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認知與新思維

    對於依戀這種行為,可以說是人的本能行為,在自己沒有獨立能力之前,依戀是最好的生存方式,但是依戀卻不是永恆的生存手段,面對紛繁複雜的人心,面對競爭生存的社會,依戀者勢必會成為弱勢群體,會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學者們定義了人的三個狀態,分別是“舒適區”、“學習區”和“焦慮區”。

    所謂舒適區就是指人賴以生存的安逸狀態,在這個區域的人會依賴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不會想著去開拓其它資源。

    學習區介於“舒適區”和“焦慮區”之間,是一種居安思危,但不過分追求的狀態,它時刻激發自己前進,但不冒進,鼓勵安穩,但不停滯。

    焦慮區是一種對周圍事物充滿壓迫和緊張感的狀態,總會杞人憂天,總會杯弓蛇影,是一種過度的追求狀態。

    因此,若將依戀型人格分個區間的話,應當屬於“舒適區”,既然依戀意味著追求安逸,逃避競爭的話,那我們就有了它的“病根”,得從它的最源頭的心理去戒除它:

    ①樹立競爭意識,樹立目標意識。在生活中依戀型的人格多半會尋找比自己強大的人做依靠,所以可以試著去暗示自己,自己可以去找強大的人處關係,但是不是去依靠他,而是要朝他這個目標前進,並且自己還要超越他,比他更加優秀。

    ②斷掉一些提供“依戀”的渠道和資源。往往依戀型人格的形成,都在於自身的自律性不足,對於外界的誘惑和慾望,自我抵禦不了,所以才會依靠別人去面對,因此斷掉給你提供依靠的力量,讓你獨自面對生活的誘惑和慾望,這樣才能夠有收穫感,才能體會到成長。

    無論怎麼去改變自己,都需要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切記不能矯枉過正,否則“學習區”進不了,反倒進入了“焦慮區”。

  • 2 # 俠盜哲人王傑

    迴避,是指回避自身的恐懼。依戀,是依靠,依賴的同義詞。

    迴避型依戀,就是迴避懼怕的事物時,通常是過分依靠,依賴,容易抗挫折能力弱。需要比較好的引導,積極儲備能力去面對。通常這樣的人不容易有安全感,甚至傷害身邊的人獲得安全感

  • 3 # 啟發時刻

    迴避型依戀人格,屬於依戀關係中不安全依戀。

    依戀,屬於人的一種本能,指一個人的情感,能夠向別人開啟。最初是指孩子與養育者間情感關係,後續發現,這種依戀關係也存在於戀人與夫妻等關係之間。

    它的形成原因包括:嬰兒根據需求的迴應,發展出人際關係模型。即,嬰兒總結的關於“自己、主要照顧者以及自己與主要照顧者”人際關係的信念集合。簡而言之,安全型依戀:內心確信,感到不安時,一定會有溫暖的迴應。迴避型依戀:不安、害怕時,沒有人會迴應自己。矛盾型依戀:不確定有沒有人會迴應自己。

    該怎麼辦:

    在關係中改變,去信任一個有力量同時善意的情感物件。即在“我”不能控制的邊界之外,也會有一個善意的“你”存在。在關係中,安全感逐漸增強,最終達到情感向別人敞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帕薩特買1.4t還是2.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