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心素履
-
2 # 劇魔
鍵盤俠就是這麼來的,其實有時候你發一篇文章或者評論他根本就沒有注意過,可能就看了一眼都不到,但是就開始自己的長篇大論,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有一張破嘴,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有時候看看好的一面,會讓你過的更加開心。
鍵盤俠就是這麼來的,其實有時候你發一篇文章或者評論他根本就沒有注意過,可能就看了一眼都不到,但是就開始自己的長篇大論,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有一張破嘴,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有時候看看好的一面,會讓你過的更加開心。
“罵”出來的安寧還是魔鬼
一中年男子,因為間歇性精神方面的問題賦閒在家。但經常會到單位大聲的嚷嚷。單位同事都瞭解情況,對他抱以同情心理,也就不在意他的所作所為。直到有一天,他跑到以前的頂頭上次辦公室,一屁股坐在辦公桌上,拍桌子,踢凳子,指著領導鼻子一頓大罵。弄得整個單位盡人皆知,幾個往常近乎的同事急忙把他拉走。但一想到他有“病”,無論是同事還是領導,均已釋然。
潛臺詞是:這人有病,我是正常人,不與你計較!
等到他冷靜下來,同事告訴他事情的原委。聽過之後,他狡黠的眨眨眼道:恍惚中他記得,剛開始指著領導罵的時候,相當緊張,心跳加速,血往上湧,感覺控制不住。而且越罵越痛快,索性就罵道底。
潛臺詞:我是病人,你還能和病人較勁!
所以罵人是一種需要,是一種行為模式!
1. 作為需要。當事人從罵人當中是可以獲益的。第一次罵人的時候,他能感受到罵人所帶了情緒的釋放,壓力的減輕,攻擊的精準等等好處。在以後的關係中,他會無意識的去重複罵人的行為。從經濟學得角度來講,他獲得的收入遠遠高於他所失去的。
2. 作為行為模式。人作為社會的人,所有的行為和語言都是在社會環境當中逐步形成的。特別是來自於家庭。經常罵人的人,他的父母很大可能也是喜歡罵人的人。尤其是在父母兩個人的關係中,透過彼此職責,攻擊來唯一夫妻關係。俗話說“床頭吵架床位合”。經常罵人的人,其父母很可能是透過“罵”來表達對彼此的“愛”或者說需要。當事人會逐漸從父母的關係中習得這樣的行為模式。
3. “罵”過之後。人體本身就是一種能量的平衡。“佛”與常人的區別就在於,佛能守得住這個平衡。在酣暢的罵過之後,帶來的是暫時的安寧。巨大的壓力和情緒透過“罵”的方式得以宣洩,身體內部本來不平衡的能量重新迴歸平衡,這是最好的結果。
4.變本加厲。對於自律的人來講,“罵”過之後會帶來的強烈的內疚和自責感。每一次的“罵”都會在原有的負性情緒當中疊加新的負面能量,長期積累之後則是下一次更加嚴重的“大罵”,並形成惡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