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楊QAQ咩咩咩

    曹丕待兄弟的態度是真的極度不好,不是爭不爭鬥儲君的問題,是曹丕定下的整個制度摧殘了他的兄弟。從曹丕向世族妥協確立九品官人法就知道,曹丕在位時他的兄弟都沒有得到重用,多次轉移諸兄弟的封地,令其不能在本地鞏固勢力,諸兄弟封邑雖多卻無兵無權,沒有參與朝政的資格,而且對兄弟本國監察甚嚴,甚至兄弟之間彼此多相聚幾日的權利都沒有,竟與坐牢沒有區別。

    懂詩文的人自行去讀《贈白馬王彪》:“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陳。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慇懃。憂思成疾疢,無乃兒女仁。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

    比起那受爭議的《七步詩》,《贈白馬王彪》的憂傷感令人苦楚萬分。以此詩為證,可知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記載:“是時待遇諸國法峻。任城王暴薨,諸王既懷友于之痛,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國使者不聽。植髮憤告離而作詩。”——這一段絕對不假。

    曹彰固然不在爭奪嗣子的位置上,不過曹彰和曹休、曹真一樣是曹操一手培植的將才,志在效仿衛青、霍去病保家衛國,曹丕亦鼓勵曹彰效仿曹天人。曹操、曹仁、曹洪、夏侯惇等兄弟併力起兵於亂世,數十年間創立基業,何故曹丕伐吳時曹休、曹真、夏侯尚各統一方軍事,獨曹彰不得參戰?在權力的漩渦中真是不加害已經等於要感大恩,一定是沒聽說過一堆箭抓在手裡不易折斷的道理,哦,似乎漢晉還沒出現這個典故,到是有司馬師、司馬昭兄弟。《魏書》載:阿豺有子二十人,謂曰:“汝等各奉吾一隻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隻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隻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豹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言終而死。

    《三國志陳思王植傳》:“植每欲求別見獨談,論及時政,幸冀試用,終不能得。既還,悵然絕望。時法制,待籓國既自峻迫,寮屬皆賈豎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又植以前過,事事復減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無歡,遂發疾薨,時年四十一。”曹植才名天下聞之,有人認為曹植沒有治國之才是因為他根本沒有機會,上殿為君臣,私下為骨肉,竟有見面的機會都不給的道理?曹植連做個封王都憋屈,縱然不讓曹植入尚書檯,讓他擔任三公、九卿又如何?曹丕父子何以嫉才如此,反用曹爽、劉放、孫資等弄權之人。

    權術之道在於分權制衡,固然不能像司馬家那樣盡罷州郡兵馬,只以諸王領兵,什麼平庸之輩都用,但也不能盡以世家輔政不用有能耐的親王。比起曹丕、曹叡重用的司馬懿、曹真、陳群而言,難道對諸兄弟真沒有虧欠?曹彪之事更是天道好輪迴。曹彪密謀意在興魏,若非曹丕將曹氏諸王的權力限死,曹彪奪回權位的機會更大。曹操諸子若能皆盡其才,當真孫權不足為道。

    《詩藪》曰:“詩未有三世傳者,既傳而且煊赫,僅曹氏操、丕、睿耳。然白馬名存鍾《品》,則彪當亦能詩。又任城武力絕人,倉舒智慧出眾。阿瞞何徳,挺育多才?生子如此,孫仲謀輩詎足道哉!”故而陳壽言:“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義廢。為法之弊,一至於此乎!”

    假使把曹操、劉備、孫權的位置換做曹彰、曹植、曹彪、溥儀,讓他們在封地終老一生,那對他們來講是多麼的屈辱?對有才之人最殘忍的不是殺了他們,而是讓他們用最平凡的方式結束一生。

  • 2 # 霞客818

    你好,我是文史愛好者霞客,我來解答這個問題。傳統說法,一種是把曹丕說成天性涼薄、手足相殘的代名詞;另一種是強調曹丕的寬仁一面,把三兄弟描寫成兄友弟恭的和諧狀態。其實兩種都是有失偏頗的,真實的狀況,很可能是處在兩個極端之間的中間態。

    曹丕上位以後,對曹植、曹彰的確不算寬仁,但對比歷史上的類似狀況,也不算太壞。而且,曹植、曹彰是不一樣的狀況,需要分開說明。

    先說曹植。如果沒有儲位之爭,曹植應該是與曹丕關係最好的兄弟了,同母,又都是文豪才子,惺惺相惜,從這兩人的諸多遊宴和詩文唱和中就能體現。但既然都是有天賦有才華的文人,難免個性強,脾氣大,喜歡矯情。即使從歷史記載的事實來看,丕、植爭儲根本不算慘烈,在當事人的主觀視角下,也很能折磨人了。所以曹丕寫了一堆怨婦詩,曹植一再安慰其兄還幫忙跑腿,其實就是這兩個人在矯情。

    曹丕當上太子以後,丕、植兄弟應該和諧了一段時間,“翩翩我公子”的表白就在這時候嘛。但曹丕上位以後,情況不一樣了:曹丕即位魏王的過程相當驚險,曹操一死又發生小規模內亂,吳蜀還在虎視眈眈。曹丕要搶先根除一切不安定因素,趕緊把權力抓在自己手裡,所以必定拿曹植及曹植黨開刀

    這就說到曹丕的政治潔癖:曹丕不只防兄弟,還防外戚防宦官防宗親防士族(看他任命的三公的家族背景),只要歷史上出現過的可能亡國的不安定因素,他全都要防,防得他一個人當孤家寡人就安全了。但曹植與其兄政見不和,認為兄弟一起和諧掌權的局面是可以存在的(比如司馬炎和司馬攸)。曹植是參與立儲之爭失敗的人,還想以王佐自居。只能說,這兩兄弟一個心眼太小,一個心眼太大,矛盾衝突是必然的。曹丕不讓,曹植就鬧,什麼發服悲哭、私祭先王、醉酒悖慢使者、寫《九愁賦》,估計就是這麼回事了。曹丕也容不下曹植這麼撒潑,肯定是要治一下他的。

    於是在黃初年間,曹植一再被監國謁者告上去,就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是以曹丕指使灌均、讓三公議(三公不會幫曹植說話)為由,證明曹丕有心害曹植;二是從曹丕並未重罪責罰的結果看,證明曹丕對曹植很好。其實兩種都是以偏概全。

    曹丕有很任性惡趣味的一面,喜歡嚇人但沒有真的整死幾個,從於禁、曹洪可知。那可以理解為,曹丕就是想整一下曹植而已。曹丕先指使監國謁者把曹植告上來,警告曹植大難臨頭了,等曹植被嚇得免冠跣足磕頭賠罪了,又把他從輕發落,彰顯朕的寬容仁厚——以曹丕的虛偽矯情,是很可能做得出來的。

    但曹丕不想殺曹植。曹丕是寫出“文章乃經國之大業”、極力反對文人相輕的人,作為文人而不是皇帝,他對曹植的才華應該是愛惜的。曹丕心機深重,熟讀史書,不可能不明白共叔段、劉長、劉武是怎麼死的。所以,他的目的不是殺曹植,是想讓他安分老實些。等曹植老實下來以後,他還在黃初六年去雍丘看望了一下,證明兄弟感情是確實存在的。

    所以,《七步詩》雖然不大可能存在於史實,但充分反應了曹丕對待曹植的方式:蠢,惡趣味,有創意。曹丕最倒黴的地方,就是曹植的文采風流可謂歷史罕見,什麼《野田黃雀行》《贈白馬王彪》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令曹丕的逼弟惡名千古流傳。楊廣、朱棣和雍正都應該慶幸自己的兄弟們不擅寫詩。

    再說曹彰。曹彰對曹丕的地位威脅並不亞於曹植。建安十六年,曹植、曹據、曹宇、曹玹均被封侯,唯獨曹丕和曹彰並未獲封(曹彰直到五年後才被封為鄢陵侯)。後來曹操又寫了《告子文書》,大意就是當初封侯的時候,曹丕未獲封還成了五官將,就是預備太子的意思。也就是說,在建安十六年的時候,曹彰才是曹丕的儲位競爭對手,而非曹植。

    建安十六年的時候,曹操經過赤壁兵敗,在短時間內很難統一全國的情況下,立一個擅長帶兵打仗的世子也並無不可。同在建安十六年,曹操徵西涼的時候,田銀、蘇泊叛變,曹丕一度想親征平叛,急於立下軍功——因為曹丕知道他的對手是曹彰。只是到了建安十七年,曹植一篇《登臺賦》驚豔全場,曹丕發現競爭對手變成了曹植(曹丕很累)。

    和曹植的戀兄態度不同,曹彰是不待見曹丕的。丕、植相爭時他站在曹植一邊,曹操去世後“問璽綬”被記載於正史,也很可能有趁亂擁立曹植的打算。所以,相對於曹丕教導曹彰學曹仁、不要居功自傲的那淡淡一筆記載,丕、彰兩人更多時候是關係緊張的。

    曹丕上位後,曹彰的封邑從五千戶增加為萬戶(還特別好言嘉獎、拿走兵權),曹植從萬戶侯削成兩千五百。如果曹丕對曹植只是施以懲罰的話,那對曹彰是真正的忌憚。曹彰的死,曹丕很可能脫不了干係。有關曹丕、曹彰的關係為何這麼壞,暫時不好論斷。但曹彰在軍中有戰功和威望,對曹丕的威脅太大。就個人而言,曹丕文人氣太重,難免不受宗親武將待見,比如拒絕借錢的曹洪就是其中之一。

    總結起來,縱觀丕、彰、植三兄弟的結局,曹彰暴斃在了曹丕的眼皮底下,曹植在曹丕駕崩以後還多活了六年、寫下無數的好詩好文章,曹丕自己則在首陽山下清清靜靜無人打擾,全都順遂了曹丕的心意、結局圓滿吧。

  • 3 # 年輕人看歷史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1、曹彰個人並沒有參與太多的爭位行為。在曹操推選繼承人的時候,主要眼光還是落在曹丕和曹植身上,曹彰更多的是以武將身份存在,所以曹彰對於曹丕、曹植二人關係應該不會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而且在曹丕繼位之後,加封曹彰食邑五千戶,加上之前的一共一萬戶,在曹丕繼位二年曹彰進爵為公,第三年封曹彰為任城王。隨後曹彰病逝,爵位由曹彰後代繼承。

    2、曹植與曹丕存在立嗣之鎮。在曹丕繼位之後,迫於母后卞氏的壓力,曹丕只能數次徙封曹植,其實從徙封二字就可以看出曹丕其實並不放心曹植,對於曹植,曹丕心存介意。後來在曹丕死後,曹叡繼位,曹植才把自己想要重回朝政的想法抒發出來,可以曹植並沒有受到曹叡的信任,最後曹植在封地鬱鬱而終。或許很多人對於曹植與曹丕的關係更多的是通過曹植所做《七步詩》裡,但是現實中《七步詩》是否為曹植所著還存在爭議,不過由此也可以推斷出曹植與曹丕關係不是很好。

    3、曹丕對待曹彰與曹植有這明顯的不同,這應該也來源於曹丕的執政地位所致。曹彰對於曹丕來說,並不存在潛在的威脅,曹彰素來喜歡征戰,朝堂之上政治勢力薄弱,並沒有威脅到曹丕的統治。反觀曹植,曹植素有才氣,在曹操生前把曹植也立為繼承人選項之一,這使得曹操同時也會培養曹植的政治勢力。這對於曹丕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情況,所以曹丕繼位之後,如果不是礙於母后卞氏的壓力,曹丕很可能剷除曹植勢力,因為這已經威脅到了曹丕的統治。後來直至曹丕死後曹叡繼位,曹植都沒能重回政局就可以看出來,曹丕並不放心曹植。

  • 4 # 安知魚不知樂

    這三人可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穿開襠褲長大的。至於他們的關係為什麼會鬧到相煎何太急?這就要要追溯到他們老爹曹操當年的那名句“此城中可有妓女否?”

    詳情可見《三國演義》。玩宛城太守張秀的嬸嬸,把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都給玩死了,還葬送了一匹名駒爪黃飛電。傷心之餘,曹操的正妻丁氏(曹昂的養母)回了孃家。曹操怎麼認錯,人家都不回來。沒辦法,就把妓女卞氏扶正了。(這麼愛找失足婦女難怪玩死了兒子!!)這卞氏一共給曹操生了4個兒子,丕,彰,植,熊。這長子掛了,儲君只能從這4個兒子裡找了。曹熊體弱多病,的確很熊,直接被排除,曹彰喜歡帶兵打仗,衝鋒陷陣。曹丕就開始猜忌文采勝過自己十倍的曹植。這後來的故事就太多了。曹丕是動了殺心的。曹丕搶甄宓,七步詩,洛神賦……

  • 5 # 冰須泮

    曹丕,曹植,曹彰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都是曹操與卞皇后所生的嫡子,曹丕是嫡長子。在立嗣之爭中,曹丕與曹植成了主要競爭對手。然而,曹植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做出幾件讓曹操很是失望的事。後曹操召令曹丕為世子。曹操去世後,曹丕登位,以曹植不為曹操發喪為名欲治罪,逼曹植作七步詩,方得寬恕。而曹彰以治喪為名帶重兵囤在洛陽郊外,被司馬懿化解交出兵權。後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登基,稱魏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中你和你師傅(或遊戲好友)發生了哪些有趣或暖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