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華佗
-
2 # 糖尿病食物訓練及康復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要牽扯到民族飲食習慣,西醫源於西方,適合於西方的飲食習慣不一定適合我們的民族,即便是中國,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飲食習慣。西方的營養學一般是從藥理的作用來理解食物,比如維生素B對營養神經有作用,土豆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所以多吃土豆,這種對土豆的理解顯然是維生素B的理解。顯然有它的弊端,土豆的功能遠不止維生素B這麼簡單。很多營養大師一直在媒體上吆喝,一碗米飯一碗糖!這明顯犯了一個錯誤,用葡萄糖的藥理作用來理解米飯。一碗米飯當然不是一碗糖。中醫的食物的四氣五味,對應的五臟,注重的是五臟平衡。實際上不管西醫中醫,首先尊重自己的飲食習慣,儘量保持這個習慣,儘管每個民族的飲食習慣有自己的缺陷,但一旦違背這個習慣危害更大。比如愛斯基摩人飲食的改變導致糖尿病,比如亞裔民族移民美國後的大量爆發糖尿病!
-
3 # 龍一歐
從思維上來說,中醫在經驗的基礎上往感覺方向方展,最後有些地方總結出如吃豬肉不能放花椒這類事情,中醫類似這種事情很多,而四川人不放花椒不是菜,豬肉放花椒是家常便飯,四川人長年就是這樣吃的,也沒見四川人有什麼事情,從這個事情說明,歷史留傳下來的中醫經驗,真真假假,真假難分,要分清很不容易。西醫發展時間短,經驗方面肯定不足,在飲食方面經驗不多,象中醫這種真真假假的經驗,按西醫標準肯定不能用,所以只能從零開始,人身需要各種營養和微元素,在不很清楚的情況下,遵守傳統的飲食習慣,各種食物都要吃,食物中什麼營養和微元素都有,身體需要什麼就能供應什麼,一切完全交給身體自然選擇,這就叫營養均衡,中醫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容易造成偏食和營養不均衡,所以兩者是不一樣的。
-
4 # 神農量仔
首先,有個概念誤區,需說明一下。
飲食均衡不是指每種東西要吃一樣多,要對等分的意思;講均衡,一定是結合具體人來講,指一個人透過食用合理配伍的飲食,讓人體處在一個均衡狀態;而每個人的身體特性不一樣,所以每個人達到均衡所需吃的東西也就有差異。
比如中醫講體寒的人不要吃太多害性的東西;體熱的人不要吃太多熱性的東西。西醫類似說明差不多,如肥胖的人少吃肥膩的東西;缺鈣的人要補點鈣等等,缺什麼補什麼。
所以說,中西醫兩者只是對食物的分類表述不一樣而已,本質是一樣的。
回覆列表
這兩個應該是兩個既獨立又有聯絡的知識點。中醫講究食物性味是對物質性質的中醫認識,而西醫所說的均衡飲食是根據人體客觀組成提出的進食要求。但如果把兩者真正結合起來認識的話,比如說一個寒性體質的人,需要溫、辛、甘等之類的食物,那麼可以從這類食物中補充西醫中所講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並不影響均衡飲食。無論哪個學科對於飲食認識都是有個體差異,也是均衡的,沒有嗜食某種食物這樣的說法。