而是天下為公的郡縣制。它觸碰了權貴官僚小人的斂財之路。

    歷史上,凡事利民謀利君王,無一不是暴君。病在與民爭利的王朝走狗身上。

  • 13 # 涇水書生

    甚至可以認為,恰恰是秦帝國統一六國滅掉早就腐朽不堪的六國王室,讓諸如項羽這類在六國王室中並不是核心的貴族,有了振臂一呼的機會!

    所以,就算相對溫和的扶蘇繼承了秦始皇的皇位,依然無法改變秦國統一埋下的暴亂伏筆!

  • 14 # 偉哥說文史

    從扶蘇的表現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著悲天憫人情懷的王子,他對於他父親的仰慕舐犢之情令他見到聖旨之後不辨真偽就毅然決然地選擇赴死。如果扶蘇做皇帝,秦朝應該不會這麼快就滅亡。

    首先,他的仁慈,決定了他會實施仁政,老百姓的日子會因此得到緩解。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又有誰會願意舔刀嗜血,提著頭四處奔波呢?

    其次,他對父親秦始皇的感情,決定了他會為了父親把父親的基業發揚光大而不是敗壞家業,使之凋零破敗。

    第三,扶蘇與蒙恬關係良好,震懾朝臣、邊關,還有誰可以比得過蒙家諸將呢?

    由此可見,如果扶蘇繼位,秦朝應該不會這麼快就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賈府的勢力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