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一白聊歷史

    這大概是很多人心中的遺憾了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

    三國鼎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魏國,接連兩任皇帝,都沒活過四十歲,不得不說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與之相對比的,吳大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壽高七十,不但熬死了比他小五歲的曹丕,還熬死了比他小二十多歲的曹叡。東吳雖然很長一段時間裡,兵力都是三國裡最少的,但卻是最為穩定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君主長壽。

    假如曹丕或者曹叡,能活到跟曹操一樣的年齡,即65歲

    也就意味著,曹丕可以挺到和孫權同一年死,曹叡可以堅持到公元269年。

    憑藉曹丕、曹叡的能力,曹魏拿下東吳、蜀漢,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至於司馬懿,就算再能挺,再能忍,也掀不起什麼波浪了。

    歷史上的晉朝將不復存在,一個統一的大魏朝則會取而代之。

    至於說五胡亂華會不會出現,這個很難下定論,畢竟一個統一的國家所制定的政策與之前會有怎麼樣的變化,是很難說得清的。

    不過,即便是大魏朝依然沿襲之前的國策,也很難像西晉那樣亂的,北方遊牧民族自然也不會有那麼好的機會搶班奪權。

    唉,只能怪曹丕、曹叡短命了。

  • 2 # 燕趙節度使

    我不得不貼上我以前的文章了,哈哈哈。

    看來讀歷史的人多了,想法果然大部分都一樣啊。

    中國歷史上那些短命的皇帝,短命的王朝

    https://www.toutiao.com/i6801794096504504846/

    請看我的文章節選第一部分:曹魏。

    東漢末年分三國,曹操揮鞭跨黃河。一統中原定基業,壯志難酬可奈何。

    220年,曹操病逝於洛陽,享年66歲。

    曹操去世後,世子曹丕迫使漢獻帝退位禪讓,建立曹魏,年號黃初,定都洛陽。

    226年,魏文帝曹丕病危,立平原王曹叡為太子,召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輔佐嗣主。

    次日,曹丕崩於嘉福殿,終年40歲,比曹操少活了26年。

    曹丕算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

    他文武雙全,個人的綜合素質極高。在曹操的教導下,曹丕兄弟幾個從小讀書習武,成為一代人傑。

    在中國文學史上,曹丕和曹操、曹植並稱“三曹”。

    他的《典論‧論文》開創了文學批評的風氣,為中國文學批評之祖。

    他的《燕歌行》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此對後世七言詩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鑑於東漢宦官和外戚輪流專權,搞得朝政烏煙瘴氣,曹丕吸取教訓,下令限制宦官、外戚權力,頒令“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這項舉措保證了曹魏始終沒有宦官、外戚干政而造成政治危機。

    在經濟方面

    曹丕繼續發展屯田制,與民休養,恢復社會生產,施行谷帛易市,穩定社會秩序。到了曹丕末年,曹魏國庫充實,累積鉅萬,使北方地區重現安定繁榮局面。

    在軍事方面

    曹丕在位後,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臧霸、孫觀等割據勢力,徹底統一了北方。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派人招降蜀漢宜都太守孟達,敗劉備義子劉封,收復上庸三郡。

    曹丕在位期間,還多次派兵擊敗鮮卑和西羌,派人在西域建立長史府,恢復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統治。

    雖然曹丕征伐吳國都以失敗告終,但魏強吳弱的格局已經形成,為以後的西晉滅吳奠定了基礎。

    曹丕死後,太子曹睿登基,是為魏明帝。

    魏明帝曹睿也是一代明君,他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

    軍事方面,曹睿派曹真、司馬懿等人擊退吳、蜀的多次侵擾,平定鮮卑,攻滅遼東公孫淵。

    文治方面,設定律博士制度,重視獄訟審理,與尚書陳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編纂史上的重大進步。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35歲。

    曹丕只活了40歲,而他的兒子魏明帝曹叡更不如他,只活了35歲。

    曹家的人一代比一代短命,這種壽命在古代也屬於短命。

    試想,如果曹丕也跟曹操一樣,活到60多歲,他的兒子曹睿也同樣能活到60多歲。憑藉他們的政治才能,必定能培養一大批忠於曹家的文臣武將,壓制權臣比如司馬懿,令司馬家忠心耿耿不敢妄動。

    正是因為曹丕和曹睿的短命,以及託孤大臣尤其是曹爽這個酒囊飯袋,才讓司馬家鑽了空子。

    司馬懿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睿,熬死了曹家三代,最終等到曹皇帝年幼登基,大權旁落,而司馬家羽翼豐滿,獨攬大權,最終吞併三國,建立了西晉。

    而西晉建立後,由於統治階級腐化墮落,僅僅維持了二十多年的太康之治後便爆發了八王之亂,後來又是五胡亂華,中華大地陷入了數百年的戰亂浩劫之中……

    所以說,對一個帝王來說,他的壽命不僅關係著國運,更關係著民族幾百年的命運。

    除了曹魏之外,還有兩個王朝,也因為皇帝的短命而導致被權臣篡位,而族人也身死國滅。

  • 3 # 朝文暮史

    感謝誠邀!

    回答這個假設問題,應該先看一下這一時期三國相關的核心人物情況,曹丕和曹叡的壽命都比較短,滿腹韜略還沒來得及完全施展就去世了。如果他們活到65歲,我們來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關鍵人物真實生平

    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曹操的次子,三國時期魏朝的建立者。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長子。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裡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劉禪(207年-271年),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假設成立三國對比變化曹魏國內

    曹丕活到65歲,即去世年份由226變為251。

    曹叡活到65歲,去世年份由239變為270。

    曹丕活到251年和司馬懿同年去世,那麼以曹丕的管理水平,肯定輪不到曹爽掌權。那麼還會出現249年的高平陵政變麼?我們回顧下政變經過。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但經過多年的經營,司馬家勢力已經非常龐大,家族子弟的地位都很高,曹氏已經沒法壓制司馬家了。曹爽此人任用私人,專權亂政,侵吞財產,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國內虛耗死傷慘重,曹氏對國家實際的控制權被不斷削弱。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至此曹魏政權落入司馬家之手。

    那麼這時候如果曹丕活著,會發生政變麼?我認為不會。原因有三點。

    一是曹丕本身文治武功非曹芳、曹爽可比,曹丕在即為時就秉持著對司馬懿用防結合的思路,在給司馬懿權利的同時,不斷培養曹氏和夏侯氏的家族子孫掌管重要職務,用來制衡司馬懿。曹丕本身的能力並不在司馬懿之下,制衡策略會很好的執行,司馬家的崛起將被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使其不具備政變的實力。二是曹丕和司馬懿的關係非常好,在曹丕還是太子時,司馬懿就擔任中庶子的職位,輔助曹丕。曹丕看司馬懿如同看家臣,司馬懿也全心全意的輔佐曹丕,兩人經常促膝長談,既是君臣又是好友。如果曹丕活到65歲和司馬懿同年去世,那麼他們關係肯定不斷加深,從情感角度,司馬懿也不會發起政變。三是司馬懿發動政變並不是個人行為,而是家族行為,他們發動政變的基礎是實力強大,隨著曹爽不斷削弱曹氏對國家的控制權,司馬氏已經實際掌握了國家的控制權,家族的年輕人才會對皇位產生想法,最終司馬氏發起政變。如果曹丕還在的話,對司馬家族勢力會做出很好的限制,那麼就不會給年輕人幻想的基礎,他們沒有機會達到權利頂峰,也就沒有了發動政變的心思。

    通過分析,我認為曹丕在世,高平陵政變不會發生,曹魏的統治會穩定持續。

    蜀漢東吳

    三國鼎立,曹丕活到了251年,這不但把劉備、諸葛亮、陸遜等給熬死了,甚至都快把252年去世的孫權都要熬死了。所以曹丕在世時魏國肯定是無憂的,連根基尚淺的曹叡都能搞定另外兩國的攻勢何況曹丕。這讓曹叡繼位時的形式大好,曹叡面對的是內亂的東吳和瘠若的蜀漢,一面是沉溺酒色、昏庸暴虐的孫皓,一面是樂不思蜀無心執政的劉禪。曹叡還是非常靠譜的,生平組織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即使曹丕健在把這些事情幫他做完了,以他的能力,劉禪、孫皓及沒了諸葛亮、陸遜的蜀漢和東吳,還是綽綽有餘的。曹叡活到65歲把司馬師和司馬昭都熬死了,司馬家對曹魏基本沒啥威脅了,他更能從容應對另外兩國。

    終上所述,通過對曹魏國內情況和蜀漢、東吳的情況分析,如果曹丕和曹叡都能活到65歲,那麼一統天下的大概率是曹魏,司馬氏將一直作為曹氏的臣子存在。三國的歷史將發生改寫,晉朝可能要變成大魏王朝。

  • 4 # 清山雅舍

    前言

    想必大家都有一種感覺,司馬氏就像是曹魏政權的病毒,隨著曹操、曹丕、曹睿的逝去,司馬氏就像是解了封的詛咒一般,開始逐漸取魏而代之。很多人都感嘆司馬懿活得實在是太久了,以致於熬死了曹魏三代帝王。曹操還可以,66歲才去世,但是隻活了40歲的曹丕和36歲的曹睿就實在是太不爭氣了。假如他倆都能夠活到65歲,那曹魏又會是怎樣的光景呢?

    活到六十六的假設推演

    歷史上,魏文帝曹丕去世於公元226年,享年40歲,若是能活到65歲,那就是公元251年。而司馬懿去世於公元251年,享年73歲,也就是說,如此一來兩人將於同一年去世。司馬懿其實和曹丕的關係很親密,曹丕在奪嫡時就很倚仗司馬懿,所以說曹丕在世時,司馬氏一定會被重用,且很難會反。

    曹睿去世於公元239年,享年36歲。假設能活到65歲,就是公元268年去世。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去世於公元255年,次子司馬昭去世於公元265年。如此一來,曹睿反過來能把司馬懿的兩個兒子熬死。

    要知道司馬懿其實並沒有篡位之實,他作為四世元老,為曹魏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曹魏兵權的新一代掌控者曹爽,卻是一個十足的紈絝子弟,倒行逆施,昏聵無道,硬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碎。司馬懿最終是以匡扶朝廷和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和意願誅除的曹爽。

    司馬懿沒錯,卻是把曹魏的宗室兵權給奪走了,同時還激發了司馬氏年輕一輩的野心。所以說,司馬懿和曹操很像,本身並沒有篡位的意願,卻是大權在握,形勢逼人,不得不做出很有僭越意味的舉動。

    但是他司馬懿無意,他的兒子和孫子可就沒有什麼顧忌了,從司馬師、司馬昭再到司馬炎逐漸將篡位的基礎打牢,最終完成司馬炎稱帝,以晉代魏。

    結語

    綜上,如果曹睿能將司馬師、司馬昭熬死,無疑就使得司馬氏難以有得勢的機會。曹魏的政權有極大的可能不會被司馬氏取代。

  • 5 # 大語文走四方

    曹丕活到六十五歲,讓我想想……那麼就沒有諸葛亮、孫權什麼事啦!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與正室卞夫人的嫡長子 。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擊敗了其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曹丕在位期間,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於黃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在西域的建置。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諡號文帝,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葬於首陽陵。曹丕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魏文帝曹丕只活了四十歲,他能活到六十五歲,那就是公元252年。這多出來了二十五年,是諸葛亮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不斷北伐的時間。是東吳的孫權不斷尋求突破的時間,這一年孫權大敗魏軍。如果曹丕活著,這些事都不會發生。

    如果魏明帝曹睿活到65歲,那就沒有司馬懿什麼事兒。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魏第二位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長子,母為文昭甄皇后。黃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為皇太子,即位於洛陽。曹叡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設定律博士制度,重視獄訟審理,與尚書陳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編纂史上的重大進步。魏明帝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但在統治後期大興土木,廣採眾女,因此留下負面影響。

    看看後來發生的事,就會發現司馬懿能夠成功是因為曹睿去世過早,曹芳年齡太小,沒有實權造成的。曹睿只活了35歲,如果再活三十年,司馬懿的權力不會膨脹!在兩代君王的努力之下,曹睿將統一全國,勵精圖治,開創曹氏王朝四百年的基業未嘗不行啊!

    五千年的中國歷史,權臣之所以能夠左右朝局,是先王早逝,即位的君王沒能掌握政局造成的。

    武王伐紂三年後就去世,周成王年齡小,所以就有三監之亂,幸虧有周公才使得周朝的天下繼續延續。開創400年漢代基業的劉邦,因為有漢文帝漢景帝的持續努力,才使得漢武帝能夠成為千古一帝。

    對比隋朝和唐朝,就會發現隋文帝雖然厲害,但是隋煬帝和後來的人都沒有將政局穩定住。最終導致農民起義,被李淵父子鑽了空子。而唐朝的建立者李淵,因為有唐太宗、唐高宗等兩代帝王的不懈努力,才使得唐朝繼續延續下去。

    開創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第一代打江山的人固然辛苦,但是第二、三代君主的勵精圖治、繼續努力則顯得尤為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開創者創立的某些規則在繼任者身上能夠得到延續,也就是說保持了政策的穩定性,如果第二代第三代君主未能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那麼這個王朝的壽命就會大大的縮短。

    這其中第二代第三代君主的壽命因素佔很大原因。漢文帝、漢景帝兩代君王保證了國家的穩定。為漢武帝的開疆擴土積聚了力量。曹操開創的曹魏政權為什麼沒有完成了中國的全面統一,並且開創下一個盛世,就是因為曹丕活了40歲,曹睿35歲就死了。兩個人的執政時間只有短短的20多年。不說兩人都活65歲,哪怕是其中一個人活65歲都能夠實現曹魏政權的統一全國的重任,且發展的巨集願。

  • 6 # 北大賢學長

    三國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曹丕時期三國鼎立之勢穩定,一強兩弱,短時間內三者相互依存,不可能覆滅任何一方。曹丕其人其智遠弱於曹操,曹丕時期朝中名臣名將依然呈現凋謝之態,外部孫劉聯絡較為緊密,脣亡齒寒的危險使得孫劉不得不齊心抗曹。再者孫劉內部不像曹魏一般,劉臣多念故主恩德,以圖報之,孫臣多為智謀之士百花齊放。漢朝末年,民不聊生,和平難以求得而諸侯割據。漢朝享國祚幾百年,雖衰而未亡,思漢之臣不在少數,曹丕篡漢自立民眾基礎薄弱,沒有數十年難以使民心歸附,尤其是蜀漢的存在,大有整合正統漢朝的意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首例女冷凍人展文蓮後來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